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超声量化评估研究进展
1
作者 陶乐 邱梦宁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6-921,共6页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临床常见,特别是机械通气脱机延迟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肌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实时、可重复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在ICU-A...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临床常见,特别是机械通气脱机延迟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肌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实时、可重复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在ICU-AW病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声检查在ICU-AW无创定量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少症 超声检查 剪切波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周玉玲 张颜彦 +2 位作者 胡婧 刘坤 蒋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ICU住院收治的72例ICU-AW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ICU治疗措施,并...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对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ICU住院收治的72例ICU-AW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ICU治疗措施,并由高年资医师完成病情评估,选择康复治疗的运动方式。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口服,每日1剂,连服10 d;研究组加用针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检测免疫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变化,应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评估日常活动能力,应用生物电阻抗(Biospace公司,韩国)检测全身肌肉含量,并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MRC评分、MBI评分显著升高(P<0.01),ASM/Ht2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NF-α、IL-6水平显著较低(P<0.01),MRC评分、MBI评分显著较高(P<0.01),ASM/Ht2显著较高(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较短(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可改善ICU-AW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可能与抑制TNF-α、IL-6表达来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补阳还五汤 电针 肢体运动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殷梦云 陈栋 徐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366-2369,共4页
随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存率越来越高,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危重病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后,肢体常常会出现虚弱乏力,并可能持续多年。ICUAW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随着现代重症监护病房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生存率越来越高,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危重病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室后,肢体常常会出现虚弱乏力,并可能持续多年。ICUAW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没有能够防治ICUAW确切有效的方法,现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在防治ICUAW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通过总结近10年针刺、电针、针药结合、艾灸、动物实验等相关文献,归纳针灸治疗ICUAW的选穴规律及作用机制,并提出不足之处,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针灸 电针 艾灸 针药结合 选穴规律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与早期康复干预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圣宇 张兆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3-606,共4页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症患者除危重疾病外无明确原因而继发出现的肌无力,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症患者除危重疾病外无明确原因而继发出现的肌无力,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少和肌肉萎缩[1]。ICU-AW会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存活者亦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早期康复干预 无力 获得性 重症患者 评估 机械通气时间 ca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董丽宏 王怡洁 +2 位作者 赵海燕 朱晓琳 何辰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5年第1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同时对照组采用针...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同时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肌力、日常活动能力、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97±2.10)d、(16.32±3.77)d、(32.67±3.18)d vs(7.45±1.84)d、(18.90±4.06)d、(35.29±4.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力、日常活动能力、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肌力评定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RC)评分低于对照组[(76.85±6.92)分、(86.90±5.83)分vs(72.03±5.11)分、(82.76±6.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低于对照组[(74.34±5.68)分、(90.25±5.36)分vs(68.21±6.10)分、(86.03±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优于对照组[(22.51±2.64)pg/mL、(43.74±5.60)pg/mL、(29.49±2.85)pg/mL、(117.50±10.49)ng/mL vs(26.08±3.05)pg/mL、(47.09±6.11)pg/mL、(33.01±2.48)pg/mL、(105.63±11.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对照组13.89%(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效果满意,能增强肌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调节免疫平衡,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针刺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无力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SIRT1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正霄 徐朝霞 +5 位作者 陈娟 胡健 祝国芸 朱忠立 冯健 李福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6-803,共8页
