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汤原断陷古近纪砂岩重矿物组合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洪伟 杨建国 林东成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2,46,共5页
采用相关分析及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汤原断陷20口钻孔古新世—渐新世的砂岩中重矿物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研究区重矿物组合纵向上变化规律明显受构造因素的控制,横向上的分布受物源区源岩性质的影响。结合古水流方向、沉积相特征和岩屑所... 采用相关分析及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汤原断陷20口钻孔古新世—渐新世的砂岩中重矿物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研究区重矿物组合纵向上变化规律明显受构造因素的控制,横向上的分布受物源区源岩性质的影响。结合古水流方向、沉积相特征和岩屑所反映的源区岩性特点,恢复了汤原断陷古近系物源方向主要为北西和南东两个方向,母岩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具有少量的中高级变质岩和沉积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组合 物源分析 古近纪 汤原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东营组重矿物时空展布特征及物源体系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白云风 王振升 +2 位作者 韦阿娟 吕学菊 张兵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2,共4页
黄骅坳陷东营组储集性能好,是研究区内的重要油气勘探层段。其砂岩的时空展布与物源有密切的成生联系,物源体系分析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因此,采用统计学中Q型聚类方法对研究区内重矿物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划分出不同的... 黄骅坳陷东营组储集性能好,是研究区内的重要油气勘探层段。其砂岩的时空展布与物源有密切的成生联系,物源体系分析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因此,采用统计学中Q型聚类方法对研究区内重矿物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进而划分出不同的矿物组合分区,结合ZTR指数分析和古地貌分析确定对黄骅坳陷东营组沉积起控制作用的物源区有燕山褶皱带、沧县隆起、埕宁隆起和沈青庄地区,这4个物源区分别对黄骅坳陷不同区域的沉积产生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东营组 重矿物组合 聚类分析 古地貌 物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重矿物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36
3
作者 周天琪 吴朝东 +8 位作者 袁波 史忠奎 王家林 朱文 周彦希 姜晰 赵进雍 王军 马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8,共14页
应用随机森林分类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2 418个样品的重矿物组合进行分类,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具有同源特征的重矿物组合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稳定重矿物指数(ZTR)、沉积环境特征、古流向、U-Pb锆石年龄以及微量元素分析,探... 应用随机森林分类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2 418个样品的重矿物组合进行分类,确定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具有同源特征的重矿物组合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稳定重矿物指数(ZTR)、沉积环境特征、古流向、U-Pb锆石年龄以及微量元素分析,探究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不同构造单元的物源体系演化特征。研究区侏罗系主要存在北天山、中天山、扎伊尔山、博格达山以及卡拉麦里山5个物源区,其中早侏罗世以北天山—中天山、卡拉麦里山以及扎伊尔山为主物源区,中侏罗世博格达山开始隆升并提供物源。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主要存在西部、中部及东部3个汇水区。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早侏罗世物源主要来自北天山及扎伊尔山,而中—晚侏罗世均以扎伊尔山为主物源区。准噶尔盆地南缘中部早侏罗世主物源区逐渐由北天山后退至中天山,西山窑组主物源区又重新从中天山回至北天山,头屯河组以及齐古组沉积时期均以北天山为主物源区。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早侏罗世—西山窑组沉积时期主要物源来自卡拉麦里山以及中天山,少量来自北天山;西山窑组沉积时期博格达山开始隆升并提供少量物源,头屯河组沉积时期博格达山隆升为主物源区,少量物源来自中天山;随博格达山进一步隆升,齐古组沉积时期中天山物源供给受阻,物源主要来自博格达山以及北天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侏罗系 源-汇系统 物源 重矿物组合 层次聚类-随机森林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泉头组三、四段重矿物特征及沉积体系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雷 卢双舫 +2 位作者 张学娟 王海涛 何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3,共4页
通过对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重矿物组合特征和ZTR指数变化特征研究,对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泉头组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存在六大沉积体系,即北部沉积体系、拜泉—明水沉积体系、西部英... 通过对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下白垩统泉头组三、四段重矿物组合特征和ZTR指数变化特征研究,对大庆长垣及以东地区泉头组三、四段的物源及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存在六大沉积体系,即北部沉积体系、拜泉—明水沉积体系、西部英台沉积体系、西南保康沉积体系、南部怀德沉积体系和东部沉积体系,并对每个沉积体系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及以东 泉头组 沉积体系 物源分析 重矿物组合 ZT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湖坳陷侏罗系重矿物特征及物源探讨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建文 宋丽红 +2 位作者 孙峥嵘 陈磊 高正明 《河南石油》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通过对博湖坳陷侏罗系重矿物组合特征和稳定系数变化特征研究,划分了该地区的沉积区域,并恢复了各沉积分区的母岩性质和岩石类型,从而判断出各沉积分区的物源。认为原始盆地存在两大物源体系及相应的两大古水流体系并处于南北向扩张为... 通过对博湖坳陷侏罗系重矿物组合特征和稳定系数变化特征研究,划分了该地区的沉积区域,并恢复了各沉积分区的母岩性质和岩石类型,从而判断出各沉积分区的物源。认为原始盆地存在两大物源体系及相应的两大古水流体系并处于南北向扩张为主的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湖坳陷 矿物 重矿物组合 稳定系数 沉积分区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薄尚尚 田继先 +3 位作者 李曜良 王晔桐 王昊 孙国强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12,共14页
