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糖诱导重组大肠杆菌高效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的研究
1
作者 胡青 吕德强 +2 位作者 王烨 宋士奎 苏正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对乳糖诱导表达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随后在15 L发酵罐中开展了高密度发酵试验。重点考察了添加时间、乳糖诱导方式、诱导时间以及碳、氮源的补料工艺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终浓度为0.2 mmol/L的乳糖诱导下获得最大量的重组蛋白SZDKstD和菌体量,由于乳糖同时可作为碳源被利用,采用3次分批添加乳糖的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在乳糖诱导体系中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量可达39.58%,与常规IPTG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乳糖作为廉价、高效的诱导剂可以代替高价格的IPTG用于KstD的规模化发酵,为生物酶法制备甾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同时也为其他重组蛋白的生产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3-甾酮-Δ^(1)-脱氢酶 乳糖诱导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4 位作者 冯敬杰 张家赫 李飞胜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9,共7页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培养基组合:蔗糖10 g/L、大豆蛋白胨15 g/L、(NH4)2SO_(4)3 g/L、KH2PO_(4)3 g/L、MgSO_(4)0.5 g/L、MnSO_(4)0.025 mmol/L。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诱导时间(10 h)、接种量(3%,摇瓶)、装液量(30%)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添加浓度(1 mmol/L),使OD_(600)增加了1.46倍,酶活提高了2.57倍。在此基础上,利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发酵实验,确定了最佳诱导时间。在最佳条件下,经过18 h的诱导发酵,菌体OD_(600)最高值达51.8,干重达到21.5 g/L,酶活达到103.8 U/mL。当细胞添加量为0.014 g DCW/L时,以500 g/L D-果糖为底物,pH为7,50℃,1 h转化率达28.76%,D-阿洛酮糖最高生成量可达149.74 g/L。该研究对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发酵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发酵优化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S3-2产羰基还原酶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田俊 龚大春 饶振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0,43,共7页
以重组大肠杆菌S3-2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重组大肠杆菌S3-2产羰基还原酶的1 L发酵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重组大肠杆菌S3-2分批发酵产羰基还原酶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 以重组大肠杆菌S3-2为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重组大肠杆菌S3-2产羰基还原酶的1 L发酵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对重组大肠杆菌S3-2分批发酵产羰基还原酶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S3-2的最佳发酵工艺为:IPTG在OD600值为1.0时诱导、IPTG终浓度为0.30 mmol·L^(-1)、种子液OD600值为3.0时接种、诱导温度为26℃,在此条件下,菌体细胞干重为1.586 g·L^(-1)、羰基还原酶酶活为0.712 U·mL^(-1);菌体生长、羰基还原酶酶活及甘油消耗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883、0.9917和0.9807,说明该模型对重组大肠杆菌S3-2的发酵动力学模型拟合良好,为后续中试放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S3-2 羰基还原酶 发酵工艺优化 正交实验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3
4
