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磁电震信息联合反演的随机建模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阎汉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为了把目前的重磁反演从理论建模延伸到随机建模领域,本文从物理场、级数理论出发提出了重磁统计推断建模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在重磁场源分离的基础上,以断裂系统把研究区划分为一些独立的次级单元,在各单元内把要反演的地下界面深度作... 为了把目前的重磁反演从理论建模延伸到随机建模领域,本文从物理场、级数理论出发提出了重磁统计推断建模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在重磁场源分离的基础上,以断裂系统把研究区划分为一些独立的次级单元,在各单元内把要反演的地下界面深度作为其对应的极值重磁异常的二元复合逆函数,利用已知的重磁电震剖面资料,统计推断其逆函数的级数分布,以建立重磁电震联合反演的随机地质模型,应用该方法获得了合肥盆地的结晶基底构造图。该项技术探索,有潜能推进综合地球物理信息勘探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磁电震信息联合反演 随机建模 地球物理场 级数理论 统计反演 地球物理勘探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贾红义 陈建平 +2 位作者 谭明友 阎汉杰 李学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0-686,共7页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现了“影子盆地”;③本区自南而北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即前陆冲断带、前渊沉降带、前隆断褶带、隆后斜坡带;④指明前陆冲断带和前隆断褶带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联合反演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夏吉庄 李云平 +1 位作者 阎汉杰 林治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35,共3页
在重磁场源精细分离及电场和地震速度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观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通过平面叠代反演,模拟反演出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一致的地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广为使用的... 在重磁场源精细分离及电场和地震速度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观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通过平面叠代反演,模拟反演出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一致的地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广为使用的重磁电震剖面联合反演模式,实现了平面重磁电震统计推断联合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差值趋势面 密度 化率 合肥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建模正反演在火成岩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陶德强 赵文举 +1 位作者 张嵘鑫 柴艳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30-334,20,共6页
火成岩与围岩的岩石地球物理属性差异规律性较差,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层位间差异变化较大,同时火成岩发育状态和规模在三维空间上变化较快。火成岩埋藏深度一般较大,重、磁、电、震异常较弱,使得火成岩异常较难提取。本文运用重、磁、电、... 火成岩与围岩的岩石地球物理属性差异规律性较差,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层位间差异变化较大,同时火成岩发育状态和规模在三维空间上变化较快。火成岩埋藏深度一般较大,重、磁、电、震异常较弱,使得火成岩异常较难提取。本文运用重、磁、电、震联合建模正反演解释YS地区火成岩。在大地电磁和地震二维剖面上建立统一的地质模型,通过不断修正模型并实时正演计算重、磁、电响应,最终得到一个合理可靠的解释模型。利用本文方法,火成岩的解释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提升了地质成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建模 实时正演 火成岩 GeoG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重磁资料处理及重磁震联合反演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云平 刘金连 +3 位作者 林治模 胡加山 阎红 夏吉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合肥盆地自1958年开始历经3次区域普查,近年来胜利油田又加大了对该盆地的投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非地震勘探———覆盖全盆地的高精度重磁、化探及纵横贯穿全区的8km×8km二维地震测网与8条电法剖面。作者针对该盆地的... 合肥盆地自1958年开始历经3次区域普查,近年来胜利油田又加大了对该盆地的投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非地震勘探———覆盖全盆地的高精度重磁、化探及纵横贯穿全区的8km×8km二维地震测网与8条电法剖面。