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出院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1
作者 白梦薇 刘婉琪 +2 位作者 刘雨则 杨雨濛 卜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调查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于三甲医院骨科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后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的病例。查阅病历,收集患者住院信息,以电话随访形式调查患者出院后接受抗骨... 目的调查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于三甲医院骨科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后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的病例。查阅病历,收集患者住院信息,以电话随访形式调查患者出院后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通过患者本人对研究者自行设计的8个简单问题的回答了解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结果共得到符合入排标准的病例443例,年龄(76.0±10.6)岁,其中女性占70.0%,入院时骨折部位髋部占60.9%,椎体占35.4%。198例参与电话随访,电话随访距患者出院时间平均为(22.5±12.9)个月。其中出院后应用钙剂的比例为40.9%,补充维生素D>400 IU/d者占8.1%。应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者占13.1%。应用过双膦酸盐、地舒单抗、特立帕肽和抗骨质疏松中成药治疗者分别占4.5%、2.0%、0%和5.6%。接受过X线双能骨密度(DXA)检查者占23.7%。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对骨质疏松症认知评分与其是否规律应用钙剂呈显著正相关(OR=1.195,95%CI:1.023~1.394,P=0.024),独立于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卡森伴随疾病指数。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出院后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的比例极低,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或促骨形成药物)应用严重不足。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是改善抗骨质疏松治疗率的重要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骨折 骨折 治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其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2
2
作者 杨波 王庆雷 +4 位作者 马建华 梁智林 唐杰 赵小林 高茂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 目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术后继发相邻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老年医院骨科住院有症状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PKP术的189例患者为PKP组,行PVP术的173例患者为PVP组,随访1年,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以随访时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2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337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362例患者,PKP和PVP两种术后均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减低,两种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75,95%CI:1.040~1.112,P<0.001),骨密度T值减低(OR=0.576,95%CI:0.351~0.946,P=0.030),骨水泥渗漏(OR=2.284,95%CI:1.200~4.344,P=0.018),术后矢状位Cobb s角过度矫正(OR=1.188,95%CI:1.124~1.255,P=0.009)是OVCF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KP和PVP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提供效果相当的疼痛缓解率,两种术式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骨密度T值降低、骨水泥渗漏(椎间盘内渗漏)和术后局部矢状位Cobb’s角过度纠正是OVCF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骨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大鼠骨微结构影响研究
3
作者 张雁儒 杨越 +3 位作者 董家琪 徐景超 韩道正 苏甲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究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在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进程中对大鼠骨微结构及骨髓间充质... 目的探究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信号通路在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进程中对大鼠骨微结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矿化结节活力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方法分析cAMP/PKA/CREB信号通路;对成年雌性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疾病模型,首次给药剂量50mg/kg,后续8mg/kg为期两周设为模型组,同时设生理盐水组、老龄组进行对照,建模后腹腔注射1mg/kg PKA抑制剂H89为期两周;取大鼠股骨头、骨髁进行切片HE、番红固绿染色;取三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茜素红染色。结果环磷酰胺成功诱导雌鼠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当PKA被抑制后,干细胞成骨矿化结节活力明显降低,三组骨微结构均呈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骨骺、骺板的软骨增殖区和软骨钙化区以及骨小梁,生理盐水组最为明显。结论cAMP/PKA/CREB信号通路在调控卵巢颗粒细胞生理活动、成骨分化及软骨生长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抑制PKA后,大鼠骨微结构呈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P/PKA/CREB 卵巢早衰骨质疏松 骨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发和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再发骨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洪德 何仕诚 +4 位作者 张年明 杨明 许传军 王宏 姜西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30-233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 目的对比分析单发与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1年内再发骨折的风险、间隔时间及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VP治疗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单发骨折及多发骨折两组,记录始发及再发椎体骨折的时间、数目及再发骨折的诱因。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及再发骨折发生率差异,骨密度、骨折诱因差异,年龄及再发骨折时间的差异。结果 15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中单发椎体压缩骨折102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54例。102例单发椎体骨折中,有16例患者再发生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85.0天,54例多发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有20例患者再发骨折,再发椎体骨折平均时间123.7天。再发骨折有明确诱因者单发骨折组2例,多发骨折组3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再发骨折的风险及间隔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多椎体骨折较单椎体骨折PVP术后易再发生骨折,且间隔时间短,再发骨折多无明确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及慢性病管理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宇航 庄宇 +5 位作者 叶石保 王志文 辛盼盼 吕志芬 张雪珍 谭志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87-1190,1203,共5页
目的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考察采用慢性病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风湿科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与观察组76例。对照组... 目的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考察采用慢性病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我院风湿科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与观察组76例。对照组予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予慢性病管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1年后复查骨密度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慢性病管理质量及疼痛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干预后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1年后复查骨密度,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慢性病管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患者后,能有效减少关节疼痛,改善骨质疏松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各项指标值,提高了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慢性病管理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叶超群 纪树荣 周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早衰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君 吴献群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18-521,共4页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骨质疏松 高促性腺激素闭经 雌激素(E2) 月经初潮年龄 第二性征 青春期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再发椎体骨折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蒋安清 姜为民 +2 位作者 王根林 李雪峰 杨惠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1-953,共3页