作者 叶姣 陈长华 +2 位作者 夏杰 付水林 杨雅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对重组大肠杆菌 (E.coli) BL2 1 (DE3 )发酵生产 rh Cu/ Zn-SOD的诱导温度进行了优化 ,考察了 3 7°C和 3 0°C下重组菌的生长规律及产物表达。在 5 L自控发酵罐中的发酵结果表明 :较低温度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较低 ,菌体活性与... 对重组大肠杆菌 (E.coli) BL2 1 (DE3 )发酵生产 rh Cu/ Zn-SOD的诱导温度进行了优化 ,考察了 3 7°C和 3 0°C下重组菌的生长规律及产物表达。在 5 L自控发酵罐中的发酵结果表明 :较低温度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较低 ,菌体活性与质粒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外源蛋白稳定性与可溶性也有一定的提高 ;3 0°C诱导时 rh Cu/ Zn-SOD的酶活性最高 ,每毫升发酵液的酶活力为 475 7U,约为 3 7°C诱导时的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蛋白 重组大肠杆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诱导温度 发酵生产 基因重组 基因表达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ET28a(+)-bgl诱导表达β-葡聚糖酶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永仙 郑飞云 +1 位作者 李崎 顾国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0-255,共6页
研究自行构建的产β-葡聚糖酶的工程菌E.coliBL21(DE3)-pET28a(+)-bgl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考察种子液的菌龄、培养基起始pH、接种量及诱导起始时发酵液菌浓度等对β-葡聚糖酶产生水平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诱导剂IPTG及乳糖添加... 研究自行构建的产β-葡聚糖酶的工程菌E.coliBL21(DE3)-pET28a(+)-bgl在LB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考察种子液的菌龄、培养基起始pH、接种量及诱导起始时发酵液菌浓度等对β-葡聚糖酶产生水平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诱导剂IPTG及乳糖添加量、诱导温度及诱导剂作用时间。结果表明:培养基起始pH7.0,对数生长中期的种子液(OD600为0.35)以接种量(体积分数)10%接入摇瓶发酵培养,37℃,200 r/min培养约3 h,菌液OD值达到1.0左右,添加终浓度分别为0.033 6 mmol/L的IPTG及10 mmol/L乳糖,24℃诱导6 h,发酵液清液中酶活达到最高(336.33 U/mL),菌体生长量为1.12 g/L,发酵液中总酶活达到459.32 U/mL,是原始菌株在相同条件下所产酶活的6.62倍。采用优化培养条件及诱导剂作用条件,重组菌在TB培养基中酶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诱导剂作用10 h,发酵清液中酶活为1 090.31 U/mL,总酶活1 570.83 U/mL,是原始菌在该条件下酶活的19.73倍,显示出重组菌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发酵条件 优化 诱导 Β-葡聚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不对称还原2-羟基苯乙酮合成(R)-苯基乙二醇 被引量:16
6
作者 聂尧 徐岩 +2 位作者 王海燕 许娜 肖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1-1236,共6页
通过对近平滑假丝酵母(R)-专一性羰基还原酶(rCR)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并根据其序列的保守性设计PCR引物,以近平滑假丝酵母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得到目的基因rcr。该基因全长1011bp,共编码336个氨基酸。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1c连接... 通过对近平滑假丝酵母(R)-专一性羰基还原酶(rCR)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并根据其序列的保守性设计PCR引物,以近平滑假丝酵母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得到目的基因rcr。该基因全长1011bp,共编码336个氨基酸。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1c连接后构建重组质粒pETRCR,并转化入EscherichiacoliBL21(DE3)中进行表达。重组大肠杆菌具有(R)-专一性羰基还原酶活性,可催化不对称还原2-羟基苯乙酮合成(R)-苯基乙二醇。研究发现,在重组菌培养过程中,同添加IPTG诱导培养的情况相比,不添加IPTG诱导培养的酶活及不对称转化(R)-苯基乙二醇的效果较好。在反应过程中,转化48h及在pH值8~9的条件下更有利于不对称反应的进行。另外,较高的底物浓度会对反应产生抑制作用,通过提高重组菌细胞浓度可显著提高转化效果。在5g/L的底物浓度条件下,利用0.3g/mL重组菌细胞可还原2-羟基苯乙酮得到(R)-苯基乙二醇,产物光学纯度为95.5%e.e,产率为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羰基还原酶 不对称还原 重组大肠杆菌 苯基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匀浆破碎释放重组大肠杆菌提取包含体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吴蕾 洪建辉 +1 位作者 甘一如 张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用高压匀浆机对重组大肠杆菌细胞进行破碎以释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包含体,系统研究了高压匀浆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包括匀浆次数,操作压力,料液的pH 及悬浮体系的影响。