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测性护理对预防重症医学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作用
1
作者 刘玲俊 陈丹华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采用预测性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60例入住我院ICU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案分组,两组均为30例,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测性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采用预测性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60例入住我院ICU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案分组,两组均为30例,分别设置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测性护理。对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临床指标、通气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三项通气功能指标护理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测性护理可规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有助于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促进临床恢复和机体康复,值得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预测性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变迁及中外数据库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冯诚怿 张丽伟 +3 位作者 王洋洋 江淑芳 狄佳 樊金诺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41-1248,共8页
目的对比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简称CZFPH-ICU)和美国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库第Ⅳ版(MIMIC-Ⅳ)中肺炎克雷伯菌(KP)检出情况和耐药率,以及CZFPH-ICU中KP耐药率、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 目的对比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简称CZFPH-ICU)和美国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库第Ⅳ版(MIMIC-Ⅳ)中肺炎克雷伯菌(KP)检出情况和耐药率,以及CZFPH-ICU中KP耐药率、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CZFPH-ICU与MIMIC-Ⅳ中检出KP的标本分布和耐药率差异,以及2017-2023年CZFPH-ICU KP标本分布、耐药率,不同标本来源的KP、CRKP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17-2019年CZFPH-ICU共检出KP 2434株,以痰标本为主;MIMIC-Ⅳ数据库中共检出KP 1137株,以尿标本为主。与MIMIC-Ⅳ相比,CZFPH-ICU中检出的KP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呈现出更高的耐药率。2020-2023年CZFPH-ICU共检出KP 4874株,仍以痰标本为主,且痰、尿、引流液和胆汁标本中CRKP的检出分别从2017-2019年的17.77%、20.15%、24.22%、24.07%,下降至2020-2023年的12.99%、13.56%、13.63%、8.00%(均P<0.05)。2017-2023年CZFPH-ICU分离的KP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趋势为2017-2019年呈现上升,2020-2022年出现下降,2023年略有回升。2023年CZFPH-ICU分离的KP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多黏菌素B及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1.28%、10.22%、7.03%。结论近7年CZFPH-ICU中KP耐药率存在缓慢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国外MIMIC-Ⅳ数据库中KP的耐药率。医院应加强各项感染防控措施,有效控制KP耐药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MIMIC-Ⅳ数据库 重症医学科 标本分布 耐药率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
3
作者 蒲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7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将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5例),分别实... 目的:探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7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将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5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针对性护理(观察组)治疗。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希望水平、感染控制率。结果:7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多存在一种或以上基础疾病,包括慢阻肺21例、支气管哮喘18例、支气管扩张21例,且主要病原菌包括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与光滑球拟酵母菌。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降低,希望水平提升,生活质量及感染控制率升高(P<0.05)。结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且多存在基础性疾病,结合其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护理可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希望水平,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控制感染,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重症医学科 肺部真菌感染 临床特征 护理干预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 被引量:25
4
作者 刘桂霞 张慧 +7 位作者 施艳群 孟云 董秦玲 程金玲 杨秀英 周凤 鲍露露 李晓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病区161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二病区160例患者分为智慧护理组;两组护士均为14人。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智慧护理组优化实施输液管...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实施效果。方法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病区161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二病区160例患者分为智慧护理组;两组护士均为14人。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智慧护理组优化实施输液管理、健康教育、医嘱核对、诊疗护理信息查询、结构化护理文书书写、智能化护理质量管理等。实施2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智慧护理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床铃呼叫次数、健康教育效果、患者满意度、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护士工作量、工作压力及职场疲劳得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P<0.01)。结论基于智慧病房系统的智慧护理可提高护理效率与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与职场疲劳,有利于优化患者住院体验及护理人员工作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智慧病房系统 智慧护理 自我感受负担 工作压力 职场疲劳 护理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矩阵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莹 邓澜 +4 位作者 谈宜斌 邓敏 谭晓东 王佩 田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13-917,共5页
