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汤正婷 许滢洁 +1 位作者 杨德钊 孟凡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4-258,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 目的:评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rh-2,rhBMP-2)用于骨壁缺损拔牙位点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3年1月将符合条件的142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使用rhBMP-2+胶原蛋白海绵填充拔牙窝,B组使用胶原蛋白海绵,C组不使用移植物。于拔牙后18周、24周开展种植手术,并编为A1、A2;B1、B2;C1、C2组,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槽嵴顶骨缺损的病例测量牙槽嵴缺损的最大近远中径(L)、颊舌径(W)及深度(H),计算体积(V)值(V=L×W×H);无牙槽骨顶骨缺损的病例取种植窝骨块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A1、A2组牙槽嵴顶骨缺损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32、0.14;B1、B2组分别为:0.75、0.43;C1、C2组分别为:0.72、0.37。A1B1组间、A2B2组间、A1C1组间及A2C2组间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及A1C1组间新生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MP-2用于骨壁缺损的拔牙位点保存可缩短成骨时间(18周),减少不良愈合的发生,为后期种植手术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 重组形态发生蛋白-2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促进成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莉红 陈晨 +1 位作者 马语笛 梁睿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2-580,共9页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 目的 探索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囊包封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对成骨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双通道微量注射泵制备包封BMP-2的2种相对分子质量(12 000和30 000)的PLGA微囊。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囊形态结构;磷酸盐缓冲溶液浸泡法表征微囊缓释性能;细胞Calcein-AM/PI染色及CCK-8法检测微囊细胞相容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包封BMP-2的微囊作用48 h对MC3T3-E1细胞的趋化作用;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微囊作用MC3T3-E1细胞后对细胞骨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 2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微囊均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的趋化作用最佳。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缓释时间长,且初始爆发量减少了约25%。成骨诱导14、21 d后,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形成的钙沉积结节较相对分子质量12 000的微囊多。结论 本研究通过调控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控制BMP-2的释放,发现相对分子质量30 000的微囊能够更好地诱导MC3T3-E1细胞的长期骨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囊 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4 位作者 倪斌 孔庆毅 徐爱民 陈华江 李玉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目的 :建立脊柱黄韧带骨化的实验模型。方法 :以中国大白兔为实验对象 ,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rhBMP 2 )作为诱导物 ,分别将rhBMP 2 /明胶海绵植入双侧黄韧带腹侧的硬膜外腔 (E1组 ) ,或直接将rhBMP 2注射到双侧的黄韧带内 (E2组 ) ,每一侧植入物中含rhBMP 2 10 0 μg。设立相应的对照组 (C1组、C2组 )。对手术节段进行X线、CT扫描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脊柱CT扫描发现E1组 4周时手术节段后正中椎板前方出现结节状高密度增高影 ,8周时密度进一步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E1组手术节段韧带细胞分化为软骨细胞并发生骨化。E2组仅见黄韧带轻度增生肥厚及少量散在的软骨细胞。C1组和C2组黄韧带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rhBMP 2可诱导脊柱黄韧带骨化 ;明胶海绵可作为BMP诱导成骨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形态发生蛋白-2 动物模型 病理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熊绍虎 余 磊 +4 位作者 谭海燕 黄 涛 王朝阳 刘大庸 钟世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方法hBMP-2原核表达载体pYR(pBV220-hBMP-2)转化 E coli BL21,SDS-PAGE分析工程菌活化状态以及诱导时间与目的蛋白表达率的关系。离子交换层析 DEAE和分子筛 S-300... 目的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方法hBMP-2原核表达载体pYR(pBV220-hBMP-2)转化 E coli BL21,SDS-PAGE分析工程菌活化状态以及诱导时间与目的蛋白表达率的关系。离子交换层析 DEAE和分子筛 S-300纯化重组蛋白,自然缓降复性法对其复性。结果SDS-PAGE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3000时出现明显外源蛋白表达带,而且当工程菌30℃活化至D600约为0.45时,其表达效率较高;在此状态下,温度诱导衣达4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稍下降。重组蛋白经纯化后植人小鼠肌肉,组织学观察到肌肉内大量间允质细胞增生以及软骨与骨形成。结论重组hBMP-2具有良好异位成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大肠杆菌 基因工程 蛋白表达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协同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成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夏胜利 戴尅戎 汤亭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探讨NGF对BMP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右侧股后部肌间隙内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d,在实验... 