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伐曲泊帕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刘松兵 陈广厚 +1 位作者 戴清清 赵红川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究阿伐曲泊帕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23年3月之间81例出现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81例患者中,38例接受阿... 目的探究阿伐曲泊帕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23年3月之间81例出现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81例患者中,38例接受阿伐曲泊帕治疗被分配到阿伐曲泊帕组,43例接受rhTPO治疗被分配到rhTPO组。监测指标包括用药后血小板变化、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用药后肝肾功能变化和短期生存率。结果用药后第3、5、7、10和15天阿伐曲泊帕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rhTPO组患者(P>0.05),第30天无差异(P<0.05)。阿伐曲泊帕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rhTPO组(84.2%us58.1%,P<0.05),阿伐曲泊帕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rhTPO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血和血栓发生率以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伐曲泊帕和rhTPO均能提升肝移植后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其中阿伐曲泊帕的临床疗效优于rhTP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伐曲泊帕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肝移植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2
作者 周轶胄 王春亭 +3 位作者 王辰 邱实 庞昕焱 鲍卫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6例,根据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术后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6例,根据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术后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15000 U,每日1次,监测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停止注射。对照组未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也未予其他血小板替代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第1、2、3、5、7、9天血小板数量变化,记录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手术野引流量、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0天病死率以及术后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以及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连续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5天,血小板升至100×10^(9)/L。术后第5~9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手术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0天分别死亡1(5.00%)、3例(8.33%),两组术后30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症状较轻,未予处理,1~3天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治疗期间无病例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A型 血小板减少症 体外循环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3
作者 杜金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125-128,共4页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 目的 分析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单独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52±2.14)×109/L、(123.11±25.82)×109/L,对照组分别为(7.51±2.04)×109/L、(75.43±15.77)×109/L;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6.67%,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ITP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免疫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龚先锋 高群 +3 位作者 卢贤映 赛恺 陈晨 赵金都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3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免疫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软组织肉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分别于第一、第二化疗周期结束后24h内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单采血小板...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免疫功能与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软组织肉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与B组分别于第一、第二化疗周期结束后24h内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单采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复常时间、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相较B组,A组血小板计数恢复后最高值更高,输注单采血小板次数更少(P<0.05)。相较B组,A组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恢复时间明显更短(P<0.05)。相较B组,A组CD _(3)^(+)、CD_(4)/CD_(8)^(+)明显更高,CD_(8)^(+)明显更低(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早期应用可提升软组织肉瘤患儿化疗后血小板水平,缩短患儿血小板复常时间,改善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软组织肉瘤 化疗 免疫功能 血小板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菱菱 陆米则 +3 位作者 陈亨 蒋元强 沈云峰 程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9例IT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分别给予rh TPO联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14d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9例IT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分别给予rh TPO联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14d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升至50×109/L以上所需时间分别为(8.6±2.1)、(14.9±2.8)d,输注单采血小板的次数分别为(0.6±0.5)、(2.1±0.9)次,两组比较,P均<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头晕、肌肉关节酸痛各1例,均较轻微。结论 rh 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可以迅速升高患者PLT,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妍 马怀幸 刘天舒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7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年至2012年7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7月)和中国知网(... 目的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及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年至2012年7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77年至2012年7月)、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年至2012年7月)和中国知网(1999年至2012年7月),纳入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临床应用的所有平行对照试验。结果最后共7篇文章进入本系统综述。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相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改善血小板最低值[加权均数差1.76,95%可信区间(0.08,3.43),P=0.04],提高血小板最高值[加权均数差74.87,95%可信区间(52.54,97.20),P<0.000 01],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加权均数差-1.61,95%可信区间(-2.03,-1.19),P<0.000 01],缩短血小板恢复至≥75×109/L[加权均数差-3.74,95%可信区间(-4.29,-3.19),P<0.000 01]及恢复至≥100×109/L[加权均数差-3.35,95%可信区间(-4.27,-2.42),P<0.000 01]的时间。且血小板输注比例[相对危险度0.39,95%可信区间(0.23,0.66),P=0.000 5]及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相对危险度0.20,95%可信区间(0.13,0.31),P<0.000 03]更低。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相比,应用于国内患者临床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苗文春 陈岳华 +2 位作者 蒋志相 董晓燕 朱卫国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期97-98,共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首选激素治疗,激素无效采用二线治疗方案,如硫唑嘌呤、达那唑、长春新碱、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切脾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首选激素治疗,激素无效采用二线治疗方案,如硫唑嘌呤、达那唑、长春新碱、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切脾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是特异性造血调控因子,具有刺激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巨核细胞成熟的活性,可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作者对国产注射用rhTPO治疗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激素治疗 临床观察 自身免疫性疾病 rhtpo 造血调控因子 hum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及对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陶红 何正梅 +5 位作者 史玉叶 陈秋妮 吴晶晶 陶善东 张权娥 王春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22-24,29,共4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老年IT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初诊IT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rhTPO组[62...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老年IT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初诊IT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rhTPO组[62例,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激素组[61例,静脉滴注泼尼松1.0 mg/(kg·d),疗程28 d],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同期健康体检的100例老年人群为对照组,观察rhTPO组治疗前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结果rhTPO组第7天及第14天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激素组(P=0.011,P=0.001),总体有效率高于激素组(P=0.02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rhTPO组治疗后Th1优势反应消失,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发生变化。结论rhTPO治疗老年IT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确切,作用机制与调控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 细胞因子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 被引量:8
9
作者 贾少艳 刘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9期1656-1658,共3页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接受地塞... 目的分析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ITP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接受地塞米松治疗,试验组接受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小板变化情况、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79%(44/49)]高于对照组[71.42%(3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6%(4/49)]与对照组[12.24%(6/49)]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短于对照组,血小板达最高峰时间及停药后血小板恢复治疗前水平时间长于对照组,血小板最高峰值平均计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ITP效果显著,可增加血小板数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1〕 被引量:4
