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非造山带:喀麦隆北部地质构造与河流沉积物重矿物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叶浩 Merlain Houketchang Bouyo +1 位作者 赵越 刘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简要叙述冈瓦纳超大陆聚合过程和中非造山带泛非期地质构造过程,剖析了西冈瓦纳喀麦隆北部和乍得西南地区岩石构造单元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并对喀麦隆北部河流冲积物进行了重矿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矿物可能来自近源基岩,为西喀麦隆地... 简要叙述冈瓦纳超大陆聚合过程和中非造山带泛非期地质构造过程,剖析了西冈瓦纳喀麦隆北部和乍得西南地区岩石构造单元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并对喀麦隆北部河流冲积物进行了重矿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重矿物可能来自近源基岩,为西喀麦隆地体(Western Cameroon Domain)内的雷博巴(Rey Bouba)绿岩带和马约科比(Mayo Kebbi)弧岩浆岩带;重矿物中的自然金可能主要来自雷博巴绿岩带。分析结果为该地区砂金矿开采提供了一定的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冈瓦纳 泛非期造山带 中非造山带 喀麦隆 重矿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矿物分析识别浊积体的沉积作用——日本中部Niigata弧后含油盆地新第三纪浊积砂岩实例研究
2
作者 Shuichi Tokuhashi Christopher M.Agyingi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77-201,共25页
沉积于中中新世到上新世的浊积砂体是第三纪Niigata弧后盆地的主要油气储层之一 ,该盆地是日本列岛最富产石油的盆地。我们对这些浊积砂体的重矿物进行了详细和系统地分析。首先 ,作者展示了将重矿物分析和沉积作用分析相结合 ,从而得... 沉积于中中新世到上新世的浊积砂体是第三纪Niigata弧后盆地的主要油气储层之一 ,该盆地是日本列岛最富产石油的盆地。我们对这些浊积砂体的重矿物进行了详细和系统地分析。首先 ,作者展示了将重矿物分析和沉积作用分析相结合 ,从而得出有关沉积过程的全新观点的实例。沿着位于盆地东缘的上新世早期的浊积砂岩体的垂向和横向取样分析表明 ,砂体东半部重矿物的成分和西半部重矿物的成分不同。重矿物和沉积分析结果表明 ,发育在东半部的浅海陆架浊积砂岩和发育在西半部的深海水下浊积体在上新世早期是相互叠置的。其次 ,作者检验了用重矿物成分作为指标来表征某个特定浊积体的有效性。为此目的特选重位于Ni igata盆地中部的许多浊积砂岩分析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 1)基于主要重矿物 ,比如蛋白石、普通角闪石、紫苏辉石和普通辉石的定量综合分析 ,至少可将研究区的浊积砂岩划分为 6种类型 ;( 2 )一个组或段的浊积砂岩包括一种类型或紧密相关的两种类型 ;( 3)研究区不同的组或段通常由不同的重矿物组成构成 ,不同的物源或相同物源下不同的地质事件 (例如火山活动开始期 )可能是这种差异的原因。重矿物分析不仅可作为有价值的常规手段估计物源方向 ,而且可同其他的沉积资料结合来解析沉积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分析 沉积过程 浊积体 新第三纪 弧后盆地 日本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重矿物分析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伊洛瓦底江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云 何梦颖 +4 位作者 许欢 Tin Aung Myint 张毕辉 边紫旋 郑洪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193,共13页
伊洛瓦底江是亚洲大型河流之一,其沉积物记录了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剥蚀风化信息,对该流域沉积物的溯源研究是探究高原隆升对水系演化影响的重要课题。沉积物的重矿物种类与源岩联系紧密,是物源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矿物鉴定分析手... 伊洛瓦底江是亚洲大型河流之一,其沉积物记录了青藏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剥蚀风化信息,对该流域沉积物的溯源研究是探究高原隆升对水系演化影响的重要课题。沉积物的重矿物种类与源岩联系紧密,是物源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重矿物鉴定分析手段层出不穷,但不同鉴定手段之间缺乏对比分析。采用自动矿物分析系统TIMA与光学显微镜鉴定(optical microscope,OM)两种方法对伊洛瓦底江沉积物重矿物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伊洛瓦底江上游主要重矿物是角闪石-石榴子石-赤/磁铁矿、钛铁矿;伊洛瓦底江下游主要重矿物是赤/磁铁矿、钛铁矿-石榴子石-黝帘石-角闪石;支流钦敦江主要重矿物组合是黝帘石-角闪石-石榴子石。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指示了伊洛瓦底江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流经的缅甸北部构造单元的变质岩以及中/基性岩,太公-密支那带对伊洛瓦底江沉积物贡献量最大,钦敦江流域对伊洛瓦底江下游沉积物贡献量有限。但是两种方法对重矿物种类以及单个重矿物含量鉴定结果有着明显差异:TIMA方法的鉴定种类更加丰富,且其分析结果与伊洛瓦底江流域地质岩性分布的耦合程度更高,但TIMA无法区分化学性质相同的矿物;OM法对光学性质相近的矿物鉴定结果不准确。因此建议对重矿物分类程度或精确性要求更高的研究使用TIMA进行精确分析,同时辅助OM法区分化学性质相同的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A 光学显微镜 矿物物源分析 伊洛瓦底江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52
4
