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根治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柴星苑 张志勇(综述) 赵晓东(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2,666,共5页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典型的免疫学特征是成熟T细胞和NK细胞完全缺失而B细胞数量正常或升高。临床特征是从婴儿早期即出现复发和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该病患者往往起病早,临床表现重,预后...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X-SCID)是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典型的免疫学特征是成熟T细胞和NK细胞完全缺失而B细胞数量正常或升高。临床特征是从婴儿早期即出现复发和严重的机会性感染。该病患者往往起病早,临床表现重,预后差,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大多在2岁以内死亡。造血干细胞移植(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如果采用HLA匹配的同胞供体,生存率极高(>90%)。然而,当使用替代供体时,成功率和存活率往往较低。因此基因治疗已被开发为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新生儿筛查及免疫系统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淑敏 赵正言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1-357,共7页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征为T淋巴细胞数量和(或)功能严重缺陷,临床可表现为反复、持续、严重的感染。新生儿筛查及免疫系统重建是影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临床预后的关键。基于外周血干血斑T细胞受体切除环定...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是一组罕见的先天性疾病,特征为T淋巴细胞数量和(或)功能严重缺陷,临床可表现为反复、持续、严重的感染。新生儿筛查及免疫系统重建是影响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临床预后的关键。基于外周血干血斑T细胞受体切除环定量检测技术的新生儿筛查项目已在临床开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他新的方法如串联质谱分析、T淋巴细胞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测定等正处于研究阶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是现阶段重建患儿免疫功能的主要方法。各中心致力于提高移植成功率及病毒载体长期安全性、稳定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远期疗效仍需更多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评估。本文对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新生儿筛查及免疫系统重建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诊断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治疗 新生儿筛查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肝干细胞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娟 李文林 +7 位作者 陶欣荣 朱海英 王新民 李建秀 田棣 余宏宇 Joseph T Lau 胡以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培养肝干细胞,并观察其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方法: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干细胞并进行体外长期培养,用RT PCR方法检测肝干细胞相关分子标志以及八聚物结合蛋白4(... 目的: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培养肝干细胞,并观察其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损伤肝脏中的植入.方法:从孕4.5~6周的人胚胎肝脏中分离干细胞并进行体外长期培养,用RT PCR方法检测肝干细胞相关分子标志以及八聚物结合蛋白4(Oct-4)的表达,然后植入经四氯化碳(CCl4)造成急性肝损伤的SCID小鼠体内,在移植后2、l0、17d分别对受体鼠肝脏冰冻切片进行荧光观察和H-E染色.结果:所建立的胎肝细胞系不仅表达二肽水解酶Ⅳ(DPPⅣ)、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CK)19、γ-谷氨酰转肽酶(γ-GT)、CK18、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肝干细胞相关标志,还表达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在细胞移植后2 d,肝脏冰冻切片未见绿色荧光;移植后10 d和17d肝脏冰冻切片见散在的绿色荧光.对同一切片做H-E染色,发现绿色荧光部位为肝板内的多个成熟肝细胞.结论:从人胚胎肝脏中分离的干细胞能够植入SCID小鼠的损伤肝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干细胞 胚胎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炎症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罗冲 杨锡强 +2 位作者 李欣 刘玮 王莉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比较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BALB/c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炎症反应的差异。方法:建立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3h、6h、12h,取小鼠的血清及诱导后12h... 目的:比较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BALB/c小鼠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炎症反应的差异。方法:建立LPS诱导的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3h、6h、12h,取小鼠的血清及诱导后12h小鼠的肝脏、肺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种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评价肝脏、肺脏的炎症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检测两种小鼠血清TNF-α、IFN-γ、IL-6及MCP-1的水平。结果:(1)LPS诱导内毒素血症后,SCID小鼠于12~24h均死亡(8/8),BALB/c小鼠仅1只死亡(1/8)。(2)LPS诱导后12h,BALB/c小鼠及SCID小鼠血清ALT、AST、BUN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CID小鼠前两项均高于BALB/c小鼠(P<0.05),但BUN两种小鼠无显著差异。(3)肺脏,肝脏炎症盲法的病理评分,SCID小鼠均高于BALB/c小鼠(P<0.05)。(4)SCID小鼠和BALB/c小鼠LPS诱导后3h、6h、12h,血清TNF-α,IFN-γ的水平,诱导后12h,IL-6,MCP-1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SCID小鼠明显高于BALB/c小鼠(P<0.05)。结论:LPS刺激SCID小鼠后,可分泌过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导致更严重的内毒素血症和脏器损伤,是造成小鼠死亡的重要原因。