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定植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翔 高晓东 +5 位作者 周春妹 黄声雷 潘文彦 刘霄 梅静骅 史庆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4,共8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特征与传播途径。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某院肝外科监护病房CRKP临床感染株17株(临床感染组)、主动筛查株5株(主动筛查组)、环境分离株7株(环境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特征与传播途径。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某院肝外科监护病房CRKP临床感染株17株(临床感染组)、主动筛查株5株(主动筛查组)、环境分离株7株(环境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比较其耐药基因、毒力基因、ST分型差异,根据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传播途径。结果29株CRKP分别携带4~18种耐药基因,52~98个毒力基因,3组CRKP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的数量及基因型别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T分型显示,29株CRKP主要包含ST11和ST15两大类,基于核心基因组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共有7组不同的CRKP高度同源,其中4组有较为明确的流行病学关联。结论重症监护病房的CRKP携带较多的耐药基因、毒力基因,部分菌株ST分型和系统发育树高度同源,存在交叉传播的可能,今后应加强防控措施以减少CRKP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全基因组测序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人文关怀满意度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乔莎 莫蓓蓉 +3 位作者 刘义兰 王鑫 步相艳 杨佳敏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77,96,共5页
目的 构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人文关怀满意度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客观准确评价重症监护病房人文关怀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以Watson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质性访谈拟定量表维度和条目,通过专家函询、预调查(n=135)、... 目的 构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人文关怀满意度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客观准确评价重症监护病房人文关怀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 以Watson关怀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质性访谈拟定量表维度和条目,通过专家函询、预调查(n=135)、正式调查(n=309)完成量表的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6个因子,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6.009%;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75。正式量表包括主动介绍与了解需求、沟通与决策、尊重与隐私保护、舒适护理、关怀与支持、转科与回访6个维度共29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2,折半信度为0.857,重测信度为0.734。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人文关怀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重症监护病房人文关怀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患者 人文关怀 满意度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监护室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冰 马燕兰 +6 位作者 赵宏宇 侯云静 邹国芬 陆翠玲 王蒨 祝红娟 唐晟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6-1424,共9页
目的:构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早期活动理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开展专家咨询,构建危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于2024年2月—3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 目的:构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基于以目标为导向的早期活动理念,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开展专家咨询,构建危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于2024年2月—3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收治的21例危重症病人(试验组)中进行初步应用,并与2023年12月—2024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的18例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路径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专家会议的参会率和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6。第2轮咨询后各条目的重要性评分及可行性评分均>3.5分,变异系数均<0.2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11(P<0.001)。构建的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包括3个一级条目、11个二级条目和42个三级条目。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路径实施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实施路径前后双手握力和差值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构建的综合ICU重症病人肢体活动分级护理路径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且临床可行强、安全好,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专家咨询 早期活动 康复护理 肢体活动 分级护理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中国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监测
4
作者 刘静 闫慧源 +46 位作者 闫钢风 陆国平 付盼 王传清 金丹群 童文佳 张晨宇 陈建莉 林谊 雷佳 成怡冰 张群群 高凯杰 陈媛媛 肖署芳 何娟 蒋立 许惠敏 李玉霞 丁航海 陈赫赫 郑耀 陈群英 王莹 任宏 张晨美 陈振杰 周明明 张育才 周益平 柏振江 黄赛虎 黄莉莉 杨卫国 马伟科 孟青 诸澎伟 李勇 徐燕 王义 杜彦强 蔡慧君 朱碧溱 施惠萱 洪少贤 黄育坤 黄美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311,共9页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儿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为指导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17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药敏试验仪器法及纸片扩散法... 目的了解重症感染患儿细菌感染及耐药现状,为指导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菌株资料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国内17所三级甲等儿童教学医院和综合医院儿科。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自动化药敏试验仪器法及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22年判断标准。结果共监测了10688株临床分离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39.2%和60.8%。临床分离株63.6%分离自下呼吸道标本,其次为血液(19.1%)和尿液(7.0%)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1453株(13.6%)、鲍曼不动杆菌1067株(10.