从而选择操作压力为80MPa,悬浮体系为去离子... 用高压匀浆机对重组大肠杆菌细胞进行破碎以释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包含体,系统研究了高压匀浆过程中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包括匀浆次数,操作压力,料液的pH 及悬浮体系的影响。从而选择操作压力为80MPa,悬浮体系为去离子水,经3次破碎,表达量为20%的菌体可获得粗包含体的纯度约为40%。此外,本文还对该高压匀浆破碎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匀浆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 重组大肠杆菌 动力学 包含体 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细胞催化合成L-苯基乳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颖 范铭 +3 位作者 薛素妹 钱凯 齐斌 朱益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7,共5页
苯基乳酸是一种新型天然广谱抑菌物质,L-乳酸脱氢酶是微生物转化苯丙酮酸合成L-苯基乳酸的关键酶,通过构建过量表达L-乳酸脱氢酶的重组大肠杆菌,提高大肠杆菌合成L-苯基乳酸(苯基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的能力。以Bacillus megater... 苯基乳酸是一种新型天然广谱抑菌物质,L-乳酸脱氢酶是微生物转化苯丙酮酸合成L-苯基乳酸的关键酶,通过构建过量表达L-乳酸脱氢酶的重组大肠杆菌,提高大肠杆菌合成L-苯基乳酸(苯基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的能力。以Bacillus megaterium Z2013513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L-乳酸脱氢酶基因,连接表达载体p ET-28a(+)并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 ET-28a-ldh L。SDS-PAGE电泳和酶活分析表明,约在40 ku处出现显著特异性条带,粗酶液酶活力达3.4 U/mg。在37℃、200 r/min条件下,25 g/L(干重)重组大肠杆菌经60 min将70.32 mmol/L苯丙酮酸全细胞转化合成50.59 mmol/L L-苯基乳酸。由于具有较高的产物光学纯度(96.98%e.e.)和底物摩尔转化率(71.94%),表明一步生物转化法能高效地合成L-苯基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基乳酸 L-乳酸脱氢酶 巨大芽孢杆菌 重组大肠杆菌 全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合成D-苯基乳酸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颖 何禾 +3 位作者 胡发根 齐斌 王立梅 朱益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92,共5页
研究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 ET-28a-ldh D全细胞生物转化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PPA)合成D-苯基乳酸(D-phenyllactic acid,D-PLA)的条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影响细胞转化的6种因素中筛选得... 研究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 ET-28a-ldh D全细胞生物转化苯丙酮酸(phenylpyruvic acid,PPA)合成D-苯基乳酸(D-phenyllactic acid,D-PLA)的条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从影响细胞转化的6种因素中筛选得出转化温度、底物浓度和磷酸钠缓冲液p H值对底物PPA摩尔转化率有显著影响;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对该重组菌全细胞转化合成D-PLA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分批转化条件:转化温度为38℃、底物浓度为42 mmol/L、磷酸钠缓冲液p H 7.0、菌体质量浓度20 g/L、葡萄糖质量浓度20 g/L。在该条件下反应0.5 h,底物摩尔转化率为65.32%。根据此最佳转化条件,经4 h的间歇补加底物转化获得D-PLA最终浓度为119 mmol/L(19.75 g/L),生产率为4.94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苯基乳酸 苯丙酮酸 重组大肠杆菌 生物转化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VG1(pTU14)产PHB的补料分批培养 被引量:9
10
作者 于慧敏 张延平 +2 位作者 史悦 杨胜利 沈忠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42-746,共5页