目的建立基于风险矩阵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体系,明确其医院感染管理重点。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与复习的方法形成风险数据库,随后在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明确风险评估量表及得分。在风险矩阵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风险序数、风险矩阵... 目的建立基于风险矩阵的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风险评估体系,明确其医院感染管理重点。方法采用文献回顾与复习的方法形成风险数据库,随后在专家咨询法的基础上明确风险评估量表及得分。在风险矩阵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风险序数、风险矩阵及风险带构建风险评估体系。结果 25个重症医学感染风险纳入本次风险评估中。医务人员(R=18.06)、疾病程度(R=15.33)、侵入性操作(R=15.33)、物体表面(R=14.69)是风险等级较高的风险;医务人员(P=4.17)、侵入性操作(P=4.00)、物体表面(P=3.83)等是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经器械传播(C=4.83)、"三管"(C=4.67)、经接触传播(C=4.50)等是风险发生严重性较高的风险。25个风险中,12个风险位于高风险带(LR=20),10个风险位于中风险带(LR=16),3个风险位于低风险带(LR=4)。结论医务人员的标准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患者的病情程度复杂,侵入性操作及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不合格是重症医学科发生医院感染的较高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重症医学科 医院感染 风险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 被引量:23
6
作者 赵小利 刘革婷 +2 位作者 雷小红 李晓艳 王雪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监测2014年3月(活动前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分析导致手卫生行为不正确的原因,设立目标;2014年5月开始实施QCC活动,将活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监测2014年3月(活动前组)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分析导致手卫生行为不正确的原因,设立目标;2014年5月开始实施QCC活动,将活动前手卫生正确率与2014年9月(活动后组)进行比较。结果 QCC活动前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834例次,活动后调查900例次,活动前后手卫生正确次数分别为360、714例次,活动后手卫生正确率高于活动前(79.33%vs 4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19,P<0.05)。本科室及外来学习的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活动后均高于活动前(χ2分别为264.44、6.36,均P<0.05)。活动前后手卫生行为不正确的主要情况均为有手卫生指征时未执行。结论应用QCC对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重症医学科 医务人员 手卫生 正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致HAP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韩静静 徐亚青 +5 位作者 何宇红 周晨亮 叶青 余虹 周红霞 成于珈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378,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U HAP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发生多重耐药(MDR)-HAP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U HAP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发生多重耐药(MDR)-HAP的危险因素,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ICU发生HAP110例,其中MDR-HAP63例(占57.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期住院时间≥5 d(OR=19.94)、直接从其他医疗机构转入(OR=19.33)、感染类型为晚发HAP(OR=7.98)、近90 d接受抗菌药物治疗(OR=3.42)是发生MDR-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MDR-HAP组与非MDR-HAP组在临床诊断24 h内给药时机、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HAP组病原菌覆盖率为73.02%,低于非MDR-HAP组的91.49%(P<0.05)。抗菌药物目标性治疗:两组品种选择,剂量、频次合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HAP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高于非MDR-HAP组,联合用药合理率略低于后者(均P<0.05)。结论 ICU应对患者进行MDR-HAP危险因素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以降低MDR-HAP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应以此为依据规范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抗菌药物 重症医学科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连续5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焱 黄新玲 +3 位作者 孙洁 杨晓燕 张红梅 何文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4年分离自ICU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统计分析其构成与耐药性。结果2010—2014年综合ICU...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某院2010—2014年分离自ICU住院患者的病原菌资料,统计分析其构成与耐药性。结果2010—2014年综合ICU共分离病原菌3 807株,其中AB 488株,AB总检出率为12.82%,检出率由2010年的6.94%逐年增加至2014年的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P<0.01)。检出AB以痰标本为主,占72.13%,其次是伤口分泌物、血、导管及尿等。AB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3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明显(趋势χ2值分别为42.99、53.91,均P<0.001);AB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结论 ICU AB检出率及耐药率逐年增加,临床上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隔离患者,预防和控制AB在ICU内的聚集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鲍曼不动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2613株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秀红 李朗 +1 位作者 董亮 耿先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7-920,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某院ICU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2613株病原体进行统计及药敏分析。结果2613株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2308株(88.33%),革兰阳性... 目的:了解重症医学科(ICU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5年某院ICU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2613株病原体进行统计及药敏分析。结果2613株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2308株(88.33%),革兰阳性菌236株(9.03%),真菌69株(2.64%)。居前5位的病原体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黏质沙雷菌,分别占33.64%、16.42%、15.19%、7.35%和4.90%。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75.0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0.32%;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黏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6.08%~34.38%,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3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100.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81.77%和100.00%。结论 ICU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非发酵菌分离率居首位。大多数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晓英 王玥 +1 位作者 王泠 李森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介绍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并分析其效果。方法:统计分析使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前后给药错误发生情况、书写护理记录时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护理不... 目的:介绍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并分析其效果。