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穗型水稻D优35的选育与制种
1
作者 徐海峰 张大双 +2 位作者 马炳田 姜敬伟 朱速松 《农技服务》 2024年第10期63-65,共3页
水稻D优35系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重穗型恢复系黔恢35与四川省农业大学不育系D44A配组育成的新组合,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广适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适合在贵州中低海拔推广。为水稻D优35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介绍D优35的选育过... 水稻D优35系贵州省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重穗型恢复系黔恢35与四川省农业大学不育系D44A配组育成的新组合,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广适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适合在贵州中低海拔推广。为水稻D优35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介绍D优3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制种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水稻 D优35 广适性好 黔恢35 D4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穗型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70
2
作者 马均 马文波 +3 位作者 田彦华 杨建昌 周开达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的物理性状、机械组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穗型品种单穗重大、产量高与其株高的适当增加密切相关。重穗型品种由于单穗重和株高的增加 ,弯曲力矩加... 以 18个不同穗重型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重穗型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的物理性状、机械组织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重穗型品种单穗重大、产量高与其株高的适当增加密切相关。重穗型品种由于单穗重和株高的增加 ,弯曲力矩加大 ,但抗折力也明显提高 ,故而其茎秆抗倒伏能力并未降低。重穗型品种茎秆抗折力强的主要原因是 :(1)株高的增加主要在上部第 1、2节间 ,基部第 4、5、6节间变化甚小 ;(2 )基部各节间横切面积和茎壁厚度均有明显的增加 ,且茎、鞘干重也大 ,茎秆的充实程度良好 ;(3)茎壁机械组织厚度大 ,表皮细胞壁厚、层数多、厚度大且木质化、纤维化程度高 ,茎秆中维管束数目、面积也明显增多、增大。结果也表明 ,基部节间粗而壮 ,不仅可增强茎秆的抗折力 ,而且与单穗重、产量也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本文也讨论了与此有关的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水稻 植株 抗倒伏能力 株高 茎秆物理性状 茎壁组织结构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对遮阴下重穗型水稻渝香203茎秆形态结构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6 位作者 姚雄 唐永群 杨小艳 刘强明 肖人鹏 张现伟 李经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5-761,共7页
【目的】明确弱光下烯效唑对重穗型水稻植株倒伏风险的缓解效应及途径。【方法】以重穗型水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正常光照(CK)和遮阴处理(U),副区为0(U0)、40 mg/L(U40)、80 mg/L(U80)烯效唑处理,比较茎秆力学,物质积累... 【目的】明确弱光下烯效唑对重穗型水稻植株倒伏风险的缓解效应及途径。【方法】以重穗型水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正常光照(CK)和遮阴处理(U),副区为0(U0)、40 mg/L(U40)、80 mg/L(U80)烯效唑处理,比较茎秆力学,物质积累分配及形态性状方面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归因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施用烯效唑显著增加了有效穗(P<0.05),产量略微增加;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基部节间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单茎鞘干重,使得茎秆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倒伏指数增加,尽管弯曲力矩也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断面模数,茎粗、茎壁厚、单茎鞘干重及茎鞘充实度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随烯效唑用量增加,基部节间长度显著缩短,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弯曲力矩;同时,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茎鞘充实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而提高了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结论】弱光下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茎秆强度降低是植株倒伏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烯效唑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从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茎粗、茎壁厚及茎秆充实质量,增强了茎秆机械强度,提高了弱光下重穗型水稻抗倒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水稻 烯效唑 遮阴 抗倒伏 茎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穗型水稻品种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国涛 赵祥 +4 位作者 韦叶娜 王学春 张杰 彭友林 胡运高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1-6,共6页
为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的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以冈优188、菲优188、蓉18优188、金优188、福伊188、川绿优188、成丰优188等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所有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以Ⅱ优838作对照,研究重穗型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与... 为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的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以冈优188、菲优188、蓉18优188、金优188、福伊188、川绿优188、成丰优188等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所有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为试材,以Ⅱ优838作对照,研究重穗型水稻品种干物质积累、转运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之间在产量性状和物质积累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该系列组合穗大粒多,平均穗长25.33 cm,平均穗着粒数205.80粒,平均产量达10.39 t/hm^2,较对照高13.44%,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乐恢188系列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量和抽穗后穗的干物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孕穗后各生育时期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分别较对照高31.40%、14.11%、23.52%、14.79%,抽穗和成熟期穗干重分别较对照高38.31%和19.38%。相关性分析表明,该系列品种营养生长期的物质积累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影响乐恢188系列重穗型水稻品种产量的主要因子是灌浆期穗重,因此生产上在注重前期田管的同时,必须加强后期肥水管理,保证灌浆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恢188 杂交水稻 产量性状 物质积累、输出、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水稻植株抗倒伏性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0
