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5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推荐方案(1版) 被引量:12
1
作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工作组 陈传希 +16 位作者 黄建强 黎丽芬 刘大钺 刘勇军 罗益锋 聂垚 司向 王翠苹 易慧 朱庆棠 陈旻湖 管向东 匡铭 谢灿茂 肖海鹏 吴健锋 郭禹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73,共13页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流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赴重灾区支援抗击疫情,救治重症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创造性的在普通病房开设了高级生命支持单元...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流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赴重灾区支援抗击疫情,救治重症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创造性的在普通病房开设了高级生命支持单元,为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创造了条件,有效地降低了危重型患者的病死率.中山一院医护人员在诊治数百例患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诊治推荐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生命支持 诊疗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彩红 李俊艳 +5 位作者 李福琴 任志平 宋丹丹 郭俊爽 徐璐 苗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2-517,共6页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 目的分析重型、危重型(以下简称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省某定点医院2020年1—4月重症隔离病区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病例组,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62例危重症COVID-19患者。其中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0例,未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52例。62例患者中14例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2.6%;10例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为16.1%,分别为耐碳氢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4例,耐碳氢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6例;合并非多重耐药菌或真菌感染共9例(11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例组中心静脉置管比例、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抗菌药物种类≥4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4种(OR=17.104,95%CI:1.805~162.033),清蛋白为保护因素(OR=0.834,95%CI:0.709~0.982)。结论危重症COVID-19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清蛋白水平,有利于预防与控制危重症COVID-19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多重耐药菌 重症 重症隔离病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7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妍 祖太坤 +9 位作者 李丹 戴青荃 王岩 宋军 吴云海 刘宾 刘劲阳 章志丹 马晓春 刘洪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1日入住辽宁省2所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定义的重型、危重型...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1日入住辽宁省2所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定义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纳入重症新冠肺炎17例,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2例。17例患者均存在发热,14例发生肝损伤,5例肌酸激酶升高,6例乳酸脱氢酶升高,13例出现D-二聚体升高。所有患者胸部CT均呈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表现。所有患者均需要氧气支持治疗。患者主观感受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中位时间8 d(1~15 d),但实际开始接受氧气治疗时间为发病第3天(1~16 d)。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截至2020年3月16日,治愈出院16例,死亡1例。治愈患者发病至病毒核酸阴转中位时间(咽拭子、痰液RT-PCR检测)27 d(14~50 d)。结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持续时间长、淋巴细胞计数早期下降,随病情改善后回升,可伴有肝损害、心肌损害等,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影像表现。经鼻湿化高流量吸氧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氧气供应。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肺部渗出、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病例 临床特征 肺部CT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使用时机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安 李延萍 +8 位作者 邱敏 刘华宝 陈中沛 万鹏 陶杨 王辉 魏大荣 李群堂 秦娅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1-530,共10页
目的探索中药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11日重庆市64例联合中药治疗的COVID-19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 目的探索中药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11日重庆市64例联合中药治疗的COVID-19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3 d以内(包括第3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早期干预组,在首次诊断为重型/危重型COVID-19后,7 d以后(包括第7天)开始服用中药患者为晚期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入组第14天,早期干预组氧合指数为292.5(252.0,351.0)mmHg(1 mmHg=0.133 kPa),明显高于晚期干预组的246.0(170.0,292.5)mmHg(P=0.005)。早期干预组住院时间[(18.56±1.11)d比(24.87±1.64)d,P=0.001]、住ICU时间[(14.12±0.91)d比(20.00±1.53)d,P=0.000]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16.77±1.04)d比(22.48±1.66)d,P=0.001]均明显短于晚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气管插管率(7.3%)较晚期干预组(30.4%)更低(P=0.028)。结论初次诊断为重症COVID-19后3 d以内(早期)予以中药治疗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并降低插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治疗时机 治疗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中老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勇 郭威 +5 位作者 陈广 章晓云 汪涛 谢敏 赵建平 谢俊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及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部分特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于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1月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隔离病房住院的重症新型冠... 