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生、尚和、重情:中华文化的独特智慧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湘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34-35,共2页
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孕育和积淀了与西方文化迥异的智慧,其中许多都与当今时代具有共鸣点,具有永恒而普遍的意义。积极挖掘、弘扬和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智慧,必将有利于推动全球治理,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崇生 尚和 重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梦阳“重情”诗观评议——兼论七子派评价中的一个缺失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宗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明代前后七子以复古倾向著称,但七子派李梦阳、徐祯卿、谢榛等人的诗论中又有重视情感、推崇"率性无意"的观点。这是七子派与公安派相通的重情诗观。七子派的重情诗观有自己的诗学背景和旨趣。而现代论者在论述中却默认了公... 明代前后七子以复古倾向著称,但七子派李梦阳、徐祯卿、谢榛等人的诗论中又有重视情感、推崇"率性无意"的观点。这是七子派与公安派相通的重情诗观。七子派的重情诗观有自己的诗学背景和旨趣。而现代论者在论述中却默认了公安派在现代思想中所确立的高位价值,将七子派"重情"论描述为对公安派"独抒性灵"说的归趋,遮蔽了七子派重情诗学的真实历史脉络,同时也妨碍了对公安派诗学之粗率缺陷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子派 重情”诗观 高位价值 立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情则重乐——兼论先秦儒家乐教与人性论的关系
3
作者 代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0-136,共7页
儒家重视情感,这一传统是由孔子奠定的。重视情感则必然重视乐教,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就先秦而言,并不是凡儒家都重情。子思和孟子一系的儒家,相比孔子、《性自命出》、荀子到《乐记》的儒家,对于情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及。这应... 儒家重视情感,这一传统是由孔子奠定的。重视情感则必然重视乐教,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就先秦而言,并不是凡儒家都重情。子思和孟子一系的儒家,相比孔子、《性自命出》、荀子到《乐记》的儒家,对于情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及。这应该与其人性论的不同有关:经验主义人性论都重视情,先验主义人性论则不重视情。从乐教角度看,先验主义人性论不重乐,经验主义人性论都重乐。在先秦,儒家以理言性的先验主义人性论不是主流,以生言性的经验主义人性论是主流。相应地,教化论也以外部教化为主流,思孟的内在超越路径不是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重情 乐教 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英国感伤小说“重情者”渊源考 被引量:2
4
作者 牟玉涵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81-85,共5页
18世纪中后期的感伤主义小说家们塑造了一系列"重情者"形象。评论家们尝试从许多视角论证追溯"重情者"的渊源,而每种视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质疑。从弗洛伊德有关悲悼和忧郁症理论的批评视角入手,分析得出&qu... 18世纪中后期的感伤主义小说家们塑造了一系列"重情者"形象。评论家们尝试从许多视角论证追溯"重情者"的渊源,而每种视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判和质疑。从弗洛伊德有关悲悼和忧郁症理论的批评视角入手,分析得出"重情者"是18世纪的忧郁症患者,其根源在于没落贵族绅士阶级对于失去的社会身分挥之不去的依恋。感伤小说不妨可以称为无力应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贵族绅士阶级的挽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伤小说 重情 精神分析 忧郁症 贵族绅士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时代“重情”社会文化心态探论
5
作者 王群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何者谓情,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这恐怕是有关“情”的最早界说。“重情”,即珍重人的感情。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观念上,把“情”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尺度,就是说,人是否应该有情,应有什么样的情,这种情... 何者谓情,荀子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这恐怕是有关“情”的最早界说。“重情”,即珍重人的感情。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在观念上,把“情”作为人生的一种价值尺度,就是说,人是否应该有情,应有什么样的情,这种情在其文化价值系统中应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在现实生活领域,人的活动应不应该受情的支配?其程度又如何。从上述意义上讲,“魏晋的确是一个重‘情’的时代”。 魏晋时代的“重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观念文化中,文学加强了抒情性,玄学发生了有关“圣人有情无情”的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心态 魏晋时代 魏晋人 《伤逝》 魏晋名士 重情 圣人 “神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儒家情论的理路、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华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0,共10页
