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25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卫杰 刘洁怡 +1 位作者 耿昌明 孔晓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 目的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特点、安全性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6年5月采用CAS术治疗25例颈动脉狭窄>85%患者,术中针对病变狭窄特点应用远端脑保护装置,注重个体化手术细节和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血运重建、脑保护装置内脱落栓子情况,控制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脑保护装置均通过重度狭窄后成功释放,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后形态满意。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研究(NASCET)方法检测显示,平均颈动脉狭窄程度由术前(91.0±3.1)%降至术后(21.0±5.1)%,保护伞均顺利回收,其中6个伞中发现脱落组织碎片。围术期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脑梗死、髙灌注综合征、死亡等严重事件。25例患者随访1年,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死亡发生。结论 CAS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时需注意术中个体化细节管理及围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脑保护装置,以确保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部分重度狭窄患者的术后疗效更直观而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远端脑保护装置 动脉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远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志强 李润雄 +1 位作者 罗根培 王世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02-410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远期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66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治疗(作为研究组),26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参照组),随访36个月,采... 目的探讨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远期效果。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66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治疗(作为研究组),26例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参照组),随访36个月,采用SF-36评价患者生存质量,通过随访记录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3、12、24、36个月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院后12、24、36个月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远期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院后生存质量,降低患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支架植入术 远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戴增斌 张文博 +5 位作者 周军 赵建军 刘薇 车虎森 葛小丽 朱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666-666,共1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重度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4 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37 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①观察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重度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4 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37 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结果:①观察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再发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脑出血发生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降低1 年后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动脉狭窄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不使用转流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被引量:7
4
作者 厉建林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丁语 崔文军 王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01-3603,共3页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双侧ICA重度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患者术后医疗记录有无新发神经病学损害,并随访4~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结果:31例患者成功行38例次CEA,7例先后行双侧CEA,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例患者出现过度脑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新发神经病学损伤。所有病例在4~6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中不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监测亦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剥脱术 双侧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内转流 脑电图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对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越 刘玉梅 +3 位作者 华扬 刘然 李娜 凌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5-290,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在首都医科大学宣... 目的探讨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颈动脉重构指数(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其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单侧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血管外科拟接受手术治疗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185例。根据有无临床缺血症状,将185例患者分为症状组(104例)和无症状组(8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RI、斑块声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排除参数共线性后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拟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CRI用于预测发生临床缺血事件的诊断价值。结果(1)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患者年龄及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症状组男性比例高于无症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3%(96/104)比80.2%(65/81),P<0.05]。(2)症状组颈动脉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50.0(28.3,62.8)cm/s比60.0(44.5,74.5)cm/s]、舒张期末流速[23.0(14.0,30.0)cm/s比29.0(21.5,33.5)cm/s]、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74±21)cm/s比(85±21)cm/s]、大脑中动脉舒张期末流速[(39±11)cm/s比(42±10)cm/s]均低于无症状组,症状组颈动脉狭窄段与狭窄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比值[10.3(6.1,16.6)比7.2(5.0,11.8)]、CRI[1.82(1.65,2.08)比1.64(1.51,1.80)]、低回声斑块发生率[83.7%(87/104)比37.0%(30/81)]及溃疡型斑块发生率[27.9%(29/104)比7.4%(6/81)]均高于无症状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I越大(OR=12.43,95%CI:2.85~54.25,P<0.01)、溃疡型斑块(OR=4.04,95%CI:1.40~11.62,P<0.05)及低回声斑块(OR=5.54,95%CI:2.65~11.58,P<0.01)是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4)经ROC曲线分析,CRI=1.74是预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症状的最佳截断值(AUC=0.714,95%CI:0.64~0.79,P<0.05),其特异度为69.1%,敏感度为65.4%。结论CRI、溃疡型斑块及低回声斑块可增加颈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事件的风险,可尝试用CRI对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发生临床缺血事件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 动脉重构指数 斑块 血流动力学 缺血性临床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1例的诊断思路和治疗依据
6
作者 杨俊 努尔比亚·阿合依提 郝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1997-1998,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4岁,汉族,于2009年9月1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左下肢沉重、迈步困难,就诊于自治区中医院,头颅MRI:多发性脑梗塞。治疗15d好转出院。2009年9月29日左侧肢体无力再次发作,加重并出现言语不清...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4岁,汉族,于2009年9月11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左下肢沉重、迈步困难,就诊于自治区中医院,头颅MRI:多发性脑梗塞。治疗15d好转出院。2009年9月29日左侧肢体无力再次发作,加重并出现言语不清、间断视物模糊、左侧肢体笨拙,再次就诊于中医院治疗,行CTA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重度狭窄,治疗15d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转我院。既往有吸烟、饮酒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重度狭窄 诊断思路 治疗依据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伴高灌注风险患者的初步探索:44例患者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Dapeng Mo Gang Luo +1 位作者 Bo Wang 莫大鹏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7期640-641,共2页
1背景 运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日益普及,但该手术仍然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高灌注综合征。该并发症是CAS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颈动脉狭窄CAS术后1.1%-6.8%的患者可发生... 1背景 运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日益普及,但该手术仍然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术后高灌注综合征。该并发症是CAS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颈动脉狭窄CAS术后1.1%-6.8%的患者可发生脑组织高灌注损伤,产生半球脑肿胀或脑出血。有报道提示对于术前有高灌注风险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术出现该并发症高达14.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灌注 动脉狭窄 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成形术 脑肿胀 报道提示 CAROTID 支架术 灌注损伤 过度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庆华 殷允娟 +1 位作者 王鹏 吴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1-605,共5页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直径对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根据支架植入术中所用预扩张球囊直径分为研究组(5 mm×30 mm球囊,n=51)、对照组(4 mm×30 mm球囊,n=51).记录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狭窄率、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术后1个月随访手术前后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术后收缩压、心率低于术前(均P<0.05),但手术前后收缩压、心率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对比剂浓度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达峰时间、相对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个月狭窄率、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术前(均P<0.05),研究组术后狭窄率、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 mm、5 mm直径球囊应用于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均安全有效,但5 mm球囊预扩张改善重度狭窄的血液流动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症状性动脉重度狭窄 动脉支架植入术 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新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前评估颈动脉易损性斑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侯超凡 王梦欣(综述) 王涛(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3-699,共7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发生,但CEA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carotid artery stenosis,CAS)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地预防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发生,但CEA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膜切除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 超声新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外科医生 ARTERY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