目的 通过观察及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疾病的部分特点,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于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1月2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热隔离病房住院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目前病情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加重组、无变化组及好转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纳入的13例患者从发病到病重住院平均(7.9±4.2)d,平均年龄(60.2±7.2)岁.3例患者死亡,2例加重,4例无变化,4例好转.9例患者除呼吸道症状,还表现有腹泻.13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死亡+加重组患者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均明显减少,而其他两组多数患者基本正常(P<0.05).所有患者血清铁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升高,部分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所有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能敏感反映患者炎症程度;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和CD8+)、NK细胞以及B淋巴细胞水平下降的患者预后多不佳;及时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帮助部分患者度过炎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呼吸衰竭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ICU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汤庆 何炼图 +10 位作者 张雨欣 廖海星 丁尚伟 周兴华 周大治 陈绮璐 杜继业 李颖珊 陈丽娜 江思 李宇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49-3053,共5页
目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救治是目前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分析ICU内重症COVID⁃19患者超声监测资料,探讨超声的应用价值与特点,期望为日后超声更有效地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救治起到更好作用。方法选取于广州医科... 目的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救治是目前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分析ICU内重症COVID⁃19患者超声监测资料,探讨超声的应用价值与特点,期望为日后超声更有效地应用于ICU重症患者救治起到更好作用。方法选取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资料,记录分析胸腔、心脏及血管等各脏器超声资料,统计分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超声的需求度及阳性率,并分析其监控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6例患者,共检查318例次超声,其中依次以心脏、静脉、胸水及消化系统超声检查的临床需求为明显。心脏超声阳性率74%,下肢静脉彩超阳性率60%,颈内静脉彩超阳性率59%;消化彩超阳性率77%,胸水超声阳性率66%。应用ECMO状态下患者心血管及腹部超声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非ECMO状态下患者检查阳性率(P<0.05)。结论超声在ICU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治疗过程中需求量及检查阳性率较高。并且超声可以良好的综合反映出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爱平 杨江华 +1 位作者 梁曼曼 侯为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0-423,共4页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市流行,并迅速传播,其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且诊断及治疗仍在不断摸索。本文通过对一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诊...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市流行,并迅速传播,其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确诊主要依靠病毒核酸检测,且诊断及治疗仍在不断摸索。本文通过对一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的学习进行分析总结,以助于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防止向危重症发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 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吗?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旭 马晓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暴发流行,危害严重。虽然目前临床研究和尸检结果提高了人们对COVID-19的认识,但仍存在诸多争议,最大的争议之一即为重症COVID-19是否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暴发流行,危害严重。虽然目前临床研究和尸检结果提高了人们对COVID-19的认识,但仍存在诸多争议,最大的争议之一即为重症COVID-19是否可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重症COVID-19符合ARDS柏林标准,但与其他原因导致的ARDS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包括发病晚、部分患者肺顺应性相对正常、高碳酸血症出现较早、肺CT表现和肺凝血活化明显。目前对COVID-19相关ARDS的分型多基于观察性研究,偏倚较大。至今其病理生理过程尚未明确,过早分型可能误导机械通气策略,期待大样本临床研究结果带来更多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柏林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fire Filmarray下呼吸道试剂盒在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继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范俊平 肖盟 +9 位作者 王京岚 陈雨 张栋 夏鹏 柯帆航 赵静 杨燕丽 孙雪峰 赵颖 徐英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Biofire Filmarry下呼吸道试剂盒(pneumonia panel, PN)在危重症COVID-19继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4月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区ICU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支气管镜获取患者肺泡灌洗液后分别... 目的探讨Biofire Filmarry下呼吸道试剂盒(pneumonia panel, PN)在危重症COVID-19继发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4月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区ICU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支气管镜获取患者肺泡灌洗液后分别送检Biofire Filmarray PN/普通培养,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计算其一致率。结果共2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危重症COVID-19患者入选本研究,送检下呼吸道标本54份,包括Biofire Filmarray PN组21例患者33份(61.1%)标本、普通培养组14例患者21份(38.9%)标本,其中19对(共38份)为两种方法"背靠背"送检。