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组织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永健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 12月内移植物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 :用兔做实验对象 ,取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 ,分别于术后第 2周、第1、2、4、6、9、12月取材 ,观察关节腔内重建移植物的大体形...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兔前交叉韧带术后 12月内移植物的组织学变化过程。方法 :用兔做实验对象 ,取同侧自体单股半腱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 ,分别于术后第 2周、第1、2、4、6、9、12月取材 ,观察关节腔内重建移植物的大体形态 ,运用HE、甲苯胺兰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过程。结果 :关节腔内的移植物在术后第 2周表现为明显的组织坏死 ,第 1月有新生组织自外周长入替代 ,第 2月富含细胞 ,但胶原纤维无序 ,第 4月细胞数目减少 ,胶原纤维纵向排列较规则 ,第 6月组织学形态类似正常前交叉韧带 ,第 9月进一步成熟 ,第 12月更加接近正常。甲苯胺兰染色显示 :术后第 12月关节腔内移植物出现异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术后各期移植物均以Ⅰ型胶原为主 ,Ⅲ型胶原分布于长入替代的新生组织中 ,术后 4个月以后移植物中Ⅲ型胶原呈弥散分布。结论 :关节腔内的半腱肌腱移植物经历组织坏死、新生组织长入替代和塑形改建过程 ,其组织学形态在术后第 6月与正常前交叉韧带相似 ,第 12月接近正常 ,但其胶原分布情况仍有别于正常前交叉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半腱肌腱移植 重建前交叉韧带 移植物 组织学变化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末端形成的特点 被引量:22
2
作者 薛海滨 敖英芳 于长隆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0,F002,共5页
目的 :观察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末端形成的过程。方法 :应用家兔为实验对象 ,将前交叉韧带切除 ,然后应用半腱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 ,术后 4、8、12和 16周取材 ,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末端形成的过程。结果 :在骨... 目的 :观察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末端形成的过程。方法 :应用家兔为实验对象 ,将前交叉韧带切除 ,然后应用半腱肌腱进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 ,术后 4、8、12和 16周取材 ,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末端形成的过程。结果 :在骨隧道内的肌腱转归与在关节腔内的肌腱不同 ,未发现组织坏死和新生组织长入替代的过程。末端形成时 ,在骨与肌腱接触面先发生骨髓腔开放 ,细胞由骨髓腔向肌腱内长入 ,肌腱逐渐由软骨化转为骨化 ,末端形成是先有骨的推进过程 ,最后在肌腱刚入骨的部位形成末端。此过程需要 12周以上才能完善。结论 :与应用髌腱重建时的骨-腱 -骨的重建方式不同 ,应用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时末端的形成过程是形成一个新的末端。末端形成时主要是骨性部分向肌腱推进的过程 ,而不是肌腱内胶原纤维向骨长入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末端 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骨道双束和单骨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的初步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鞠晓东 王健全 +4 位作者 敖英芳 梅宇 张辛 王佳宁 赵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75-580,628,共7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单骨道双束和单骨道单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差异。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共48例初次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单骨道双束组(n=24)和单骨道单束组(n=24),分别采取关节镜下单骨道双束和... 目的:前瞻性对比研究单骨道双束和单骨道单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差异。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共48例初次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单骨道双束组(n=24)和单骨道单束组(n=24),分别采取关节镜下单骨道双束和单骨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技术,移植物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两组胫骨骨道均用Tibial Intrafix固定,单骨道双束组股骨骨道用Femoral Intrafix固定,而单骨道单束组股骨骨道用Endobutton固定。术后随访分别采用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进行主观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KT-2000测量客观评估稳定性。结果:48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71±1.69)个月。两组功能评分显示,术后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客观稳定性评估较术前均显著提高,但组间无显著差异。在134N拉力下KT-2000测量侧侧差值:单骨道双束组屈膝30°时为(1.44±1.28)mm,屈膝90°为(1.15±1.30)mm;单骨道单束组屈膝30°时为(1.63±1.15)mm,屈膝90°为(1.31±1.26)mm。