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菌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其在重组人溶菌酶质量标准建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宋纯艳 张拓 +6 位作者 侯利平 原剑 黄亚娟 韩治国 刘曙晨 甄蓓 魏开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7-921,927,共6页
获得一种趋于均相反应体系的比浊法,用于重组人溶菌酶活性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通过显微计数法进行底物菌液质控,改进酶与菌液的混合方式和最佳酶用量,采用“双直线法”优化反应计时区间,并精确测定重组人溶菌酶含量.... 获得一种趋于均相反应体系的比浊法,用于重组人溶菌酶活性的研究,并建立相关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通过显微计数法进行底物菌液质控,改进酶与菌液的混合方式和最佳酶用量,采用“双直线法”优化反应计时区间,并精确测定重组人溶菌酶含量.显微镜菌体计数法确定0.3 mg/mL底物菌液中菌体数保持在1.1 ×108个/mL左右;酶与菌液在样品池内经吸排法快速混合可趋近均相体系;酶的最佳用量为3μg;确定反应计时区间为0~60s;依据所制定的酶活性操作规程,确定重组人溶菌酶活性质量标准为45 000~ 65 000U/mg,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优选Lowry法并精确测定蛋白含量为(1.0±0.1)mg/mL.改进后的方法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已被3家研究单位、企业验证并接受.建立的重组人溶菌酶活性和含量测定质量标准及操作规程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溶菌酶 比浊法 双直线法 Lowry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溶菌酶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义 苏运芳 +4 位作者 南志春 屈延延 齐雪峰 赵献军 张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4,共5页
以购买商品化的溶菌酶标准品作为对照,通过平板扩散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rhLYZ)在体外对几株致病菌及益生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梯度稀释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的MIC和MBC。分别将重组酶和商品酶做梯度稀释后,滴加到涂布有一定量菌液的MH平板... 以购买商品化的溶菌酶标准品作为对照,通过平板扩散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rhLYZ)在体外对几株致病菌及益生菌的抑菌作用,同时用梯度稀释法检测重组人溶菌酶的MIC和MBC。分别将重组酶和商品酶做梯度稀释后,滴加到涂布有一定量菌液的MH平板,通过平板扩散法测量各组抑菌环直径大小,从而判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人溶菌酶抑菌活性显著高于标准溶菌酶,低质量浓度的重组酶即可对致病菌的生长产生抑制和杀灭作用。rhLYZ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较为敏感,抑菌环直径达到15mm~18mm;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抑菌环直径则达到27.5mm。提示rhLYZ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溶菌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淑扬 张健玲 +10 位作者 王志林 邓俊劲 李洋 张华 黄金锐 连培荣 陈碧娴 郭秋霞 黄嘉麒 张浩吉 李家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94-4004,共11页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血浆生化、组织结构变化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从而评价重组人溶菌酶在肉鸡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92只1日龄健康快...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血浆生化、组织结构变化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从而评价重组人溶菌酶在肉鸡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192只1日龄健康快速型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8只(公母对半),分别设置推荐剂量组(20000 U/kg)、3倍推荐剂量组(60000 U/kg)、5倍推荐剂量组(100000 U/kg),在饲粮中填加相应剂量的重组人溶菌酶;另设置一基础饲粮组作为对照组,试验期为54 d,称量黄羽肉鸡在21、42和54 d时的空腹重量,统计饲料消耗量,计算试验期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8只黄羽肉鸡采集血液,以检测血液常规生理指标与血浆生化指标;屠宰后采集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空肠和回肠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采集鸡盲肠内容物,检测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靶动物安全性试验期间各剂量组的所有肉鸡临床表现均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液生理参数方面,除饲粮添加60000 U/kg重组人溶菌酶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血液生理指标各试验组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血浆生化参数方面,添加60000 U/kg重组人溶菌酶组血浆肌酐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对添加不同水平重组人溶菌酶肉鸡进行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现明显差异。肠道微生物组结果显示,饲喂不同水平重组人溶菌酶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也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20000 U/kg重组人溶菌酶,具有5倍以上安全系数,即饲粮中添加100000 U/kg以下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重组人溶菌酶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厦菁 茅沈丽 +8 位作者 范秋丽 林泽铃 蒋守群 陈达凯 李月俏 陈禹兴 杨创钦 陈聪伟 邓远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527-653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生长性能、血浆和肠道免疫指标、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盲肠菌群结构等指标的监测,研究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确定重组人溶菌酶在黄羽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生长性能、血浆和肠道免疫指标、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盲肠菌群结构等指标的监测,研究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确定重组人溶菌酶在黄羽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选用1440只1日龄的健康快速型麻黄鸡,按照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的4%恩拉霉素的试验饲粮,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1、2、3、4 g/kg重组人溶菌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50 d。结果显示:1)22~42日龄,4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0日龄,以2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平均日增重最高。2)21日龄,3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外周血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日龄,2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外周血CD3^(+)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1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P<0.05);2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抗生素组和1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P<0.05),同时外周血CD8^(+)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3)50日龄,1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空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空肠黏膜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P<0.05);3和4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空肠黏膜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1日龄,3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和抗生素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日龄,4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和2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5)21日龄,3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回肠绒毛高度、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日龄,3和4 g/kg重组人溶菌酶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重组人溶菌酶对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健康有提高和改善作用。黄羽肉鸡饲粮中重组人溶菌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4 g/kg(10000~40000 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重组人溶菌酶 肠道健康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人溶菌酶牛乳营养成分及食用安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静然 宋荣荣 +1 位作者 戴蕴平 赵春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1期147-150,172,共5页
[目的]探究转人溶菌酶牛乳和非转基因牛乳的营养成分差异,以及重组人溶菌酶的食用安全性。[方法]通过测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组2种乳样乳常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其成分差异。通过大鼠、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以及模拟胃肠液消化... [目的]探究转人溶菌酶牛乳和非转基因牛乳的营养成分差异,以及重组人溶菌酶的食用安全性。[方法]通过测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组2种乳样乳常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较其成分差异。通过大鼠、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以及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试验检测重组人溶菌酶的食用安全性。[结果]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转人溶菌酶牛乳和非转基因牛乳相比,细菌总数偏高,脂肪含量偏低,其他营养成分无明显的变化;食品安全评估说明重组人溶菌酶属于实际无毒蛋白,且无潜在的致敏性。[结论]该试验验证了转人溶菌酶牛乳的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牛 重组人溶菌酶 牛乳 营养成分 食用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辅助重组蛋白质复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君 杨君秋 +1 位作者 刘铮 Jan-Christer Janson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88-1294,共7页
以重组人溶菌酶(rhLys)与重组β甘露聚糖酶(rMan)为体系,综合采用活性测定、非还原性SDSPAGE以及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CTAB与β环糊精(βCD)组成的人工分子伴侣以及其他种类复性助剂对重组蛋白质... 以重组人溶菌酶(rhLys)与重组β甘露聚糖酶(rMan)为体系,综合采用活性测定、非还原性SDSPAGE以及荧光发射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CTAB与β环糊精(βCD)组成的人工分子伴侣以及其他种类复性助剂对重组蛋白质复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及人工分子伴侣均可有效地辅助rhLys复性,且rhLys与鸡卵清溶菌酶(Lys)呈现出类似的复性过程特性;人工分子伴侣可显著地提高rMan在高浓度下的复性率;表面活性剂带电性质、表面活性剂与蛋白质的摩尔比以及变性蛋白质的浓度等是影响复性率及复性产品分布的主要因素.这些结果对于此类复性技术应用于重组蛋白体系时的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性 重组人溶菌酶 重组β-甘露聚糖 CTAB Β-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