Biofire Filmarray PN组结果回报时间约为1 h,20例患者32份(97.0%)阳性标本,检出病原体74例次,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29例次(39.2%),铜绿假单胞菌21例次(28.4%),肺炎克雷伯菌16例次(21.6%),大肠杆菌5例次(6.8%),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各1例次(1.4%)。普通培养组结果回报时间约为3 d,11例患者16份(76.2%)阳性标本,检出病原体19例次,其中为铜绿假单胞菌8例次(42.1%),鲍曼不动杆菌6例次(31.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例次(21.1%),粘金黄杆菌1例次(5.3%)。19对"背靠背"送检标本中,Biofire Filmarray PN组和普通培养组结果吻合者为15对,一致率为78.9%。结论危重症COVID-19患者易继发感染,病原体以鲍曼不动杆菌复合体、铜绿假单胞菌多见。Biofire Filmarray PN可用于此类患者的下呼吸道病原学诊断,具有回报速度快的优势,但其灵敏度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检测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新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鸣 虞文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85-791,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全新的传染病,已在全球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充分认识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的演变规律,提早预警、识别重症患者,给予适当的个性化营养支持和器官功能支持方案为机体修复免疫功能、清除病毒争取时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全新的传染病,已在全球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充分认识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的演变规律,提早预警、识别重症患者,给予适当的个性化营养支持和器官功能支持方案为机体修复免疫功能、清除病毒争取时间是目前降低病死率、减少疫情损失的关键。文章主要从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及诊治的“个性化”,包括呼吸功能支持、营养支持、镇静镇痛、其他器官功能的监测与保护方面,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重症患者 免疫抑制 个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遗传易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文兵 刘丹 +2 位作者 闫进 刘欣 王前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72-681,共10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全球大流行疾病。患者呈现出无症状感染、轻症到(危)重症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表现。部分重症患者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并最终导致死亡。除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全球大流行疾病。患者呈现出无症状感染、轻症到(危)重症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表现。部分重症患者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而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并最终导致死亡。除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增加重型感染风险外,宿主先天遗传缺陷也被认为与疾病严重程度(包括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重症患者中,相继发现与病毒识别、杀伤等相关的关键基因(如TLR7、UNC13D等)先天遗传变异。本文主要总结了宿主抗病毒免疫应答机制及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相关的先天变异基因,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干预和分层治疗提供遗传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先天遗传变异 免疫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疾病发展规律分析
12
作者 曾鸣 杨和平 +3 位作者 刘丹 江兵 杨时光 秦光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56-961,共6页
目的:总结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治的临床经验,探索疾病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重症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特点,主要治疗情况,病情演变过程中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影像学... 目的:总结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治的临床经验,探索疾病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重症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特点,主要治疗情况,病情演变过程中临床指标、生化指标、影像学特征的变化。结果:重症COVID-19患者在病程早期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M)计数明显降低,进展期进一步下降,缓解期上升,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值,各期均有统计学差异(F=15.396,P=0.000)。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早期升高,进展期开始下降,缓解期明显下降,缓解期与早期、进展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CRP:F=5.366,P=0.009;IL-6:F=5.367,P=0.009)。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肌红蛋白(myoglobin,Mb)在病程早期就明显升高,进展期稍有下降,缓解期下降明显,LDH在各期均有统计学差异(F=10.464,P=0.000),而Mb只在缓解期与早期有统计学差异(F=4.303,P=0.021)。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早期升高,进展期明显下降,缓解期继续下降,早期与进展期、缓解期有统计学差异(F=3.782,P=0.032)。白蛋白(albumin,ALB)在疾病早期有下降趋势,进展期明显下降,与早期、缓解期有统计学差异(F=5.264,P=0.010),缓解期有所上升,但低于正常值下限。重症COVID-19患者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早期就有下降趋势,进展期进一步下降,缓解期上升,与早期、缓解期有统计学差异(F=59.334,P=0.000)。影像特征:早期见斑片或片状磨玻璃影,其内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部分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和实变,以胸膜下分布为主。进展期以片状磨玻璃影与实变同时存在,以混合密度为主,并且实变范围增大,可见小叶间隔增厚及支气管充气征,部分病变内出现纤维灶,病变自外周向中央发展的趋势,少数患者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个别病例早期病灶吸收减少后又出现新发病灶。缓解期病变范围缩小、数目减少、密度减低,残留部分实变及纤维灶。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是OI降低、低ALB血症、LYM计数减少,CRP、IL-6、LDH、CK、Mb水平升高。CRP、IL-6、LDH、CK、Mb在早期明显升高,反应灵敏,进展期不但没有持续上升,反而较早期有所下降,提示早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和综合治疗有效,虽然呼吸衰竭尚未被纠正,但炎症指标已经开始下降,疾病有向好发展趋势;缓解期以上指标持续下降,疾病好转。而ALB、LYM计数降低一直持续到进展期,呼吸衰竭纠正后才有所回升,恢复缓慢,反应滞后。