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合并慢性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
作者 肖雪 白鹏 +1 位作者 曾蔚越 王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关键词 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反复鼻衄 妊娠 牙龈出血 放射物质 过敏紫癜 早孕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2
作者 严小丽 王琳 常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6-227,共2页
1病例报告 例1,27岁,G3P1,因孕40+3周,皮肤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2天,于2009年12月29日入院。孕期未定期产前检查,孕9月产前检查发现血小板(PLT)为90×10^9/L~100×10^9/L,入院前2天出现牙龈出血,伴皮肤瘀点、瘀斑,PLT4... 1病例报告 例1,27岁,G3P1,因孕40+3周,皮肤瘀点、瘀斑伴牙龈出血2天,于2009年12月29日入院。孕期未定期产前检查,孕9月产前检查发现血小板(PLT)为90×10^9/L~100×10^9/L,入院前2天出现牙龈出血,伴皮肤瘀点、瘀斑,PLT4×109/L。1999年曾患血小板减少症(未行特殊检查)。入院后查体:腹部及四肢见散在瘀点、瘀斑,余无异常。产科检查:宫高3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妊娠 产前检查 血小板减少 牙龈出血 2009年 病例报告 产科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1
3
作者 郝思国 刘学琼 +2 位作者 曾庆曙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甲基泼尼松龙每天静滴20~30mg·kg-1,连续3天,继以泼尼松维持,治疗55例患者。结果55例患者出血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血小...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甲基泼尼松龙每天静滴20~30mg·kg-1,连续3天,继以泼尼松维持,治疗55例患者。结果55例患者出血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血小板升高,完全反应率为2545%,部分反应率为4545%,总有效率为7090%;血小板升高时间为4~14天。结论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是重症ITP患者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甲基泼尼松龙 冲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CD40/CD40L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吉训琦 李佳 +2 位作者 张凝 陈泽福 林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18-2922,共5页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 目的探讨艾曲泊帕乙醇胺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CD40/CD40L轴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治疗,研究组给予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和CD4^(+)/CD8^(+))以及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膜表面和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CD40L水平,使用ELISA检测血浆sCD40和sCD40L水平。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00%)(P<0.05)。两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血浆s CD40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CD3^(+)、CD4^(+)、CD4^(+)/CD8^(+)、血浆sCD4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以及外周血CD19^(+)CD40^(+)、CD3^(+)CD40L^(+)细胞和血浆sCD40L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L^(+)细胞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的外周血血小板膜表面的CD40^(+)高于对照组,CD40L^(+)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不良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总不良率(22.50%),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治疗ITP患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乙醇胺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CD40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高龄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辉 朱宏丽 +3 位作者 姚善谦 卢学春 庄晓萌 杨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01-303,共3页
为了研究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对3例用氨磷汀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高龄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的年龄分别为88、75和65岁。治疗方案为氨磷汀400毫克/天,每周连续5天静脉滴注后,休息2天,连用4周。... 为了研究氨磷汀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近期疗效,对3例用氨磷汀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高龄患者进行了观察。患者的年龄分别为88、75和65岁。治疗方案为氨磷汀400毫克/天,每周连续5天静脉滴注后,休息2天,连用4周。结果表明:治疗4周以后3例患者均出现很好的近期疗效,2例患者血小板数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恢复正常,1例在治疗2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停止4个月后血小板数仍保持在正常水平,不需要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其他治疗措施,且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氨磷汀治疗高龄ITP患者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提示氨磷汀在ITP治疗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对其长期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仿 肖红 +1 位作者 孟琼 蔡康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5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测定ITP患儿血清sFas、sFas...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5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测定ITP患儿血清sFas、sFasL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率 (3 35± 1 4 3)、Fas(32 17± 6 5 4 )和FasL(41 14±6 76 )蛋白表达增加 ,与正常对照组 (0 85± 0 15、2 2 0 4± 4 5 4、2 0 83± 3 75 )和治疗前 (0 92± 0 17、2 3 0 3± 5 95、18 88± 4 5 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治疗前ITP患者血清sFas含量为 15 5 4± 5 2 6 ,sFasL含量为 0 6 8± 0 2 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5 92± 1 78、0 33± 0 11,P <0 0 0 1)和治疗后组 (6 3± 1 92、0 36± 0 12 ,P <0 0 0 1)。结论 :ITP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其治疗转归有关 ,sFas、sFasL的异常可能参与了ITP的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细胞凋亡 FA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片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林文远 陈蓓莉 +1 位作者 莫东华 王晓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491-3492,共2页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疗效。方法:75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给予加用口服咖啡酸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的情况及疗效对... 目的:观察咖啡酸片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疗效。方法:75例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给予加用口服咖啡酸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变化的情况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早期(第2周)即有血小板提升作用(P<0.05),对非重度血小板减少(≥20×109/L)的效果明显(P<0.05);其余未见明显差异(P>0.05)。疗效对比经Ridit分析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95%SI0.5111,0.7091)。结论:咖啡酸片配合免疫治疗对ITP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 咖啡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治疗1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16
8
作者 范辉 朱宏丽 +3 位作者 李素霞 卢学春 杨洋 姚善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2-196,共5页