利用已构建的同时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RRz)和PHB合成基因(phbCAB)的产PHB基因工程大肠杆菌VG1(pTU14 ) ,在 5L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 .研究发现 :碳氮比(C/N) ,DO(溶氧 )及碳源和氮源的浓度是影响... 利用已构建的同时含有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vgb)、λ噬菌体裂解基因 (S-RRz)和PHB合成基因(phbCAB)的产PHB基因工程大肠杆菌VG1(pTU14 ) ,在 5L发酵罐里进行补料分批培养 .研究发现 :碳氮比(C/N) ,DO(溶氧 )及碳源和氮源的浓度是影响菌体生长和PHB积累的重要因素 ;补料时间可以通过DO和 pH值两个参数的变化在线综合识别 ;流加策略应使发酵前期菌体大量生长 ,发酵后期PHB大量积累 .在优化条件下 ,对VG1(pTU14 )进行 6 0h的补料分批培养 ,菌体细胞浓度、PHB浓度和PHB占细胞干质的分数分别高达2 15 .9g·L-1、 193.7g·L-1和 8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VG1 PHB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 塑料 白色污染 微生物降解 补料 分批培养 λ噬菌体裂解基因 聚Β-羟基丁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化法生产茶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亮 沈微 +1 位作者 王正祥 诸葛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为构建生物转化法生产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作者分析了影响大肠杆菌高效表达γ 谷氨酰基转肽酶的几个主要因素.将大肠杆菌 JM109 的 ggt基因接入两种不同的质粒中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表达.通过对比 E coli JM109 ... 为构建生物转化法生产茶氨酸的基因工程菌,作者分析了影响大肠杆菌高效表达γ 谷氨酰基转肽酶的几个主要因素.将大肠杆菌 JM109 的 ggt基因接入两种不同的质粒中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表达.通过对比 E coli JM109 和转化子的γ 谷氨酰基转肽酶表达活性的不同,探讨了ggt基因的拷贝数、启动子的强弱等几个因素对γ 谷氨酰基转肽酶高效表达的影响.实验表明,将含有自身信号肽和启动子的 E coli JM109 的 ggt基因接入高拷贝的质粒pUC18中,仅提高 ggt基因的拷贝数不能增加γ 谷氨酰基转肽酶的表达量.将含有自身信号肽但不含有自身启动子的E coli JM109的ggt基因接入具有 tac启动子的表达载体 pEtac中,发现在强启动子tac的控制下,γ 谷氨酰基转肽酶的表达量提高至出发菌株的 2 3 倍.将构建的工程菌用于生物转化法生成茶氨酸,底物转化率相应地提高至出发菌株的1 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法 重组大肠杆菌 茶氨酸 构建 E.coli 高效表达 基因工程菌 ggt PUC18 作者分析 表达活性 表达载体 强启动子 拷贝数 信号肽 表达量 tac 肽酶 酰基 接入 转化子 转化率 质粒 菌株 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发酵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运动发酵单胞菌pd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学凤 潘亚平 +2 位作者 张晶 钱名宇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20-1123,共4页
为了使大肠杆菌代谢葡萄糖和木糖产乙醇,将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丙酮酸脱羧酶基因与质粒载体pGM-T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TOP10中。丙酮酸脱羧酶基因在T7启动子的启动下得到了高效表达。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不但能利用... 为了使大肠杆菌代谢葡萄糖和木糖产乙醇,将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发酵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丙酮酸脱羧酶基因与质粒载体pGM-T连接转化至大肠杆菌TOP10中。丙酮酸脱羧酶基因在T7启动子的启动下得到了高效表达。构建的重组大肠杆菌不但能利用葡萄糖也能利用木糖产乙醇,在葡萄糖和木糖同时存在时,优先利用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发酵单胞菌 丙酮酸脱羧酶基因 重组大肠杆菌 乙醇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费冬梅 林智 +3 位作者 吕海鹏 张悦 谭俊峰 郭丽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340,共8页
本研究以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催化EGCG生成EGCG3"Me的产量为主要指标,探讨了重组大肠杆菌内EGCG-O-甲基转移酶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当诱导剂IPTG终浓度为0.05 mmol/L,诱导时间为20 h,培养基初始pH为7.0,以及诱导温度为20... 