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症患者除危重疾病外无明确原因而继发出现的肌无力,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症患者除危重疾病外无明确原因而继发出现的肌无力,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少和肌肉萎缩[1]。ICU-AW会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存活者亦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同时对照组采用针...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同时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肌力、日常活动能力、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97±2.10)d、(16.32±3.77)d、(32.67±3.18)d vs(7.45±1.84)d、(18.90±4.06)d、(35.29±4.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力、日常活动能力、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肌力评定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RC)评分低于对照组[(76.85±6.92)分、(86.90±5.83)分vs(72.03±5.11)分、(82.76±6.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低于对照组[(74.34±5.68)分、(90.25±5.36)分vs(68.21±6.10)分、(86.03±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优于对照组[(22.51±2.64)pg/mL、(43.74±5.60)pg/mL、(29.49±2.85)pg/mL、(117.50±10.49)ng/mL vs(26.08±3.05)pg/mL、(47.09±6.11)pg/mL、(33.01±2.48)pg/mL、(105.63±11.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对照组13.89%(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效果满意,能增强肌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调节免疫平衡,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展开更多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住院并且发...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住院并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院内感染上报共363人次,分离出271例菌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6.97%)、鲍曼不动杆菌(13.28%)、铜绿假单胞菌(12.18%)、屎肠球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5.9%)。居前3位的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5.7%)、血液(17.6%)、腹部盆腔内组织(9.9%)。2016年较2015年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近两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重视。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重症骨创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将66例重症骨创伤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重症骨创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将66例重症骨创伤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APACHEⅡ评分、肌力状态(MRC)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9.70%(23/33)(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天数、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观察组患者的BI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治疗5d、治疗7d的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肌力状态MR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能明显缩短重症骨创伤ICU获得性衰弱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改善肢体肌力,更利于促进疾病康复。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Scr)、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NSE(day1)]和第4天[NSE(day4)]早晨采集NSE血样进行检验。并根据患者ICU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57)和死亡组(n=1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参数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评分(APACHE II 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 II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与SCAP患者ICU死亡呈弱的正相关(P<0.05),PaO_(2)/FiO_(2)与患者ICU死亡呈弱的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score和NSE(day4)与SCAP患者ICU死亡相关(P<0.05)。APACHE II score和NSE(day4)预测SCAP患者ICU死亡的AUC分别为0.729(95%CI 0.613~0.826)和0.787(95%CI0.676~0.874),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NSE(day4)预测患者ICU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89%和88.24%(临界值为14.83μg/L)。结论NSE(day4)是SCAP患者ICU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是评估SCAP患者预后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展开更多
文摘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是指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重症患者除危重疾病外无明确原因而继发出现的肌无力,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脱机困难、轻瘫或四肢瘫痪、反射减少和肌肉萎缩[1]。ICU-AW会导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存活者亦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文摘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72例,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干预,同时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肌力、日常活动能力、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5.97±2.10)d、(16.32±3.77)d、(32.67±3.18)d vs(7.45±1.84)d、(18.90±4.06)d、(35.29±4.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力、日常活动能力、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肌力评定量表(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RC)评分低于对照组[(76.85±6.92)分、(86.90±5.83)分vs(72.03±5.11)分、(82.76±6.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低于对照组[(74.34±5.68)分、(90.25±5.36)分vs(68.21±6.10)分、(86.03±6.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优于对照组[(22.51±2.64)pg/mL、(43.74±5.60)pg/mL、(29.49±2.85)pg/mL、(117.50±10.49)ng/mL vs(26.08±3.05)pg/mL、(47.09±6.11)pg/mL、(33.01±2.48)pg/mL、(105.63±11.2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3/36)、对照组13.89%(5/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效果满意,能增强肌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调节免疫平衡,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文摘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住院并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期间院内感染上报共363人次,分离出271例菌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6.97%)、鲍曼不动杆菌(13.28%)、铜绿假单胞菌(12.18%)、屎肠球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5.9%)。居前3位的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5.7%)、血液(17.6%)、腹部盆腔内组织(9.9%)。2016年较2015年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近两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重视。
文摘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重症骨创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将66例重症骨创伤ICU获得性衰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APACHEⅡ评分、肌力状态(MRC)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9.70%(23/33)(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天数、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观察组患者的BI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治疗5d、治疗7d的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肌力状态MR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能明显缩短重症骨创伤ICU获得性衰弱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改善肢体肌力,更利于促进疾病康复。
文摘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Scr)、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NSE(day1)]和第4天[NSE(day4)]早晨采集NSE血样进行检验。并根据患者ICU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57)和死亡组(n=1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参数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评分(APACHE II 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 II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与SCAP患者ICU死亡呈弱的正相关(P<0.05),PaO_(2)/FiO_(2)与患者ICU死亡呈弱的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score和NSE(day4)与SCAP患者ICU死亡相关(P<0.05)。APACHE II score和NSE(day4)预测SCAP患者ICU死亡的AUC分别为0.729(95%CI 0.613~0.826)和0.787(95%CI0.676~0.874),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NSE(day4)预测患者ICU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89%和88.24%(临界值为14.83μg/L)。结论NSE(day4)是SCAP患者ICU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是评估SCAP患者预后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