目的探讨miR-34a/SIRT1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诱导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分化成肌管,并分为ICU-AW模型组[ICU-AW组,用脂多糖(LPS)干预12 h]与正常对照组(等量无菌水干预12 h)。采用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miR-34a/SIRT1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诱导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分化成肌管,并分为ICU-AW模型组[ICU-AW组,用脂多糖(LPS)干预12 h]与正常对照组(等量无菌水干预12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两组肌肉环指蛋白1(MuRF-1)、萎缩相关基因1(Atrogin-1)蛋白、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表达水平,RT-qPCR检测两组微小核糖核酸-34a(miR-34a)及MuRF-1、Atrogin-1、SIRT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在光镜下观察两组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生长及分化情况。(2)将ICU-AW细胞分为对照组(siRNA的转染剂干预)、Scra siRNA组(转染剂和非特异性siRNA干预)、miR-34a siRNA组(miR-34a siRNA转染剂和特异性siRNA干预)、Vehicle组(SIRT1激动剂的溶剂二甲基亚砜干预)及SRT1720组(SIRT1激动剂SRT1720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SIRT1、Atrogin-1、MuRF-1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各组miR-34a及MuRF-1、Atrogin-1、SIRT1 mRNA表达水平。(3)将ICU-AW细胞分为对照组(miR-34a siRNA的转染剂干预)、miR-34a siRNA组(转染剂和特异性siRNA干预)、miR-34a siRNA+Vehicle组(转染剂、特异性siRNA和二甲基亚砜干预)及miR-34a siRNA+EX-527组(转染剂、特异性siRNA和SIRT1抑制剂EX-527干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比较各组Atrogin-1、MuRF-1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并比较各组Atrogin-1、MuRF-1 mRNA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可见第4天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肌管分化形成,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CU-AW组肌管明显萎缩。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CU-AW组Atrogin-1、MuRF-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34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SIRT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转染剂干预)比较,miR-34a siRNA组的miR-34a及Atrogin-1、MuR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01),SIRT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Vehicle组比较,SRT1720组SIRT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Atrogin-1、Mu R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miR-34a siRNA组比较,Scra siRNA组miR-34a及Atrogin-1、MuRF-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或P<0.001),而SIRT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miR-34a siRNA+Vehicle组比较,miR-34a siRNA+EX-527组Atrogin-1、MuRF-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ICU-AW状态下miR-34a过度激活,通过抑制SIRT1的表达导致骨骼肌萎缩,可能在ICU-AW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 骨骼萎缩 MIR-34A 沉默调节蛋白1 萎缩相关基因1 肉环指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诊断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 被引量:9
7
作者 曾欣 叶鸣 +2 位作者 周鸿 黄煜 周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用于诊断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衰弱(AW)的价值。方法纳入40例ICU重症患者,根据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判断ICU-AW。分别于进入ICU第1、4、7日以床旁超声定量评估右下肢肌肉,测量股直肌、股中间肌... 目的观察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用于诊断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衰弱(AW)的价值。方法纳入40例ICU重症患者,根据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判断ICU-AW。分别于进入ICU第1、4、7日以床旁超声定量评估右下肢肌肉,测量股直肌、股中间肌及胫骨前肌厚度,以及羽状角和股直肌横截面积,以首日为基线数据,计算第4、7日各肌肉萎缩率;对比ICU-AW与非ICU-AW患者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下肢肌肉参数对ICU-AW的诊断效能。结果40例中,21例ICU-AW(ICU-AW组),19例非ICU-AW(非ICUAW组)。进入ICU首日各肌肉参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4日ICU-AW组股直肌厚度及横截面积的萎缩率均高于非ICU-AW组(P均<0.05);在第7日,除胫骨前肌羽状角外,ICU-AW组其余肌肉参数萎缩率均高于非ICU-AW组(P均<0.05)。根据第4日股直肌横截面积及厚度萎缩率诊断ICU-AW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8、0.684;以第7日股直肌厚度萎缩率诊断ICU-AW的AUC为0.844。结论床旁超声定量评估下肢肌肉有助于早期诊断ICU-AW;进入ICU第7日股直肌厚度萎缩率对于ICU-AW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超声检查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蔡小芳 孙继民 +1 位作者 鲍连生 李文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到种,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诊断HAP 147例,分离出病原菌274株...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到种,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诊断HAP 147例,分离出病原菌274株,革兰阴性(G-)杆菌占78.47%,真菌占12.04%,革兰阳性(G+)球菌占9.49%。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7.69%和59.1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2.73%。药敏结果显示,G-杆菌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分别高达74.29%和100%;G+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达81.82%以上;真菌普遍敏感。结论 HAP优势病原菌为G-杆菌。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应依据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资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齐志丽 刘培 +1 位作者 庄海舟 段美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住院并且发...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住院并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院内感染上报共363人次,分离出271例菌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6.97%)、鲍曼不动杆菌(13.28%)、铜绿假单胞菌(12.18%)、屎肠球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5.9%)。居前3位的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5.7%)、血液(17.6%)、腹部盆腔内组织(9.9%)。2016年较2015年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近两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院内获得性感染 病原菌分布 肺炎克雷伯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马均宝 潘俊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885-1887,共3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及ICU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ICU送检的3 087份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 028株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 028株病...