根据地质剖面野外考察、重点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周缘地质体年龄、地层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 根据地质剖面野外考察、重点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周缘地质体年龄、地层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期的物源来自北东和南东2个方向,盆地腹部的七里乡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物是由东北部山前带的大巴山地质公园和东南部山前带的复平镇黑天池汇入,从山前带到腹部,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ZTR指数由小变大。(2)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北东方向的秦岭造山带和南东方向的江南造山带,碎屑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210~282 Ma,400~500 Ma,650~850 Ma,1500~2000 Ma,2265~2600 Ma共5个年龄区间,峰值分别为~213 Ma,~427 Ma,~725 Ma,~1694 Ma,~2352 Ma,须家河组沉积年龄应不早于~213 Ma。(3)~213 Ma与勉略缝合带形成相对应,主要源自南秦岭造山带;~427 Ma与商丹洋俯冲关闭相对应,主要源自北秦岭造山带;~725 Ma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江南造山带西段最可能成为该年龄段的物源;~1694 Ma年龄段锆石可能形成于Columbia超大陆拼合、裂解过程,该年龄段锆石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和江南造山带西段等外源区;含量较少的~2352 Ma的锆石来自再旋回物源。(4)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发育于北东和南东两大物源供给体系下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中,2个方向的物源控制着储层岩石类型和孔隙发育情况,使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组合 锆石U-Pb定年 沉积物源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53
7
作者 聂永生 田景春 +2 位作者 夏青松 窦伟坦 宋江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6,81,共3页
利用砂岩碎屑颗粒类型、重矿物组合、石英阴极发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以及岩相古地理格局等物源分析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长3、长4+5、长8段沉积期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姬塬、白豹地区砂体物源... 利用砂岩碎屑颗粒类型、重矿物组合、石英阴极发光、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以及岩相古地理格局等物源分析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长3、长4+5、长8段沉积期进行了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姬塬、白豹地区砂体物源来源于盆地北缘古陆,为三角洲体系向南延伸部分。其中姬塬地区砂体属于盆地北缘安边三角洲组成部分,延伸方向是由北向南或北北东向南南西方向,白豹地区砂体为靖边-吴旗三角洲砂体向南延伸部分,两个三角洲延伸部分之间有叠置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三角洲砂体 重矿物组合 碎屑颗粒 砂体 砂岩 阴极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郑荣才 王昌勇 +2 位作者 李虹 雷光明 谢春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判别,其中以碎屑物成分和轻、重矿物组合比对及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区存在2个物源方向一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的主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古陆中低—中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组合的古老杂岩体;二是西南方向的次要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崆峒山的下古生界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区分析 长6油层组 阴极发光 重矿物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牛小兵 梁晓伟 +3 位作者 辛红刚 李廷艳 淡卫东 王昌勇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5期71-75,共5页
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陇东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物源供给区。物源分析是研究长9油层组三角洲发育特征的基础,也是对砂体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依据。通过石英含量相对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石英阴极发光分析、岩屑组分分析及古盐度恢复等研究发现,... 长9油层组沉积时期陇东地区可能存在多个物源供给区。物源分析是研究长9油层组三角洲发育特征的基础,也是对砂体进行评价和预测的依据。通过石英含量相对变化、重矿物组合特征、石英阴极发光分析、岩屑组分分析及古盐度恢复等研究发现,陇东地区同时受西南、西北、南部及东北等多个方向物源的影响和控制,其中主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西南部,次要物源来自陇东地区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西南部主物源母岩为祁连构造带的中—高级变质岩与火山岩,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次要物源分别来自南秦岭构造带、阿拉善古陆和阴山古陆的花岗岩及低—中级变质岩,以上几个方向的物源在元城—华池—马家砭—太白一带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阴极发光 重矿物组合 古盐度 长9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油田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彦 彭军 +2 位作者 刘建锋 张晓东 贾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6,共4页