作者 付玲 关平 +3 位作者 赵为永 王牧 张英 卢静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67-2875,共9页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由于其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并且近几年来多口探井在该层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而被研究者所关注。沉积物源分析作为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作用以及划分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方法是路乐河组...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由于其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并且近几年来多口探井在该层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而被研究者所关注。沉积物源分析作为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作用以及划分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方法是路乐河组研究的关键内容。前人对盆地不同区块第三系物源进行了研究但缺乏从全盆地范围整体探讨路乐河组物源的报导。本次研究通过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及重矿物稳定系数的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岩屑类型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地层进行系统分析,初步划分出昆特依-冷湖一-四号、马海-南八仙、红山、鄂博梁-碱山、油砂山-跃进、黄石-弯西等11个物源体系,基本确定了物源方向并恢复了母岩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物源区沉积物特征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昆仑山前物源搬运距离最长,阿尔金山前物源搬运距离最短,祁连山前物源搬运距离中等。上述认识为研究区沉积体系的精细划分、原型盆地恢复以及盆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古近系路乐河组 重矿物分析 物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示踪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向绪洪 邵磊 +1 位作者 乔培军 赵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5,共9页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组合与源区岩石特征具有极好的相关性,不同支流的重矿物组合及其代表性特征矿物差别明显。根据重矿物组合类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相关性分析可以把珠江流域源区类型从西到东分为3个区带,西部区带为西江上游源区,其...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组合与源区岩石特征具有极好的相关性,不同支流的重矿物组合及其代表性特征矿物差别明显。根据重矿物组合类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相关性分析可以把珠江流域源区类型从西到东分为3个区带,西部区带为西江上游源区,其重矿物组合类型为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白钛石+磷灰石,特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铬铁矿,在该区域除大面积分布的碳酸盐岩外,发育变质岩和基性岩组合,有少量超基性和酸性岩浆岩;中部为西江中下游源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为锆石+钛铁矿+磁铁矿+电气石+白钛石+绿帘石,特征矿物为辉石、白钛石、锆石、绿帘石,母岩出露区以碎屑岩类沉积岩为主,有少量变质岩和基性、酸性岩浆岩,其重矿物组合特征除了反映源区母岩的组合特征外,还由上游搬运而来的重矿物组合改造而成,属混合来源;东部为东江和北江源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为角闪石+电气石+磁铁矿+钛铁矿+绿帘石+石榴子石,特征矿物为角闪石、电气石、榍石、石榴子石、矽线石,代表该区域大面积覆盖的酸性岩浆岩组合特征,夹部分变质岩及碎屑岩类沉积岩。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示踪珠江流域物源演变历史具有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对揭示珠江流域沉积物剥蚀-搬运-沉积规律,开展源汇对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分析 沉积物分析 特征矿物 源区对比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侏罗系重矿物演化特征及对博格达山隆升的响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郑有伟 王亚东 +4 位作者 郭建明 刘兴旺 赵光亮 苏龙 郑建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7-1154,共8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其南缘发现了一系列油气田,但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究其原因可能为博格达山体与周缘凹陷的盆山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后期演化对成盆成烃的控制与约束作用认识不够深入。沉积盆地中保...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其南缘发现了一系列油气田,但博格达山前带油气勘探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究其原因可能为博格达山体与周缘凹陷的盆山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后期演化对成盆成烃的控制与约束作用认识不够深入。沉积盆地中保存的碎屑物质记录了盆地在沉积过程中周缘造山带岩石圈特征和盆地动力学性质,而沉积重矿物由于其自身的稳定性全程参与在这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所以碎屑重矿物是源区母岩信息的重要载体。根据重矿物碎屑的磨圆情况、含量变化、组合特征以及不同重矿物指数等矿物岩石学特征,研究侏罗纪时期博格达山隆升过程,为博格达山隆升发生在中侏罗世头屯河时期提供有力的佐证。依据重矿物特征将侏罗纪博格达地区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晚期,构造相对稳定阶段;中侏罗晚期—晚侏罗世,构造隆升强烈阶段。