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进展
1
作者 高洪媛 李兆立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7期167-170,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急性肺部炎症,从而引起低氧性呼吸衰竭和双肺影像学改变。ARDS发病率与死亡率密切相关,其治疗策略有很多最新研究。这篇综述介绍了当前关于ARDS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治...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肺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急性肺部炎症,从而引起低氧性呼吸衰竭和双肺影像学改变。ARDS发病率与死亡率密切相关,其治疗策略有很多最新研究。这篇综述介绍了当前关于ARDS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败血症 肺保护性通气 重症监护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心脏骤停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基于MIMIC-Ⅳ2.0数据库 被引量:5
2
作者 龚欢欢 柯晓伟 +1 位作者 王爱民 李湘民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528-535,共8页
目的构建可预测心脏骤停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对其进行解释。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databaseⅣ,MIMIC-Ⅳ)2.0中心脏骤停患者转入ICU 24 h内首次临床资... 目的构建可预测心脏骤停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对其进行解释。方法提取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Ⅳ(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 databaseⅣ,MIMIC-Ⅳ)2.0中心脏骤停患者转入ICU 24 h内首次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转归,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6种可预测心脏骤停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模型,包括XGBoost模型、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GBM)模型、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模型、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及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并采用Shapley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HAP)算法评估不同临床特征对最优模型的影响,以增加模型的可解释性。结果共1465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心脏骤停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住院期间存活773例、死亡692例。经筛选,共纳入82个临床特征用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模型评价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余5种模型,LGBM模型预测心脏骤停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更高[0.834(95%CI:0.688~0.894)],且相对于Logistic回归模型、XGBoost模型,其对死亡风险的预测准确性更高(校准度:0.166),临床决策性能更优,整体性能最佳。SHAP算法分析显示,对LGBM模型输出结果影响最大的3个临床特征分别为格拉斯哥睁眼反应评分、碳酸氢盐水平、白细胞计数。结论基于大型公共医疗卫生数据库建立的可预测心脏骤停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机器学习模型中,LGBM模型性能最优,其可辅助临床进行更高效的疾病管理和更精准的医疗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 SHAP算法 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