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1重水研究堆安全关闭过渡期放射性源项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丁丽 李睿之 +1 位作者 周一东 王玉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6-720,共5页
针对我国第1座研究性反应堆(101重水研究堆)安全关闭过渡期的放射性源项调查,采用对可达部位取样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堆本体主要部件的中子活化源项。采用现场测量和对管道、设备内壁取样的方法获取了回路系统污染源项。... 针对我国第1座研究性反应堆(101重水研究堆)安全关闭过渡期的放射性源项调查,采用对可达部位取样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堆本体主要部件的中子活化源项。采用现场测量和对管道、设备内壁取样的方法获取了回路系统污染源项。另外,对反应堆厂房构筑物地面和墙面的污染水平、乏燃料保存水池和废树脂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现场测量和取样分析。通过源项调查,初步掌握了101重水研究堆退役的主要放射性源项的特点和存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1重水研究堆 安全关闭过渡期 源项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水研究堆退役废物再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岳维宏 逄锦鑫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98-1404,共7页
实现废物再利用是废物最小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废物流中将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物料分离出来实现再利用可大幅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退役为实例研究了放射性废物再利用问题。通过全面分析和计算重水研究... 实现废物再利用是废物最小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从废物流中将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物料分离出来实现再利用可大幅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退役为实例研究了放射性废物再利用问题。通过全面分析和计算重水研究堆在退役期间产生的各类废物,得出具有一定数量的物料有潜在的利用价值,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再利用在其他行业领域中。研究表明,通过采取废物最小化控制措施(如废物分类和废物流分离等),采用适当的去污技术和执行清洁解控要求,至少可使重水研究堆退役过程中产生的几十吨钢铁、10t铝材和5t重水实现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水研究堆 退役 废物 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水研究堆热柱石墨潜能释放分析研究
3
作者 郭一帆 钱进 +3 位作者 李睿之 聂鹏 夏中良 彭顺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94-1499,共6页
重水研究堆堆内石墨构件在长期中子辐照下将会累积潜能,为确保重水研究堆堆内石墨构件安全退役及处理处置,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重水研究堆3个不同位置所取热柱石墨样品进行了潜能测量,扫描温度范围为10~550℃、升温速率为10℃/min... 重水研究堆堆内石墨构件在长期中子辐照下将会累积潜能,为确保重水研究堆堆内石墨构件安全退役及处理处置,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重水研究堆3个不同位置所取热柱石墨样品进行了潜能测量,扫描温度范围为10~550℃、升温速率为10℃/min。结果表明:3个位置的样品在80~500℃温度积分区间内潜能释放量分别为70.690、42.167、18.158 J/g;潜能释放率曲线峰值温度均大于300℃,未辐照石墨样品的比热容较热柱石墨样品释放率d S/d T(S为潜能释放量(J/g),T为温度(℃))高,表明本实验所取石墨样品不会发生潜能释放导致石墨自身温度上升的情况;3个位置样品的快中子注量分别为6.75×10^16、6.10×10^14、1.89×10^7 cm^-2;获得了潜能释放分数曲线与潜能释放速率曲线,1#和2#位置样品的潜能释放速率曲线具有至少2个释放峰,表明潜能释放过程中具有至少2个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水研究堆 退役 辐照石墨 潜能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水研究堆光激中子强度--停闭时间特性研究
4
作者 花晓 S.Djaroum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2,共3页
本文利用ORIGEN-ARP程序计算得到重水堆停堆后堆内γ源强,通过D(γ,n) H反应率与γ源强关系计算出重水堆停堆后光激中子源强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重水堆停闭1 900 d后光激中子源强水平约为7.2×106n/s,比首次临界外加的Am-Be源... 本文利用ORIGEN-ARP程序计算得到重水堆停堆后堆内γ源强,通过D(γ,n) H反应率与γ源强关系计算出重水堆停堆后光激中子源强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重水堆停闭1 900 d后光激中子源强水平约为7.2×106n/s,比首次临界外加的Am-Be源强度高,物理启动无需添加外加中子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水研究堆 光激中子 物理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天然铀重水研究堆改造设计方案研究
5
作者 乔雅馨 骆贝贝 +3 位作者 李建龙 丁丽 花晓 王玉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5期396-401,共6页
某重水研究堆设计采用天然铀作燃料,具有生产武器级钚的能力。为去除武器级钚的产出能力,本文对该堆的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采用CITATION+WIMSD-4程序、MCNP程序和RELAP5/MOD3.2程序进行物理、热工计算,验证了将该堆的燃料由天然铀... 某重水研究堆设计采用天然铀作燃料,具有生产武器级钚的能力。为去除武器级钚的产出能力,本文对该堆的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采用CITATION+WIMSD-4程序、MCNP程序和RELAP5/MOD3.2程序进行物理、热工计算,验证了将该堆的燃料由天然铀改为稍加浓缩铀的可行性。利用ORIGEN2程序计算分析表明,改造后的重水堆已不具备武器级钚生产堆的特性,同时民用放射性同位素辐照生产能力和科学研究技术指标亦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铀 重水研究堆 CITATION+WIMSD-4 MCNP RELAP5/MOD3.2 ORIGEN2 改造设计方案 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先进研究堆氦气系统的设计
6