传统儒学情论的基本理路一是在性体情用的体用框架下来理解"情";二是基于存在的立场,以"情"为思考人之存在的基础和本源。基于这一理路,传统儒学论情有两个重要特质:一是立足于切己的生存体验;二是在天人一体的文... 传统儒学情论的基本理路一是在性体情用的体用框架下来理解"情";二是基于存在的立场,以"情"为思考人之存在的基础和本源。基于这一理路,传统儒学论情有两个重要特质:一是立足于切己的生存体验;二是在天人一体的文化诠释背景下主张因共情而通情。合理借鉴传统儒学论情的这两项特质,不仅有助于化解当代情感教育中因对情感过度知识化、结构化、工具化以及个体自我化而造成的不当影响,也有助于发掘和建设当代国人充满生机而又切己自觉的情感生活以及因共情而通情的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更具意义的是,儒学论情的特质还能为当代中国提出并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文化价值理念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情 生生 切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勰的“情采”观 被引量:2
7
作者 白春香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71-73,共3页
刘勰“情采”观的提出是我国文论史上的创举。从哲学思想上看 ,刘勰从天道自然观出发 ,在文章本体论的意义上肯定了文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 ,情感是实现“道之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从现实语境上看 ,刘勰“情采”观受到了六朝时期“重... 刘勰“情采”观的提出是我国文论史上的创举。从哲学思想上看 ,刘勰从天道自然观出发 ,在文章本体论的意义上肯定了文采是文章的本质属性 ,情感是实现“道之文”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从现实语境上看 ,刘勰“情采”观受到了六朝时期“重情”和“重采”审美时尚的影响 ,是在与当时的形式主义文风斗争中诞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本体论 道之文 重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及情感体验——对新课标的一点体会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国尧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章表 重情 文章 思想感 体验 出现频率 诵读 要求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电影《关云长》中导演对人物的突破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珩 刘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92-93,共2页
由麦兆辉、庄文强导演的影片《关云长》在2011年4月首映后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这部电影并没有完整地叙述关云长一生的事迹,而是详细地讲述最脍炙人口的"千里走单骑"的这一段故事,他为保护大嫂的安全而被迫降曹,将"身在曹营心在汉... 由麦兆辉、庄文强导演的影片《关云长》在2011年4月首映后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反响。这部电影并没有完整地叙述关云长一生的事迹,而是详细地讲述最脍炙人口的"千里走单骑"的这一段故事,他为保护大嫂的安全而被迫降曹,将"身在曹营心在汉"和"过五关斩六将"这段流传百世的佳话演绎得淋漓尽致。导演在此成功地将一个讲诚信、懂得包容、重情重义的人性化的关云长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云长》 诚信 包容 重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杨慎的文学观看文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交错现象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宗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100,共11页
杨慎坚守程、朱理学,反对阳明心学,而他的思想中却有与阳明心学相似处。杨慎反对泥古,主张自树立,与其时之文学复古思潮异趣;但是他的文学观念中却有复古的成份。杨慎批评复古思潮宗杜的倾向,崇汉魏六朝,与其时复古思潮宗盛唐异趣;但是... 杨慎坚守程、朱理学,反对阳明心学,而他的思想中却有与阳明心学相似处。杨慎反对泥古,主张自树立,与其时之文学复古思潮异趣;但是他的文学观念中却有复古的成份。杨慎批评复古思潮宗杜的倾向,崇汉魏六朝,与其时复古思潮宗盛唐异趣;但是他同时又赞美盛唐。杨慎论诗持重情说,但是在实践中又往往以理碍情。他的文学观念中交错着多个文学思想来源,与两个文学复古思潮之间出现的多元文学思想倾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理学 心学 文学观 复古 六朝 盛唐 重情 交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景泰之后文学思想的转变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宗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114,共11页