本研究以EGCG-O-甲基转移酶(EOMT)催化EGCG生成EGCG3"Me的产量为主要指标,探讨了重组大肠杆菌内EGCG-O-甲基转移酶的诱导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当诱导剂IPTG终浓度为0.05 mmol/L,诱导时间为20 h,培养基初始pH为7.0,以及诱导温度为20℃时,EOMT的表达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CG-O-甲基转移酶 重组大肠杆菌 表达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鞣管囊酵母(Pachysolen tannophilus 1622)和重组大肠杆菌(E.coli(pGM-PA))乙醇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田沈 蔺增曦 +1 位作者 姚滢秋 杨秀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通过对嗜鞣管囊酵母和重组大肠杆菌代谢木糖及混合糖产乙醇研究,阐明两种菌的不同发酵能力。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在5%木糖培养基中乙醇产率为理论值的100%,在10%木糖的培养基中乙醇产率达到理论值的96%。重组大肠杆菌木糖转化乙醇的... 通过对嗜鞣管囊酵母和重组大肠杆菌代谢木糖及混合糖产乙醇研究,阐明两种菌的不同发酵能力。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在5%木糖培养基中乙醇产率为理论值的100%,在10%木糖的培养基中乙醇产率达到理论值的96%。重组大肠杆菌木糖转化乙醇的能力明显高于嗜鞣管囊酵母,但嗜鞣管囊酵母与重组大肠杆菌相比乙醇耐受度更高(可达8%).且代谢过程中pH降低幅度不大。固定化技术对于提高P.tannophilus 1622乙醇发酵表现作用显著,而对重组大肠杆菌乙醇发酵的产率提高没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鞣管囊酵母 重组大肠杆菌 乙醇发酵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产β-1,3-1,4-葡聚糖酶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亚兰 黄伟强 +2 位作者 周晓波 凌雪萍 卢英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6-902,共7页
为了提高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osetta(DE3)-pET-22-bgl-(kil-Km)的产酶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及碳氮比(摩尔比)对重组大肠杆菌Rosetta(DE3)-pET-22-bgl-(kil-Km)分泌表达重组β-1,3-1,4-葡聚糖酶H(A107... 为了提高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osetta(DE3)-pET-22-bgl-(kil-Km)的产酶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及碳氮比(摩尔比)对重组大肠杆菌Rosetta(DE3)-pET-22-bgl-(kil-Km)分泌表达重组β-1,3-1,4-葡聚糖酶H(A107-M)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培养基成分为(g/L):甘油10.01,酪蛋白胨12.03,酵母粉24,NaCl 10,(NH4)2SO44.77,KH2PO42.31,K2HPO41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1 4-葡聚糖酶 重组大肠杆菌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分批-补料培养生产类人胶原蛋白的过程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骆艳娥 范代娣 +2 位作者 花秀夫 张兮 王小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优化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调控工艺。方法通过考察比生长速率、3种控氧方式以及诱导强度对细胞和类人胶原蛋白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比生长速率显著影响类人胶原蛋白的产量,且最适比生长速率为0.15~0.20h-1;在... 目的优化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调控工艺。方法通过考察比生长速率、3种控氧方式以及诱导强度对细胞和类人胶原蛋白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比生长速率显著影响类人胶原蛋白的产量,且最适比生长速率为0.15~0.20h-1;在提高罐压的条件下,细胞和类人胶原蛋白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控氧方式,充入富氧空气的细胞和类人胶原蛋白的浓度均最低;诱导强度对细胞生长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非常大,当细胞浓度达47±2g/L(DCW)时,开始升温至42℃进行诱导,最佳条件为42℃保温2~3h,然后降温至39℃继续培养5~6h。结论通过优化重组大肠杆菌分批补料培养生产类人胶原蛋白的工艺,使得细胞和类人胶原蛋白浓度分别达68.94g/L(DCW)和13.02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重组大肠杆菌 半分批.补料培养 比生长速率 控氧方式 温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1,3-丙二醇新型重组大肠杆菌JM109(pHsh-dhaB-yqhD)的构建及其转化甘油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晓梅 诸葛斌 +3 位作者 谢涛 唐雪明 方慧英 诸葛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20-2925,共6页