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及ICU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将ICU送检的3 087份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1 028株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 02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784株(占76.3%),革兰阳性球菌98株(占9.5%),真菌146株(占14.2%)。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多见,均为183株(各占17.8%);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66株(占6.4%);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检出104株(占10.1%)。药敏试验显示,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具多重耐药性。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素烯类药物最敏感,耐药率均<18.5%,最低可至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虽具极高的活性,但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等却有较高的耐药性。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各种念珠菌均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临床应依据病原菌病原学及耐药状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减少新的耐药菌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风险因素分析及mNUTRIC评分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云婷 李芬 邢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568-2573,共6页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风险因素,并探讨改良版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对ICUAW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320例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I...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风险因素,并探讨改良版危重症营养风险(mNUTRIC)评分对ICUAW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ICU收治的320例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ICUAW将患者分为ICUAW组(n=98)与非ICUAW组(n=222)。分别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入ICU时的一般资料、mNUTRIC评分及实验室指标。比较不同mNUTRIC评分组的ICUAW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mNUTRIC评分与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ICUAW的关系。结果ICUAW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评分、mNUTRIC评分、脓毒性休克比例、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血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或长于非ICUAW组,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ICUAW组(P<0.05)。不同mNUTRIC评分危险分层ICUAW发生率分别为0~4分(6.28%)、5~9分(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4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脓毒性休克(OR=2.238,95%CI:1.099~4.555,P=0.026)、长机械通气时间(OR=1.131,95%CI:1.019~1.254,P=0.020)和mNUTRIC评分值升高(OR=2.508,95%CI:1.968~3.196,P<0.001)为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NUTRIC评分预测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ICUA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828~0.905),灵敏度为87.76%,特异度为80.63%。结论入ICU时mNUTRIC评分对预测机械通气老年脓毒症患者并发ICUAW与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脓毒症 机械通气 改良版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冉 陈亚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8-481,共4页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重症监护病房的出现使得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得到很大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基本目标是给予患者生命支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直至原发损伤得到合理处置。随着重症患者存活率的提高使得临床医生更加关注患者出院后的...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重症监护病房的出现使得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得到很大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基本目标是给予患者生命支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直至原发损伤得到合理处置。随着重症患者存活率的提高使得临床医生更加关注患者出院后的生存质量。观察发现,重症监护病房转出或出院的患者中,会出现一系列的继发表现,如体重减轻、肌肉萎缩使得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乏力、呼吸闲难和抑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康复治疗 获得性 重症患者 生命体征稳定 肢体功能障碍 生命支持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卢鑫 孙文逵 +5 位作者 徐瑾 李渺苗 苏欣 赵蓓蕾 孙辉明 施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治疗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重症骨创伤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鹤 李洪伟 王凤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3,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重症骨创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将66例重症骨创伤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重症骨创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将66例重症骨创伤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APACHEⅡ评分、肌力状态(MRC)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9.70%(23/33)(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天数、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观察组患者的BI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治疗5d、治疗7d的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肌力状态MR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能明显缩短重症骨创伤ICU获得性衰弱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改善肢体肌力,更利于促进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针刺 重症 骨创伤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立涛 徐鑫 +2 位作者 李令令 郝清卿 李素彦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Scr)、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NSE(day1)]和第4天[NSE(day4)]早晨采集NSE血样进行检验。