作者针对该盆地的勘探现状,利用丰富的重磁电资料,打破以往常规处理的模式,重点进行了重磁资料的目标处理,快速准确地提取了该区区域构造、局部构造及断裂的重磁异常信息和电性特征,并绘制了相关图件,为合肥盆地的油气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翔实的依据,并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合新区勘探的重磁处理新思路;同时,针对合肥盆地物性数据欠缺但物探资料丰富的特点,创立了不依赖物性参数的统计推断反演方法,综合全区31条地震测线资料和全区重磁数据建立起统计关系式,反演计算出其印支面埋藏深度,成功地绘制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印支面构造图,细致刻画了地震测网未涉及区域的构造分布形态;另外,应用LCT软件对HF-700、HF-340进行了重磁电震的联合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资料处理 联合反演 趋势面 异常 物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重-磁-震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正一 范建柯 +1 位作者 白永良 董冬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71-2891,共21页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海-西太平洋典型剖面的地壳结构和异常体分布,揭示了陆壳到洋壳的典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浙江地区到马里亚纳俯冲带,地壳结构大致呈现由厚到薄、由老到新、由复杂到简单的特征.浙江地区(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地壳结构复杂,三层结构明显,地壳内断裂带发育,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东海地区莫霍面起伏剧烈,地壳厚度变化较大,冲绳海槽地壳明显减薄,是其过渡壳性质的体现;西菲律宾海盆、九州—帕劳海脊、帕里西维拉海盆、马里亚纳俯冲带等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二层结构明显.其中,西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地壳内部磁异常变化较为剧烈,海盆扩张过程中形成的磁异常体分布广泛,地壳厚度(5~8km)明显小于陆壳;九州—帕劳海脊地壳厚度可达~20km,缺失中地壳,表现为岛弧地壳结构;同源的西马里亚纳岛弧和东马里亚纳火山弧地壳结构相似,浅层磁异常体分布广泛,西马里亚纳岛弧地壳厚度(~17km)略小于东马里亚纳火山弧(~20km),体现了裂离的不对称性;马里亚纳海槽具有正常的洋壳结构(~7km),但扩张中心未发生明显破裂.对比各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的异同点,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陆壳与洋壳之间不是孤立的,陆壳可能会演化出洋壳的结构或组分,板块的演化总是处于动态循环过程中.此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海—西太平洋深部构造特征的整体理解,促进了我们对大陆边缘演化与板块相互作用的认识,深化了我国管辖海域及邻近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西太平洋 --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震统计推断联合建模反演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阎汉杰 阎红 +1 位作者 李云平 王延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9,5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统计推断的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首先利用重磁差值趋势面进行场源分离 ,以分布独立的断裂系统为单元 ,把反映目标层地震波反射界面深度作为与其对应的重磁异常的二元复合逆函数 ,然后利用已知重磁震资料统计推断其逆...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统计推断的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首先利用重磁差值趋势面进行场源分离 ,以分布独立的断裂系统为单元 ,把反映目标层地震波反射界面深度作为与其对应的重磁异常的二元复合逆函数 ,然后利用已知重磁震资料统计推断其逆函数在空间域上的泰勒级数分布。该方法无须事先对地质模型进行假设 ,避免了反演的多解性。对合肥盆地印度支面构造的反演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推断 联合反演 建模 研究 应用 合肥盆地 差值趋势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D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黄海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金玉 吴志强 姚长利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8期33-38,共6页
以南黄海最新测量的2条重力、地震综合剖面为例,介绍了2.5D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可以检验地震解释结果,并通过反演为地震解释提供参考信息,以重磁为辅助手段,能有效提高... 以南黄海最新测量的2条重力、地震综合剖面为例,介绍了2.5D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可以检验地震解释结果,并通过反演为地震解释提供参考信息,以重磁为辅助手段,能有效提高地震解释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南黄海 物性界面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次海盆及邻区CFT测线重磁震联合反演及其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杜文波 邱燕 +3 位作者 汪俊 聂鑫 王彦林 黄文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8,共11页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1条长达1 093 km,包括海底地震仪(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测深、重力、磁力调查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基于重磁震联合反演结果,在分段解译的基础上,证实本区多处发育...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1条长达1 093 km,包括海底地震仪(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测深、重力、磁力调查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基于重磁震联合反演结果,在分段解译的基础上,证实本区多处发育前新生界残余沉积层并发生多期次岩浆活动,南海海域地壳结构颇为复杂,具有陆壳、减薄型陆壳、陆洋过渡壳和洋壳等地壳类型,壳下高速层分布较广。根据以上分析,重磁震数据联合反演是研究海区构造特征和深部地壳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T地球物理测线 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西南次海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盆地地球物理-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重磁电震综合解释在楚雄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玲 张明华 +4 位作者 王平 张盛 乔计花 余海龙 黄金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21-4933,共13页
