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探索
1
作者 黄桃 任晓霞 +2 位作者 甘瑞莹 任灿 徐媛媛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介绍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论证经验,为各医院的重症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方法试用4款主流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测评各软件的设备集成、信息集成及应用功能模块等实施效果,探索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结果形... 目的介绍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论证经验,为各医院的重症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方法试用4款主流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测评各软件的设备集成、信息集成及应用功能模块等实施效果,探索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结果形成优化的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和全面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为医院最终方案设计、论证、采购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结论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试用和可行性论证有助于重症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临床信息管理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 可行性论证 设备集成 信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靳祥堂 刘妹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12期55-56,共2页
目的探究将重症监护室细节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管理中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效果评价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中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进入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80例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开展... 目的探究将重症监护室细节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管理中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效果评价及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中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进入重症监护室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80例患者纳入该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双色球两组均分法,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重症监护室管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症监护室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来说,其发生率更低,数据为5例(12.50%),而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3例(32.50%),同时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更高,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监护室进行管理时应用细节管理有助于对医院感染状况进行控制,这是一种积极的重症监护室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并且能降低医院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管理 重症监护室管理 应用效果 护理管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护理管理中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宗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7期170-170,17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护理管理中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实施试验性研究分析,研究筛选起止时间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2018年1月开展分组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人员在开展分组分层管理模... 目的:研究分析重症护理管理中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实施试验性研究分析,研究筛选起止时间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2018年1月开展分组分层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以及护理人员在开展分组分层管理模式前后护理水平、护理文书书写评分。结果:开展前护理人员各项评分与开展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为开展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前收治的患者,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48.39%,满意45.16%,不满意6.45%。研究组为开展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后收治的患者,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74.63%,满意25.37%,不满意0%。两组满意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护理管理中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对护理资源有效合理利用,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护理管理 分组分层级管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流程管理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4
作者 林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20期213-216,共4页
患者满意度成为衡量重症医学科全面流程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医疗环境中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与接受服务的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双方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医疗活动需求,医院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深入实... 患者满意度成为衡量重症医学科全面流程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医疗环境中提供服务的医疗机构与接受服务的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双方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而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医疗活动需求,医院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深入实施全面流程管理,让每个人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重症医学科全面流程管理活动进行优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责任心,尽量降低医疗差错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后续的管理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全面流程管理 患者满意度 优化分析 管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孔小花 杨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8期216-217,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5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管... 目的 :探讨分析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56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采用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试验组护理人员进行管理。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急救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执行急救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管理及监护重症患者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治护的能力。结果 :经护理管理,试验组护理人员在对急救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执行急救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管理及监护重症患者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配合医师对患者进行治护的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 <0.05。结论 :用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专科护士进行管理能显著提高其各方面的专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 危急重症专科护士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设立转运安全小组对提高ICU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袁申 招煦杰 +1 位作者 郭力恒 郑友康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21期186-187,187,共2页
目的:近年来,急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安全问题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工作中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主要针对转运ICU急危重症患者的风险与设立ICU转运安全小组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分析了保障ICU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的必要条件及对其加强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 重症医学 转运 重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UM方案在诊断ICU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因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荷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3期144-145,共2页
目的:探讨北京协和医院重症超声管理(PCUM)方案在诊断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1例发生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重症患者... 目的:探讨北京协和医院重症超声管理(PCUM)方案在诊断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病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ICU收治的61例发生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UM方案对导致这些患者发生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病因进行诊断,然后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PCUM方案进行诊断发现,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和急性肺水肿是导致重症患者发生急性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出现心源性休克和分布性休克是导致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出现分布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是导致其发生急性呼吸困难合并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采用PCUM方案诊断这61例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病因的准确率为86.89%。采用该方案对其病因进行初步诊断和确诊诊断的平均用时分别为(16.3±4.6)min和(62.5±16.8)min。结论:采用PCUM方案诊断ICU的重症患者急性呼吸困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病因的准确性较高,且用时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超声管理方案 急性呼吸困难 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