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氮化法合成全抗原的研究
1
作者 孔令文 周弘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6568-6569,共2页
[目的]制备氯霉素全抗原,探索氯霉素合成的方法,为动物免疫试验作准备。[方法]采用重氮化法合成氯霉素卵清蛋白全抗原,通过紫外法和红外光谱法测定合成的偶联效果。[结果]重氮化法可用于制备较高偶联率的氯霉素全抗原,用于免疫动物制备... [目的]制备氯霉素全抗原,探索氯霉素合成的方法,为动物免疫试验作准备。[方法]采用重氮化法合成氯霉素卵清蛋白全抗原,通过紫外法和红外光谱法测定合成的偶联效果。[结果]重氮化法可用于制备较高偶联率的氯霉素全抗原,用于免疫动物制备抗体。[结论]该研究为合成高效价的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全抗原 重氮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马特罗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2
作者 司艳芳 李鹏 +3 位作者 郭东光 孙国鹏 岳锋 王选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164,共8页
为建立一种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西马特罗(Cimaterol,CIM)残留检测方法,成功合成其完全抗原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其免疫学检测方法。应用重氮化法偶联西马特罗与载体蛋白BSA、OVA,合成免疫抗原CIM-BSA和检测抗原CI... 为建立一种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西马特罗(Cimaterol,CIM)残留检测方法,成功合成其完全抗原并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其免疫学检测方法。应用重氮化法偶联西马特罗与载体蛋白BSA、OVA,合成免疫抗原CIM-BSA和检测抗原CIM-OVA,并采用UV、SDS-PAGE、质谱3种方法进行完全抗原的鉴定。用CIM-BSA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西马特罗多克隆抗体并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西马特罗完全抗原,具有合成抗原的分子特征;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成功制备了抗西马特罗多克隆抗体,其效价为1∶64000,对西马特罗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4.26μg/L,与特布他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齐帕特罗等β2型受体激动剂药物无交叉反应。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西马特罗间接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其最低检测限为0.04μg/L,在0.1~12.8μg/L检测范围内,线性关系拟合度为R2=0.9771,拟合曲线方程为y=-0.2469x+0.6623。检测猪尿和饲料样品,回收率分别为96.3%~103.9%和67.0%~105.0%。综上,成功建立了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西马特罗间接竞争ELISA免疫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马特罗 重氮化法 完全抗原 间接竞争ELISA 多克隆抗体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用氯霉素溶液含量检测方法的比较
3
作者 陈仁芳 《蚕学通讯》 1997年第3期20-22,共3页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um)为D—苏式一1—对硝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一丙二醇,分子式C<sub>11</sub>H<sub>12</sub>Cl<sub>2</sub>N<sub>2</sub>O<sub>5</sub>,分...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um)为D—苏式一1—对硝基—2—二氯乙酰胺基—1.3一丙二醇,分子式C<sub>11</sub>H<sub>12</sub>Cl<sub>2</sub>N<sub>2</sub>O<sub>5</sub>,分子量323.13.氯霉素为广谱抗菌素.主要作用在细菌核糖核蛋白体50S亚单位,抑制转肽酶的活性,阻止肽链的延长,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菌,主要用于家蚕的黑胸败血病、灵菌败血病、青头败血病、卒倒病、细菌性胃肠病等细菌性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检测方 重氮化法 碘化钾淀粉试纸 光度 液含量 永停滴定 百分吸收系数 革兰氏阴性菌 灵菌败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BSA和氯霉素-OVA偶联物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胥传来 刘剑波 +4 位作者 彭池方 郝凯 刘丽强 金征宇 王武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9-790,792,共3页