并结合前人的构造热年代学、U-Pb年龄,古水流等研究成果,认为在早侏罗世—中侏罗晚期,博格达山地区为汇水沉积区,物源主要来自卡拉美丽山,在中侏罗晚期—晚侏罗世,物源来自于博格达山,认为此时博格达山已经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东南缘 侏罗系 重矿物分析 博格达山 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研究:以大红沟剖面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桑胜萍 卢海建 +2 位作者 叶家灿 潘家伟 李海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22,共17页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 【研究目的】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在构造事件反演、沉积物源区识别以及风尘沉积溯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本文对柴北缘大红沟剖面的砂岩进行了薄片鉴定、碎屑颗粒统计和重矿物等分析,以及对泥岩进行了主微量与稀土元素、黏土矿物等分析。【研究结果】大红沟剖面泥岩的主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分别表现出相似的大陆上地壳(UCC)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可能表明沉积物已完全混合或发生再旋回作用;砂岩的主要成分为石英以及少量的长石和岩屑,其中岩屑主要由沉积岩屑组成,表明其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剖面上部稳定重矿物的含量和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ZTR)指数突然降低,这表明后期可能主要为近源堆积;相反,黏土矿物中易发生分解的绿泥石的含量在剖面上部突然增加,这也表明此时的物源区更近,有更多的绿泥石保存下来。【结论】综合已有的地层沉积相、砂岩薄片以及碎屑锆石U-Pb年龄等资料,认为柴北缘逆冲褶皱带内广泛分布的侏罗系和白垩系沉积岩曾经历过大规模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是盆地新生代地层的重要源区之一;近来的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表明,柴北缘新生代沉积岩在9~7 Ma经历了显著的沉积物再旋回作用;随着逆冲褶皱作用进一步向盆地内部扩展,~3 Ma以后盆地北部的隆起区沉积岩再次经历沉积物再旋回作用,可能成为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湖泊以及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的重要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分析 碎屑颗粒统计 重矿物分析 沉积物再旋回作用 大红沟剖面 沉积盆地 柴达木北缘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古洪水沉积物的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晖 谢悦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3,99,共4页
古洪水沉积物的判别在不同流域缺乏统一的判定方法。在总结已有判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判别方法,即对样品进行野外特征分析、年代分析、重矿物分析、粒度分析,再利用福克公式进行判定,综合比较后确定古洪水沉积,并将其应... 古洪水沉积物的判别在不同流域缺乏统一的判定方法。在总结已有判别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判别方法,即对样品进行野外特征分析、年代分析、重矿物分析、粒度分析,再利用福克公式进行判定,综合比较后确定古洪水沉积,并将其应用于某山区型河流古洪水沉积物判别中。结果表明,古洪水沉积物样品与现代洪水沉积物在重矿物组成上基本一致,但组成的含量比现代沉积物低;粒度分析中的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和偏态系数均较为接近,粒组含量与现代洪水沉积相比较大,古洪水沉积物满足福克公式中河滩沉积物的判别标准。该方法能较好地运用于实际河流中,可为进一步完善古洪水沉积物判别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沉积物 野外特征分析 年代分析 重矿物分析 粒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中部古硐井群物源区性质与构造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霍宁 郭谦谦 +1 位作者 陈艺超 宋东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3-1279,共27页
增生造山带中陆源碎屑岩物源区特征的研究可为解剖造山带结构甚至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证据。北山造山带中部的古硐井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稳定沉积盖层,是北山造山带存在微陆块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古硐井群的物源区特征,进行了... 增生造山带中陆源碎屑岩物源区特征的研究可为解剖造山带结构甚至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提供关键证据。北山造山带中部的古硐井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稳定沉积盖层,是北山造山带存在微陆块的重要依据。本文围绕古硐井群的物源区特征,进行了碎屑颗粒和重矿物统计、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测试。古硐井群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多呈棱角状,主要为石英、长石,同时含大量硅质岩碎屑和一定数量的火山岩碎屑;重矿物组成以褐铁矿、锆石、白钛石、尖晶石为主,角闪石、电气石、辉石次之,暗示物源区可能存在蛇绿岩、增生杂岩。全岩主量元素以高硅、高铝、富碱、低锰为特征,结合REE、Cr、Co、Sc和Th等惰性元素含量特征共同指示了长英质的物源区。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443.9±13Ma,表明古硐井群最大沉积时限为晚奥陶世。碎屑锆石的年龄高度集中于470Ma附近,且该区间锆石ε_(Hf)(t)值多为正值,指示物源区存在大量新生地壳物质。本文推测古硐井群可能形成于增生楔楔顶盆地;研究结果支持北山造山带是古生代持续增生造山的产物这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碎屑岩 碎屑锆石 重矿物分析 增生楔楔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