随着我国人口的日趋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已成为中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约占所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45%。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相关危险因素 椎体骨折 术后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 骨质疏松骨折 中老年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肾主骨生髓”理论探讨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的病机及临床治疗 被引量:20
9
作者 蔡毅 赵继荣 +7 位作者 朱换平 陈祁青 薛旭 马同 张天龙 杨涛 李玮农 张立存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4,152,共5页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本文通过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阐述“肾藏精主骨生髓”与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SCI-induced osteoporosis,SIO)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补肾益髓”法治疗SIO的临床应用,从而探索科学合理的中医药防治方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SIO的独特优势,为“肾主骨生髓”的理论进一步创新和中医药有效防治SIO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主骨生髓 补肾益髓 脊髓损伤骨质疏松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库尔班江 木亚赛尔 武丽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002-1003,1001,共3页
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商品名称: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患者给予云克治疗,所有病例用药前及用药15天后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和评定方法进... 目的观察99锝-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商品名称: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RA继发骨质疏松骨痛的患者给予云克治疗,所有病例用药前及用药15天后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和评定方法进行评定结果52例接受云克治疗的患者中骨痛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23例,轻度缓解9例,无效5例,疼痛有效率为90.3%。疼痛VAS评分用药前6.89、用药后5.1结论经正规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补足钙剂及维生素D3后,仍有全身酸痛不适,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患者加用云克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分期、分型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梁德 唐永超 +2 位作者 江晓兵 张顺聪 杨志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已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OVF常由微小外力(低能量损伤)导致,多数为椎体轻度压缩骨折,少数因骨质疏松严重或治疗不恰当,可出现椎体爆裂骨折、...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OVF)已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OVF常由微小外力(低能量损伤)导致,多数为椎体轻度压缩骨折,少数因骨质疏松严重或治疗不恰当,可出现椎体爆裂骨折、椎体严重塌陷、脊柱后凸畸形,不仅可导致脊髓神经损害症状,还可影响患者心肺及胃肠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爆裂骨折 脊柱后凸畸形 低能量损伤 神经损害症状 VERTEBRAL 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神经症状 骨折椎体 性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邻近椎体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黄文君 何登伟 +3 位作者 李檬 俞伟杨 朱科军 刘飞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自Galiebert1987年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成功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后,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ecture,OVCF),因其能安全高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而... 自Galiebert1987年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成功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后,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ecture,OVCF),因其能安全高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而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采用。然而,伴随着手术而出现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new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ecture,OVCF),因其能安全高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而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骨折 胸腰椎压缩骨折 术后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治疗骨折后骨质疏松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超 李松林 +3 位作者 张治国 施龙宝 侯志贞 王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基偶顺序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骨折三个月后...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基偶顺序分别设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骨折三个月后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骨折三个月后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均治疗三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代谢标志物I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I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血骨钙素(BGP)、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的NTXI、CTXI、TRACP5b、BGP、BMD和BALP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重症骨折继发骨质疏松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对椎体强化术后再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辉 张家立 +2 位作者 李奕军 陈德强 邓文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30-1934,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对椎体强化术(PVP)后再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98例患者。患者术后均复查相...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水泥分布类型对椎体强化术(PVP)后再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98例患者。患者术后均复查相关影像学,根据影像学结果判定骨水泥在OVCF椎体内的分布情况,按骨水泥分布类型,将患者分为均匀分布型组(A组)188例,致密型组(B组)110例。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终末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局部Cobb角度及强化椎体再骨折例数。结果 29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7.45±6.48)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射量、骨密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的VAS、ODI以及局部Cobb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终末随访时的VAS、ODI以及局部Cobb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强化椎体再骨折总例数为32例,再骨折总发生率达10.7%;再骨折分别为A组14例,B组18例,再骨折发生率分别为A组7.4%和B组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是目前临床上治疗OVCF有效的手段,在手术方式一样,且骨密度、注入骨水泥剂量无差异情况下,骨水泥在椎体骨折区域呈致密型分布可能是术后椎体再骨折及局部Cobb角改变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分布类型 椎体强化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 被引量:325