综合利用沉积背景、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地层厚度、骨架成分、砂岩成分与结构成熟度、重矿物组合等方法对新疆油田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物来源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 综合利用沉积背景、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资料,运用地层厚度、骨架成分、砂岩成分与结构成熟度、重矿物组合等方法对新疆油田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物来源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七区侏罗系八道湾组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断带。研究成果对深入盆地分析、古地貌恢复、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古构造格局 地层厚度 骨架成分 成熟度 重矿物组合 新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鄯勒地区西山窑组一、二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立伟 汤达祯 +2 位作者 许浩 陈晓智 李松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13,共4页
鄯勒地区西山窑组一、二段是一套煤系地层,是鄯勒油田的主力含油段,因此物源方向的确定对研究沉积相及其砂体展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砂岩体积分数、地震等,对研究区西山窑组一、二段物源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鄯... 鄯勒地区西山窑组一、二段是一套煤系地层,是鄯勒油田的主力含油段,因此物源方向的确定对研究沉积相及其砂体展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砂岩体积分数、地震等,对研究区西山窑组一、二段物源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鄯勒地区西山窑组一段(J2X1)是南部和北部2大物源体系共同作用的产物;西山窑组二段(J2X2)主要受到南部物源影响。北部物源控制下的砂体以扇三角洲沉积为特征,沉积物来自博格达山;南部物源体系控制下的砂体以三角洲沉积为特征,沉积物来自觉罗塔格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成分成熟度 重矿物组合 砂岩体积分数 西山窑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俊杰 吴颖 +2 位作者 尹锦涛 白艳军 周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3,共12页
为查明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沉积砂体的物源方向,在岩心、野外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古水流方向,总结轻、重矿物和岩屑类型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研究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的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 为查明黄洛区域延长组中下油层组沉积砂体的物源方向,在岩心、野外露头及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古水流方向,总结轻、重矿物和岩屑类型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研究区延长组中下油层组的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中下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其沉积时期古水流以南—北和东南—西北方向为主,轻、重矿物及岩屑分析显示的物源方向一致,即研究区的北部地区,由于地处沉积坳陷中心位置,具有明显的混源区物源特征,整体物源主要来自南部和东北部。该研究对分析研究区的砂体展布规律、有利区判断及下一步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合 重矿物组合 物源分析 延长组 中下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盒8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杨锐 彭德堂 +2 位作者 潘仁芳 石书缘 张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3期1-5,136,共5页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碎屑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碎屑组分及S岩屑分布特征、重矿物组合、古水流方向进行分析,并与源...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二叠系碎屑岩油气藏的不断发现,其物源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和重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碎屑组分及S岩屑分布特征、重矿物组合、古水流方向进行分析,并与源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该地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的物源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三个物源区,即盆地北部物源来自阴山古陆西段太古界的沉积变质岩和中基性火山岩,盆地西南部物源来自中北祁连和西秦岭物源区的高级变质岩及部分岩浆岩和少量的沉积岩,盆地南部物源来自北秦岭物源区的高级变质岩及部分岩浆岩和少量的沉积岩,并指出三大物源的交汇区大致在环县-华池一带。这些分析和结论不但澄清了鄂尔多斯盆西南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研究中长期不清的问题,而且对研究盆地其他地区的下石盒子组物源变化规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物源分析 重矿物组合 岩屑 古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威 李臻 +2 位作者 田敏 周锦程 李凝 《复杂油气藏》 2009年第2期20-23,共4页
针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方向及砂体展布方向不明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重矿物组合和砂岩轻矿物,砂地比等厚线等方法对长2油层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属曲流河三角洲相中三角洲平... 针对姬塬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物源方向及砂体展布方向不明的问题,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沉积特征,综合利用重矿物组合和砂岩轻矿物,砂地比等厚线等方法对长2油层组物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属曲流河三角洲相中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类型,其中以泥岩和细砂岩为主,重矿物主要为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白钛矿和榍石等,主要物源来自研究区的NE方向。对长2油层组的砂体展布方向分析和储层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重矿物组合 长2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侏罗系凉高山组层序结构、沉积演化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7
15