结论:单骨道双束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能够很好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疗效满意;但与单骨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相比,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和客观稳定性评估均无明显差别,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 腘绳肌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辉 王雪松 +3 位作者 冯华 洪雷 耿向苏 王满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5-279,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 目的:回顾性研究并评估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8月,对36例ACL损伤病例进行了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男性16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28岁(15~56岁);急性损伤11例,慢性损伤2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主观评估(包括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症状改善情况)和客观评估(包括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测量,以及关节活动范围),并对比了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MR影像和关节镜手术探查影像,还对术后发热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了记录。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23.6个月(12~32个月)。主观评估:术前Lyshrolm评分为63.61±13.4分(46~90分),术后最终评分为98.03±3.6分(85~100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IKDC评分总体优良率达到91.7%。客观评估:KT-1000测量结果:术前两侧胫骨前移的差别为7.05±2.15mm(2-11mm),术后最终测量值为1.15±1.43mm(0-6mm),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毒和细菌感染。1例患者移植物松弛度增加,给予固缩治疗后好转。另1例部分韧带磨损,但主观评估良好,给予清创和髁间窝成形术处理。结论:短期观察显示,采用同种异体骨-髌腱-骨组织移植重建ACL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组织移植 骨-髌腱-骨 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媛霞 段永壮 +1 位作者 陶金刚 明海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4-566,共3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及非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03~2015.05收治的64例有韧带残端残留的ACL断裂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关节镜下四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技术,随机分为两组,即保留残端组和非保留残端组,每组32例,非保残组给予切除残端行常规关节镜手术重建ACL,保残组在保留残端的基础上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记录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关节稳定性及功能评分进行对比,术后1年测本体感觉,部分患者二次手术时探查重建韧带。结果 6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非保残组平均91.9分,保残平均93.2分;IKDC评分功能在A、B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0例;抽屉试验阴性非保残组29例保残组31例,Lachman试验阴性两组均为30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本体感觉重复试验无差异,患者自述关节稳定性及位置觉以观察组稍优,术后共有9例患者二次行关节镜手术,对照组4例,观察组5例,镜下见对照滑膜覆盖率及韧带表面光滑度较观察组稍差,因例数太少,未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与非保留残端单束重建术重建ACL,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患者有更好的自我感觉,可能和保留残端有利于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及本体感受器的恢复有关,需要更多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重建 保留残端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腱肌腱股薄肌腱在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运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吕征 吕天润 万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6-788,共3页
目的:探讨用无内固定物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运用和效果。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对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无内固定物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13例移植肌腱... 目的:探讨用无内固定物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运用和效果。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对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了无内固定物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13例移植肌腱采用二股半腱肌腱和二股股薄肌腱,另20例仅为二股半腱肌腱,术前和术后进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的稳定性,用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前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术后29例为阴性,4例为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 ̄57分,术后Lysholm评分为71 ̄96分。结论:无内固定物的半腱肌腱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为生物固定,固定可靠,费用少,短期效果好,中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 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穿钉和纽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劼若 查振刚 +5 位作者 潘锐 刘宁 郇松玮 佘国荣 罗斯敏 陈均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8-422,共5页
