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US模型的大理市土地利用变化与模拟分析
1
作者 刘艺璇 杨玉筝 +4 位作者 黄浩 郭先华 詹惠文 张子薇 刘倩辰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222,共11页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护。以大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0、2020年等3期遥感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FLUS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对大理市2000—2030年...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保护。以大理市为研究对象,采用2000、2010、2020年等3期遥感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FLUS模型、标准差椭圆模型等方法,对大理市2000—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与模拟。结果表明:(1)大理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2000—2020年耕地、草地面积逐年递减,其中耕地减幅16.91%,面积减少67.48km^(2),水域和农村居民点较为稳定,林地、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其中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为明显,增加了52.11 km^(2)。(2)模拟结果显示到2030年,耕地、林地、草地和农村居民点将持续减少,面积分别减少13.41、1.98、7.60和3.94 km^(2),水域将持续保持平稳,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将大幅度增加,面积分别增加5.49和21.24 km^(2)。(3)2000—2020年,城镇用地显现较强聚合性,其他建设用地规模呈上升趋势,应该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力争经济生态共赢;2020—2030年,林地、草地重心往海拔更高、生态更为良好的西南和东北方向迁移,需加强对洱海西岸和南岸的生态保护,加强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S模型 土地利用 标准差椭圆 重心迁移 大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韧性的时空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菲菲 周霞 周玉玺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0,共6页
针对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承灾能力弱、面源污染严重及种粮收入偏低等现实问题,文章运用熵权法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变革力维度测度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采用Dagum基尼系数、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链解析其时空分布、... 针对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的承灾能力弱、面源污染严重及种粮收入偏低等现实问题,文章运用熵权法从抵抗力、恢复力和变革力维度测度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采用Dagum基尼系数、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可夫链解析其时空分布、区域差异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2011—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韧性呈现上升态势,表现为“东西高、中部低”,从不同功能区来看,主销区粮食生产韧性高于主产区,平衡区最低;中国粮食生产韧性区域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其中,功能区区域间差异为主要差异来源;中国粮食生产韧性重心位于河南,呈现以环渤海、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主轴的“东北—西南”分布特征,具有逆时针动态演变趋势;从演化趋势来看,粮食生产韧性具有向高水平状态转移趋势,其转移概率受邻近省份类型影响显著,形成以高水平辐射带动、低水平负向制约为主的空间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韧性 功能区差异 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 空间马尔可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 江海云 杨维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732,共15页
渭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与西北经济发展核心区,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转移矩阵、强度图谱... 渭河流域作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与西北经济发展核心区,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简称为“三生”空间)格局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选取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转移矩阵、强度图谱、标准差椭圆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揭示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三生”空间以生态空间(面积占比55.6%)和生产空间(40.8%)为主导,生活空间(3.6%)以西安市为中心呈散射状向外扩张;生态空间面积增长2473.45 km^(2),生产空间缩减2861.21 km^(2),体现退耕还林政策与城镇化的双重效应。(2)空间转型以草地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型为主,城镇生活空间侵占耕地现象集中于关中平原城市群。(3)标准差椭圆显示生产空间向东北迁移,生态空间呈现东北方向与西北方向的摆动,生活空间向西北扩展趋势显著。(4)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渭河流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由生境质量(q值为0.493)与年平均气温(q值为0.436)等自然因子主导,社会经济因子通过距城镇建设用地的距离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等交互路径强化空间重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子对“三生空间”格局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格局演变 强度图谱 重心迁移模型 标准差椭圆 地理探测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黄河流域城市洪涝风险评估与时空分布研究
4
作者 任捷 王子航 +1 位作者 王书玥 刘琴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2,共11页
选取黄河流域66个地级市2013—2022年相关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黄河流域城市洪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融合CRITIC-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贝叶斯网络对黄河流... 选取黄河流域66个地级市2013—2022年相关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黄河流域城市洪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融合CRITIC-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贝叶斯网络对黄河流域城市洪涝风险状态概率进行动态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灵敏度分析。进一步运用GIS空间分析和重心-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黄河流域城市洪涝风险的时空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洪涝灾害处于高风险状态的概率持续增加,中高风险状态概率为0.74,未来流域有关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概率处于较高水平。(2)黄河流域城市洪涝风险的主要敏感性因素为年降雨量、年暴雨日、建设用地占比、高程相对标准差、地均GDP、人口密度、科技支出财政占比和排水管网密度等指标因子。(3)黄河流域城市洪涝风险呈中游向上游、中游向下游两端扩散的趋势。其中,上游城市洪涝风险呈加重态势,下游城市洪涝风险呈大范围集聚态势,总体呈现“西北—东南”方向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洪涝风险评估 CRITIC-熵权法 动态贝叶斯网络 重心-标准差椭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肺结核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菲菲 周培瑶 +2 位作者 卢耀勤 郑彦玲 张利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76-2182,共7页
目的分析新疆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各县、市(州)、区2010—2022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及人口数据,基于时空扫描统计量、标准差椭圆分析和重心迁移模型,评估肺结核发病聚集性及迁移趋势;基... 目的分析新疆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特征,为肺结核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各县、市(州)、区2010—2022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数及人口数据,基于时空扫描统计量、标准差椭圆分析和重心迁移模型,评估肺结核发病聚集性及迁移趋势;基于克里金插值技术,以年为尺度对2022年发病率进行插值分析,以2018年报告发病率作为时间对照,捕捉时空分布热点区域;使用ArcGIS软件完成发病率连续空间变化趋势的可视化。结果2010—2022年新疆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逐年变化,2018年前波动上升,并于2018年达到峰值,随后逐年下降;发病率空间分布呈现先聚集后扩散的变化趋势,发病率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但疫情重心一直在阿克苏地区;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结果显示,疫情三个级别聚集区域共涉及41个州、县、市,一级、二级聚集区肺结核发病风险高于其他区域(P<0.01);克里金插值预测图提示,南部四地州仍是肺结核疫情高风险区域(发病率>300/10万);北部区域整体发病率较低,乌鲁木齐市最低,向四周辐射。结论新疆地区肺结核发病率2018年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年降低;发病率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2010—2022年新疆肺结核疫情呈明显时空聚集性,西南部尤为显著,西南部的四地州为肺结核疫情高风险区域。新疆肺结核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肺结核疫情高发区域,加大防控力度和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克里金插值 重心迁移模型 时空分布 时空扫描统计量 标准差椭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