本研究首次报告氨磷汀(AMF)治疗不同年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副作用。应用AMF治疗17例ITP患者。治疗方案为AMF0.4g静脉滴注,连续5天为1周期,每两周期之间停药2天,连续4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17例患者经1... 本研究首次报告氨磷汀(AMF)治疗不同年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副作用。应用AMF治疗17例ITP患者。治疗方案为AMF0.4g静脉滴注,连续5天为1周期,每两周期之间停药2天,连续4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表明:17例患者经1疗程治疗后血小板水平达到正常,且在停止治疗2月以后血小板仍保持在正常水平,不需要继续予以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其他治疗,不需要输血,生存质量改善。AMF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但有些胃肠道反应,能够有效克服,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氨磷汀首创性地应用于不同年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少,因此氨磷汀对于ITP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药物,尤其对于难治性高龄患者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有关氨磷汀的长期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老年血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涛 师晓东 +4 位作者 冯燕玲 刘嵘 李君惠 王天有 陈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0-483,共4页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 本研究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 (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 ,初步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 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 ,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 ,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 ,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BFU MK)。结果表明 :ITP患儿骨髓小巨核细胞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而I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很少见 ;小巨核细胞总数及CFU MK和BFU MK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在培养体系中可以观察到正在释放血小板的成熟的巨核细胞。发现 1例慢性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 :Ⅱ、Ⅲ、Ⅳ型小巨核细胞增多是ITP的病理特征 ,这些小巨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发育成熟为正常的巨核细胞 ,并释放血小板 ;免疫损伤导致血小板减少及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可能并不是ITP发病的唯一机制 ,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ITP ,其发病可能与患者巨核细胞本身质的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巨核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h1/Th2的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郭新红 赵芳 +4 位作者 石伟 马秀敏 徐琦 帕提古丽·阿不力孜 哈力达·亚森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h1(IL-2、IFN-γ)及Th2(IL-4、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ITP患者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0例ITP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26例健...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h1(IL-2、IFN-γ)及Th2(IL-4、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ITP患者发病与Th1/Th2优势活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0例ITP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2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清中IL-2、IFN-γ、IL-4、IL-10水平。结果:ITP患者治疗前IFN-γ及IL-2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及IL-10因子治疗前水平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型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应答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调整Th1/Th2细胞因子的偏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薛惠良 陈静 +3 位作者 潘慈 陈静 汤静燕 顾龙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95-597,共3页
观察应用干扰素 (IFNα_2b)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的临床疗效。14例患儿中平均年龄4岁 ,病程>6个月 ,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IFNα治疗后 ,其中血小板恢复正常5例 (占35.7 % ) ,4例好转 (28.6% ) ,总有效率为64.... 观察应用干扰素 (IFNα_2b)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ITP)的临床疗效。14例患儿中平均年龄4岁 ,病程>6个月 ,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IFNα治疗后 ,其中血小板恢复正常5例 (占35.7 % ) ,4例好转 (28.6% ) ,总有效率为64.3 %。临床副作用主要有发热、寒战、消化道反应 ,但未发现骨髓抑制。由于该治疗方法有效、简便、副作用轻 ,对于儿童慢性、难治性IT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难治 干扰素 疗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潇 周郁鸿 +3 位作者 陈小红 尹利明 赵燕娜 沃立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FCM检测IT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外周... 目的:本研究探讨Th17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FCM检测ITP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比例;ELISA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17和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PBMNC中p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血浆中IL-17、IL-23、IL-6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PBMNC中IL-17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 STAT3和RORγ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在ITP发生和发展中,Thl7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及转录调控因子水平的变化与ITP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TH17细胞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唐瑛 王书春 +3 位作者 王鲁娟 刘永 王海英 王占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9-421,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组3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治疗;单药治疗组34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表明:ITP患儿HP的感染率为74.7%,明显高于对照组(39.4%)(P<0.05)。ITP患儿经治疗后,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3.5%)明显低于复合用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P<0.05);治疗组1年内的复发率(17.6%)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47.1%)(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相同时间点,复合用药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HP可能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过程,抗HP治疗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秋玲 何静 +1 位作者 陈燕 宋善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开放试验。 30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 0mg/kg ,疗程 14d或给药至血小板计数比给药前增高≥ 5 0× ...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开放试验。 30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皮下注射rhTPO 1 0mg/kg ,疗程 14d或给药至血小板计数比给药前增高≥ 5 0× 10 9/L。动态观察全血细胞计数 ,定期复查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小板形态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 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 (19 0± 13 1)× 10 9/L ,用药后最高值为 (16 0 8± 115 6 )× 10 9/L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升高达最高值的时间为 (17 8± 6 5 )d。rhTPO治疗前后WBC、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凝血功能 (PT、APTT、纤维蛋白原 )均无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仅 1例出现头痛、血压升高 ,但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rhTPO治疗慢性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轻微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心电图 难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不良反应 难治ITP TPO 国产 显著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海燕 侯明 +2 位作者 张小红 关向宏 孙桂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4-206,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特异性抗体水平 ,以评价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ITP诊断中的价值。