[目的]比较使用横穿钉和纽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效果.[方法]分析本科室2012年至2014年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共68例,采用取自体腘绳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股骨端使用用横穿钉固定36例,使用纽扣钢板固定32例.对术前术后膝关节的稳定... [目的]比较使用横穿钉和纽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效果.[方法]分析本科室2012年至2014年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共68例,采用取自体腘绳肌、股薄肌腱单束重建,股骨端使用用横穿钉固定36例,使用纽扣钢板固定32例.对术前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通过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和前抽屉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患者随访12~ 16月,横穿钉组和纽扣钢板组的Lysholm评分术前分别为:(40.31±13.26)分和(43.21±12.57)分,术后分别为(92.26±5.08)分和(91.13±6.15)分,两组术后评分均优于术前,两组术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横穿钉和纽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都能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两者近期效果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横穿钉 纽扣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Rigidfix固定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强 郝光亮 +3 位作者 李瑞 张抒 曹学成 王衍彪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比较Rigidfix与Rigidfix Curve两种股骨侧移植物固定系统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对65例ACL损伤患者行自体股薄肌半腱肌单束移植重建,按照移植物股骨侧不同固定方式随机分为两组:Ri... 目的:比较Rigidfix与Rigidfix Curve两种股骨侧移植物固定系统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对65例ACL损伤患者行自体股薄肌半腱肌单束移植重建,按照移植物股骨侧不同固定方式随机分为两组:Rigidfix系统组(R组,30例)和Rigidfix Curve系统组(RC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终止时的关节前后向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R组27例、RC组3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9±1.2月,所有患者未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R组医源性关节软骨损伤2例,发生率为7.4%;RC组0例。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3)。R组中2例发生医源性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术后关节稳定性、Lysholm及Tegner评分与未发生软骨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425、0.1602和0.6391。手术前后KT-1000测量结果,R组分别为5.7±0.9 mm,1.5±0.6 mm;RC组分别为6.1±0.8 mm,1.7±0.5 mm。R组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62.1±5.4和89.8±4.5,Tegner评分分别为4.8±1.5和7.1±1.3。RC组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分别为59.7±6.2和91.0±5.1,Tegner评分分别为5.0±1.3和7.6±1.4。所有患者术后关节前后向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L重建中,采用Rigidfix与Rigidfix Curve系统对股骨端移植物进行固定,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Rigidfix Curve系统允许经前内侧入路定位股骨隧道,符合ACL解剖重建;横钉自内侧打入,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RIGIDFIX RIGIDFIX CURVE 交叉韧带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束双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9
作者 曹艳 孙蕊 +2 位作者 李宇 王丹妮 于苗苗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1期50-51,55,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双隧道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2周出院时,均可带支具步行;术后随访6~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双隧道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1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2周出院时,均可带支具步行;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2.31)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大部分患者关节活动度良好,疼痛、错动感完全消失,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阴性,MRI复查结果显示移植肌腱形态良好。结论 精心全面的整体护理以及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双束双隧道 交叉韧带重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关节镜下再视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夏春 周江南 +1 位作者 付日斌 陈国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1006-1008,共3页
目的关节镜再视观察游离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在体内重塑与转归过程.方法关节镜下再视手术,观察关节镜下自体同侧游离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33例.重建术至再视手术时间为2~36个月,平均11.9月.依据重建术至再视术的时间,替... 目的关节镜再视观察游离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在体内重塑与转归过程.方法关节镜下再视手术,观察关节镜下自体同侧游离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33例.重建术至再视手术时间为2~36个月,平均11.9月.依据重建术至再视术的时间,替代腱按时段分组:1月~,4月~,7月~,10月~,13月~,18月~和25月~组.再视术重点观察评估了移植的Hamstring腱形状、色泽、张力、覆盖的滑漠组织和血管状况.结果再视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的Hamstring腱随植入时间延长,其形态逐步向正常前交叉韧带重塑与转归;7月~组和此后各组的替代腱在关节镜视下表现为.一种几乎无滑膜和血管的灰白色粗壮的圆柱体,类似于正常的前交叉韧带组织,达到了在体内成熟的程度.