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腿工作性质及重心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韩冰楠 李超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1,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对两组(14名)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时间、速度、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对两组(14名)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时间、速度、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缩再离心收缩,不是缓冲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不同水平运动员膝、踝关节缓冲、蹬伸工作能力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对提高重心垂直速度的贡献不显著;运动员水平越高蹬伸时间指数、水平速度转变率越高,重心轨迹曲线越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远 起跳腿 工作性质 重心运动 重心提升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杠大回环重心运动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成 《体育科学》 1987年第4期67-67,共1页
对美国全国运动节体操比赛的单杠决赛运动员进行了拍摄,拍摄速度为50格/秒。
关键词 大回环 三种类型 运动 体操比赛 单杠 角速度 重心运动 决赛 重心轨迹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支链式侧翻辅助装置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
3
作者 刘征 潘国新 +2 位作者 姚鹏震 刘甜 苏鹏 《图学学报》 2025年第5期1094-1104,共11页
定期侧翻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护理措施,现有侧翻辅助装置机械式结构刚性较大,未考虑人体侧翻运动机理,充气式存在人体关节转动中心和机构转动中心不一致,易导致患者在侧翻过程中受伤,因此,研究人机运动协同的仰卧位侧翻辅助装... 定期侧翻是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压疮的重要护理措施,现有侧翻辅助装置机械式结构刚性较大,未考虑人体侧翻运动机理,充气式存在人体关节转动中心和机构转动中心不一致,易导致患者在侧翻过程中受伤,因此,研究人机运动协同的仰卧位侧翻辅助装置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据人体侧翻运动机理的研究基础,设计了一种由平面连杆机构驱动双支链结构的侧翻辅助装置,主要受力位置为肩部和臀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设计参数,利用图解法分析连杆传动角,同时进行装置的运动学仿真、工作空间分析与人体侧翻重心轨迹提取实验,对整体装置进行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辅助人体侧翻角度为30°~45°,该角度范围内人体与双支链接触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有助于预防压疮。机构传动角范围为42.19°~90.00°,该角度范围机构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研究验证了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双支链结构能够拟合肩部和臀部的运动过程,提供多段式支撑链接触,避免局部压力集中,符合人-机协同性与人机工程学的康复辅具设计要求,为侧翻康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翻辅助 人体重心运动轨迹分析 双支链结构 运动学图形表征分析 机构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确定背越式跳高的起跳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锦湘 《中国体育科技》 1984年第32期28-30,共3页
在背越式跳高中确定起跳点,到重心越过横杆处的长度0 A(见下图)多少?对于保证过杆时,使重心的最高点在横杆上(或横杆下),这样可使已获得的重心高度能充分利用越过最高的横杆。在理论上:有几种过杆姿势的身体重心可在横杆下过杆,俯卧式-1... 在背越式跳高中确定起跳点,到重心越过横杆处的长度0 A(见下图)多少?对于保证过杆时,使重心的最高点在横杆上(或横杆下),这样可使已获得的重心高度能充分利用越过最高的横杆。在理论上:有几种过杆姿势的身体重心可在横杆下过杆,俯卧式-17.78厘米,背越式-8.38厘米,鱼跃式则可达到-20厘米以上。但实际情况,从背越式来看,更多的是过杆时重心最高点不仅是在横杆上面的几厘米,而且还在横杆后的约20厘米处。要使重心的最高点在横杆下过杆,对各方面的要求高一些,实际做到困难一些。然而要缩短重心与横杆的前后长度,使过杆时重心最高点在杆上,则只要找出起跳点到横杆的长度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跳点 背越式跳高 最高点 重心运动 横杆 过杆 身体重心 重心高度 运动 俯卧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跳马落地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荣曾 欧文勤 《中国体育科技》 1984年第25期21-32,共12页
前言体操比赛的落地不同于其他项目(如田径中的跳高、跳远)的落地动作。它要求落地站稳不动。在当今的重大国际比赛中,运动员落地能否站稳不动,已成为能否夺魁和得满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研究落地稳定性(包括跳马)问题,已日益引起... 前言体操比赛的落地不同于其他项目(如田径中的跳高、跳远)的落地动作。它要求落地站稳不动。在当今的重大国际比赛中,运动员落地能否站稳不动,已成为能否夺魁和得满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而研究落地稳定性(包括跳马)问题,已日益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和研究。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国家队男女主力队员共14人。研究方法主要使用DV—16型高速摄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地稳定性 运动 落地角 跳马 垂直速度 重心运动 研究方法 缓冲制动 缓冲过程 制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杠反吊前旋下的研究和实践
6
作者 刘昆久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14,1,共6页
该动作是贵州体操队11岁的孙萍在全国二青会上完成的具有独创性的超高难度动作,国外尚无人闻津。提高反吊前旋下技术质量的关健是在提高反吊大回环速度的基础上,正确利用鞭打技术以提高腾空初速度。
关键词 大回环 腾空初速度 前旋 高低杠 转角速度 鞭打技术 前空翻转体 重心运动 技术质量 运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跳(纵跳)
7
作者 石玉琴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96-102,共7页
垂直跳作为体力测定的一个项目,从地面垂直向上跳时,能够达到的高度,是体力或基础运动能力的一个指标。 人的身体是由很多的质点所组成的复杂的集合体,即使象垂直跳这样简单的动作,要进行细微的分析也是非常困难的。
关键词 垂直跳 运动能力 集合体 体力 跳时 踏跳动作 输出功率 重心运动 身体重心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杠单臂特卡切夫的分析与训练
8
作者 范嗣光 刘昆久 +1 位作者 贺辉 郭新民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6-19,29+49,共6页
单臂大回环在当前国际体操比赛中还没有人在高低杠上完成过。范学英在全国六运会上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动作,并获得国家体委创新一等奖。她用实践证明了单臂大回环在高低杠上发展的可行性,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高低杠 特卡切夫 大回环 单臂 运动 动作 训练方法 人体总重心 支撑臂 重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杠正握向后大回环技术分析
9
作者 王萍 吴天宇 《中国体育科技》 1981年第17期1-14,共14页
一、研究“大回环”的目的:自沙波什尼柯娃于七七年首创“高杠正握向后大回环”以来,能否掌握“大回环动作,特别是“大回环”类创新高难动作,已成为衡量高低杠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我国体操界不少同志,对待这一创新技术,经历了一个... 一、研究“大回环”的目的:自沙波什尼柯娃于七七年首创“高杠正握向后大回环”以来,能否掌握“大回环动作,特别是“大回环”类创新高难动作,已成为衡量高低杠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我国体操界不少同志,对待这一创新技术,经历了一个“怀疑——观望——接受”的曲折过程。这一在认识上的失错,使我们在“大回环”类动作的发展上,失去了1—2年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向后大回环 角速度 重心运动 回环动作 动作质量 高难动作 线速度 重心位置 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