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渭河流域(陕西段)面源污染总磷时空特征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冯爱萍 王琦 +5 位作者 罗仪宁 张建辉 王雪蕾 谢成玉 黄莉 王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76-2785,共10页
为明确渭河流域(陕西段)面源污染总磷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面源污染负荷空间精细化程度较高的DPeRS模型,对2016—2020年研究区面源污染总磷排放与入河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磷面源污染负荷... 为明确渭河流域(陕西段)面源污染总磷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面源污染负荷空间精细化程度较高的DPeRS模型,对2016—2020年研究区面源污染总磷排放与入河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磷面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降水特征有较强的相关性,也与区域土地利用分布特征有关,面源污染总磷排放和入河负荷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流域北部的草地分布地带,污染类型以水土流失型为主,关中平原的渭南市西部和咸阳市中部地区排放负荷高值区以农田径流型为其主要污染类型。2016—2020年研究区面源污染总磷入河负荷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8年为折点),与流域西北部负荷高值区因降水量变化引发的草地水土流失面源污染有关,每年6—8月是研究区面源污染总磷防治的关键期。流域内3个重点断面所在的汇水区中,临河入渭断面所在汇水区面源污染总磷主导类型为农田径流型,岔口和新河入渭断面所在汇水区主导类型为水土流失型,其中岔口断面所在汇水区2017—2019年总磷面源污染对水质总磷指标的平均贡献率达到77.38%,建议该汇水区上中游地区主要关注林地水土保持、下游地区重点从农田养分管理加强面源污染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源污染 DPeRS模型 渭河流域 重点汇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