胸部CT影像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早期以渗出、磨玻璃病变为主,进展期渗出进一步增多、实变,个别病例病灶有此消彼长现象,缓解期病变范围吸收减少,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临床特征 生化指标 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肺损伤治疗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伟 潘纯 宋青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很快发展至重型或危重型,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MOF)而死亡。这类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改善氧合和肺保护为核心的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面罩正压通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进展迅速,部分患者很快发展至重型或危重型,甚至出现多脏器衰竭(MOF)而死亡。这类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改善氧合和肺保护为核心的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呼吸支持治疗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无创面罩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辅助方法。由于COVID-19进展快,呼吸治疗的难度大,该文结合在疫情一线救治COVID-19危重患者的临床实践,探讨应用上述方法时值得关注的方面,尤其是要早期识别经鼻高流量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慎用肺复张,积极翻身拍背,取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早期主动插管机械通气,早期体外膜肺氧合,让更多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损伤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傅国平 邓静 +2 位作者 向建华 刘燕 幸奠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48-955,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确诊重症COVID-19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 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1月21日至2月25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确诊重症COVID-19患者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并发症、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51例COVID-19患者中,重型35例(68.6%),危重型16例(31.4%)。51例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乏力为主。危重型组呼吸频率快于重型组(P=0.027);危重型组中性粒细胞比率高于重型组(P=0.012);危重型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高于重型组(P=0.028);危重型组D-二聚体高于重型组(P=0.013);危重型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高于重型组(P=0.013);危重型组白蛋白低于重型组(P=0.004);危重型组氧合指数(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PaO2/FiO2)低于重型组(P=0.040)。危重型组与重型组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急性呼吸衰竭、脓毒血症、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0.004、0.012、0.027)。危重型组接受利巴韦林比例、血液滤过治疗比例、无创机械通气比例、有创机械通气比例、俯卧位通气比例均高于重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2、0.001、0.000、0.027)。51例患者中,治愈出院24例(47.1%),继续住院17例(33.3%),因病情好转转入轻症肺炎病区6例(11.8%),死亡4例(7.8%)。结论:老年人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发生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的风险可能较高。危重型COVID-19可能较重型部分实验室指标异常更明显、更易并发ARDS、死亡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及CT影像特征比较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明科 胡良波 +3 位作者 应洁 陈暇女 郭定波 李鹤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5-412,共8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旨在为认识COVID-19病程进展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集中收治的COVID-19患者83例,将患者分为轻症组(轻型/普通型)、重症组(重型/危重型)两组,对两...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旨在为认识COVID-19病程进展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集中收治的COVID-19患者83例,将患者分为轻症组(轻型/普通型)、重症组(重型/危重型)两组,对两组病例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轻症组67例(81%),重症组16例(19%),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年龄、最高体温、发热、气促、食欲差、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轻、重症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7.5±14.3)岁、(64.2±16.0)岁,轻、重症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情况分别为4例(6.0%)、5例(31.3%);同一时期(分早期、进展期、重症期、恢复期共4期),两组病例1~4期累及肺段数:轻症组分别为(6.4±5.9)、(6.9±5.6)、(7.8±6.1)、(7.3±5.9),重症组分别为(12.4±5.4)、(15.7±3.0)、(14.8±3.3)、(15.9±2.8);两组病例1~4期肺部炎症指数:轻症组分别为(17.8±17.3)%、(20.5±17.9)%、(21.7±18.8)%、(20.7±19.6)%;重症组分别为(33.9±16.6)%、(53.1±15.2)%、(48.0±14.1)%、(50.5±13.3)%,同一时期两组病例累及肺段数、肺部炎症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分组病例不同时期累及肺段数、肺部炎症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最高体温、累及肺段数是COVID-19重症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组COVID-19患者主要以轻型、普通型为主,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型COVID-19;同一时期重症组较轻症组病变累及肺段数更多、肺部炎症指数更大;同一组病例不同时期累及肺段数、肺部炎症指数差别不大;年龄、最高体温、累及肺段数是COVID-19重症组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表现 CT 肺部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晓旗 阴玮灵 +7 位作者 王莉 史柯 周婕 梁玉栋 刘亚良 张静平 金晨望 郭佑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资料。所有患者分为轻症组(82例)和重症组(35例)。对两组间差异有统... 目的探讨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胸部CT资料。所有患者分为轻症组(82例)和重症组(35例)。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和定量CT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重症COVID⁃19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诺模图,并通过ROC曲线分析、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进行模型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155,95%CI:1.069~1.247)、淋巴细胞计数与白细胞计数比值(OR<0.001,95%CI:0~0.005)、LeV%(OR=1.136,95%CI:1.013~1.274)、MLeD(OR=1.009,95%CI:1.001~1.018)是重症COVID⁃19的影响因素。