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骨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金慰芳 顾淑珠 +2 位作者 高建军 周轶 王洪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5-818,共4页
目的 体外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大鼠成骨细胞,间隙加药方法给予rhPTH(1-34),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分... 目的 体外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刺激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大鼠成骨细胞,间隙加药方法给予rhPTH(1-34),观察药物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10^-12~10^-8mol/L浓度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均显示刺激作用。10^-11~10^-8mol/L浓度组的MTT、ALP的A值及矿化结节形态计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增加(P〈0.05),增加率以10^-9mol/L浓度组为最高,并呈剂量一效应关系。结论 rhPTH(1-34)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矿化功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1-34)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陆彬彬 高爱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06-1509,1520,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口服元素钙500 mg/d和... 目的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口服元素钙500 mg/d和维生素D 200 U/d,连续服用26周后加用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特立帕肽)20μg/d,再连续治疗26周,于应用特立帕肽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3和26周测定腰椎(L_(1-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MD),采静脉血测定血清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8位患者均完成全疗程治疗。应用特立帕肽治疗13周时,腰椎L_(1-4)、股骨颈、大粗隆和股骨干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血清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升高(P<0.05),疼痛缓解明显(P<0.05);治疗26周时,腰椎L_(1-4)和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大粗隆和股骨干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05),血清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疼痛明显减轻(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轻微,没有给予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结论连续26周使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能有效地促进患者骨形成,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腰椎、股骨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重组人甲状旁腺1-34 骨代谢指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胰蛋白酶切肽图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曾文珊 刘景晶 +1 位作者 杨仲元 徐康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对重组人甲状旁腺素 1- 34进行肽图谱测定 ,以确证一级结构和比较不同批产品间一级结构的一致性。方法 :运用梯度洗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纯度检查和肽图谱测定。结果 :建立了重组人甲状旁腺素 1 -34的胰蛋白酶水解肽... 目的 :对重组人甲状旁腺素 1- 34进行肽图谱测定 ,以确证一级结构和比较不同批产品间一级结构的一致性。方法 :运用梯度洗脱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纯度检查和肽图谱测定。结果 :建立了重组人甲状旁腺素 1 -34的胰蛋白酶水解肽图谱HPLC测定方法 ,3批样品的肽图谱均与对照品一致。结论 :建立的肽图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1-34 肽图谱 胰蛋白酶切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研究
4
作者 朱显军 张学军 +5 位作者 李蓬秋 杨艳 张磊 鲜杨 吴冀川 包明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7例,年龄64.2±8.1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每日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20μg,同时口服钙尔奇D600 0.6g/d... 目的评价国产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37例,年龄64.2±8.1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每日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20μg,同时口服钙尔奇D600 0.6g/d,试验时间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骨折发生情况,以及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改变等。结果试验期间有1例脱落;经过6个月治疗后,患者L1骨密度增加23.2%(P<0.05),L2骨密度增加18.0%(P<0.05),L3骨密度增加12.5%(P<0.05),L4骨密度增加19.9%(P<0.05),腰椎平均骨密度增加17.8%(P<0.05),股骨颈骨密度增加2.2%(P>0.05),大粗隆骨密度降低6.0%(P>0.05),Wards区骨密度降低1.3%(P>0.05);试验期间新发骨折2例,1例右肱骨骨折,另1例腰椎压缩骨折,无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对腰椎骨密度改善显著,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1—3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不同作用方式对人成骨样细胞SaoS-2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梅 孟迅吾 +3 位作者 周学瀛 邢小平 夏维波 刘怀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hPTH1-34)不同作用方式对人成骨样细胞(SaoS-2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hPTH1-34促进骨合成代谢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48h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别采用50ng/ml的hPTH1-34进行连续刺激(刺激48h/周期)... 目的观察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hPTH1-34)不同作用方式对人成骨样细胞(SaoS-2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hPTH1-34促进骨合成代谢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48h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分别采用50ng/ml的hPTH1-34进行连续刺激(刺激48h/周期)或间歇刺激(分别刺激1、3、6、12、24h/周期)SaoS-2细胞。采用“金氏”化学法、放射免疫法和竞争蛋白结合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和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c-fos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hPTH1-34每周期间歇刺激3、6h呈时间依赖性显著增加ALP产生(与对照比,P<0.01;与连续刺激比,P<0.05或P<0.01)和cAMP浓度(与对照和连续刺激比,均P<0.05),并迅速促进c-fos基因表达。未观察到BGP对hPTH1-34刺激的明显反应。