作者 黄兴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介绍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氦气系统的方案调研、工艺流程设计、设备管道阀门布置设计和系统设计难点及特点。在系统布置设计中,采用PDSOFTpining配管软件建立该系统的三维模型,模型形象直观,既利于系统设计审查和修改,又利于现场安装... 介绍了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氦气系统的方案调研、工艺流程设计、设备管道阀门布置设计和系统设计难点及特点。在系统布置设计中,采用PDSOFTpining配管软件建立该系统的三维模型,模型形象直观,既利于系统设计审查和修改,又利于现场安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进研究 氦气系统 设计 重水研究堆 建模 CARR 工艺流程 设备 管道 PDSOFT pining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WRR屏蔽层活化源项研究
7
作者 李睿之 孙世乔 +2 位作者 周一东 张立军 张生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16-1322,共7页
反应堆屏蔽层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体积及重量巨大,是反应堆退役源项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建立反应堆3D计算模型,利用MCNP和ORIGEN活化计算程序计算了重水研究堆(HWRR)屏蔽层不同位置的中子注量率和活化源项。为验证计算模型和计... 反应堆屏蔽层通常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体积及重量巨大,是反应堆退役源项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建立反应堆3D计算模型,利用MCNP和ORIGEN活化计算程序计算了重水研究堆(HWRR)屏蔽层不同位置的中子注量率和活化源项。为验证计算模型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HWRR屏蔽层活性区中央位置沿水平方向进行钻孔取样,对获得的混凝土样品中的60Co和152Eu的活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与计算结果较吻合,证明了理论计算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HWRR屏蔽层的活化深度进行了计算,得出反应堆屏蔽层活化深度最大值为600 mm。计算结果证明保留外层屏蔽层的退役方案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水研究堆 屏蔽层 源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兰芝 倪邦发 +6 位作者 田伟之 黄东辉 张桂英 刘存兄 王平生 刘立坤 李德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2-288,共7页
概述了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PGNAA的基本原理,国际上已建的PGNAA装置概况、PGNAA方法学中的单比较器k0法和高能γ射线的效率刻度技术,以及PGNAA在新材料、环境样品、生物和药物以及矿物中H、B、N、Cl... 概述了瞬发γ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的现状与发展,重点介绍了PGNAA的基本原理,国际上已建的PGNAA装置概况、PGNAA方法学中的单比较器k0法和高能γ射线的效率刻度技术,以及PGNAA在新材料、环境样品、生物和药物以及矿物中H、B、N、Cl等轻元素分析测定方面的日益发展的应用状况。此外,还介绍了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上建立的热中子束PGNAA实验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活化分析 现状与发展 瞬发γ射线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 PGNAA 高能γ射线 重水研究堆 基本原理 效率刻度 环境样品 分析测定 实验装置 比较器 方法学 新材料 轻元素 中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散射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凯 李天富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5-46,共12页
中子的独特性质使其在揭示物质从微观、介观至宏观尺度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使得依托于高强度中子源的中子散射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地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逐渐发展为一种国家大型科学平台。中国... 中子的独特性质使其在揭示物质从微观、介观至宏观尺度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从而使得依托于高强度中子源的中子散射技术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材料、地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逐渐发展为一种国家大型科学平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国内最早开展中子散射研究,先后依托重水研究堆和中国先进研究堆构建了中子科学研究平台,并坚持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开展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中子散射及相关技术的开创、发展和应用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子应用技术迎来新发展机遇,相关研究愈加广泛而深入,将继续为探索基础科学前沿和解决能源、健康、环境、信息等领域重大问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散射 中国先进研究 重水研究堆 中子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轴中子粉末衍射谱仪探测系统改进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艳杰 郭立平 +10 位作者 陈东风 张百生 陈娜 张莉 孙凯 肖红文 张凌飞 王洪立 李峻宏 吴尔冬 苑学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65,共3页
通过将探测器的数目由1个增加到4个、用水平发散角为20′的Soller准直器取代30′的单缝准直器,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旁的二轴中子粉末衍射谱仪进行了改进。铁粉的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谱仪在同等中子计数强度条件下,... 通过将探测器的数目由1个增加到4个、用水平发散角为20′的Soller准直器取代30′的单缝准直器,对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重水研究堆旁的二轴中子粉末衍射谱仪进行了改进。铁粉的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谱仪在同等中子计数强度条件下,计数速率提高了2.3倍,因而缩短了测量时间,同时也提高了谱仪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粉末衍射 谱仪 系统改进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 重水研究堆 强度条件 中子计数 衍射实验 测量时间 准直器 探测器 发散角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