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阅读”模式的重新建构 |
曾媛
王靖宇
|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2
|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化中国”重新建构 |
孙永
|
《山东外语教学》
|
2015 |
1
|
|
3
|
从文本语言到视听艺术的重新建构--以《萧红》为例 |
陈春华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4
|
超越古典——论李格尔重新建构艺术史的方法 |
姜天靓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5
|
“异托邦”的生存困境——论网络穿越小说的身份认同问题 |
杨春燕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论吴宇森电影对基督教堂空间的多重建构——以《喋血双雄》为例 |
王万尧
|
《电影评介》
|
2013 |
0 |
|
7
|
辩与问中重新发现徐兆寿——《西行悟道》笔谈 |
何平
宋明炜
张定浩
丛治辰
曾攀
唐翰存
|
《艺术广角》
|
2023 |
0 |
|
8
|
“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建构—兼与孙颖先生商榷 |
钱正喜
|
《艺海》
|
2003 |
0 |
|
9
|
“机械雅集”中的实在动势——观焦兴涛的《魂·韵》感言 |
黄宗贤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灾难性事件对幸福感的“积极”影响 |
陈昌凯
肖心月
张保军
黄皓明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1
|
重构新疆的文化镜像——读沈苇的散文集《新疆词典》 |
陈静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6 |
1
|
|
12
|
裂隙:在民族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之间——论《额尔古纳河右岸》 |
毕绪龙
|
《艺术广角》
|
2009 |
2
|
|
13
|
超越经典:《押沙龙,押沙龙!》与《撒母耳记(下)》之比较研究 |
成梅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4
|
文学是一座塬,电影在塬上——文学经典改编电影的思考,以《白鹿原》、《告诉他们我乘着白鹤去了》为例 |
何东煜
付磊
|
《戏剧之家》
|
2016 |
1
|
|
15
|
什么是他人——《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浅析 |
杨吉龙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4 |
1
|
|
16
|
曹知白《树石图》及其艺术研究(二) |
李铸晋
石莉(译)
|
《中国书画》
|
2021 |
2
|
|
17
|
史诗般的魅力 曾梵志绘画作品赏析 |
Lorand Hegyi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8
|
块茎顶大树:互联网时代的文艺与批评 |
陶林
|
《艺术广角》
|
2016 |
0 |
|
19
|
《动量定理》创新性教学设计 |
向之乎
|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
2006 |
1
|
|
20
|
博物馆场景空间的创作过程 |
彭文青
|
《艺海》
|
201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