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化第四纪红粘土重建森林恢复27年后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凤 黄荣珍 +3 位作者 樊后保 肖龙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92,219,共5页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 以严重退化第四纪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选择7种模式重建森林恢复27a后的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建模式27a后群落Marglef丰富度指数R为封育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竹节沟马尾松林分>强烈干扰马尾松林分,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P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表现为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较大,而竹节沟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较小。群落稳定性大小顺序为竹节沟马尾松林分>无谷坊马尾松林分>谷坊马尾松林分>封育马尾松林分>种草竹节沟马尾松林分>竹节沟湿地松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粘土 重建森林 多样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退化红壤人工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江玉梅 谢晶 +3 位作者 曹广泮 陈成龙 徐志红 刘苑秋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 应用MicroResp方法研究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代谢特征,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时间(6 h和继续培养18 h)和不同土壤深度(0~10 和10~20 cm),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差异显著。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能力有显著差异,表现为:自然恢复地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纯林 〉 针阔混交林 〉 针叶纯林。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明4种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自然恢复地 〉 阔叶混交林 〉 阔叶纯林 〉 针阔混交林 〉 针叶纯林,除自然恢复地外,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在4种不同重建森林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15种碳源能够阐述4种不同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森林土壤微生物的敏感碳源主要为糖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esp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碳源 重建森林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土壤酶特性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苑秋 杨家林 杜天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95-795,共1页
以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的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区为研究对象 ,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 ,2 0 0 1年选择 8种不同重建模式测定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 ,研究表明 :(1)用主成分分析排序 (PCA)可将 8种模式重... 以地处赣中吉泰盆地的泰和县严重退化红壤区为研究对象 ,1991年采取不同模式重建森林 ,2 0 0 1年选择 8种不同重建模式测定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 ,研究表明 :(1)用主成分分析排序 (PCA)可将 8种模式重建的森林土壤酶活性分为 3类 ,枫香纯林及其与针叶树种的混交林模式是酶活性最高的一类 ,针叶纯林模式土壤酶活性最低的一类 ;(2 )土壤各种酶活性总的垂直分布规律是自上而下逐渐减弱 ,但不同种类的酶、不同重建类型 (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 ,且蔗糖酶以阔叶林变异幅度最大 ;(3)脲酶活性两季节 (5月和 10月 )差异最大 ,蛋白酶季节差异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森林 退化红壤 土壤酶特性 植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侵蚀红壤重建森林的土壤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苑秋 杨国平 +2 位作者 杜天真 郭晓敏 夏晓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9-123,共5页
江西弋阳县龟峰镇属严重退化红壤区域.1999年采取湿地松与胡枝子混交模式重建森林,2002年对林龄12年的林地生态功能指标的调查研究表明:(1)林地0~40 cm土层内有机质和全氮量普遍高于对照区各层,分别高87.95%和36%,全磷和有效磷分别增加... 江西弋阳县龟峰镇属严重退化红壤区域.1999年采取湿地松与胡枝子混交模式重建森林,2002年对林龄12年的林地生态功能指标的调查研究表明:(1)林地0~40 cm土层内有机质和全氮量普遍高于对照区各层,分别高87.95%和36%,全磷和有效磷分别增加40.9%和22.3%,但有效钾下降了8.13%.(2)林地土壤通气状况、持水状况和渗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3)0~40 cm土层内的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普遍高于对照区,而且随土层下降而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红壤 重建森林 土壤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重建森林群落β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林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8-154,162,共8页
[目的]对福建省长汀县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森林重建效果进行分析,为该区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7个不同年份重建的林分,分别设置7个20 m×20 m样地进行物种调查,采用β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对福建省长汀县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的森林重建效果进行分析,为该区恢复与重建森林植被工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择7个不同年份重建的林分,分别设置7个20 m×20 m样地进行物种调查,采用β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研究区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随造林时间增长而增加。②Whittaker指数随造林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造林时间长的区域相应的Whittaker指数值较低,而造林时间短的对应值高。[结论]森林恢复时间是影响长汀县水土流失区森林β多样性的重要因素,重建时间越长的森林β多样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物种多样性 水土流失 重建森林 二元属性数据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特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水印 余明泉 +1 位作者 朱玲 秦晓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以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的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不同植被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量C、N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P<0.001),微生物量... 以地处江西省泰和县的退化红壤区不同植被重建模式的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不同植被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量C、N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P<0.001),微生物量N大小依次表现为:阔叶林(33.67mg/kg)、针阔混交林(30.64mg/kg)、无林荒草地(28.09mg/kg)、针叶林(23.46mg/kg);微生物C量大小依次表现为:阔叶林(181.67mg/kg)、针阔混交林(162.75mg/kg)、无林荒草地(139.68mg/kg)、针叶林(136.57mg/kg)。季节对微生物量N的影响差异为极显著(P<0.001),对微生物量C的影响差异为显著(P<0.05),微生物量C、N均表现为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微生物量C、N均与土壤全N、全C呈显著相关,能有效地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综合来看,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中阔叶林最好,其次为针阔混交林、无林荒草地和针叶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微生物量C 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有效性 被引量:5
7