目的:制备氯霉素(CAP)-牛血清白蛋白(BSA)及氯霉素(CAP)-卵清白蛋白(OVA)的偶联物并进行鉴定。方法: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重氮化法制备CAP-BSA及CAP-OVA的偶联物,前者是将CAP先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CAP-半琥珀酸酯(CAP-HS),再进行混合酸... 目的:制备氯霉素(CAP)-牛血清白蛋白(BSA)及氯霉素(CAP)-卵清白蛋白(OVA)的偶联物并进行鉴定。方法:分别采用混合酸酐法和重氮化法制备CAP-BSA及CAP-OVA的偶联物,前者是将CAP先与琥珀酸酐反应生成CAP-半琥珀酸酯(CAP-HS),再进行混合酸酐反应。将反应产物CAP-HS与BSA结合,合成CAP-HS-BSA偶联物;后者是将CAP分子中的苯环上的硝基还原为氨基后,进行重氮化处理,然后分别与BSA和OVA连接,合成CAP-BSA和CAP-OVA复合物。结果:紫外图谱分析表明,CAP-BSA、CAP-OVA和CAP-HS-BSA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分别是262nm、213nm和275nm;计算得CAP与载体蛋白BSA、OVA及HS的偶联比分别为5∶1、12∶1和22∶1。结论:成功的制备CAP-BSA及CAP-OVA的偶联物,为免疫动物制备抗CAP的抗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CAP) 混合酸酐 重氮化法 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间甲嘧啶人工抗原的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伟华 韩占江 +5 位作者 魏新军 陈洺阳 吴峥 张彦杰 孙磊 张鑫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0,共4页
采用重氮化法,将磺胺间甲嘧啶(SM1)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BSA-SM1,并用作免疫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得偶联的结合比。结果表明,通过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测定证明偶联成功,偶联的... 采用重氮化法,将磺胺间甲嘧啶(SM1)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合成抗原BSA-SM1,并用作免疫抗原,用紫外扫描法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得偶联的结合比。结果表明,通过紫外扫描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的测定证明偶联成功,偶联的结合比为9∶1。用BSA-SD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获得了高效价的pAb,为SM1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甲嘧啶 重氮化法 人工抗原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残留盐酸克伦特罗免疫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胥传来 王武康 贺铁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只具有免疫反应性不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半抗原。本文采用重氮化法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交联,用紫外扫描和SDS变性凝胶电泳方法检验。并用合成的CL_BSA免疫小鼠,经ELISA检验,小鼠产生了针对CL的抗体,表明合成的CL_BSA... 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只具有免疫反应性不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半抗原。本文采用重氮化法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交联,用紫外扫描和SDS变性凝胶电泳方法检验。并用合成的CL_BSA免疫小鼠,经ELISA检验,小鼠产生了针对CL的抗体,表明合成的CL_BSA复合物具有免疫原性,为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伦特罗 重氮化法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霉素全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雪 黄飚 +1 位作者 金坚 屠蔷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77-180,共4页
为建立氯霉素的免疫分析方法,采用混合酸酐法和重氮化法,将半抗原氯霉素(CAP)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CAP-BSA和包被抗原CAP-OVA。以紫外扫描确定偶联率,并用酶联免疫(ELISA)的方法鉴定,确定偶联成功。... 为建立氯霉素的免疫分析方法,采用混合酸酐法和重氮化法,将半抗原氯霉素(CAP)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CAP-BSA和包被抗原CAP-OVA。以紫外扫描确定偶联率,并用酶联免疫(ELISA)的方法鉴定,确定偶联成功。经过比较,混合酸酐法优于重氮化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免疫原 合成 混合酸酐 重氮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克伦特罗免疫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贺铁明 胥传来 王武康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88,共4页
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只具有免疫反应性不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半抗原。本文采用重氮化法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交联 ,用紫外扫描和SDS变性凝胶电泳方法检验。并用合成的CL -BSA免疫小鼠 ,经ELISA检验 ,小鼠产生了针对CL的抗体 ,表明合成的CL... 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只具有免疫反应性不具有免疫原性的小分子半抗原。本文采用重氮化法将其与牛血清白蛋白交联 ,用紫外扫描和SDS变性凝胶电泳方法检验。并用合成的CL -BSA免疫小鼠 ,经ELISA检验 ,小鼠产生了针对CL的抗体 ,表明合成的CL- BSA复合物具有免疫原性 ,为盐酸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伦特罗 合成 鉴定 重氮化法 交联 牛血清白蛋白 免疫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