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58株(9.9%)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41.1%,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RE)的检出率为19.4%,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检出率为8.8%,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为30.9%,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为67.4%,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28.8%。耐药监测结果显示,肠杆菌目细菌整体对头孢菌素耐药率超过5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接近25%。多重耐药菌(MDRO)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CRE和CRAB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0%,仅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耐药率较低;CRPA对哌拉西林、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39.8%。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均敏感,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非脑膜炎肺炎链球菌中PRSP对利福平、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流感嗜血杆菌中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BLNAR)菌株检出率为43.3%。结论MDRO菌株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较为普遍,对临床多种抗菌药物较为耐药,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对监测和遏制儿童耐药菌的感染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耐药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二维码的开发与应用
5
作者 张满 梁永生 +9 位作者 杨怀 孙江南 王茜 徐子迪 宋捷 张艳丽 赵地 王锐 赵成松 倪鑫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59-1268,共10页
目的明确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开发二维码APP预测工具。方法收集2024年1—12月贵州省三所医院综合ICU住院患者病例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构建、验证并开发二维码APP。结果共纳入2024年贵州省3所医... 目的明确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开发二维码APP预测工具。方法收集2024年1—12月贵州省三所医院综合ICU住院患者病例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构建、验证并开发二维码APP。结果共纳入2024年贵州省3所医院综合ICU患者1782例,发生医院感染41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3.01%。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58685元、本次住院已做病原学培养、糖尿病史、癌症史、感染前住院日数≥7 d和感染前持续发热日数>5 d是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模型的区分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校准度(Brier评分为0.129)和临床有效性(当风险阈值在5%~74%时净获益为11.4%)均表现良好。结论二维码APP预测工具对于科研转化和精准感染控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住院患者 二维码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筛查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内CRE监测的多中心研究
6
作者 吕贻雨 戚少云 +13 位作者 沈诗华 刘璐 田真 徐志伟 方涛 郭翠英 李志萍 丁韧 孟凡祥 李若洁 胡小骞 王雪萍 吴德全 吴贻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6-911,共6页
目的评估主动筛查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率的效果。方法于2023年7月—2024年6月对10所医院ICU患者进行直肠拭子CRE主动筛查。将2023年7月—2024年6月实施主动筛查的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2022年7月... 目的评估主动筛查对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检出率的效果。方法于2023年7月—2024年6月对10所医院ICU患者进行直肠拭子CRE主动筛查。将2023年7月—2024年6月实施主动筛查的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2022年7月—2023年6月未实施主动筛查的ICU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RE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纳入ICU患者7803例,检出CRE 744株,检出率为9.53%;其中常规检测检出CRE 304株(检出率3.90%),主动筛查患者3707例,检出CRE 440株(检出率11.87%)。对照组纳入ICU患者7561例,常规检测检出CRE 250株,检出率为3.31%。两组患者CRE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18,P<0.001)。研究组主动筛查的CRE检出率(11.87%)高于常规检测的CRE检出率(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26,P<0.001)。研究组共检出CRE菌株17种,常规检测组中肺炎克雷伯菌(80.92%VS 73.41%)和黏质沙雷菌(2.30%VS 0.23%)占比高于主动筛查组,而常规检测组中大肠埃希菌占比低于主动筛查组(8.22%VS 1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U内CRE流行率较高,细菌种类广泛,主动筛查可提高CRE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 主动筛查 重症监护病房 检出率 定植 C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全基因组测序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疑似暴发事件的调查
7
作者 仇先明 徐朋 +4 位作者 董秀涛 徐懿 郭璇 卞炳皓 王丽丽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00-1306,共7页
目的 调查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原因,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4年5月某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3例CRAB培养阳性患者的病例信息。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微生... 目的 调查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原因,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4年5月某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3例CRAB培养阳性患者的病例信息。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微生物学采样,并送检培养与鉴定,环境标本检出CRAB菌株与患者标本分离的CRAB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多部门联合制定并实施综合感染控制措施,并评估其效果。结果 3例患者的痰标本及其床旁鼠标标本均培养出CRAB,WGS检测显示2例患者的痰及床旁办公鼠标均检出ST2158、ST1791耐药基因。经综合判断,2例患者为医院感染,1例患者为定植,排除医院感染暴发。环境卫生学监测共采集24份环境标本,CRAB检出率为58.33%。床旁鼠标检出CRAB与患者痰标本分离的CRAB药敏结果一致。采取提高病房环境清洁消毒频率、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以及加强科室人员管控与医院感染防控培训等措施后,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此次RICU CRAB疑似暴发事件的可能传播途径为被污染的办公鼠标导致医护人员手部携带CRAB,继而因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力引起交叉感染。加强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与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是预防CRAB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暴发 重症监护病房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鼻前庭定植菌监测与防控策略研究