目的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异位成骨过程中,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探讨NGF对BMP诱导成骨的作用。方法ICR小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右侧股后部肌间隙内植入rhBMP-2胶原复合物。术后第3天开始,连续7d,在实验组和对照组rhBMP-2植入部位,分别注射NGF和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第10、20和30天取材,进行放射学、生化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两组均于术后第10天有新骨形成,但实验组新骨生成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第10和第20天,实验组局部组织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段实验组局部组织钙和磷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第30天,实验组骨组织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较对照组规则。结论NGF具有协同rhBMP-2诱导成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形态发生蛋白 诱导 重组形态发生蛋白-2 诱导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6
作者 王婧 张杰 +2 位作者 张颖 马宁宁 谢良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E.coli)表达纯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熟肽(rhBMP-2m),并制备rh-BMP-2m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将工程菌株进行常规发酵,自诱导表达,裂菌离心分离包涵体,包涵体变性后经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纯化后的变性rhBMP...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E.coli)表达纯化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熟肽(rhBMP-2m),并制备rh-BMP-2m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将工程菌株进行常规发酵,自诱导表达,裂菌离心分离包涵体,包涵体变性后经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纯化后的变性rhBMP-2m经稀释复性,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BMP-2m。并以此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还原SDS-PAGE下95%以上纯度的rhBMP-2m。细胞活性结果分析显示,所获得的rhBMP-2m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免疫小鼠最终获得两株稳定分泌抗rhBMP-2m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hBMP-2m及其单克隆抗体,为rhBMP-2未来的研究和制备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形态发生蛋白-2成熟肽 蛋白复性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理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一腾 白希壮 +2 位作者 朱志勇 白茗 张杭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12-914,932,共4页
目的以组织工程学技术为基础,制备壳聚糖-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多孔复合支架,讨论壳聚糖与明胶的不同配比及向复合材料中加入BMP-2对支架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配比的壳聚糖和明胶制备复合支架,并向1组配... 目的以组织工程学技术为基础,制备壳聚糖-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多孔复合支架,讨论壳聚糖与明胶的不同配比及向复合材料中加入BMP-2对支架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配比的壳聚糖和明胶制备复合支架,并向1组配比中加入BMP-2。以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表面特征,测定支架的孔径值、材料的吸水率及表观密度。结果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比表面积大,内孔结构多形性高、且大量连通;壳聚糖与明胶配比为4︰1时的复合支架孔径最小,孔壁最厚;配比为1︰4时孔径最大,孔壁最薄;壳聚糖与明胶配比为1︰1时吸水率及表观密度达到最大,分别为(318±75)%和(0.085±0.013)g/cm3;向复合支架中加入BMP-2对支架的微观结构、吸水率及表观密度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冷冻干燥法可以成功制备壳聚糖-明胶多孔复合支架,支架的微观结构与理化性能与壳聚糖与明胶的配比密切相关,向支架中加入BMP-2对材料的理化性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明胶 理化性能 形态发生蛋白-2 自体软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制备及成骨活性表征
8
作者 李贵龙 王靖 刘昌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83-3188,共6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重要的骨诱导生长因子,是提高骨修复材料活性和临床骨修复效果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物质。由于BMP-2在体内含量低,依靠从动物体内提取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研究满足临床需求的BMP-2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生物活性...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是重要的骨诱导生长因子,是提高骨修复材料活性和临床骨修复效果的有效手段和关键物质。由于BMP-2在体内含量低,依靠从动物体内提取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本文研究满足临床需求的BMP-2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生物活性。采用密码子优化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更换其中部分核苷酸编码,得到优化的h BMP-2基因的DNA序列,制备大肠杆菌rh BMP-2菌株,通过发酵及工艺优化,获得BMP包涵体,经分离纯化与复性,制备出高纯度的rh BMP-2。测定C2C12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来表征单倍体和二倍体BMP-2的成骨活性,发现二倍体rh BMP-2的成骨活性明显高于单倍体rh BMP-2,并且随着BMP-2浓度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升。体内动物异位成骨实验发现rh BMP-2肌带植入小鼠体内3周后,取出的异位骨颗粒鲜艳饱满,骨结构完整;HE切片和Masson三色切片都显示出良好的异位成骨效果。