结论自体游离多股Hamstring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具有良好早期存活,快速再血管化和重塑过程,其术后的重塑与成熟过程与自体髌腱的过程相似,但其在体内重塑与转归进程相对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Hamstring腱 交叉韧带重建术后 关节镜 重塑与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善鸿 王一腾 +3 位作者 白茗 白希壮 韩晓锐 张杭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53-956,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比较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资料来源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检索1999年至2009年关于前交叉韧带断裂使用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治疗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运用RevMan4.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比较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方法资料来源Medlin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检索1999年至2009年关于前交叉韧带断裂使用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治疗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运用RevMan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术后膝关节的体格检查和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篇文献入选本研究,轴移试验阳性的OR值为1.39[95%C(I0.82~2.36),P=0.23],Lachman试验阳性的OR值为1.30[95%C(I0.90~1.88),P=0.17],膝前疼痛的OR值为0.43[95%C(I0.30~0.61),P=0.000],伸膝受限(>5°)的OR值为0.44[95%CI(0.24~0.79),P=0.007]。结论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出现疼痛和伸膝受限的发病率低于骨髌腱骨,而膝关节稳定性方面二者没有显著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髌腱骨 腘绳肌腱 交叉韧带重建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其亮 滕学仁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3-527,522,共6页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PB)、四股腘绳肌腱、异体骨-髌腱-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获得完整随访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59例,按照移植物不同分为3组:自体腘绳肌腱... 目的:比较分别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PB)、四股腘绳肌腱、异体骨-髌腱-骨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获得完整随访的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59例,按照移植物不同分为3组:自体腘绳肌腱组、自体骨-髌腱-骨组和异体骨-髌腱-骨组。回顾性分析三组患者术前、术后一般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结果:三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稳定性、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三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自体骨-髌腱-骨组髌前疼痛发生率为13.89%,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组和异体骨-髌腱-骨组(P<0.05);异体骨-髌腱-骨组术后需行关节穿刺病例的比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组和自体骨-髌腱-骨组(P<0.05),异体骨-髌腱-骨组有1例发生严重感染。结论:三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相近,均可以作为前交叉韧带重建选择的移植物;若考虑患者髌前疼痛及感染等情况,自体腘绳肌腱移植物有优势。三种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骨-髌腱-骨 腘绳肌腱 异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髌腱(中1/3)-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髌腱形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永健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9-351,391,共4页
目的 :研究自体骨 -髌腱 (中 1 /3 ) -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髌腱的长、宽、厚度变化。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体骨 -髌腱 (中 1 /3 ) -骨重建前交叉韧带 3 6例 ,术中缝合取材后的髌腱缺损 ,术后早期康复 ,术前和术后平均 1 6个月摄标... 目的 :研究自体骨 -髌腱 (中 1 /3 ) -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髌腱的长、宽、厚度变化。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体骨 -髌腱 (中 1 /3 ) -骨重建前交叉韧带 3 6例 ,术中缝合取材后的髌腱缺损 ,术后早期康复 ,术前和术后平均 1 6个月摄标准 5 0度侧位X线片 ,对比髌腱长度的变化 ,同时行双侧髌腱超声检查 ,对比宽度和厚度的变化。结果 :侧位X线片测量显示 :术后髌腱长度较术前平均短缩 3 0 % (1 5mm ,P =0 0 0 7) ,超声测量显示 :术后髌腱厚度较对侧平均增加 62 9% (2 2mm ,P <0 0 0 1 ) ,宽度与对侧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1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 交叉韧带重建 自体骨 髌腱形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骨道变化的对比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健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胫骨端不同固定方法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骨道增宽情况。材料和方法:我所2005年3月到12月的64名患者(65例膝关节)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为移植物,根据胫骨端固定方... 目的:对比研究胫骨端不同固定方法采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骨道增宽情况。