8
作者 李紫萱 黄莉莉 +4 位作者 柏振江 吴水燕 张琳娜 张志勤 苏春妹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4-142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鼻腔定植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某院PICU共104名医护人员的鼻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菌种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结果,分析定植菌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问...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医护人员鼻腔定植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某院PICU共104名医护人员的鼻拭子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菌种鉴定及耐药性检测结果,分析定植菌的分布特征,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定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4份标本中,66份检出定植菌,总体检出率为63.46%。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率为34.62%(3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88%(3株);革兰阴性菌以克雷伯菌属为主,检出率为21.15%(22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级职称(OR=11.400,95%CI:2.329~55.801,P=0.003)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OR=4.260,95%CI:1.160~15.653,P=0.029)是克雷伯菌属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ICU医护人员鼻腔具有较高的定植菌检出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克雷伯菌属为主要定植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定植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克雷伯菌属 感染防控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内接受非同步心脏电复律的老年患者的院内死亡预测模型
9
作者 黄丹 袁曼丽 +4 位作者 左晓文 许永杰 陶冶 马圣 殷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3-1198,共6页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接受过非同步心脏电复律的老年(≥65岁)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ICU收... 目的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接受过非同步心脏电复律的老年(≥65岁)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及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ICU收治的老年患者276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非院内死亡组111例及院内死亡组16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影响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院内死亡组心率、血液透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肌酐、血糖、乳酸水平、碱剩余负值、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心室颤动/扑动、无脉室速的诱因为器质性心脏病明显高于非院内死亡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明显低于非院内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温>37℃(OR=0.426,95%CI:0.198~0.915,P=0.02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333,95%CI:1.217~4.473,P=0.01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OR=0.622,95%CI:0.410~0.944,P=0.026)、血红蛋白(OR=0.817,95%CI:0.715~0.934,P=0.003)、乳酸(OR=1.365,95%CI:1.174~1.587,P=0.000)、心率>100次/min(OR=2.757,95%CI:1.397~5.441,P=0.003)和SOFA评分(OR=1.112,95%CI:1.032~1.198,P=0.005)是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7,敏感性为76.97%,特异性为65.77%;重抽样校准曲线中模型的理想曲线与实际曲线匹配较好;临床决策曲线则显示出该模型具备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筛选了ICU内接受非同步心脏电复律的老年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高,拟合度好,临床适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电抗休克 医院死亡率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肾损伤患者首次24 h动脉氧分压与死亡率相关:基于MIMIC-IV数据库
10
作者 王子皓 陶丽丽 +1 位作者 邹碧清 安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6-1062,共7页
目的基于MIMIC-IV数据库的回顾性临床数据,旨在评估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在ICU入院后首个24 h平均动脉氧分压(PaO2)与死亡率的关系,并确定适宜的PaO2阈值以指导氧疗策略。方法根据入院后24 h内的平均动脉氧分压(PaO_(2)),通过受试者工作... 目的基于MIMIC-IV数据库的回顾性临床数据,旨在评估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在ICU入院后首个24 h平均动脉氧分压(PaO2)与死亡率的关系,并确定适宜的PaO2阈值以指导氧疗策略。方法根据入院后24 h内的平均动脉氧分压(PaO_(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及约登指数最大化原则确定最佳PaO_(2)截断值(137.029 mmHg),将患者分为高氧组(PaO_(2)≥137 Hg)和低氧组(PaO_(2)<137 Hg)。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和倾向评分匹配方法评估氧水平与住院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8335名患者中,46.7%的患者属于高氧组,且整体死亡率为16.9%。高氧状态与较低的院内死亡率(OR=0.78)和90 d死亡率(OR=0.77)相关,尤其在AKI 1期患者中。研究还发现PaO2与死亡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氧组的90 d生存率提高(P<0.001),且高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加压药使用时间及住院/ICU时长均较短。结论在AKI患者中维持PaO2≥137 Hg可改善临床预后,强调了ICU治疗中目标导向氧供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MIMIC-IV 急性肾损伤 动脉氧分压 死亡率 倾向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ESICM《重症监护病房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俊 刘梦婕 +2 位作者 林钰莲 何云华 苟玉琦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0,共4页
欧洲重症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于2024年发布了《重症监护病房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指南》,从国家差异、共同决策、姑息治疗整合等7个领域剖析成人危重患者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的关键要素,并形成... 欧洲重症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于2024年发布了《重症监护病房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指南》,从国家差异、共同决策、姑息治疗整合等7个领域剖析成人危重患者的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的关键要素,并形成8条循证建议和19条专家意见。本文探讨指南对优化临终护理质量、提升多学科协作效率等的临床意义,并提出本土化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重症医学会 重症监护病房 临终关怀 姑息治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2