明初台阁文学思潮的全盛,推动的主要力量是政权。景泰之后,文学思想开始转变,也与政局有关。"土木之变"以后,台阁文学思潮失去了它的政治基础;台阁重臣的台阁文学观也已淡化,台阁文学思潮的核心人物失去了他们作为领袖的影响... 明初台阁文学思潮的全盛,推动的主要力量是政权。景泰之后,文学思想开始转变,也与政局有关。"土木之变"以后,台阁文学思潮失去了它的政治基础;台阁重臣的台阁文学观也已淡化,台阁文学思潮的核心人物失去了他们作为领袖的影响力。由于士人对朝政失去信心,他们的创作便也从鸣国家之盛转向了私人生活情趣的抒写。更为重要的是白沙心学的出现,打破了程、朱理学一统的局面,由理入心,追求心灵的本真,在文学创作中表现真性情;在审美趣味上由典则雅正转向纯任自然的明净的美。白沙心学及其文学观念的出现,深刻而内在地影响着晚明重情的文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台阁体 政局 重情 白沙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是怎样当研究生导师的 被引量:2
12
作者 那良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2,共3页
总结了自己作为导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体会:教而不倦在重情,精而不多去布法,学而不厌为练功。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重情 布法 练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黄岩王维庙考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亮伟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6期194-197,共4页
王维庙在浙江黄岩存在了一千一百多年 ,鲜为学界所知。考辨王维庙出现的情况 ,并探讨其长期存在的原因 ,乃知有始出迷信、继入传统“神道设教”轨范和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以“辅治成化”之因 ,以及还有王维本人的“济人”之心、“重情... 王维庙在浙江黄岩存在了一千一百多年 ,鲜为学界所知。考辨王维庙出现的情况 ,并探讨其长期存在的原因 ,乃知有始出迷信、继入传统“神道设教”轨范和地方政府“因势利导”以“辅治成化”之因 ,以及还有王维本人的“济人”之心、“重情”、文学才华得到人们推重等因素。王维庙对此邦兴文起到过积极作用。王维是否到过浙江 ,学界本存异议。浙江黄岩有王维庙 ,与王维生平行踪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庙 浙江 黄岩 文学才华 “济人” 重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文派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茂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3,共5页
魏晋文派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骈文派。魏晋文派是中国古典散文史上的浪漫派、重情派。它作为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传统而存在,是苏轼小品文、明代公安派、现代小品文的活的源头。
关键词 魏晋文派 浪漫派 重情 隐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侯孝贤《刺客聂隐娘》中武侠文学精神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嘉任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6-18,共3页
武侠文学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类别,与西方骑士文学在对形式表现和精神内涵上有许多共性,都以侠士或骑士的仁、义、勇、真、善、美作为理想的精神追求,他们杜绝妥协、重情重义、有着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这种文化上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可谓... 武侠文学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类别,与西方骑士文学在对形式表现和精神内涵上有许多共性,都以侠士或骑士的仁、义、勇、真、善、美作为理想的精神追求,他们杜绝妥协、重情重义、有着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这种文化上所推崇的理想人格可谓是各个文明的共鸣,在东方文化语境中,理想的侠士的人格更符合儒家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和仁、义、礼、智、信的人生信条。从武侠文学发展历史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文学 聂隐娘 侯孝贤 骑士文学 侠士 人生信条 武侠电影 仁、义、礼、智 重情 唐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好人主义错误思想及其纠正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小娟 单文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48,共4页
好人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在党内主要表现为:看到其他党员犯错误或有错误倾向时,不提醒、不指正、不制止;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谨小慎微、避重就轻、隔靴搔痒;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态度暧昧、立场不稳、原则不清。党内好人主义之... 好人主义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作风,在党内主要表现为:看到其他党员犯错误或有错误倾向时,不提醒、不指正、不制止;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谨小慎微、避重就轻、隔靴搔痒;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态度暧昧、立场不稳、原则不清。党内好人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中重情轻理的思想和党员对儒家中庸之道的误解、党员身份意识淡化以及党内存在"讲真话有代价、说谎话有‘好处’"的不良政治生态的助推作用有关。为此,要着力从思想认知上正本清源,引导全党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等关系;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增强党员身份意识,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积极营造敢讲真话的宽松环境,想方设法铲除好人主义滋生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人主义 重情轻理 思想作风 政治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赋学批评之演进