楚雄盆地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基底深度及内部构造隆拗深度一直不明了.本文以楚雄盆地区域重力及航磁数据为基础,依据横贯东西的两条重磁电震剖面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并以云参1及楚参1钻井作为约束,分西区、中区及东区三个区块反演得到... 楚雄盆地由于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基底深度及内部构造隆拗深度一直不明了.本文以楚雄盆地区域重力及航磁数据为基础,依据横贯东西的两条重磁电震剖面定量反演解释结果,并以云参1及楚参1钻井作为约束,分西区、中区及东区三个区块反演得到了楚雄盆地三叠系顶底界面深度,进而得到三叠系厚度分布特征.本次取得的成果为研究楚雄地区深部地质构造和主要沉积盆地厚度以及盆地基底深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资料,可作为楚雄盆地油气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复杂盆地地球物理-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盆地 综合解释 力界面反演 地球物理-地质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学国 相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74,共10页
山前带地表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导致存在地震波难以到达的区域,成像困难,仅靠地震建立构造模型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提出一种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将重磁电资料应用于整个构造建模过程,充分利用重磁电资料减少... 山前带地表复杂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差,构造复杂导致存在地震波难以到达的区域,成像困难,仅靠地震建立构造模型可靠性低、多解性强。提出一种山前带重磁电震综合构造建模方法,将重磁电资料应用于整个构造建模过程,充分利用重磁电资料减少构造解释多解性,提高构造模型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以重磁电震多参数同步联合反演为核心,提高偏移速度模型精度,并改善了成像质量。利用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构造建模,构造模型准确合理,比仅靠地震资料建立山前带构造模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勘探 联合反演 构造建模 资料解释 山前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井)震综合物探技术在识别达巴松凸起石炭系深部火山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卞保力 江梦雅 +4 位作者 王学勇 张生 蒋中发 刘海军 齐松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1-718,共8页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勘探屡获突破,展现了火山岩储层良好的勘探前景。由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存在埋藏深度大,受勘探手段和地球物理资料品质等因素的制约,深层火山岩的识别与解释目前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油田地震勘...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勘探屡获突破,展现了火山岩储层良好的勘探前景。由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存在埋藏深度大,受勘探手段和地球物理资料品质等因素的制约,深层火山岩的识别与解释目前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油田地震勘探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物探方法和技术提高深部火山岩的分辨、识别能力,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由于特殊地质体在密度、磁化率或电阻率等物性组合方面存在特殊性,因此可通过多方法综合物探技术对其进行综合识别、限定。本文在深入分析达巴松凸起钻井、物性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重磁电异常信息模式判别技术,预测了石炭系火山岩的平面展布,缩小和锁定了深层火山岩地震勘探的有利靶区;再以地震相分析、地震属性解释、构造制图及综合评价为主要技术手段,对深层火山岩进行定量识别和预测,落实和优选了深层火山岩有利勘探目标,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了深层特殊地质体勘探的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和重磁电震(井)综合应用、联合反演解释等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准噶尔盆地深层火成岩的勘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相分析 石炭系 火山岩 达巴松凸起 联合反演 岩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联合正、反演在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远景区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思宇 雷宛 +2 位作者 赵倩倩 李会娟 陶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4,334,共7页