用改良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 (MAIPA)技术同时检测血小板GPIb/Ⅸ、GPIIb/Ⅲa、GPⅣ、GPⅤ的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 :ITP组、CAA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 6 9.99% ,10 % ,2 0 %和 0 %。ITP组与CAA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2 0 .71,P <0 .0 0 5 ) ,ITP组与恶性血液肿瘤化疗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 χ2 =12 .2 2 ,P <0 .0 0 5 )。健康志愿组无 1例阳性。结论 :多种抗体同时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对ITP是一种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特异抗体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至慢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武国霞 韩静 +4 位作者 韩洁 庞保东 徐应军 王秀兰 范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展成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AITP患儿进行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α=0.05水...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展成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0例AITP患儿进行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α=0.05水平,45项指标中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12项,分别是:家住农村、生后非纯母乳喂养、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病初白细胞数低或正常、发病时年龄大、治疗前病史长、发病时体重大、病初骨髓巨核细胞总数高、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数高、颗粒型巨核细胞数高、治疗后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长、血小板峰值低。进入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的变量有6个,按照其对AITP预后影响危险性的大小依次为:治疗前病史(OR=13.46,95%CI3.194~56.730)、发病时年龄(OR=11.90,95%CI2.279~62.085)、病初白细胞数(OR=10.43,95%CI1.947~55.915)、发病时体重(OR=1.10,95%CI1.013~1.194)、病初骨髓巨核细胞数(OR=1.01,95%CI1.005~1.020)、治疗后血小板峰值(OR=0.10,95%CI0.991~0.999)。结论AITP患儿初诊时进行骨髓巨核细胞检查,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最大血小板数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预后 LOGISTIC回归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与血小板抗体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肖容 陈银霞 +4 位作者 张王刚 田玮 刘捷 曹星梅 何爱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83-486,共4页
本研究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及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并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与血小板数量等疾病表现的关系,以期阐明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病情判断中的作... 本研究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及血清血小板抗体(PAIgG)含量并探讨二者相关性及与血小板数量等疾病表现的关系,以期阐明共刺激分子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及病情判断中的作用。分别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8例ITP患者及4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PAIgG含量。结果表明:ITP患者CD80、CD86和CD137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92±2.02)%,(8.68±4.25)%,(5.32±2.67)%,PAIgG平均含量为210±3.02ng/107PA,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1±0.75)%,(4.56±2.06)%,(1.37±1.25)%和20±1.13ng/107PA(p<0.01)。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与PAIgG含量呈正相关(r=0.302,p<0.05),与患者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r=-0.369,p<0.05)。结论: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CD137是参与ITP发病和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过度表达与ITP发病及临床病情密切相关。纠正其异常表达、调节免疫状态可能是ITP的治疗策略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外周血 共刺激分子 血小板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1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秋荣 吴德沛 +1 位作者 陈令松 曹若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76-178,共3页
为了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CITP的治疗作用,采用ELISA方法对C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1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将rhIL-11应用于CITP患者,剂量1.5mg,... 为了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CITP的治疗作用,采用ELISA方法对C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1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将rhIL-11应用于CITP患者,剂量1.5mg,皮下注射,每天1次,1疗程14天,治疗1-2疗程。结果表明: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IL-11水平与CITP患者血小板数呈平行性升高;患者经2个疗程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患者的血小板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且rhIL-11对CITP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艳 王贞 +3 位作者 袁百香 王晓燕 吴琼 袁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79-982,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例ITP患者、36例非ITP患者及411例正常人静脉血进行检测,获得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s ... 本研究旨在探讨网织血小板和血小板相关抗体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4例ITP患者、36例非ITP患者及411例正常人静脉血进行检测,获得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mmature platelets fraction,IPF)数据,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并对二者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ITP患者的IPF值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均<0.05)。对于ITP诊断的意义,IP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AIgG的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PF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AIgG,仅阳性预测值略低于PAIgG。IPF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PAIgG的ROC曲线下面积。结论IPF和PAIgG对于ITP的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IPF的诊断价值优于PAI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血小板 未成熟血小板比例 血小板相关抗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宁玲 戴海明 +1 位作者 刘芝璋 翟志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58-560,共3页
为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中变化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用PMA、Ionomycin作刺激剂 ,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 ,以Mon 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 ,应用两... 为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中变化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其的影响。用PMA、Ionomycin作刺激剂 ,刺激全血中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 ,以Mon ensin阻断细胞因子分泌至胞外 ,应用两种免疫荧光抗体同时标记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特异分子和表达被阻滞在细胞内的细胞因子 ,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ITP患儿外周血CD4 +细胞降低 ,CD8 +细胞升高 ,CD4 +/CD8 +降低尤为显著。治疗前Th1细胞占(20.66±2.82) %,Th2细胞占 (4.55±2.33) % ,Th1/Th2比值为4.78±0.66,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1.43±0.19(P<0.005),治疗后与正常儿童无差异。提示ITP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及比例失调 ,IFN_γ产生增多 ,TL_4产生减少 ,Th1/Th2功能异常 ;ITP是一种Th1占优势的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 小儿 T细胞 免疫功能 肾上腺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