结果提示,缺乏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调控的情况下,异常增强的固有免疫应答,可能是危及机体生命的重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炎症反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RG基因新突变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慧 袁远宏 +2 位作者 欧阳文献 康桢 李双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受体共同γ链(IL2RG)基因突变所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回顾分析1例IL2RG基因突变所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48天,生后早期多重感染,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受体共同γ链(IL2RG)基因突变所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回顾分析1例IL2RG基因突变所致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48天,生后早期多重感染,白细胞减少,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患儿IgG2.93g/L,IgA<0.07g/L,lgM0.16g/L,C30.67g/L,C40.13g/L;CD3^+CD4^+T淋巴细胞0.03%、CD3+CD8+T淋巴细胞0.1%、CD3-/CD16^+CD56^+NK细胞2.6%;CD3-CD19^+B淋巴细胞96.76%。二代基因测序显示患儿IL2RG基因(HG19位置chrX:70328484)存在半合变异c.816_819delGATT(p.L273fs*20),为罕见移码突变。软件预测该突变导致蛋白质合成提前出现终止密码,为1类致病突变。患儿母亲为杂合状态,患儿父亲无此突变,患儿姨妈也有该杂合突变。结论发现1例由IL2RG基因[c.816-819delGATT(p.L273fs*20)]突变所致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基因测序分析结合性别鉴定可在先证者家系中筛查携带者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IL2RG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L-B7-H3基因对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荷瘤鼠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邬腊梅 杨宏宇 +1 位作者 罗娟 苏铭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通过建立人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荷瘤鼠嵌合模型来探讨4-1BBL-B7-H3基因在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CID鼠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Tca8113细胞;B组(Ad4-1BBL-B7-H3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 目的通过建立人免疫重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荷瘤鼠嵌合模型来探讨4-1BBL-B7-H3基因在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SCID鼠随机分为5组,A组(对照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Tca8113细胞;B组(Ad4-1BBL-B7-H3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有人4-1BBL-B7-H3基因腺病毒转染的Tca8113细胞;C组(空载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含有空载体腺病毒转染的Tca8113细胞;D组(非免疫重建组)不给予小鼠免疫重建,注射Tca8113细胞;E组(非肿瘤组)行免疫重建加注射PBS。每周定期测量肿瘤体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IgG蛋白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人CD3+、CD56+淋巴细胞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和Toll样受体2(TLR2)在肿瘤中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1BBL-B7-H3 mRNA的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类相关分子(M1C)A、B及TLR2的表达。结果 1)B组小鼠肿瘤体积最小(P<0.05);2)A、B、C、E组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到人IgG、CD3+、CD56+淋巴细胞,B组淋巴细胞比例高于A、C和E组(P<0.05);3)B组NKG2D和TLR2的表达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强;4)人4-1BBL-B7-H3基因在B组小鼠肿瘤中稳定表达;5)B组M1CA、M1CB和TLR2的表达高于A、C、D组(P<0.05)。结论 4-1BBL-B7-H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能成功诱导人CD3+、CD56+细胞增殖,直接或间接活化TLR2,上调NKG2D及其配体M1CA、M1CB的表达,从而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L—B7-H3基因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口腔鳞癌细胞株 抗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凤华 张美德 夏健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例SCID合并全身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尸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SCID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个月。主要表现... 目的探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例SCID合并全身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尸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SCID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个月。主要表现发热、咳嗽、腹泻、抽搐,实验室生化及免疫学检查均异常。淋巴细胞绝对值显著降低,平均(0·5±0·16)×109/L,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均明显降低。尸检发现共同特点是胸腺体积、重量极小,平均1·5g。镜下胸腺皮髓质分界不清,淋巴细胞稀少或缺如,无胸腺小体形成;脾、阑尾、回肠淋巴组织稀少,浆细胞少见;合并全身性CMV感染侵犯几乎所有内脏器官。患儿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致死。结论SCID早期确诊困难,多因严重、反复感染死亡。合并的CMV感染具有脏器累及广泛、常合并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易感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巨细胞病毒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RG基因突变致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及家系突变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红梅 何祖蕙 +1 位作者 金玉 林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64,共3页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是一种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同时存在严重缺陷的疾病,通常T细胞免疫缺陷更为突出。