结论hPTH1-34对骨合成代谢的促进作用取决于间歇刺激方式,以每48小时间歇刺激3、6h作用最显著。蛋白激酶A信号途径是hPTH1-34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c-fos基因可能是重要的细胞内第三信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氨基端1-34片段 环磷酸腺苷 C-FOS原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甲状旁腺激素介导成骨细胞增殖及成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冰 卢蕾阳 +1 位作者 高飞 杨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通过构建乳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IGF-1联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型胶... 目的通过构建乳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IGF-1联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乳鼠成骨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及功能,以原代培养乳鼠成骨细胞为实验模型,分空白组、PTH组、IGF-1组及不同浓度IGF-1作用的PTH介导的成骨细胞组(0、10、50、100 ng/L)。通过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0、10、50、100 ng/L)联合10-9mol/L重组人甲状旁腺素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PTH和IGF-1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IGF-1联合PTH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TH联合IGF-1使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增强、I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增强。IGF-1可以促进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IGF-1可以促进成骨细胞I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PTH与IGF-1均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IGF-1可促进PTH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两者合用其作用增强,有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1-34 胰岛样生长因子-1 成骨细胞 增殖 I型胶原蛋白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H 1-34对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机制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邢宝瑞 赵海平 +5 位作者 李光玉 马泽芳 孙红梅 胡肖 谭展清 刘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44-352,共9页
PTH 1-34对鹿茸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成骨作用,旨在利用高通量无参转录组测序方法探索PTH 1-34促进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可能机制。选用第3代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诱导组、PTH 1-34干预组),每组3个重复,诱... PTH 1-34对鹿茸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成骨作用,旨在利用高通量无参转录组测序方法探索PTH 1-34促进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可能机制。选用第3代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诱导组、PTH 1-34干预组),每组3个重复,诱导组添加成骨诱导液诱导鹿茸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PTH 1-34干预组在诱导组基础上添加10 nmol/L PTH 1-34。培养21 d,采用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的方法对标志物和钙结节进行鉴定,鉴定完毕后,使用TRIzol法进行总RNA提取并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对这些文库进行双末端测序。添加浓度为10 mmol/L PTH 1-34进行成骨诱导,可明显增加鹿茸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结节的产生量。因与NCBI所发布的鹿科动物基因序列比对效率低于50%,选择了无参转录组测序。通过对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共筛选出573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77个上调,3860个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在生物过程作用下,差异基因的种类主要包括细胞运动、细胞增殖、细胞迁移、骨发育、血管生成和形态发生相关;通过筛选,找到了8个与成骨相关基因:RUNX2、BGN、ALPL、SPARC、OPN、CPNE1、STRN4、VAPB;2个与细胞自噬相关基因:WiPi2、ATG14;4个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UNC5B、SHC1、FLNA、TNFSF15,使用qRT-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转录因子预测相关性较高的家族为zf-C2H2,并筛选到了成骨转录因子SP7。PTH 1-34可通过上调RUNX2、SP7、BGN、ALPL、SPARC、OPN、CPNE1、STRN4、VAPB的mRNA表达来促进鹿茸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自噬来调节鹿茸的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甲状旁腺1-34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大鼠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胜军 杨澔侠 +1 位作者 张晶 姚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84)在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48只大鼠(250±10)g,分成对照组(切除卵巢周围小块脂肪组织)和模型组(双侧卵巢切除),每组8只,手术4周后皮下注射1.0、2.0、4.0 ug/kg rhPT...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84)在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48只大鼠(250±10)g,分成对照组(切除卵巢周围小块脂肪组织)和模型组(双侧卵巢切除),每组8只,手术4周后皮下注射1.0、2.0、4.0 ug/kg rhPTH(1-84),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rhPTH(1-84)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rhPTH(1-84)在24~1850 p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量为10 pg/mL;血浆提取回收率80.2%~90.6%;模型组低、中、高三个剂量的药动力学参数AUC(0-∞)分别为(24628.9±1281)、(47059.3±3311)和(96652.1±2174)ng/(L·min);对照组AUC(0-∞)分别为(21974.0±1587)、(42651.2±1336)和(87736.8±1938)ng/(L·min)。结论单次皮下注射rhPTH(1-84)在低、中、高3个剂量内,Cmax、AUC(0-∞)在2组动物中均呈线性代谢特征,模型组双峰特征明显,可以为设计和优化临床研究及给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rhPTH(1—84) 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 药代动力学 放射免疫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静 孙红颖 +2 位作者 杨颖 王学芬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6-133,共8页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HSA和PTH(1-34)基因,以柔性连接肽相连插入到表达载体pPIC9,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用化学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组氨酸缺陷型培养板和PCR鉴定筛选得...