此方法制备的rh BMP-2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分化能力,可用于骨组织修复,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生物医学工程 蛋白 蛋白质复性 形态发生蛋白-2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导的干细胞成软骨、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周年 黄伟 +8 位作者 廖军义 胡宁 陈筱蓉 梁熙 司维柯 杨忠 易世雄 凡廷旭 赵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通路中关键转录调控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诱导干细胞骨、软骨分化的影响,阐明HIF-1α在干细胞成骨、软骨分化中的作用。方... 目的探讨低氧通路中关键转录调控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诱导干细胞骨、软骨分化的影响,阐明HIF-1α在干细胞成骨、软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相应腺病毒AdBMP2、AdHIF-1α、AdGFP,单独或共同感染干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成软骨、成骨分化关键转录调控因子Sox9、Runx2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成软骨、成骨分化标志物COL2A1、aggrecan、COL1A1和ALP mRNA表达,Alcian blue、ALP及Alizarin red S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外基质及骨基质钙盐沉积情况。进行干细胞裸鼠皮下移植,观察不同处理组形成骨块的组织结构情况,探讨HIF-1α对BMP2诱导干细胞成骨、软骨分化的影响。结果诱导分化后第1、3天,BMP2+HIF-1α组Sox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BMP2单独处理组,而BMP2+HIF-1α组Runx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BMP2单独处理组。诱导分化后第7、9天,BMP2+HIF-1α组COL2A1、aggrecan mRNA相对表达明显高于BMP2单独处理组(P<0.05),而BMP2+HIF-1α组COL1A1、ALP mRNA相对表达明显低于BMP2单独处理组(P<0.05)。Alcian blue染色发现BMP2+HIF-1α组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多于BMP2单独处理组,染色更深;ALP染色发现BMP2+HIF-1α组ALP的活性弱于BMP2单独处理组;茜素红染色发现BMP2+HIF-1α组较BMP2单独处理组骨基质钙盐沉积更少;体内试验组织学观察见BMP2+HIF-1α组软骨成分更多,骨化不明显,BMP2单独处理组软骨成分少,软骨内骨化更明显。结论HIF-1α明显增强了BMP2诱导的干细胞成软骨分化,抑制了成骨分化及软骨内骨化,维持了软骨分化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 形态发生蛋白2 干细胞 分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奈酸锶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吕辉珍 黄晓丹 +2 位作者 靳思思 郭润民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通路在雷奈酸锶(Sr)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根据实验目的加入不同浓度Sr、BMP-2的拮抗剂noggin及Smad1小干扰RNA(SiRNA)。酶标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Smad1/5/8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0.1~10 mmol/L Sr处理BMSCs细胞1 h后,细胞内磷酸化Smad1/5/8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BMP-2拮抗剂noggin预处理细胞2 h能抑制Sr对磷酸化Smad1/5/8表达的上调作用;应用0.1~5 mmol/L Sr处理细胞6 h后,细胞内Runx2表达增高,其中浓度为1 mmol/L时,表达达到高峰;在Sr处理BMSCs前,应用Smad1 SiRNA转染细胞后能下调Smad1/5/8、磷酸化Smad1/5/8的表达,并抑制Sr对Runx2表达的上调作用,还拮抗Sr对ALP活性及钙化结节形成的促进作用。结论 BMP-2/Smad通路参与了Sr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奈酸锶 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小RNA干扰 SMAD1 5 8 Runx2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异位和原位成骨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磊 章燕 +2 位作者 游素兰 谭鸾君 黄远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目的通过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增殖和分化、异位成骨和原位成骨实验来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体外培养Beagle犬的BMSCs,通... 目的通过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体外增殖和分化、异位成骨和原位成骨实验来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成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体外培养Beagle犬的BMSCs,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观察细胞的分化情况。将BMSCs与多孔磷酸钙(CPC)分别在含BMP-2、bFGF和BMP-2+bFGF的培养液中复合培养,制成复合材料,一部分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异位成骨情况,另一部分植入Beagle犬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经过荧光标记观察原位成骨情况。结果含有BMP-2+bFGF的培养液促进BMSCs增殖和分化的能力最强。异位成骨情况:BMP-2+bFGF组的成骨量较其他组明显增加,其新骨形成百分比为48.79%±11.31%,高于单一BMP-2组(30.71%±10.85%)和bFGF组(27.33%±9.67%)以及对照组(10.65%±6.05%)。原位成骨术后12周,BMP-2+bFGF组的矿化沉积率高于其他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促进成骨方面,BMP-2和bFGF共同作用优于单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基质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调控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勇 王文波 +2 位作者 李吉友 卢宇 霍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不同浓度BMP-2对培养的人椎间盘细胞中软骨特异性基因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BMP-2浓度为100ng/ml和1000ng/ml时,椎间盘细胞中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mRNA表达与0ng/ml组(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在蛋白水平的检测中,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结论:BMP-2可以按照剂量依赖方式正向调节椎间盘细胞Sox9和Ⅱ型胶原基因的表达,提示BMP-2可能对退变早期的椎间盘具有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SOX基因 胶原 基因表达 椎间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芯片表面生物改性用于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检测