作者 成大伟 张志杰 +6 位作者 洪海涛 张少敏 秦春雨 袁选俊 张斌 周川闽 邓庆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薄片、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定年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东部(简称川东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特征、湖平面升降变化、物源性质,进而探讨周围造山带的构造作用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凉高山组主...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地震、薄片、重矿物组合、碎屑锆石U-Pb定年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东部(简称川东地区)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沉积特征、湖平面升降变化、物源性质,进而探讨周围造山带的构造作用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凉高山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包含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进一步可划分为4次湖平面的升降旋回(四级层序),其中旋回Ⅰ和旋回Ⅱ湖盆主要分布在川东地区,旋回Ⅲ和Ⅳ湖盆迁移至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使得川东地区南北沉积特征差异性明显。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川东地区凉高山组存在3种类型物源,其中Ⅰ类物源母岩主要以酸性火成岩为主,主要来自近源的扬子板块北缘;Ⅱ类物源母岩主要为中酸性火成岩和变质岩,物源区主要在南、北秦岭中部;Ⅲ类物源母岩以变质岩为主,中—酸性火成岩次之,物源主要来自北大巴山地区。综合研究沉积体系和物源性质的变化,认为川东地区凉高山组沉积演化受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控制,沉积早期湖盆局限在研究区东侧,该时期以Ⅰ类物源为主;随着秦岭造山带南北向挤压作用的增强,湖盆快速扩张并向北迁移,Ⅱ类物源供给增强;沉积中后期北大巴山地区的隆升使得湖盆迁移的同时Ⅲ类物源的供给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系 凉高山组 重矿物组合 锆石U-Pb定年 湖盆迁移 物源分析 盆山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储层物性演化及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影 黄文辉 +2 位作者 王华军 万欢 董果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41-145,共5页
在分析重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石英的标型特征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东营凹陷区物源特征,显示岩石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少量酸性火山岩;该区酸碱流体作用频繁,花岗片麻岩经构造、风化作用后形成大量孔隙,是流体进入孔隙形成次生孔隙的有利... 在分析重矿物组合特征以及石英的标型特征基础上,详细研究了东营凹陷区物源特征,显示岩石母岩类型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少量酸性火山岩;该区酸碱流体作用频繁,花岗片麻岩经构造、风化作用后形成大量孔隙,是流体进入孔隙形成次生孔隙的有利条件,因此,研究区粒间溶蚀孔和粒内溶蚀孔发育;酸性火山岩韧性强,物性不佳,但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大量微裂缝,改善储层物性;通过大量的显微镜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结合研究区成岩作用影响,在近岸水下扇中物性最好的沉积微相是中扇亚相中的辫状河道,其次是内扇亚相中的主河道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近岸水下扇 砂砾岩 重矿物组合 储集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河油田河142块沙三中亚段沉积物源与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栾春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综合运用重矿物分析法对河142块沙三中亚段的物源进行了深入研究。河142块沙三中亚段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4个方向,其重矿物也组合为4个亚区,并具有不同的重矿物组合特征;不同物源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和相类型有一定差异:东部Ⅰ区域为近... 综合运用重矿物分析法对河142块沙三中亚段的物源进行了深入研究。河142块沙三中亚段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4个方向,其重矿物也组合为4个亚区,并具有不同的重矿物组合特征;不同物源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和相类型有一定差异:东部Ⅰ区域为近距离、粗粒级重力流的冲积扇和水下扇为主;北部Ⅱ区域为中等距离、中细粒的牵引流的进积三角洲为主;北部Ⅲ区域为远距离细粒的河口坝和滨浅湖沉积;南部Ⅳ区域为远距离细粒河流相沉积;根据上述研究可以预测:研究区北西部和南部沉积区的物性总体上较优,其次为北部沉积区,而东部和中部沉积区的储层物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稳定系数 重矿物组合 物源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XF区黄流组砂岩储集性能差异的控制因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伙兰 谢金有 +1 位作者 刘亿 袁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8,共6页
XF区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北部底辟带上,近期在其中深层(上中新统黄流组)勘探中相继发现了XF13-1、XF13-2大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气田。为弄清中深层天然气主力产层的物源方向,以指导气田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根据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 XF区位于莺歌海盆地中北部底辟带上,近期在其中深层(上中新统黄流组)勘探中相继发现了XF13-1、XF13-2大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气田。为弄清中深层天然气主力产层的物源方向,以指导气田下一步的勘探部署,根据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结合沉积相分析,综合判断该区黄流组一段的主要物源方向为:XF13-1气田西部、XF 13-2气田、XF 29-1构造西部的海底扇水道砂源于西部昆嵩隆起物源区;而XF 13-1气田东部、XF 29-1构造东部以及XF 1-1气田的浅海滩坝砂主要源于东部海南岛隆起物源区。结论认为:物源体系影响了该区沉积体系的空间布局和储层品质,受此影响,相对高渗储层主要分布在源于西部昆嵩隆起物源区的海底扇水道砂岩体中,水道砂岩体储层规模大(单层厚度大多超过10m,最大单层厚度可达91.2m,分布广,延伸至XF1-1底辟构造西侧,并具有多期次发育的特征),储集性能良好,构成了XF13-1、XF13-2气田主力储层;水道砂岩体也是该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攻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晚中新世 碎屑组分 重矿物组合 母岩类型 物源区 昆嵩隆起 海南岛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