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高效分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HSA和PTH(1-34)基因,以柔性连接肽相连插入到表达载体pPIC9,重组质粒线性化后,用化学法转化毕赤酵母GS115,经组氨酸缺陷型培养板和PCR鉴定筛选得到转化子。在启动子AOX1和α交配因子信号肽的作用下,分泌表达融合蛋白HSA-PTH(1-34)。PCR法和电泳鉴定表达验证阳性转化子,并观测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Western blot验证其免疫活性,在兔肾皮质细胞膜中测定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产生cAMP的量来检测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PCR鉴定重组转化子验证了融合基因的成功整合,用甲醇诱导表达,蛋白电泳分析表明融合基因得到高效表达,HSA-PTH(1-34)同时具有HSA和PTH(1-34)的抗原性,且能激活兔肾皮质细胞中的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但活性低于PTH(1-34)。结论: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血清白蛋白与PTH(1-34)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甲状旁腺肽(1—34) 血清白蛋白 质粒 重组 遗传 人甲状旁腺(1—34) 融合蛋白 分泌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PTH(1-34)聚乳酸微球体外促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晶晶 孟维艳 +5 位作者 张喆 周延民 张士博 蔡青 刘童斌 袁月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0-364,共5页
目的:评价包载PTH(1-34)聚乳酸微球的缓释效应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细胞分为空白培养液对照组、持续性和间歇性给药组、未载药PLGA微球组和载药PLGA微球组。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Rever... 目的:评价包载PTH(1-34)聚乳酸微球的缓释效应对前成骨细胞MC3T3-E1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MC3T3-E1细胞分为空白培养液对照组、持续性和间歇性给药组、未载药PLGA微球组和载药PLGA微球组。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和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观察负载PTH(1-34)的PLGA微球对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释放终浓度为10-9mol/L的载药PLGA微球组可以提高成骨细胞ALP活性,促进矿化,上调RUNX2、ALP和VEGF基因的表达。结论:PLGA微球缓释PTH(1-34)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1-34(PTH(1-34)) PLGA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BMP-7、BMP-9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峰 董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BMP-7、B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0、10-11、10-10、10-9、10-8、10-7mol/L)间歇性(24 h/周期,前12 h rhPTH1-34干预)刺激体外...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成骨细胞增殖及BMP-7、BMP-9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1-34)(0、10-11、10-10、10-9、10-8、10-7mol/L)间歇性(24 h/周期,前12 h rhPTH1-34干预)刺激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RT-PCR法检测成骨细胞BMP-7、BMP-9基因的表达。结果间歇性小剂量rhPTH1-34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增强BMP-7、BMP-9基因的表达。结论间歇性小剂量rhPTH1-34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可能与BMP-7、BMP-9基因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1-34(rhPTH1—34) 成骨细胞 增殖 BMP-7 B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OPG、RANKL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进 荣海钦 +2 位作者 季虹 王东 刘春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854-85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间歇性注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氨基端片段1-34(PTHrP1-34)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股骨RANKL、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健康雌性未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卵巢切除+安慰剂组(Placebo组)...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间歇性注射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氨基端片段1-34(PTHrP1-34)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股骨RANKL、OPG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月龄健康雌性未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卵巢切除+安慰剂组(Placebo组)给予生理盐水;卵巢切除+雌激素治疗组(E2组)给予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卵巢切除+PTHrP治疗组分别用20、40、80μg/kg剂量,每日1次注射PTHrP1-34。给药12周后,测定腰椎L3~6及股骨BMD,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股骨RANKL、OPG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①BMD结果:PTHrP40组和PTHrP80组大鼠股骨、腰椎BMD明显高于Placebo组。②与Sham组相比,Placebo组OPG mRNA明显下降(P<0.01),RANKLmRNA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E2组OPG mRNA水平较Placebo组明显升高(P<0.01),RANKL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Placebo组相比,不同剂量PTHrP(1-34)治疗组OPG、RANKL 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THrP1-34 40或80μg/kg每天皮下注射能提高去卵巢大鼠股骨、腰椎BMD,间歇性注射PTHrP(1-34)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RANKL、OPG 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相关蛋白氨基端(PTHrP1-34) 护骨 NF-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去卵巢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梅 章振林 +18 位作者 林华 程群 屠重棋 唐海 游利 郑淑慧 徐勉 金小岚 余卫 胡伟伟 朱秀芬 朱汉民 石锐 陈浩 陈琳 高尚聚 杜鹃 程莹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 以原研特立帕肽和鲑鱼降钙素为阳性对照,观察国产基因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N-terminal 1-34 fragment,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绝经后骨质... 