13
作者 陈婧 何宏燕 刘昌胜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1-399,共9页
为了开发一种快速、特异、精准的基于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质量浓度检测方法,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与... 为了开发一种快速、特异、精准的基于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rhBMP-2)质量浓度检测方法,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与微流控技术相结合,筛选合适的用于rhBMP-2的特异抗体,并基于调控抗体的特异性方向的策略,采用等离子体-蛋白A方法对高分子微流芯片的检测微流道孔进行修饰,以评价抗体蛋白在微流芯片表面的吸附效率以及最终的检测信号强度。结果表明:用等离子体处理微流道后,蛋白A和筛选的抗体成功包埋到微流芯片的检测孔表面。等离子体处理功率越高,抗体的吸附效果越好;当等离子体功率为100 W、处理时间为30 s时,第1抗体的吸附效果最好。改性后的微流孔可以有效地检测rhBMP-2质量浓度,在0~2 000 pg/mL范围内,rhBMP-2的质量浓度与荧光平均密度呈线性相关,而传统96孔ELISA法的线性区间范围是0~250 pg/mL。与传统ELISA法的试剂用量(600μL/样品)相比,微流芯片-ELISA方法试剂用量减少约97.3%。可见,本文开发的微流芯片表面改性技术具备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及环境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重组形态发生蛋白-2 微流控检测 表面改性 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廖妮 韦山良 梁飞新 麦华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 目的克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hBMP2)基因片段,构建pcDNA3.1-hBMP2真核表达质粒。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人骨肉瘤中扩增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cDNA3.1-hBMP2重组质粒,通过用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及DNA测序的方法对重组DNA进行鉴定。结果经PCR扩增、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证实,本实验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BMP2-cDNA。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hBMP2基因并构建成其真核表达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培惠 魏奉才 +2 位作者 晋国营 单秀丽 孙树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hBMP-2)基因转染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的可行性及其成骨特性。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腹股沟的脂肪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ADSCs,分别转染以腺病毒为载体的绿色荧光蛋白(Ad-GFP)基因和Ad-hBMP-2基因。用荧光显微镜每隔12h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并确定转染率,观察其形态变化,绘制生长曲线;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转染Ad-hBMP-2的细胞作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作骨钙素(OC)检测确定成骨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hBMP-2的表达。结果12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Ad-GFP的细胞,有52%的阳性表达细胞,48h后转染率达95%;转染Ad-hBMP-2后倍增时间延长,ALP、OC检测为阳性表达,hBMP-2蛋白转染后48h为阳性表达,并持续至第5代。结论ADSCs可以作为腺病毒转染的载体,转染Ad-hBMP-2基因后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发生蛋白-2 腺病毒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移植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诺 黄旋平 +3 位作者 江献芳 宋继传 李华 谢庆条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Pluronic F-127)移植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固定期第2天A组于牵张间隙注射200μLBMP-2基因修饰BMSCs与Pluronic F-127复合物;B组注射等量BMP-2基因修饰BMSCs液;C组注射等量BMSCs液;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固定2、6周时处死半数动物获取标本,通过X线片、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结果通过X线片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经过统计软件分析,在固定2周和6周时,A组牵张区内骨密度和BMP-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B、C、D组(P<0.01),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1);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隙内成骨质量好于C、D组,A组好于B组。结论 BMP-2基因修饰BMSCs复合可注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uronic F-127移植能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基因 髓间充质干细胞 对氧化聚乙烯和聚丙烯共聚物 牵张成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泡破裂法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小鼠骨骼肌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钦峰 杜芳 +1 位作者 徐岩 杨丕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pIRES-rhBMP2-EGFP在小鼠骨骼肌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和B组选择右侧胫前肌为注射点,其中A组注射质粒,B组注射质粒与...