15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F03期1-3,共3页
一、诊断原则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橙,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诊断标准 试行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国人 诊断原则 病史 断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 被引量:246
16
作者 刘忠厚 杨定焯 +4 位作者 朱汉民 王洪复 张柳 唐海 赵燕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共3页
主件一、诊断原则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二、基本手段1.判断骨密度减少尽可能以骨矿含量和脊椎X线片相结合,本标准目前主要... 主件一、诊断原则诊断骨质疏松以骨密度减少为基本依据,在鉴别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同时,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可参考病史、生化和骨折进行综合考虑。二、基本手段1.判断骨密度减少尽可能以骨矿含量和脊椎X线片相结合,本标准目前主要以DXA(双能X线吸收法)为手段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 试行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中国人 病史 断骨 骨折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变化及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
17
作者 潘辉龙 张国如 +1 位作者 谢行思 韦永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5年第8期828-836,共9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对邻近椎体继发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AVC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2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201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KP术后随访2年,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AVCF将患者分为AVCF组(n=44)和非AVCF组(n=157)。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AVCF组和非AVCF组术后3个月各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PKP术后AVCF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项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对OVCF患者PKP术后AVCF的预测价值。结果:AVCF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及ODI显著性高于非AVCF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性降低,非AVCF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低于AVCF组(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点的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及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AVCF组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的胸腰椎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及PT无显著性差异(P>0.05),SVA、PI、TPA、LL、SS及TK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非AVCF组SVA与TPA、TK、TLK、LL、PT相关,TPA与TK、TLK、LL、PI、SS、PT相关,TK与TLK、PT、SS相关,TLK与LL、PI、PT相关,LL与PT、SS相关,PT与SS相关(P<0.05);AVCF组SVA与TPA相关,TPA与LL、PI、PT、SS相关,PT与PI、SS相关(P<0.05);TK、SVA、PI、SS、TPA及LL与OVCF患者PKP术后AVCF显著相关(P<0.05)。调整年龄、初始骨折部位、椎体高度恢复率、糖尿病、术前骨折椎体数、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后,SVA(OR=2.633,95%CI:1.857~3.732)、TPA(OR=2.497,95%CI:1.684~3.702)、TK(OR=3.184,95%CI:2.699~3.755)、LL(OR=0.526,95%CI:0.438~0.631)、PI(OR=0.478,95%CI:0.320~0.715)及SS(OR=0.592,95%CI:0.500~0.701)仍与AVCF显著性相关(P<0.001);SVA、TPA、TK、LL、PI、SS对OVCF患者PKP术后AVCF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50],其中SVA预测AVCF的AUC值(0.826)高于其他参数,其灵敏度为0.827、特异度为0.757,准确性为0.792。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AVCF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情况存在显著相关性,SVA、TPA、TK、LL、SS、PI对PKP术后AVCF的发生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术后3个月SVA、TPA、TK较小及LL、SS、PI较大的OVCF患者PKP术后AVCF发生的概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邻近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骨密度
18
作者 杨肖红 李亚伟 +1 位作者 郑有光 刘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16,共1页
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骨密度杨肖红李亚伟郑有光刘瑜我们收集了1997年5月至12月,门诊及住院骨质疏松(OP)骨折病人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0.5岁。男性40~49... 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骨密度杨肖红李亚伟郑有光刘瑜我们收集了1997年5月至12月,门诊及住院骨质疏松(OP)骨折病人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60.5岁。男性40~49岁1例、50~59岁2例、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 骨质疏松骨折 X线 OP 平均年龄 骨密度仪 骨折 正常 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鹤飞 吴春根 +3 位作者 田庆华 宋戈 孙希奇 卢莹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5-858,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情况日益严重,骨质疏松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随之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情况日益严重,骨质疏松性疾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成为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患者首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随之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为了降低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需要对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深入研究及探索。本文将对椎体压缩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PVP术后再发骨折再次PVP术后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光胜 边立忠 +3 位作者 王宏 刘稳 李洪德 姜锡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椎体成型(PVP)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2年3月行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经皮PVP共361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27例31椎体,再次采用闭合复位、PVP治疗,并行抗骨质... 目的探讨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椎体成型(PVP)术后患者再发椎体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2012年3月行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经皮PVP共361例,其中再发椎体骨折27例31椎体,再次采用闭合复位、PVP治疗,并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术前、术后24h及术后6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伤椎前缘压缩比值及矢状位Cobb角。结果本组病人术后24h腰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术前(8.15±0.76)分,术后24h(1.64±0.45)分,术后6个月为(1.25±0.31)分(P〈0.01);术后脊柱伤椎前缘压缩比值、Cobb角分别为术前(30.7±5.16)%、24.72°±4.1°,术后24h为(84.2±5.03)%、8.7°±2.6°,术后6个月为(82.9±4.65)%、9.1°±2.3°,术后后凸畸形矫正,较术前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尸〈0.01);随访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再次骨折。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后效果较好,但未进行有效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仍有部分骨折复发。在进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后,无再发椎体骨折。骨折后再次行PVP,仍可有效缓解疼痛,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PVP 骨折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