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想象:智能手机使用与社会文化重构——云南M村的传媒人类学研究
1
作者 李联廉 王明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57,共7页
当前,智能手机使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乡村已普及。M村民与外界信息接触及其互动交流方式及意义发生变革,智能手机使用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这个传统边远的西南边疆民族乡村自然而然地与更高效便捷的智能手机裹挟其... 当前,智能手机使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乡村已普及。M村民与外界信息接触及其互动交流方式及意义发生变革,智能手机使用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这个传统边远的西南边疆民族乡村自然而然地与更高效便捷的智能手机裹挟其中,他们也能够看到世界各地区的人们在观看新闻、娱乐、教育等信息。智能手机成为M村村民最重要的媒介,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寓教于乐和社交往来的重要方式之一,更是他们获得外界信息和热点聚焦共同经验的来源。智能手机使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使用超越时空边界,外界保持沟通、互动和联系,从而影响身份、族群和国家认同,重构社会文化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使用 日常生活 传媒人类学 重构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翀 龚廷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1-208,共8页
想象性重构是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技术,从属于意图主义的解释方法。意图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存在从多成员立法机关难以提炼出融贯的立法者意图、立法者意图模糊不清乃至根本不存在等问题,需要运用想象性重构的技术来解决。想象性重构以... 想象性重构是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技术,从属于意图主义的解释方法。意图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存在从多成员立法机关难以提炼出融贯的立法者意图、立法者意图模糊不清乃至根本不存在等问题,需要运用想象性重构的技术来解决。想象性重构以古典解释学为哲学基础,通过搭建制定法律时的背景平台来重新发现历史上颁布法律的立法者面对系争问题将会如何处理的具体意图。但是,想象性重构的哲学基础易受批判,其解释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并且该方法忽视了功效性等其他解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定法解释 意图主义 立法者意图 想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乡村政权与伦理秩序的想象与重构——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及其阐释 被引量:2
3
作者 于树军 刘绍信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80,共6页
动员、改造农民参加合作化是50至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主题表现的重心所在,在合作化小说叙事中,主要是从乡村政权与乡村伦理宗法秩序的重构乃至身体上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有着共性特征的情节模式将"动员"与"改... 动员、改造农民参加合作化是50至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主题表现的重心所在,在合作化小说叙事中,主要是从乡村政权与乡村伦理宗法秩序的重构乃至身体上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有着共性特征的情节模式将"动员"与"改造"这一国家话语形象有力地传达出来的。对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予以梳理和挖掘,将有助于从多维的视角透视"改造"叙事背后所潜隐的政治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化小说 新人英雄 改造叙事 “改造”模式 想象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消费主体与艺术消费力 被引量:5
4
作者 顾兆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3,共6页
主体艺术消费力的实现形式构成包括:欣赏选择感受力、审美记忆联想力、审美情感体验力、欣赏想象重构力、审美理解领悟力和鉴赏品味评价力。把对艺术生产力的分析深入到艺术消费领域,可揭示艺术消费力的内在结构和六种实现形式的作用和... 主体艺术消费力的实现形式构成包括:欣赏选择感受力、审美记忆联想力、审美情感体验力、欣赏想象重构力、审美理解领悟力和鉴赏品味评价力。把对艺术生产力的分析深入到艺术消费领域,可揭示艺术消费力的内在结构和六种实现形式的作用和意义,有益于深入研究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揭示艺术消费主体的素质能力结构,提高艺术消费的层次和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消费主体 选择感受力 记忆联想力 情感体验力 想象重构 理解领悟力 品味评价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法官决策的原则
5
作者 蒋洁 钮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7-172,共6页
通过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指出法官决策活动中主体的阶层性、过程与结果的倾向性和私利性,认为决策原则的确立应以消除法官群体性私利、个人倾向与各种偏见为价值取向。法官决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人文环境友好与诸因素和谐互动... 通过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指出法官决策活动中主体的阶层性、过程与结果的倾向性和私利性,认为决策原则的确立应以消除法官群体性私利、个人倾向与各种偏见为价值取向。法官决策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人文环境友好与诸因素和谐互动,审理一般案件坚持克制守旧与节制审慎的决策原则,处理疑难案件采纳想象重构原则与逻辑务实原则,并在任何情境中严守及时审裁原则,逐步培养严守律法的风格、公正无私的禀性,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高效发挥法官群体在构筑个案公正绿色通道中的重要枢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决策 绿色通道 想象重构 决策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