10
作者 凌桂琴 陈冬波 王保庆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11期803-805,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交叉研究方法,对第1周期(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PLT)≤75×10^9/L的38例实体肿瘤患者于第2周期采用相同化疗方案,随机分为A...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交叉研究方法,对第1周期(对照组)化疗后血小板(PLT)≤75×10^9/L的38例实体肿瘤患者于第2周期采用相同化疗方案,随机分为A组和B组(治疗组),每组19例.A组:第2周期化疗前3天开始皮下注射rhTPO(15 000U),每日1次,连用7d;B组: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6~24 h注射rhTPO(15 000 U),每日1次,连用7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血小板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50×10^9/L持续时间及血小板恢复至≥100×10^9/L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TPO可减少PLT降低程度和持续时间,提前给药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恶性肿瘤 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时运 赵晓红 +1 位作者 周仲昊 王智 《临床医药实践》 201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商品名:特比澳)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以来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45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商品名:特比澳)治疗各类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以来确诊的经化疗初次缓解后巩固化疗的各类急性白血病45例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化疗结束后24h开始皮下注射rh-TPO15 000U,每日1次,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措施处理血小板减少。如血小板检测≤20×109/L,可选择输注单采血小板。动态监测血小板恢复情况,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100×109/L的持续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观察特比澳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100×109/L早于对照组;减轻了化疗后血小板的下降程度;缩短血小板<50×109/L的持续时间;减少血小板输注次数。化疗后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轻微,仅个别出现发热、寒战、肌肉酸痛或头晕。结论:rh-TPO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萍 张佳佳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0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0例,按单盲法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小板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65.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126.35±15.74)×10^9/L,较对照组的(80.98±20.98)×10^9/L高,PLT开始上升时间(5.06±1.68)d、PLT≥50×10^9/L所需时间(9.65±1.57)d,均较对照组[(7.24±2.11)d、(13.14±1.25)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与对照组(1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采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小板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糖皮质激素 血小板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功强 罗秋 莲陈瑾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6期892-893,896,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rhTPO(15000U/d,d1-14)联合口服CsA[剂量2-3mg/(kg.d)]。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及T淋巴...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6例难治性ITP患者采用rhTPO(15000U/d,d1-14)联合口服CsA[剂量2-3mg/(kg.d)]。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及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经1周、2周及1个月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1.6%、92.3%和84.6%;而1、2、3个月治疗后复发率分别为7.7%、19.2%和26.9%。治疗后ITP患者血小板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反应轻微。结论 rhTPO联合CsA治疗难治性ITP效果确切。其可能主要通过调节T细胞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1对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延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181-182,共2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11对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白血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照组患者进行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对比观察... 目的研究白介素-11对比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白血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照组患者进行皮下注射重组人白介素-11,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的最低值与恢复的最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血小板不足50×109/L的持续时间、恢复到70×109/L与125×109/L所需要的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介素-11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文俊 陈江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白细胞介素-11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下降最低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最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50×109/L的持续时间、恢复到70×109/L的时间以及恢复到125×109/L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帮助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尽快恢复正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临床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80例,其分组原则随机。A组治疗药物为达那唑,B组治疗药物为治疗药物为达那唑联合...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临床研究对象是我院2014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80例,其分组原则随机。A组治疗药物为达那唑,B组治疗药物为治疗药物为达那唑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两组患者基线值、最大值、升高值、曲线下面积等血小板计数指标和治疗效果、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B组最大值、升高值、曲线下面积等血小板计数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B组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的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指数,作用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志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皮...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治疗,观察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下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实施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的最高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低于50×109/L延续时间,恢复到75×109/L或100×109/L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介素-11 白血病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兴芹 常仁安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5期96-97,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防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首次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别于第2、3周期化疗开始前及化疗结束后,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预防性治疗,观察第2、3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减...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防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首次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别于第2、3周期化疗开始前及化疗结束后,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预防性治疗,观察第2、3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结果:与第1周期化疗后比较,第2、3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平均值明显升高;恢复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平均值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防治首次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纪国超 《北方药学》 2017年第3期172-172,共1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难治性ITP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分组的基本条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2... 目的:探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2例难治性ITP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分组的基本条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2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服药的基础上采用环孢素A进行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在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ITP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环孢素A 难治性ITP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培卓 薛胜楠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免疫抑制(IST)治疗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SAA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32例/组,对照组接受IST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免疫抑制(IST)治疗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SAA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32例/组,对照组接受IST治疗,观察组接受rhTPO联合IST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因子[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绝对值(ARC)]水平、输血时间[脱离plt输注天数、脱离红细胞(RBC)输注天数]、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plt、Hb、ARC、IL-4、IL-10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脱离plt、RBC输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长(P<0.05);两组IL-2、IFN-γ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rhTPO联合IST可有效提高SAA儿童疗效果,改善血常规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免疫抑制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