作者 秦晓蕾 余明泉 +1 位作者 杨清培 刘苑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开展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N素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有效N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铵态N:无林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硝态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无林地... 采用PVC顶盖埋管法,开展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N素矿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有效N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铵态N:无林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硝态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无林地;矿质N: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无林地>针叶林。(2)在所有重建模式中NH4+-N是有效N的主体部分,氨化过程更强烈。(3)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氨化速率差异不显著(P=0.354),而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均为极显著(P<0.001),硝化速率、矿化速率均表现为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无林地。总体来看,无论是有效N含量还是N矿化速率阔叶林均为最高,是一种比较好的植被重建模式。深入开展生态系统N平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评价重建森林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氮矿化 土壤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宫胁森林重建法恢复和再建山东森林植被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仁卿 张淑萍 葛秀丽 《山东林业科技》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 -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 ,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byNativeTrees)。该方法在日本、泰国... 简要介绍了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 -环境保全林重建法。该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潜在植被和演替理论 ,其核心是用乡土树种恢复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byNativeTrees)。该方法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巴西和中国等国家 ,用于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的恢复 ,已经有近 6 0 0个成功的例子。山东的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恢复和造林难度大 ,宫胁的森林重建法对于山东的森林植被恢复和重建将是很有借鉴和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胁森林重建 再建 山东 森林植被 森林恢复 乡土树种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欧森林植被重建与城乡发展考察管见——陕西省水土保持局赴中欧技术考察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苗光忠 彭鸿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16,共4页
中欧人口密集 ,资源有限 ,在工业革命时期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经过二三百年的恢复和治理 ,如今各国植被覆盖率均在 60 %以上 ,城镇布局和工农业结构合理 ,生产效率较高。我国现今的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与中欧各国建设时期相似 ,... 中欧人口密集 ,资源有限 ,在工业革命时期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经过二三百年的恢复和治理 ,如今各国植被覆盖率均在 60 %以上 ,城镇布局和工农业结构合理 ,生产效率较高。我国现今的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等问题与中欧各国建设时期相似 ,中欧各国在植被重建和城乡发展中的经验和技术 ,特别是其在中林、城市水源涵养林培育 ,垃圾和污水处理以及生态系统监测等方面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结合我国特别是陕西的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重建 育苗 水源涵养 城市发展 乡村发展 城镇化 中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林恢复27年后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荣珍 李凤 +3 位作者 肖龙 樊后保 李燕燕 廖迎春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 应用5种概率分布规律对退化第四纪红黏土重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恢复27a后林分的直径结构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种重建模式的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均符合Weibull分布,除了模式C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Gamma分布外,其它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直径分布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Gamma分布模型和Beta分布模型;模式A,B,C,D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正值,而模式E,F的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曲线偏度值为负值;模式A,B,C的峭度为正值,而模式D,E,F峭度为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红黏土 重建森林 直径分布 Weibu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夏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异格局动态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志坚 刘亮英 +4 位作者 刘苑秋 吴春生 丘满圆 郭锦荣 邓文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4,共7页
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江西泰和退化红壤丘陵区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15 a、25 a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水分空间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在恢复初期,重建森林和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较为均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 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江西泰和退化红壤丘陵区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15 a、25 a土壤(0~20 cm和20~40 cm土层)水分空间变异格局。结果表明:在恢复初期,重建森林和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较为均匀,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逐渐增加,且离散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中等程度变异;重建森林及自然恢复草地土壤水分分布呈正态分布,均能较好的拟合成球状模型(决定系数均>0.804),数据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主要以土壤母质、地形等引起的结构性变异为主。从时间序列上看,恢复25 a土壤水分块金值、基台值、块金系数均显著增大,总的变异性增加,且由随机因素造成的变异比重加大;从土层角度来看,同一恢复年限内,自然恢复草地基台值上层(0~20 cm)>下层(20~40 cm),块金值、块金系数则表现为上层<下层,下层土壤水分随机变异强于上层。重建森林的3个指标均表现为上层>下层,且表层随机性变异更大;随恢复时间增加,森林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程度加大,斑块更为破碎化,自然恢复草地0~20 cm和20~40 cm两土层变程均显著变大,土壤水分空间延续范围变大;增加取样密度和加大研究尺度更能揭示退化红壤区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重建森林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格局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清带造林技术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包维楷 乔永康 钱能斌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44-47,共4页
实验研究表明,清带造林技术是将山地植被自然恢复和目的树种人工重建有机结合的有效的森林重建技术措施。它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林地的光、温、有机质分解条件,促进林木生长,维持物种多样性,利于形成乔-灌-草-地被物多层次立体结构。
关键词 坡地 清带造林技术 森林恢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春江流域人工阔叶幼林涵养水源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小明 周本智 +2 位作者 钟绍柱 孔维健 王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7,122,共4页
选择富春江流域迹地更新的7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分,通过1 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阔叶幼林恢复重建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人工阔叶幼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分别提高了21.45%、22.50%和31.14%;土壤容重明... 选择富春江流域迹地更新的7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分,通过1 a的定位监测,研究了阔叶幼林恢复重建的水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人工阔叶幼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分别提高了21.45%、22.50%和31.14%;土壤容重明显降低,阔叶幼林对土壤入渗能力有明显改善。(2)阔叶幼林的水文生态效应比较明显。监测期间,地表径流总量为1.87 mm,平均径流系数0.16%,略高于天然次生林同期地表径流总量1.47mm和平均地表径流系数0.10%。在中小降雨强度下,阔叶幼林平均地表径流系数和天然次生林较接近;但在暴雨和大暴雨条件下,阔叶幼林的平均地表径流系数显著高于天然次生林。观测期内阔叶幼林泥沙总量为173.74 kg/hm2,是天然次生林泥沙总量(31.99 kg/hm2)的5.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重建 水土保持林 水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