材料和方法:我所2005年3月到12月的64名患者(65例膝关节)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为移植物,根据胫骨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门形钉组(36例),联合固定组(可吸收挤压螺钉+门形钉,14例),Intrafix组(Intrafix固定螺钉,15例),术后平均15.8个月(11.20个月)随访时拍x线片进行骨道测量,股骨端测量骨道关节入口处直径,胫骨端分别测量胫骨骨道关节线水平(T1)、骨道中点部位(亿),及骨道胫骨皮质出口处(r13),取胫骨骨道最宽处作为衡量骨道增宽的标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形钉组、联合固定组和Intrafix组三组股骨骨道增宽发生率,正位分别为97.22%、92.86%、93.33%,侧位为94.44%、85.71%、93.33%,胫骨骨道增宽发生率,正位为91.67%、92.86%、93.33%,侧位为91.67%、92.86%、100%。各组股骨、胫骨骨道增宽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别。门形钉组、联合固定组和Intrafix组三组骨道增宽程度,股骨正位分别为55.71%、47.60%、56.40,侧位为55.52%、53.00%、51.30%;胫骨正位为47.14%、52.60%、66.20%,侧位为51.85%、63.50%、72.50%。胫骨骨道形状以O型(正位片)及v型(侧位片)最常见。Intrafix组术后随访时胫骨骨道关节入口处骨道扩大不明显,和术后即刻相比此处直径正位片上无明显差别,侧位片上仅1例骨道扩大超过2mm。结论:术后随访时门形钉组、联合固定组和Intrafix组三组骨道增宽发生率无明显差别。Intrafix组胫骨骨道关节入口处增宽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交叉韧带重建 胭绳肌腱 骨道增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联合罗哌卡因在膝关节镜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09-I0009,共1页
膝关节损伤是指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外界碰撞、长期劳损或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膝关节软组织和骨/软骨的损伤。从解剖学上讲,膝关节是人体全身最大的屈戍关节,但不稳定,因此,膝关节的韧带结构在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中起很大的... 膝关节损伤是指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外界碰撞、长期劳损或骨质疏松所导致的膝关节软组织和骨/软骨的损伤。从解剖学上讲,膝关节是人体全身最大的屈戍关节,但不稳定,因此,膝关节的韧带结构在保持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中起很大的作用。在膝关节损伤中,以韧带和半月板的损伤较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韧带结构 膝关节镜 骨质疏松 玻璃酸钠 罗哌卡因 重建前交叉韧带 屈戍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髌腱-骨和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愈合形态学和前向稳定性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渝平 敖英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和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后的移植物愈合形态和前向稳定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1996年7月~200...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bone,B-PT-B)和自体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HT)进行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重建后的移植物愈合形态和前向稳定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1996年7月~2005年5月,我所对134例急性ACL断裂施行膝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移植物分别为自体B-PT-B和HT,其中51例为去除金属内固定而二次入院手术(术后6~46个月,平均13.8月),根据移植物种类将51例分为2组:B-PT-B组(n=14)和HT组(n=37),比较关节镜下移植物愈合形态,采用膝关节韧带位移测量仪(KT-2000)分别在屈膝30°和90°时测量前向松弛度。结果 B-PT-B组和HT组重建韧带形态学表现如下:韧带完整分别占85.7%(12/14)和86.5%(32/37),断裂〈1/2分别占14.3%(2/14)和13.5%(5/37),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滑膜完整分别占57.1%(8/14)和64.9%(24/37),部分滑膜覆盖分别占28.6%(4/14)和27.0%(10/37),无滑膜覆盖分别占14.3%(2/14)和8.1%(3/37),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501,P=0.779);滑膜内有血管形成分别占57.1%(8/14)和64.9%(24/37),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259,P=0.611);有"独眼征"(cyclops)形成分别占14.3%(2/14)和10.8%(4/37),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组前向松弛度在屈膝30°时分别为(2.2±0.5)、(1.8±1.4)mm(t=1.039,P=0.304),90°时分别为(1.2±0.6)、(1.1±0.7)mm(t=0.472,P=0.639)。结论急性期采用自体B-PT-B和HT单束重建ACL,在韧带愈合形态学表现和重建的前向稳定性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 自体骨-髌腱-骨 自体腘绳肌腱 韧带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汉群 向映红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期36-37,共2页
对2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实施纽扣钢板固定四股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手术均获成功。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正确摆放体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中熟练配合,关节镜的正确使用和消毒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交叉韧带断裂 交叉韧带重建 四股半睫肌 纽扣钢板 关节镜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法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强度的影响
18