据估计其发病率为1/50万~1/10万,95%患者为男孩,多呈X-连锁隐性遗传,偶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散...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是一种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同时存在严重缺陷的疾病,通常T细胞免疫缺陷更为突出。据估计其发病率为1/50万~1/10万,95%患者为男孩,多呈X-连锁隐性遗传,偶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散发病例。白介素-2受体γ链(interleukin 2receptor subunit gamma,IL2RG)基因突变引起X-连锁隐性遗传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占全部病例的50%~60%。本文报道1例IL2RG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及家系突变分析,以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受体γ链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基因分析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双链断裂修复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坤英 赵艳红 李卫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4,共3页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细胞DNA损伤的主要类型,它的修复通过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种机制实现。NHEJ是人和哺乳动物细胞DSBs修复的重要通路,主要由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 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DSBs)是细胞DNA损伤的主要类型,它的修复通过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两种机制实现。NHEJ是人和哺乳动物细胞DSBs修复的重要通路,主要由DNA依赖性蛋白激酶(DNA-PK)、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4(XRCC4)、DNA连接酶IV、Artemis、XLF/Cernunnos和其它DNA损伤修复辅助因子组成。本文重点介绍了NHEJ机制主要成分的特性及其功能,以及这些组分的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所引起的DSBs修复缺陷与辐射敏感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radiosensitive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ies,RS-SC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同源末端连接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DNA连接酶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新生儿T淋巴细胞受体切割环筛查概况 被引量:2
10
作者 文旻 王晓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是一组细胞免疫缺陷、同时累及体液免疫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根据有无B淋巴细胞,可将SCID分为T。
关键词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T淋巴细胞受体 IMMUNODEFICIENCY 新生儿 原发性免疫缺陷 筛查 切割 细胞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陆长明 李厚达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35-238,共4页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陆长明,综述,李厚达,校阅(苏州医学院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983年,Bosma等[1]首先报道了一种隐性遗传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该鼠免疫器官萎缩,体内缺...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陆长明,综述,李厚达,校阅(苏州医学院核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983年,Bosma等[1]首先报道了一种隐性遗传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该鼠免疫器官萎缩,体内缺少可检测的T、B淋巴细胞,血液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SCID鼠 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抗原受体 体内 基因缺陷 B淋巴细胞 免疫器官 分子生物学特性 分子生物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的干细胞基因疗法
12
作者 孙雷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6-26,共1页
洛杉矶儿童医院(Los Angeles,CA)和CellPro Inc.公司(Seattle,WA)的基因治疗学家领先国家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研究了首例利用干细胞治疗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S)的基因疗法。
关键词 基因疗法 联合免疫缺陷 基因治疗 领先国家 儿童医院 脱氨酶 基因转入 无菌环境 遗传缺陷 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谐捷 贾卫东 +5 位作者 谭行华 岑玉文 陈新林 董永新 何丽云 蔡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498-350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WHOQOL-HIV生存质量简表对102例已经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6个月的动态追踪,分析抗病毒治疗时间、免疫学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对生... 目的:初步探讨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WHOQOL-HIV生存质量简表对102例已经开始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进行6个月的动态追踪,分析抗病毒治疗时间、免疫学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随着高效联合抗病毒时间的延长,艾滋病患者的独立领域得分逐渐升高,心理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在开始抗病毒治疗7~24个月的患者得分最高,抗病毒治疗时间长短不同的组间存在差异(P<0.05);CD4+计数及Th/Ts的差异及变化对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未引起有显著性意义的变化,而在抗病毒过程中出现血液毒性及肝损害的患者在生理领域得分偏低,与未出现这两方面毒副作用的患者有不同的变化趋势(P<0.05)。结论: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患者独立领域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生存质量 WHO-HIV生存质量简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免疫激活与免疫重建不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宇超 李太生 《协和医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10-214,共5页