方法:统计分析使用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前后给药错误发生情况、书写护理记录时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发生例数为0例;护理记录书写时间由(76.60±10.37)min缩短到(44.28±9.43)min;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由2.43例/千日降至2.01例/千日;死亡率由7.98%降至6.13%。结论: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确保了医嘱的正确执行,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降低了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重症医学科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效果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君 龚娟 +2 位作者 刘容 刘茂霖 刘轲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 :研究适合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定目标、定岗位、定职责、标准化考评"的管理模式进行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观察专科护士开展工作成效,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教学质量、专科... 目的 :研究适合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定目标、定岗位、定职责、标准化考评"的管理模式进行专科护士培养和使用,观察专科护士开展工作成效,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教学质量、专科护士的满意度等。结果 :规范化管理模式实施后专科护士开展专业活动成效显著,护理质量及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专科护士满意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规范化的专科护士管理模式能有效推进护理学科发展,促进专科护士成长,提升护理质量和教学质量,专科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专科护士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重症医学科2010—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金荣 高攀 +4 位作者 崔朝勃 杜红利 刘淑红 高秀玲 郭淑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2010—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AB)的检出率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重症医学科2010—2013年AB检出情况、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共分离病原菌1 413株,其中AB共556株,占39.35%...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2010—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AB)的检出率及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重症医学科2010—2013年AB检出情况、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共分离病原菌1 413株,其中AB共556株,占39.35%,每年AB检出率分别是39.45%、41.35%、29.44%、40.53%。AB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占75.7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5.85%)和阿米卡星(17.45%);2010—2013年多重耐药、泛耐药AB检出率分别从9.63%、3.70%,上升至42.50%、3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AB是重症医学科最常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重耐药、泛耐药AB检出率逐年增加;加强对AB的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治疗和预防AB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鲍曼不动杆菌 抗药性 微生物 合理用药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五常法”提升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实践及效果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肖兰 郭彩云 +1 位作者 周莹 叶严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五常法"理论加强规范管理,并比较应用前、后1年某驻军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成功率、物品完好率、患者家属满意率等之间的差异。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及患...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五常法"理论加强规范管理,并比较应用前、后1年某驻军医院重症医学科抢救成功率、物品完好率、患者家属满意率等之间的差异。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及患者住院环境得到改善,团队协作精神、抢救成功率、物品完好率、患者家属满意率得到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常法"是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实施易、见效快,可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医护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法” 重症医学科 规范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患者血流感染细菌谱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海源 洪涛 +1 位作者 吴兴茂 臧彬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6-360,共5页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血流感染(BSI)细菌谱及其时间分布特点,以便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是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将1 330例ICU患者分为CVC组及无CV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比例、血流感染的细菌谱、...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血流感染(BSI)细菌谱及其时间分布特点,以便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借鉴。方法根据是否置入中心静脉导管(CVC)将1 330例ICU患者分为CVC组及无CVC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比例、血流感染的细菌谱、构成比以及患者入住ICU不同时间段(第1周、第2周及2周以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细菌分布情况。结果 CVC组971例,血流感染96例(9.89%);无CVC组359例,血流感染12例(3.34%);总体血流感染率为8.12%。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57株,CVC组141株,无CVC组16株。感染细菌构成比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为56.7%、32.5%和10.8%;前5位细菌分别为葡萄球菌(16.6%)、鲍曼不动杆菌(15.9%)、肠球菌(14.6%)、铜绿假单胞菌(10.2%)和克雷伯菌(10.2%)。从时间分布上看,无CVC组第1周、第2周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3例、4例,第2周以后革兰阳性球菌5例,而真菌则未检出;CVC组在第1周、第2周及2周后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分别为第1周31例、24例、3例,第2周23例、12例、11例,2周后26例、8例、3例。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所占比例第1周分别为53.4%、41.4%和5.2%,第2周分别为50%、26.1%和23.9%,2周以后分别为70.3%、21.6%和8.1%,第2周出现真菌血症的概率最高。结论入住ICU第1周、第2周患者血流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周后CVC组感染仍以革兰性阴性杆菌为主;无CVC组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真菌在CVC组中第2周出现可能性最高,无CVC组出现可能性极低;与CVC组比较,无CVC组血流感染率低,真菌血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血流感染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运行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芙蓉 要跟东 +2 位作者 张天敏 王乐 佟飞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建立健全适于基层医疗单位重症医学科发展的运行模式。