利用温控载体pHsh将编码甘油脱水酶的基因dhaB和编码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基因yqhD串联构建重组质粒pHsh-dhaB-yqhD,将其转化大肠杆菌得到新型产1,3-丙二醇重组大肠杆菌JM109(pHsh-dhaB-yqhD),并对影响该重组菌发酵的营养因子... 利用温控载体pHsh将编码甘油脱水酶的基因dhaB和编码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同工酶的基因yqhD串联构建重组质粒pHsh-dhaB-yqhD,将其转化大肠杆菌得到新型产1,3-丙二醇重组大肠杆菌JM109(pHsh-dhaB-yqhD),并对影响该重组菌发酵的营养因子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菌转化甘油合成1,3-丙二醇的适宜培养基组成为甘油60g·L-1、酵母膏5·0g·L-1、维生素B120·05g·L-1以及KH2PO47·5g·L-1;以此培养基在5L发酵罐上进行放大,1,3-丙二醇产量、转化率和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3·26g·L-1、72·2%和1·55g·L-1·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重组大肠杆菌 甘油 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催化合成(R)-环氧氯丙烷 被引量:5
18
作者 邹树平 颜海蔚 +1 位作者 胡忠策 郑裕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5-59,共5页
采用包埋法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确定海藻酸钙是较好的固定化载体。考察了海藻酸钠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钙化时间、细胞包埋量以及固定化颗粒直径对固定化细胞活性和机械强度的影响,确定优化的制备条件为:... 采用包埋法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进行了固定化研究,确定海藻酸钙是较好的固定化载体。考察了海藻酸钠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钙化时间、细胞包埋量以及固定化颗粒直径对固定化细胞活性和机械强度的影响,确定优化的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CaCl2的质量分数为2%,钙化10 h,包埋菌体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颗粒直径为2.7 mm。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有明显提高。利用固定化重组大肠杆菌细胞催化拆分体积分数为1.5%的外消旋环氧氯丙烷,得到(R)-环氧氯丙烷的产率和光学纯度(对映体过量)分别为36.3%和100%。固定化细胞重复4批仍保持80%以上的活力,显示了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固定化 生物催化 拆分 手性环氧氯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溶氧反馈控制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过程中乙酸的产生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郑志永 姚善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在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乙酸的产生会抑制细菌的生长,也不利于重组蛋白的表达。研究了补料培养重组大肠杆菌过程中,应用脉冲补料方式时溶氧信号的响应特征来辩识是否产生乙酸。当大肠杆菌以0.1h?1的比生长速率生长时,补料过程中发... 在培养重组大肠杆菌的过程中,乙酸的产生会抑制细菌的生长,也不利于重组蛋白的表达。研究了补料培养重组大肠杆菌过程中,应用脉冲补料方式时溶氧信号的响应特征来辩识是否产生乙酸。当大肠杆菌以0.1h?1的比生长速率生长时,补料过程中发酵液的乙酸含量很低,溶氧pO2的响应信号随脉冲补料而振荡。而在诱导表达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时,大肠杆菌的呼吸能力下降,过量补入的葡萄糖使重组菌产生大量的乙酸,同时pO2的响应信号失去振荡的特征。根据pO2响应信号的特征反馈控制葡萄糖的流加速率,有效地避免了重组蛋白表达过程中乙酸的产生,实现了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菌体干重达到48g?L?1,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提高了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 溶氧 过程控制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高细胞密度发酵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建新 张吨 +2 位作者 胡文波 赵丹丹 刘起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重组大肠杆菌高细胞密度发酵(high cell-density fermentation,HCDF)是获得高外源蛋白产率的一种重要策略,文中就影响重组大肠杆菌高细胞密度发酵主要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宿主菌、接种量、培养条件、代谢副产物、培养方式等。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高细胞密度发酵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