作者 王艳新 易晓平 +1 位作者 李曼 袁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 目的 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收治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SAH患者。入院后,采用统一化标准方案收集患者人口学、疾病情况、手术治疗等临床信息。根据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 unit,CAM-ICU)的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谵妄组及非谵妄组,对比两组间资料的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计算模型的AUC并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SAH患者252例,42例(16.7%)发生了谵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史(OR 4.005,95%CI 1.538~10.432,P<0.001)、冠心病史(OR 6.758,95%CI 2.048~22.301,P<0.001)、机械通气(OR 7.816,95%CI 2.305~26.500,P<0.001)、使用镇痛药物(OR 2.832,95%CI 1.093~7.334,P=0.032)、使用镇静药物(OR 21.896,95%CI 8.397~57.092,P<0.001)、低蛋白血症(OR 3.047,95%CI 1.121~8.282,P=0.029)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H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553+1.388×饮酒史+1.911×冠心病史+2.056×机械通气+1.041×使用镇痛药物+3.086×使用镇静药物+1.114×低蛋白血症。该模型AUC值为0.890(95%CI 0.829~0.951,P<0.001);Hosmer-Lemeshow检验χ^(2)=3.579,P=0.733;最大约登指数为0.695,对应的敏感度为0.762,特异度为0.933,预测准确率为89.7%。结论 饮酒史、冠心病史、机械通气、使用镇痛药物、使用镇静药物以及低蛋白血症是神经重症监护病房SAH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谵妄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胰腺炎患者入科首日血清白蛋白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黄东亚 侯超群 +3 位作者 葛万里 彭云鹏 蒋奎荣 李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34-1341,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入科首日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及其潜在的非线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MIMIC-IV数据库中2008—2019年首次入住ICU...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入科首日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及其潜在的非线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MIMIC-IV数据库中2008—2019年首次入住ICU的728例成年AP患者数据。提取患者入ICU首日ALB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ALB与院内死亡风险的线性关系,并通过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和两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探索非线性关系及拐点。结果:在调整多个混杂因素后,入ICU首日ALB水平每升高1 g/L,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降低27%(OR=0.73,95%CI:0.59~0.92,P=0.007)。GAM分析进一步揭示ALB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拐点为28 g/L。当ALB≤28 g/L时,ALB每升高1 g/L,院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6%(OR=0.44,95%CI:0.26~0.73,P=0.001);而当ALB>28 g/L时,此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患者入ICU首日血清ALB水平与院内死亡风险呈显著的非线性负相关,28 g/L是识别高风险患者的一个重要临床拐点。早期监测并关注ALB水平对AP患者的风险分层和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清白蛋白 院内病死率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集束化护理服务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玉男 吴国庆 +2 位作者 韦梅 夏敏 韩小琴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5-277,共3页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服务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4年1-12月本院EICU病房患者64例,根据患者选择的不同护理方式,分组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组人数均为32例,... 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服务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4年1-12月本院EICU病房患者64例,根据患者选择的不同护理方式,分组观察组(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组人数均为32例,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PO2指标高于对照组,PCO_(2)、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1(3.13%)、病死率0(0.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集束化护理服务为EICU患者提供服务,可明显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与病死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服务 急诊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血气分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护理减少重症监护病房水槽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许龙辉 王仁秀 +3 位作者 丛晓 韩孝萱 杨国栋 许翠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8,共6页
水槽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由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导致,采用无水护理可以降低其感染发病率、定植率,终止感染暴发和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本文介绍了水槽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制、水槽设置及使用状况、相关的干预措施,阐述了无水护... 水槽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由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导致,采用无水护理可以降低其感染发病率、定植率,终止感染暴发和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本文介绍了水槽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制、水槽设置及使用状况、相关的干预措施,阐述了无水护理相关程序、实施效果及启示,以期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护理 水源性感染 水槽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的超声量化评估研究进展
16