以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远景区的物性统计规律为基础,用综合物探方法联合正演,提取出典型构造、断层及油气藏的重磁电理论异常特征;结合重力、大地电磁(MT)油气藏模型正、反演计算,将理论异常特征作为提取研究目标特征的对比依据,进行(... 以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远景区的物性统计规律为基础,用综合物探方法联合正演,提取出典型构造、断层及油气藏的重磁电理论异常特征;结合重力、大地电磁(MT)油气藏模型正、反演计算,将理论异常特征作为提取研究目标特征的对比依据,进行(油气)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总结出了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远景区典型断层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模型的理论综合物探异常特征,并应用于中上扬子克拉通ZL地区综合物探剖面资料的联合解释,划分了有利储集构造带,推测了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为研究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方法 联合正、反演 异常特征 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远景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干热岩形成的热源机制与成因模式
14
作者 杜江 蔡宁波 +3 位作者 张保建 王克营 何立宏 廖凤初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82,共13页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90℃以上的高温温泉指示该地热田具备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是潜在的干热岩勘查有利地段。为合理评价热水圩干热岩的储层温度与勘查开发前景,对汝城地区热水圩地热田的深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重磁电震地球物理特征、... 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90℃以上的高温温泉指示该地热田具备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是潜在的干热岩勘查有利地段。为合理评价热水圩干热岩的储层温度与勘查开发前景,对汝城地区热水圩地热田的深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和重磁电震地球物理特征、地温场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自深至浅揭示热水圩地热田深部热结构,探讨干热岩形成的热源机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利用SiO_(2)地热温标估算的热水圩地热田深部热储温度为79.4~143.9℃;(2)热水圩附近中棚岩体、鱼王岩体等花岗岩体平均生热率为7.07~8.44μW/m^(3),明显大于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壳平均生热率;(3)重磁特征反映出热水圩地区岩石圈厚度相对较薄,大地电磁与地震波速解释的区域内壳内高导低速体与深大断裂带相吻合,指示这些深大断裂有可能构成深部热物质上侵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湖南省热水圩地热田干热岩的成因模式:太平洋板块俯冲与回撤,导致板块前缘形成强烈的热扰动,造成软流圈的隆起和幔源热物质的上侵,形成相对较高的幔源热源;生热率较高的花岗岩体与铀矿体放射性产热形成了良好的地壳热源;深大断裂构成深部热物质上侵的通道,同时为浅部干热岩的形成提供重要热源。有利的热源条件及沿深大断裂的深部热物质上侵,使湖南省东南部形成以热水圩周边岩体为代表的干热岩有利靶区。根据综合确定的地温梯度推算,热水圩地热田呈隐伏状态的、致密的、裂隙不发育的埋深在4000~6000 m的花岗岩体温度可达176.8~256.6℃,是良好的、近期可勘查开发的干热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地球化学 联合 热源机制 成因模式 湖南热水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黄土塬区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莉 冀连胜 +3 位作者 何展翔 孟玉宇 郝淑娟 金玉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2,128,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不仅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而且黄土层厚度变化也很大,导致地震勘探效果较差。该区重力和CEMP勘探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能否消除巨厚黄土层和地形起伏对重力异常的影响,以及减小或压制地形和随机噪声对CEMP资料的静...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不仅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而且黄土层厚度变化也很大,导致地震勘探效果较差。该区重力和CEMP勘探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能否消除巨厚黄土层和地形起伏对重力异常的影响,以及减小或压制地形和随机噪声对CEMP资料的静态位移影响。对此提出了一套针对黄土覆盖区的重力异常校正方法和压制黄土塬区CEMP静态位移的方法,通过在该区进行CEMP和高精度重力资料综合处理解释及分析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对优选勘探有利目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性和密度特征 地形和黄土层校正 拟地阻率成像技术 联合处理解释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西太平洋典型剖面(南幅)揭示的微陆块-窄洋盆构造格局 被引量:4
16
作者 黎雨晗 黄海波 +4 位作者 贺恩远 曹令敏 丘学林 郭兴伟 刘海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38-1958,共21页