5
作者 范存留 胡运高 +5 位作者 杨国涛 范永义 唐刚君 周发 李卫明 唐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为重穗型杂交水稻的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绵恢725配组的系列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绵恢725配组的系列品种基部节间长度与倒伏... 为重穗型杂交水稻的抗倒伏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绵恢725配组的系列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重穗型杂交水稻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及其与茎秆物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绵恢725配组的系列品种基部节间长度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节间直径、壁厚、节间至穗尖长度、节间至穗顶重以及截面面积与抗折力和弯曲力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绵恢725配组的系列杂交水稻组合茎基部各节间的直径、壁厚较II优838明显增加,表现茎秆粗壮,其倒伏指数明显低于对照品种II优8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水稻 株高 茎秆物理性状 抗倒伏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水稻制种亲本不同行比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雨然 李小林 +4 位作者 郑瑞伦 邓安凤 朱建军 杨斌 刀忠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通过在云南省两个主要制种基地开展亲本行比与制种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不育系D62A、G2480A、Ⅱ-32A为母本的一类重穗型组合制种,其父母本行比在景谷点以2(父):16(母)、水富点以行比2(父):14(母),产量最高。应... 通过在云南省两个主要制种基地开展亲本行比与制种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以不育系D62A、G2480A、Ⅱ-32A为母本的一类重穗型组合制种,其父母本行比在景谷点以2(父):16(母)、水富点以行比2(父):14(母),产量最高。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大面积平均制种产量可达231~260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亲本行比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重穗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冈优177在道真县的推广应用
7
作者 周永生 朱泽卫 +5 位作者 传洪 姚正治 景文风 陈建琼 严飞 何建令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道真县 新组合 推广应用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引种试验示范 综合农艺性状 2000年 2003年 2004年 研究所 恢复系 中晚熟 广西区 庆市 农技站 丰产性 母本 组配 父本 抗倒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施氮技术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陶诗顺 向珣朝 张清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39-42,共4页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的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在单位面积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 ,适当增大本田中后期的施氮比重可较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抽穗后水稻植株的含氮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 ,缓... 以田间试验研究了重穗型杂交稻抛秧栽培的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在单位面积总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 ,适当增大本田中后期的施氮比重可较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 ,提高抽穗后水稻植株的含氮量、剑叶的光合速率和维持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 ,缓解重穗型杂交稻的库、源矛盾 ,促进穗部物质积累和提高结实率 ,从而保证在适应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实现多粒大穗 ,较好地发挥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抛秧栽培 施肥技术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志庆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0期157-158,共2页
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生产中高产田块产量构成因子的分析,针对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在山区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稳穗攻实粒的栽培体系研讨,经大面积试验与示范,完善了该体系的配套措施。
关键词 杂交水稻组合 限制产量因子 山区栽培体系 稳定有效 主攻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冈优881高产栽培技术
10
作者 谢会琼 《云南农业》 2008年第6期15-15,共1页
“冈优881”是四川农大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亚籼粳亚种间重穗型杂交水稻组合,文山州种子管理站于1998年开始引进参加文山州杂交籼稻新品种试验,连续8年增产表现突出,2005年种植面积为14667hm^2,2007年仍为主种品种。现介绍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冈优881 新品种试验 水稻研究所 种子管理站 杂交籼稻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专用杂交稻N优1577的选育及应用
11
作者 林纲 赵德明 +1 位作者 李云武 杨从金 《四川农业科技》 2006年第6期39-40,共2页
根据水稻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利用重穗型高结实率恢复系组配重穗犁杂交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有效途径。我所在1991年利用云南偏粳型地方紫稻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型恢复系R16杂交,于1995年成功地育成了重穗型高配合... 根据水稻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利用重穗型高结实率恢复系组配重穗犁杂交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有效途径。我所在1991年利用云南偏粳型地方紫稻与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抗病优质型恢复系R16杂交,于1995年成功地育成了重穗型高配合力恢复系宜恢1577,为三系杂交稻利用组配重穗型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奠定了良好基础。利用宜恢1577组配的杂交稻冈优1577,1999年通过了四川省审定;组配的Ⅱ优1577,2002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组配的N优1577和宜香优1577,有良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于2003年通过四川省审定。这些组合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为我国南方稻区调整杂交水稻组合结构,促进水稻生产高产稳产,为农民增产增收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杂交水稻 宜恢1577 冈优1577 水稻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