作者 陶乐 邱梦宁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6-921,共6页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临床常见,特别是机械通气脱机延迟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肌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实时、可重复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在ICU-A...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临床常见,特别是机械通气脱机延迟导致的肌肉无力和肌肉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影像学评估。超声作为一种无辐射、无创、实时、可重复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肌肉结构和功能评估的首选方法,在ICU-AW病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声检查在ICU-AW无创定量评估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肌少症 超声检查 剪切波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17
作者 黄伟强 刘旭东 +4 位作者 王丽丽 陈星星 商会会 徐雅 胡明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4-1022,共9页
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 目的:分析重症肺结核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0年10月至2024年10月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ARDS并接受ECMO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合并症、评分系统、影像学及病原学等)、治疗措施(抗结核方案、呼吸支持策略、ECMO模式、俯卧位通气、糖皮质激素等)及临床结局(生存率、ECMO治疗/呼吸机治疗/ICU住院时长、并发症等)。结果:13例重症肺结核相关ARDS并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中,男性11例(84.6%),中位年龄为51岁;中位病程为40 d;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平均评分为(25.23±7.11)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4,10)分;12例(92.3%)ECMO期间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6例为首次诊断肺结核,入院前未进行过抗结核治疗;mNGS/GeneXpert MTB/RIF、TB-DNA、涂片抗酸染色检测阳性者分别为10例(76.9%)、12例(92.3%)和8例(61.5%);8例(61.5%)为浸润型。ECMO实施前和期间联合俯卧位通气者分别为7例(53.8%)和6例(46.2%);10例(76.9%)转流方式为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2例(15.4%)为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1例(7.7%)为VV-ECMO转VA-ECMO;6例(46.2%)发生ECMO相关并发症,5例为消化道出血;ECMO治疗时长范围为1~88 d,ECMO治疗、呼吸机治疗、ICU住院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3(9,31)、27(16,47)、32(23,57)d。6例(46.2%)好转出院,出院28 d和60 d存活者分别为6例(46.2%)和4例(30.8%)。结论:应用ECMO可以显著提高重症肺结核合并ARD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在实施ECMO治疗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病情、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症监护 通气机 机械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体外膜氧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葛庆岗 赵建娟 +4 位作者 吕旌乔 朱曦 么改琦 王超 阴赪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2-725,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治疗超过24h的ARDS患者。结果 8482例患者中383例发生ARDS(4.5%),其中肺源性97例、肺外源性286例。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严重创伤(10.7%)为ARDS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总病死率52.0%,以APACHEⅡ评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085)。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的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未下降。脓毒性休克与心功能衰竭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吗啡或普通镇静剂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明 周峰 朱荟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15,共2页
目的比较异丙酚、吗啡或普通镇静剂对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械通气时间及住外科ICU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随机将113例住SICU的常规非感染术后患者及急性创伤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 目的比较异丙酚、吗啡或普通镇静剂对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机械通气时间及住外科ICU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随机将113例住SICU的常规非感染术后患者及急性创伤患者分为3组,A组使用异丙酚加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B组使用吗啡持续静脉泵入;C组使用杜冷丁加安定间断肌肉注射。结果A、B、C组SIRS的发生率分别为41.18%、35.29%、82.35%,A、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1),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和C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SICU时间缩短(P<0.05)。结论使用异丙酚加芬太尼或使用吗啡进行有效的ICU长程镇静和镇痛,可以明显减低机体对打击的应激反应,减少SIRS发生率。尤其使用异丙酚较吗啡和普通镇静、镇痛治疗明显缩短患者上机时间,缩短住SICU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重症监护病房 异丙酚 芬太尼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患者再喂养综合征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孟莹莹 刘玉平 梁蒙蒙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2,共5页
目的 明确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 RFS)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和预防再喂养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与ICU患者RFS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 目的 明确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 RFS)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和预防再喂养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与ICU患者RFS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利用Stata 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总样本量5056例,阳性病例1935例,RFS发生率37.88%[95%CI(30.33%~45.43%)]。其中,年龄(MD=3.40)、合并糖尿病(OR=2.49)、体质量指数(MD=-1.2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MD=2.63)、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MD=1.87)、格拉斯哥昏迷评分(MD=-2.53)、重症营养风险评分(MD=1.00)、血清磷水平(MD=-0.45)、血清钾水平(MD=-0.38)、血清钙水平(MD=-0.19)、血清钠水平(MD=-2.96)、白蛋白水平(MD=-1.64)、前白蛋白水平(MD=-67.83)等13项为ICU患者发生RFS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可依据上述危险因素早期识别ICU患者RFS高发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再喂养综合征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