17
作者 孙福轩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1,共5页
明代赋学,出于对唐宋以来辞赋创作浮靡风气的反省自拯,以及对元代祝尧等赋论家重情说的继承,复古重情成为当时的理论倾向,且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即明初重儒思想下的复古赋论,以前后七子等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复古赋论,后期复古派与反复... 明代赋学,出于对唐宋以来辞赋创作浮靡风气的反省自拯,以及对元代祝尧等赋论家重情说的继承,复古重情成为当时的理论倾向,且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即明初重儒思想下的复古赋论,以前后七子等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复古赋论,后期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赋学论争以及对汉魏六朝赋的归依。虽然新义不是太多,但在反对前代唐律赋以律束情、宋文赋以理掩情的基础上,提倡"祖骚宗汉"以与时文相抗衡,引领了清代古体赋学的繁荣,在赋学批评史自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功绩与赋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赋学 赋学批评 复古派 重情 赋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云间士风浅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亭立 《中文自学指导》 2007年第1期61-65,共5页
晚明时期的江南经济发达,文化繁盛,渐渐取代中原,成为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云间(松江)士风是江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独特的历史时期里受到熏染,一改水软风轻感伤唯美的传统形象,形成了刚柔并济,多元共存的文化性态,塑造出... 晚明时期的江南经济发达,文化繁盛,渐渐取代中原,成为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云间(松江)士风是江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独特的历史时期里受到熏染,一改水软风轻感伤唯美的传统形象,形成了刚柔并济,多元共存的文化性态,塑造出独特的士人风气。既有暮春三月感性优美的传统,也有论政谈兵铿锵慷慨的面貌;既有率性重情的浪子,也有拘礼守法的志士,哺育了如王阳明、陈子龙、张岱、李贽等光辉千古的文化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兵 庙堂 山人 重情 多元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女子参政的呐喊者——吴芝瑛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爱武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3-73,共1页
吴芝瑛(1867——1934),字紫美,号万柳,安徽桐城人。是著名桐城派古文大家吴汝纶的侄女。善诗文、工书法,被邑人誉为“三绝”。19岁时嫁“无锡才子”廉泉。翌年(1898年)随夫移居北京,结识秋瑾,同有匡世济世之心,频以诗文往还,情深意笃,... 吴芝瑛(1867——1934),字紫美,号万柳,安徽桐城人。是著名桐城派古文大家吴汝纶的侄女。善诗文、工书法,被邑人誉为“三绝”。19岁时嫁“无锡才子”廉泉。翌年(1898年)随夫移居北京,结识秋瑾,同有匡世济世之心,频以诗文往还,情深意笃,不啻同怀。1904年正月,瑾在京与芝瑛订文字之交。1907年,秋瑾遇难,芝瑛闻凶讯,悲恸欲绝,满怀悲愤之情写下了《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等,并冒着杀身之祸,与徐寄尘一起,营葬秋瑾于杭州西泠桥。重情尚义,至今为人赞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参政 吴汝纶 秋瑾 重情尚义 桐城派 男女平等 请愿书 孙中山 书法 法政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作品 增加演唱表现力
20
作者 王燕丽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6-178,共3页
增加艺术作品的演唱表现力,重在还原与提升。还原的是作品内涵原貌,提升的原貌内外之后的表现张力。声乐教学中要想做到这几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作品,力求把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从单薄到饱满,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升华,对任何一位声乐... 增加艺术作品的演唱表现力,重在还原与提升。还原的是作品内涵原貌,提升的原貌内外之后的表现张力。声乐教学中要想做到这几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作品,力求把作品从平面到立体,从单薄到饱满,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升华,对任何一位声乐研究者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笔者在本文中,结合多年声乐教学及实际舞台经验就本主题做展开式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理解 全面兼顾 深入浅出 重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