并根据患者ICU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57)和死亡组(n=1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参数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评分(APACHE II 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 II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与SCAP患者ICU死亡呈弱的正相关(P<0.05),PaO_(2)/FiO_(2)与患者ICU死亡呈弱的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score和NSE(day4)与SCAP患者ICU死亡相关(P<0.05)。APACHE II score和NSE(day4)预测SCAP患者ICU死亡的AUC分别为0.729(95%CI 0.613~0.826)和0.787(95%CI0.676~0.874),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NSE(day4)预测患者ICU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89%和88.24%(临界值为14.83μg/L)。结论NSE(day4)是SCAP患者ICU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是评估SCAP患者预后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肺栓塞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秦家骏 陈先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7-1283,共7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初诊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NICUHAP)患者肺栓塞(P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初诊考虑NICUHAP病例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初诊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NICUHAP)患者肺栓塞(P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初诊考虑NICUHAP病例的病历资料。根据高分辨率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E组和非PE组,计算PE组的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E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29例初诊NICUHAP患者纳入研究并行CTPA检查,其中确诊为PE的患者75例,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为3.97 mg/L;非PE患者54例,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为0.88 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确诊PE患者PAOI在30%以下者有70例,占93.3%。D-二聚体水平与PAOI无相关性。年龄、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胸痛、气促、咯血、胸闷、发热(体温>38.5℃)、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是PE发生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PE的初诊NICUHAP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PE患者,但与PAOI无明显相关性。如果初诊NICUHAP患者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出现胸痛、气促、咯血、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体温不高于38.5℃,需考虑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 肺栓塞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日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7
17
作者 江方正 杨钰颖 +4 位作者 叶向红 吴莉莉 李维勤 赵允召 任建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466-3469,共4页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病人60例,在常规镇静镇痛治疗和每日唤醒计划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ICU获得性肌无力机械通气病人60例,在常规镇静镇痛治疗和每日唤醒计划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被动功能锻炼方案,观察组实施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套餐方案。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实施每日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后24h、48h、72h、168h的MRC得分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两组病人实施每日唤醒联合功能锻炼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在实施每日唤醒和功能锻炼168h后MRC得分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实施每日唤醒联合功能锻炼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联合早期组合式功能锻炼的干预策略在预防ICU获得性肌无力病人中的应用取得满意效果,有利于促进重症病人肌力恢复,减少ICU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无力 每日唤醒 功能锻炼 机械通气 重症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预防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8
作者 申艳娥 张建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2期247-250,共4页
本文通过阐述机械通气患者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基本知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各种支持性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临床护理意识,降低ICU-AW的发生率。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无力 机械通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获得性肌无力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霞 于红静 +7 位作者 潘泽林 梁梓杨 叶敏怡 何志丽 梅楚楠 覃湘君 凌冬兰 陈利芬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673-2683,共11页
目的:构建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广东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人综合重症医学科330例ICU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例报告表收集病人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 目的:构建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广东省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人综合重症医学科330例ICU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例报告表收集病人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开发微信小程序和绘制列线图。结果:最终纳入ICU住院天数、是否机械通气、年龄、呼吸机使用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5个因素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内部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灵敏度为0.762,特异度为0.838,准确性为0.805;外部验证:AUC为0.755,灵敏度为0.682,特异度为0.740,准确性为0.727。模型的两种临床实际应用方法:小程序得出概率≥0.648时,提示病人有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风险;列线图总得分≥14.2分时,表明病人极有可能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结论:构建的ICU获得性肌无力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微信小程序和列线图两种方法均能帮助临床快速、高效地筛查出病人发生ICU获得性肌无力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ICU获得性无力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的MRSA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赖晓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91-1192,共2页
关键词 MRSA ICU 感染 获得性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 金葡菌 欧洲 美国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