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 ART)问世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大大提升,但仍有少部分慢性感染者在长期c ART治疗且病毒完全抑制的情况下,CD4+T... 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 ART)问世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大大提升,但仍有少部分慢性感染者在长期c ART治疗且病毒完全抑制的情况下,CD4+T细胞不能得到满意的恢复(CD4+T细胞计数<500个/μl),这些免疫重建不全感染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死亡率远高于免疫重建满意的感染者。免疫重建不全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存在异常的免疫激活。针对HIV感染者免疫激活的干预研究中,体外实验和临床试验均提示雷公藤多甙可能对慢性HIV感染者免疫激活有抑制作用并对免疫重建不全者的免疫功能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病毒 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全 免疫激活 雷公藤多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对胶质瘤的体内杀伤及其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
15
作者 王凡 黄强 周丽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观察SE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胶质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并观察SEC联合手术、放疗、化疗对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通过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及HuPBL-SCID免疫嵌合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荷瘤小鼠生存... 目的:观察SEC活化的淋巴细胞对胶质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并观察SEC联合手术、放疗、化疗对胶质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通过建立荷瘤动物模型及HuPBL-SCID免疫嵌合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荷瘤小鼠生存曲线。30例胶质瘤患者,均经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随机分对照组,处理1组(全身应用SEC),处理2组(局部应用经SEC活化的淋巴细胞)。结合MRI片观察疗效。结果:生长曲线显示:A组、C组、B组对胶质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8·5%、46·2%和36·3%。生存期曲线显示:对照组(D组)小鼠于第27天开始出现死亡,至第40天全部死亡,而A组小鼠在40天才开始出现死亡,其中有50%的小鼠到观察的最后时期(60天)仍生存良好。临床资料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40%,处理1组及处理2组有效率为50%和62·5%。结论:SEC在胶质瘤移植后的人源化免疫嵌合模型(SCID/HuPBL/SHG44)中显示出强大的抗胶质瘤作用。SEC与手术、放疗、化疗结合,能明显提高临床病人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抗原 胶质瘤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型小鼠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药物管理
16
作者 邵琨 王祥慧 周佩军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0-574,共5页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但病毒感染和cART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器官衰竭。针对HIV感染者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成为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在HI...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但病毒感染和cART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器官衰竭。针对HIV感染者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实体器官移植成为一种标准的治疗方案。然而,在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存在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生增多、感染风险升高、药物毒性以及cART治疗和免疫抑制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等诸多问题,管理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本文就免疫诱导治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及其他免疫抑制药在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HIV阳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免疫抑制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实体器官移植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诱导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 霉酚酸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并发艾滋病患者(附12例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力维 吴常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04-708,共5页
搜集2012年4月至2018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能耐受手术)颈部淋巴结结核(CTL)并发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8.0±11.3)岁。均在规范的抗结核、抗病毒药... 搜集2012年4月至2018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能耐受手术)颈部淋巴结结核(CTL)并发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年龄19~62岁,平均(38.0±11.3)岁。均在规范的抗结核、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前与术后3个月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术后3个月CD4^+T淋巴细胞为(267.07±77.89)个/μl,术前为(156.80±84.83)个/μ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68±0.53,术前为0.47±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19;t=20.37,P=0.033)。术后ESR为(15.88±11.08)mm/1h,术前为(52.32±17.12)mm/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P=0.025)。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1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CTL症状消失;1例切口延期愈合,经过2个月局部换药愈合;3例CTL复发再行二次手术,术后切口愈合良好;1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亡,死亡原因为艾滋病晚期且并发肺孢子虫肺炎。可见,规范的抗结核、抗病毒药物控制,联合适当时机合理精准的手术干预对CTL并发艾滋病患者治疗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共病现象 淋巴结切除术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实验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萍 呼莹 +3 位作者 姜学英 马冠杰 宋永平 赵春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3-875,共3页