绘制诺模图,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符合度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4.352,P=0.824)显示诺模图诊断重症COVID⁃19具有较好效能。结论基于定量CT构建的诺模图对于重症COVID⁃19的临床诊断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定量CT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预警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勇进 范银强 +7 位作者 邓西龙 黄煌 蔡水江 刘莹 李幼霞 梁桐 杜淑华 雷春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早期预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7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是否进展分为重症组(A组)和普通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淋巴细... 目的探讨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中早期预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3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7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是否进展分为重症组(A组)和普通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淋巴细胞(lymphocyte,LYM)、C反应蛋白(C-reacit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protein,SAA)、乳酸(lactic acid,LAC)、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EOS)、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病毒载量、发病就诊时间指标及住院期间以上相关数值极值(最高或最低值),评估相关指标在普通型患者转化为重型、危重型的临床价值.结果A组入院时LYM、EOS均低于B组(P<0.05),住院期间A组LYM、EOS极值显著低于B组(均P<0.001);A组初始LAC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住院期间A组LAC极值显著高于B组(P<0.001);A组初始CRP、SAA、LDH均高于B组(均P<0.05),住院期间A组以上指标极值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01);A组入院后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率与B组无差异,住院期间复查咽拭子核酸仍为阳性A组高于B组(P=0.03);A组发病到就诊时间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通型患者转化为重型、危重型患者中位时间为(10.03±3.96)d.结论LYM、CRP、SAA、LAC、EOS、LDH在普通型转化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其变化趋势可作为重型、危重型早期临床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早期预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血必净注射液干预细胞因子风暴辅助治疗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吉米丽汗·司马依 买买提明·努尔买买提 +5 位作者 艾尼瓦尔·吾买尔 买尔旦·玉苏甫 卡依赛尔·阿布都肉苏力 木哈待斯·努尔 努丽比亚·买合木提 周文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16-1323,共8页
2019年12月底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截止2020年4月30日,我国共确诊病例8万余,全球已确诊病例300余万,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重症患者可因“细胞因子风暴”在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 2019年12月底于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截止2020年4月30日,我国共确诊病例8万余,全球已确诊病例300余万,其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广泛,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重症患者可因“细胞因子风暴”在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病程中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要求加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收到了积极效果。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COVID-19与干预细胞因子风暴密切相关的作用路径和潜在的机制靶点,有望对现有的诊疗方案中药临床应用做有益补充,发挥抗击疫情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细胞因子风暴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隔离病房支援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郭慧玲 宋春燕 +2 位作者 王改丽 黄海燕 刘义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4-937,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隔离病房支援护士的工作体验.[方法]对10名支援护士开展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7个主题:隔离病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的成就感;感受到... [目的]了解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隔离病房支援护士的工作体验.[方法]对10名支援护士开展面对面、半结构式的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共提炼7个主题:隔离病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的成就感;感受到团队、领导、社会支持的温暖;工作环境带来压力;新发传染病导致心理压力;身体极度疲惫;下班后自我隔离的孤独和对家人的牵挂.[结论]隔离病房支援护士工作期间既有积极体验,也有消极体验,需合理引导,多方面支持,以减轻其工作压力,帮助其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隔离病房 重症监护 护理支援 工作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利用评价: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伟杰 王璐 +4 位作者 徐艳娇 郭洁茹 张程亮 刘东 李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0-783,共4页
目的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临床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2月29日某重症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使用LPV/r的病例,对患者人口学特征、... 目的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的临床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2月29日某重症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使用LPV/r的病例,对患者人口学特征、LPV/r剂量、用药时机、疗程、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17例患者使用LPV/r,患者以老年人(>64岁)居多(90例,41.5%),用药疗程多≤10 d(159例,73.3%)。抗病毒治疗方案以LPV/r单用(125例,57.6%)或联合阿比多尔(71例,32.7%)为主。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LPV/r使用疗程、剂量、联合用药基本符合指南或文献推荐,但仍存在3种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应关注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药物利用评价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