基于编制最新地学成果图件的需要,我们整合了最新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成果,运用最新的技术方法,开展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编制工作.典型剖面(南幅)主要集成了南海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广角地震探测资料,运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 基于编制最新地学成果图件的需要,我们整合了最新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成果,运用最新的技术方法,开展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编制工作.典型剖面(南幅)主要集成了南海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广角地震探测资料,运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结合拖网、钻井、地热、地质剖面等,以块体构造学说为编图思想编制而成.典型剖面(南幅)从华南以NNW-SSE向直抵苏拉威西海,穿过了多个构造单元,包括3个陆缘-离散地块区(华南块体—南海北部陆缘、中沙地块、礼乐—北巴拉望地块)、4个海盆区(西北次海盆、中央海盆、苏禄海盆、苏拉威西海盆)、2个俯冲-岛弧区(卡加延脊、苏禄脊),这些构造单元一起构成了西太平洋边缘独特的“微陆块-窄洋盆”构造格局.自古特提斯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以来,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形成这种构造格局的过程中,地壳处在不断消亡和生成的动态循环之中,同时构造应力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通过对区域地球动力学的综合分析,认为这种微陆块-窄洋盆构造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位于三大板块交接的独特区域,以及受区域内复杂而丰富的俯冲作用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典型剖面编制工作,推动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区域内大地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为“跳出南海看南海”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范例,同时启发我们未来加强对邻区研究空白区域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西太平洋 典型剖面 南海 微陆块 窄洋盆 构造格局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区域地质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宝权 张少阳 +1 位作者 尚卫忠 王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70-74,共5页
松辽盆地深层东部断陷区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徐深1井等取得重大发现,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方。作为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重要接替的西部断陷区,古龙—长岭断陷在地层、构造、沉积等方面与徐家围子断陷具有类似的特征。古龙—长... 松辽盆地深层东部断陷区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徐深1井等取得重大发现,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方。作为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重要接替的西部断陷区,古龙—长岭断陷在地层、构造、沉积等方面与徐家围子断陷具有类似的特征。古龙—长岭断陷烃源岩厚度大于1000m的面积为10692km2,最厚为1400m,总资源量为9435×108m3,勘探前景十分广阔。2005年9月25日长深1井在营城组火山岩中获日产气46×104m3,无阻流量超百万方。长深1井的重大突破和松北徐家围子的勘探成果形成了南北相映的场面,揭示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火山岩 叠前时间偏移 联合解释 松辽盆地 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火山沉积型硼矿——在西藏阿里地区的应用
18
作者 宋丽蓉 于常青 +5 位作者 郑绵平 陈文西 王永智 何俊杰 李桂花 钱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84-1594,共11页
火山沉积型硼矿形成于新近纪特定的火山+湖相沉积环境条件下,含硼地层具有含硼湖相沉积岩与凝灰岩、安山岩等火山岩互层的多旋回二元沉积结构的特点.由于硼酸盐矿物的沉积发生多在沉积后期,通常与凝灰岩、粘土、灰岩等互层沉积,因此形... 火山沉积型硼矿形成于新近纪特定的火山+湖相沉积环境条件下,含硼地层具有含硼湖相沉积岩与凝灰岩、安山岩等火山岩互层的多旋回二元沉积结构的特点.由于硼酸盐矿物的沉积发生多在沉积后期,通常与凝灰岩、粘土、灰岩等互层沉积,因此形成的硼矿层具有低密度、低电阻率的特征.针对硼矿层的这种特征,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技术进行探测.在西藏雄巴地区,首先进行了1:5万高精度重力勘探,获得了研究区的布格重力异常,通过对重力资料的处理分析,获取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发育和重力异常变化,推断了地下地层岩性空间变化特点并圈定出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发育有利区;在此基础上对有利区域进行了1:5000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获得了研究区地下地层电性结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电法数据的震电拟合及重力和大地电磁资料联合反演并与研究区地质资料相结合,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地层构造、断裂体系、沉积单元与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形成关系,并对该区火山沉积型硼矿的分布进行了预测,最终钻探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沉积型硼矿 二元结构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拟合 联合反演 钻探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