目的: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分离培养水囊引产4~5个月龄胎儿来源的骨髓MSC和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作为供体细胞。23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m)小鼠作为受体,... 目的:对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分离培养水囊引产4~5个月龄胎儿来源的骨髓MSC和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HSC),作为供体细胞。23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m)小鼠作为受体,随机分成4组,^137Cs全身照射350cGy后,在4h内从尾静脉输入供体细胞。①阴性对照组:5只,不输入任何细胞。②阳性对照组:6只,单纯输入HSC5×10^6ml^-1。③实验Ⅰ组:6只,输入HSC5×10^6ml^-1和MSC5×10^6ml^-1。④实验Ⅱ组:6只,输入HSC5×10^6ml^-1和MSC5×10^6ml^-1输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每周计数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总数;移植后第7周,PCR检测外周血人体细胞DNA,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供体骨髓人源细胞嵌合比例。结果:阴性和阳性对照组小鼠均于10d内死亡,骨髓病理切片提示小鼠死于骨髓衰竭。实验Ⅰ、Ⅱ组小鼠均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皮肤黏膜无溃烂、出血,毛发无缺损。实验Ⅰ、Ⅱ组外周血象逐渐回升,第3周,实验Ⅱ组外周血MNC数量(2.63±0.32)×10^9L^-1,高于实验Ⅰ组的(1.33±0.21)×10^9L^-1(P〈0.01),第5周即恢复正常水平。第7周,实验Ⅰ、Ⅱ组小鼠外周血均检测出供体细胞;实验Ⅱ组人源细胞嵌合比例为(7.41±0.79)%,高于实验Ⅰ组(5.11±0.07)%(P〈0.05)。结论:SCID小鼠致死剂量照射后.联合输入HSC和MSC可明显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且不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造血重建 嵌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联用cART对HIV-1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19
作者 董雁 刘锦 +5 位作者 闵奇萍 黄金龙 何妙翠 王黎芳 钱峰 刘义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198,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但部分患者由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和不良反应,可能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消化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毒性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影响了抗病毒疗效和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AIDS治疗领域的瓶颈[1]。部分国家资助的中医药防治AIDS科研课题提出正虚(主要为肾虚)是AIDS发生发展的内在病理基础,以肾气与肾阴肾阳的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2-3]。补肾制剂可能是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的可靠方式。金匮肾气丸是由地黄、山药、茯苓、牡丹皮、山茱萸、牛膝、泽泻等多味中药制成的综合制剂[4],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本研究首次采用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治疗HIV-1感染者,比较了金匮肾气丸与cART联用、单用cART对HIV-1感染者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试图为探索HIV-1感染者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不良反应 T细胞亚群 HIV感染者医疗结局健康调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参与SCID小鼠体内齐墩果酸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志明 王迪迪 +1 位作者 李丽 张鹏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4,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对白细胞移植模型小鼠脾脏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数量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OA对白血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取浓度为2×107 mL-1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系白血病HL-60细胞0.5mL,腹腔注射重症联合免疫缺... 目的:观察齐墩果酸(OA)对白细胞移植模型小鼠脾脏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数量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OA对白血病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取浓度为2×107 mL-1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系白血病HL-60细胞0.5mL,腹腔注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构建SCID小鼠的HL-60细胞移植瘤模型;模型成功后小鼠分为用药组、白血病模型对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用药组以200mg.kg-1 OA皮下注射,用药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状态、外周血象及骨髓象白细胞分类情况,病理学检查脾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TUNEL方法测定脾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L-60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蛋白表达率。结果:成功建立SCID小鼠的HL-60细胞移植瘤模型;用药组小鼠体质量[(15.0±0.8)g]明显高于模型组小鼠[(13.9±0.9)g](P<0.01),小鼠生存期[(50.3±5.5)d]明显高于模型组小鼠[(37.1±4.4)d](P<0.01);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有向正常白细胞分化趋势,可见分叶的白血病细胞,骨髓象中幼稚细胞减少,脾浸润情况改善;用药组小鼠脾浸润白血病细胞凋亡率高于模型组(P<0.01),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成功建立白血病移植瘤鼠模型;OA可改变白血病移植瘤模型鼠的一般状态,延长生存期;OA通过降低Bcl-2表达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墩果酸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