作者 汪爱媛 刘玉杰 +1 位作者 唐金树 卢世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8只新鲜冷冻猪膝关节离断后用阶梯形钻头成型股骨隧道为倒置的酒瓶状,自体腘绳肌腱打结后呈双股穿过并嵌压在瓶颈口,实验分三组,分别以50N、100N及200N拉力预... 目的探讨预拉力对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8只新鲜冷冻猪膝关节离断后用阶梯形钻头成型股骨隧道为倒置的酒瓶状,自体腘绳肌腱打结后呈双股穿过并嵌压在瓶颈口,实验分三组,分别以50N、100N及200N拉力预拉三次,在生物材料实验机上进行拔出实验。结果50N预拉组,400N位移高于其他两组,抗拉刚度低于另两组(P<0.01),最大载荷与100N预拉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200N预拉组(P<0.01);100N预拉组与200N预拉组只在最大载荷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400N位移及抗拉刚度上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腘绳肌腱结嵌压固定前给予不同的预拉力,对破坏载荷、位移及抗拉刚度均产生不同影响;预拉力在100N至200N时,抗拉刚度明显提高,且对最大载荷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绳肌腱 交叉韧带重建 预拉力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固定与交叉钉固定在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侧固定方式优劣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阳 高世华 +5 位作者 刘军 黄俊翰 陈海云 潘建科 何祥忠 何静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962-3968,共7页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端固定方式按照固定点和关节线的距离可将其分为远离关节面的间接悬吊固定和近关节面的交叉钉直接固定,目前对于股骨侧采用何种固定方式更加优越还没有共识。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悬吊固定和交叉钉... 背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端固定方式按照固定点和关节线的距离可将其分为远离关节面的间接悬吊固定和近关节面的交叉钉直接固定,目前对于股骨侧采用何种固定方式更加优越还没有共识。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悬吊固定和交叉钉固定在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股骨侧固定方式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主题词联合自由词、关键词进行综合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12-01。选取试验组股骨侧固定方式为悬吊固定,对照组股骨侧固定方式为交叉钉固定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96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82例,对照组479例。采用英国牛津证据分级进行预评价:1b级证据7篇,2b级证据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1年Lysholm评分、术后1年KT1000关节动度仪测量结果、术后2年KT1000关节动度仪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D)=-0.42,95%CI(-1.09,0.25),P=0.22;MD=-0.22,95%CI(-0.51,0.08),P=0.15;MD=0,95%CI(-0.36,0.36),P=1.00〕。两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正常级别、接近正常级别、异常级别、严重异常级别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0.93,95%CI(0.61,1.42),P=0.73;OR=0.91,95%CI(0.60,1.38),P=0.65;OR=1.35,95%CI(0.66,2.73),P=0.41;OR=4.05,95%CI(0.44,37.70),P=0.22〕。由于各研究间测量骨道增宽的方法和统计学结果不尽相同,故采用描述性分析。在有限的证据下得出:在骨道增宽程度中,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0,95%CI(0.39,1.64),P=0.55〕。以术后IKDC等级为例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纳入文献均落在漏斗图中,且两侧相对均匀分布,说明发表偏倚可能性较低。结论与交叉钉固定相比,重建前交叉韧带在股骨端使用悬吊固定对骨道增宽程度影响更大,但在术后Lysholm评分、术后KT1000关节动度仪测量结果、术后IKDC等级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无差异。虽然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使用交叉钉固定能减少移植物在隧道内产生的滑移增宽,术后临床指标两者类似,临床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而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韧带重建 关节镜 股骨端固定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琦 杨柳 +3 位作者 郭林 戴刚 段小军 陈光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骨一髌腱一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者125例,获得随访的患者109例,所有患...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骨一髌腱一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者125例,获得随访的患者109例,所有患者均于关节镜下行同种异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术。疗效评估采用:KT1000,Lysholm,Irrgang,改良larson,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韧带评分系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9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时异体移植物位置良好,术后所有患者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3mm,IKDC评分活动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98例(89.9%),Lysholm评分从(50.2±4.3)分提高至(88.4±6.4)分,Irrgang评分从(43.4±4.3)分提高至(82.6±5.3)分,Larson评分从(41.4±4.8)分提高至(88.5±4.3)分,和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同种异体移植物是前交叉韧带重建良好的选择之一,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一骨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能使膝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 骨骨-髌腱-骨 同种异体移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