方法以重症胰腺炎为例,比较普通模式和协作小组模式下参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数、ICU住院天数、ICU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呼吸机使用天数、血液滤过总时间、住院期间入液总量和药... 目的建立健全适于基层医疗单位重症医学科发展的运行模式。方法以重症胰腺炎为例,比较普通模式和协作小组模式下参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数、ICU住院天数、ICU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呼吸机使用天数、血液滤过总时间、住院期间入液总量和药物占住院费用比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普通模式相比,协作小组模式下,参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数增加,ICU住院天数、ICU治疗费用和住院总费用下降,血液滤过总时间延长,住院期间入液总量减少,药物占住院费用比例降低。结论协作小组是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运行的好模式,值得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重症监护病房 运行模式 重症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应用核查单避免错误的历史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超 邹晓征 周秀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88,共2页
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研究了本科室应用核查单对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营养目标能量达到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认为重症医学科日常应用核查单评估管理患者可减少错误的发生。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核查单 避免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内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华 申亚晖 史跃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13-81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中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结果 126例患者中98例至少有一个部位分离出病原菌,共分离出...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中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EK 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检测细菌药物敏感性及耐药性。结果 126例患者中98例至少有一个部位分离出病原菌,共分离出病原菌181株,分离的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在181株分离的菌株中,G-杆菌125株,以非发酵菌为主,且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85.29%、84.85%,其他抗菌药包括头孢三代、喹诺酮类、哌拉西林耐药率均>70%,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30%。结论 ICU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于呼吸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显示多重耐药,应加强ICU病原菌的管理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平台ICU集中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洪亮 于凯江 《中国医院管理》 2013年第7期28-29,共2页
重症医学科在我国刚刚起步,2008年被定为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其学科建设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在重症医学科平台上进行ICU集中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与各学科之间良性竞争的内在需要,... 重症医学科在我国刚刚起步,2008年被定为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其学科建设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在重症医学科平台上进行ICU集中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与各学科之间良性竞争的内在需要,更是医院管理的内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学科建设 集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及效果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磊 文淑娟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9期3159-3161,共3页
[目的]探索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保证护士工作安全和病人安全。[方法]自2013年1月—12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机构国际评审委员会(JCI)、美国危重症护理协会(AACN)、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有关病人安全和ICU... [目的]探索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保证护士工作安全和病人安全。[方法]自2013年1月—12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机构国际评审委员会(JCI)、美国危重症护理协会(AACN)、卫生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有关病人安全和ICU安全工作环境的要求,结合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现状,逐步完善实施包括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护理安全工作模式、护理安全的信息化管理与护理不良事件的非惩罚性上报工作模式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创建ICU护理安全工作环境,对比创建前(2012年)各项护理安全指标的变化。[结果]1护理人力资源配备达到床位与护士比1∶3,护士ICU工作年限4.6年±2.8年,其中完成岗前专科培训率100%,省级以上ICU专科护士培训率50%,护理安全专题培训课时20学时/年,护理安全情景模拟培训4次/年。2健全科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组织成立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修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技术文件、工作流程、应急预案共53项。3导入"检查清单"、危重病人安全评估、"从头到脚护理"模式、晨护理查房、团队有效沟通等护理安全工作模式。4研发护理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护理安全评价指标数据库,不良事件实时上报、分享,警示性(隐患)不良事件上报比2012年增加386.7%,危重病人转运意外事件、压疮发生例数等不良事件发生均比创建前下降,护理安全评价指标较创建前增加10项。[结论]ICU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提升了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和安全护理专业技能,建立了全面护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和工作模式,改进了团队的有效沟通效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护理安全 工作环境 创建 病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标识在重症医学科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淑艳 尹彦玲 +2 位作者 秦明祎 吴彦烁 郭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63-164,共2页
目的 通过气管插管标识记录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气管插管距离门齿深度、气囊压力,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经口行气管插管术的人工气道患者342例,患者气管插管气囊延长... 目的 通过气管插管标识记录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气管插管距离门齿深度、气囊压力,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经口行气管插管术的人工气道患者342例,患者气管插管气囊延长线上粘贴气管插管标识,记录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气管插管距离门齿深度、气囊压力。结果 342例患者气管插管留置时间为(4.3±2.9)d,气管插管距离门齿深度为20.5-24.5 cm,气囊压力为25-29 cm H2O(1 cm H2O=0.098 kPa)。结论 气管插管标识可详细记录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气管插管距离门齿深度、气囊压力,对于优化医护工作的连贯性,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人工气道 重症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