目的 以原研特立帕肽和鲑鱼降钙素为阳性对照,观察国产基因重组人甲状旁腺素氨基端1-34片段(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N-terminal 1-34 fragment,rhPTH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214例,按照1∶1∶1∶0.5比例,随机分为4组:rhPTH1-3420μg组(n=59)及40μg组(n=62)分别每天注射国产rhPTH1-3420及40μg;降钙素组(n=61)给予鼻喷鲑鱼降钙素200 IU;特立帕肽组(n=32)给予原研特立帕肽注射20μg/d;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腰椎(L1-4)和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率,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变化率,包括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ross 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24周后,rhPTH1-3420μg及40μg组L1-4 BMD较基线分别增加3.42%和4.82%,特立帕肽组L1-4 BMD增加3.66%(均P<0.05),rhPTH1-34治疗组间骨密度变化率无明显差异;降钙素组腰椎骨密度变化率为-0.01%,骨密度无明显增加(P>0.05)。国产及原研特立帕肽的疗效均优于鼻喷降钙素组。国产与原研rhPTH1-3420μg组治疗24周使血清P1NP分别升高534.22%和277.86%,使β-CTX水平分别升高247.88%和202.25%(均P<0.001),P1NP增幅大于β-CTX。国产与原研rhPTH1-34组的安全性较好。结论 每天皮下注射20μg国产rhPTH1-34治疗24周能够显著提升腰椎BMD,促进骨形成,疗效及安全性与原研特立帕肽相当,且优于降钙素鼻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氨基端1-34片段 特立帕肽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PTH_((1-34))对成骨细胞增殖、CollagenⅠ及Osterix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宇梅 董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观察间歇给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及Osterix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hPTH(1-34)对体外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间歇循环给予0、10-11... 目的观察间歇给予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对体外成骨细胞增殖、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及Osterix 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rhPTH(1-34)对体外成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间歇循环给予0、10-11、10-10、10-9、10-8、10-7M rhPTH(1-34)干预,(24 h为一循环,前12h给药),共2次,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RT-PCR法半定量测定成骨细胞Collagen Ⅰ、Osterix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rhPTH(1-34)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促进成骨细胞Collagen Ⅰ和Osterix mRNA表达(P<0.05),10-9 M增殖、表达最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rhPTH(1-34)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可能是通过Collagen Ⅰ和Osterix mRNA表达来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1-34) 成骨细胞 I型胶原蛋白 OSTE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人体对注射用rhPTH(1-84)试验耐受性和安全性监护
15
作者 李忠芳 刘亚妮 +2 位作者 吴健鸿 曾繁典 师少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123-3127,共5页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84)[rhPTH(1-84)]后的人体耐受性和安全性,并进行护理监护。[方法]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从安全起始剂量开始,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采用随机单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中国健康受试者单次和多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84)[rhPTH(1-84)]后的人体耐受性和安全性,并进行护理监护。[方法]以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从安全起始剂量开始,进行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采用随机单中心临床研究,统一餐后皮下注射给药。单次给药:3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6个剂量组,即0.5μg/kg(4例),1.0μg/kg(6例),2.0μg/kg(6例),3.0μg/kg(6例),4.0μg/kg(6例),5.0μg/kg(4例);多次给药:1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个剂量组,即2.0μg/kg(6例),3.0μg/kg(6例),每日1次,连续给药7d。在Ⅰ期临床病房进行耐受性和安全性护理监护,观察受试者用药前后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变化,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单次和多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的受试者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等表明无器质性损伤。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有6例受试者于给药后约2h均感觉困乏,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均未作处理,30min内自行缓解和消失,其中1例出现心悸;多次给药后病人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国健康人体对注射用rhPTH(1-84)单次0.5~5.0μg/kg或多次2.0~3.0μg/kg,每日1次,连用7d皮下注射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临床应用中应密切监护病人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甲状旁腺(1-84) 健康受试者 耐受性 安全性 护理监护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PTH对摘卵大鼠骨髓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金慰芳 丰盛梅 +3 位作者 顾淑珠 高建军 周轶 王洪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47-549,638,共4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微环境PPARγ mRNA表达变化和PTH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OVX和OVX+PTH(1-34)20μg组,摘卵12周后给药,药后8周处死,观察骨髓脂肪细胞及PPARγmRNA表达变化。结果OVX...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微环境PPARγ mRNA表达变化和PTH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OVX和OVX+PTH(1-34)20μg组,摘卵12周后给药,药后8周处死,观察骨髓脂肪细胞及PPARγmRNA表达变化。结果OVX组大鼠腰椎骨髓腔内脂肪空泡数较Sham组明显增加(P〈0.001),空泡百分面积为Sham组的26.81倍(P〈0.001)。OVX+PTH20μg组的脂肪空泡数明显减少(P〈0.001),仅为OVX组的18.7%(P〈0.001);OVX组骨髓PPARγmRNA表达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0.001),OVX+PTH(1-34)20μg组PPARγmRNA表达则较不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OVX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微环境PPARγmRNA表达上调,PTH对骨质疏松的促进骨形成作用与其抑制骨髓PPARγ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甲状旁腺(1-34) 骨质疏松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