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裂法对基因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质粒pIRES-rhBMP2-EGFP在小鼠骨骼肌的转染、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和B组选择右侧胫前肌为注射点,其中A组注射质粒,B组注射质粒与微泡造影剂混合物后用超声辐照,质粒注射量为30μg;C组和D组选择右侧股四头肌为注射点,其中C组注射质粒,D组注射质粒和微泡造影剂混合物后用超声辐照,质粒注射量为100μg。7d后处死A组和B组小鼠,取胫前肌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14d后处死C组和D组小鼠,取股四头肌行免疫组化检测rhBMP-2表达情况。结果7d后B组阳性肌纤维百分率高于A组(P<0.05);14d后,C组和D组都可检测到rhBMP-2的表达,但D组rhBMP-2表达量比C组多。结论超声介导微泡破裂法能增加外源性rhBMP-2基因在小鼠体内骨骼肌转染率和表达水平,有望为牙周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新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微泡 基因治疗 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周膜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其趋化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杜令倩 杨丕山 +1 位作者 赵宁 葛少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趋化反应。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分离、培养人PDLSCs,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PDLSCs波形丝蛋白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的表达,检测人PDLSCs多向分化能力,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5... 目的研究人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趋化反应。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分离、培养人PDLSCs,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PDLSCs波形丝蛋白及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的表达,检测人PDLSCs多向分化能力,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共培养的方法检测其干细胞特性。利用24孔的Transwell细胞培养室来检测人PDLSCs对BMP-2的趋化反应,光镜下计迁移至滤膜下侧面的不同视野的细胞数。结果人PDLSCs抗波形丝蛋白染色阳性,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TRO-1,体外诱导培养的人PDLSCs能够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具有较高的自我更新能力,并在体外呈克隆状生长。在100、200 ng.mL-1 BMP-2实验组,Transwell细胞培养室中迁移的细胞数目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BMP-2对人PDLSCs有趋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发生蛋白-2 牙周膜干细胞 趋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雄生 贾连顺 +3 位作者 倪斌 袁文 陈华江 李玉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42-644,F003,共4页
目的 :研究实验性黄韧带骨化的病理演变特点。方法 :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 rh BMP-2 )诱发的骨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动物黄韧带 ,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 -伊红 ( H-E)染色、阿尔辛蓝 ( AB)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分别以 S-10 0单抗和胶原... 目的 :研究实验性黄韧带骨化的病理演变特点。方法 :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 rh BMP-2 )诱发的骨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动物黄韧带 ,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 -伊红 ( H-E)染色、阿尔辛蓝 ( AB)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分别以 S-10 0单抗和胶原 单抗为第一抗体 ) ,然后光镜观察。 结果 :rh BMP-2植入后 ,成纤维细胞代谢活跃 ,出现软骨化生 ,并逐渐增生活跃 ,基质中 型胶原纤维和硫酸软骨素增多 ,4周时达到高峰 ,此后 ,肥大的软骨细胞开始退变 ,基质钙化逐渐明显 , 型胶原纤维和硫酸软骨素随之减少 ,8周时出现编织骨 ,并可见脊髓神经纤维水肿、断裂、脱髓鞘和神经元细胞变性等改变。结论 :rh BMP-2以软骨内骨化方式诱导黄韧带骨化 ;在软骨细胞增生最为活跃时 ,基质内 型胶原和硫酸软骨素的含量最高 ,并随着骨化的成熟逐渐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重组形态发生蛋白2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缝牵引中联合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保护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玉胜 黄华 +2 位作者 常世民 王程越 王桂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索上颌骨在骨缝牵引时加入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4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通过手术在上颌骨腭横缝植入自制的新型牵引器。A、C组术后5 d在牵引区附近注射缓释重... 目的探索上颌骨在骨缝牵引时加入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骨保护素(OPG)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4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通过手术在上颌骨腭横缝植入自制的新型牵引器。A、C组术后5 d在牵引区附近注射缓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rhBMP-2/PLGA/FS),B、C组在牵引3周后注射人骨保护素/纤维蛋白胶(rhOPG/FS)。牵引1、2、4、6周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进行组织学染色,并通过组织计量学方法检测腭横缝的组织改建情况。结果A、C组骨缝区成骨细胞功能活跃,透射电镜显示细胞内有大量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牵引6周时,A、B、C组成骨细胞指数分别为38.5±7.7、35.7±6.5、41.7±11.0,破骨细胞指数分别为5.9±1.0、1.2±0.3、2.8±0.4,骨小梁厚度分别为(38.36±13.28)、(66.20±9.16)、(51.85±9.92)μm;B、C组表现出骨密度增加及破骨细胞指数下降。结论本实验所用牵引器能促进新骨生成;BMP-2与OPG在骨缝牵引过程中有协同作用,可以促进新骨形成及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 形态发生蛋白-2 保护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