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葛根芩连汤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艳玲 向黎莉 +1 位作者 陈鹏飞 朱贤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 分析加味葛根芩连汤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2019年1月—2021年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 目的 分析加味葛根芩连汤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2019年1月—2021年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味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中医症状积分、免疫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6%(47/51),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39/5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里急后重、口干苦、发热、乏力、腹胀、腹痛、纳呆、腹泻、脓血便、肛门灼热评分及外周血CD_(8)^(+)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丙二醛(MDA)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外周血CD+3、CD_(4)^(+)、CD_(4)^(+)/CD_(8)^(+)水平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葛根芩连汤可有效改善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症状、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加味葛根芩连汤 免疫功能 肠黏膜屏障功能 中医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常规治疗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9
2
作者 张宁 周晓丽 刘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1-355,共5页
目的考察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常规治疗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美沙拉嗪、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芩连汤,疗程4周。... 目的考察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常规治疗对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美沙拉嗪、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葛根芩连汤,疗程4周。检测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肠镜Baron评分、膜屏障功能指标(HIF⁃1α、DAO、D⁃LA)、血清促炎因子(IL⁃2、IL⁃6、TNF⁃α、IFN⁃γ、CRP)、血清抗炎因子(IL⁃4、IL⁃10、IL⁃13)、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NK细胞)、凝血功能指标(FIB、APTT、PLT)、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肠镜Baron评分、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促炎因子、CD8+、FIB、PLT、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血清抗炎因子、CD3+、CD4+、CD4+/CD8+、NK细胞、APTT升高(P<0.05)。结论加味葛根芩连汤联合常规治疗能有效缓解重度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肠黏膜,降低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因子分泌、促进抗炎因子分泌、激活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葛根芩连汤 常规治疗 重度溃疡结肠炎 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LR4/MyD88/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裴琳秀 江恬妮 +1 位作者 刘悦 高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90,I0011,I0012,共8页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 目的 通过探讨苦参及其炮制品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苦参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在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配合高糖高脂饲料及蜂蜜水,建立湿热型小鼠模型,进而通过自由饮用含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蒸馏水,建立湿热型UC小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沙拉嗪300 mg/kg)、生苦参组、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均按5 g/kg剂量给药)、麦麸辅料组、米泔水辅料组,UC造模同时给予灌胃给药,连续10 d。每日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粪便性状及隐血情况,进行一般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评分,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摘取结肠并测量长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苦参及其炮制品组DAI评分降低;结肠长度缩短程度减小(P<0.01),结肠病变程度减轻,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血清中MIF、TNF-α、IL-6、IL-1β、IL-8含量降低(P<0.01),IL-10含量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MDA含量降低(P<0.01),SOD水平升高(P<0.01);TLR4、MyD88,NF-κBp65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麦麸辅料和米泔水辅料组较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苦参组、米泔制苦参组较生苦参组作用更明显(P<0.05,P<0.01)。结论 苦参及其炮制品具有治疗湿热型UC的作用,经麸炒或米泔制后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炮制 麦麸 米泔水 湿热型溃疡结肠炎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微小RNA-155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张霞 贾慧宇 +1 位作者 宋维轩 赵汉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340,共7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微小RNA-155(miR-15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UC患者130例。按照改良Mayo评分系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微小RNA-155(miR-155)、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UC患者130例。按照改良Mayo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n=85)和缓解期组(n=45);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分型标准将UC活动期患者分为轻度组(n=35)、中度组(n=30)和重度组(n=20)。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行结肠镜检查或结肠单发息肉切除术后复查结肠镜结果正常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共9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UC患者病变显著的结肠段黏膜组织和对照组距肛门20 cm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组织中miR-155、SOCS1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组织中SOCS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miR-155、SOCS1 mRNA和改良Mayo评分的相关性,评价miR-155、SOCS1 mRNA表达水平对UC活动期患者发生重度病情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比较,活动期组结肠黏膜组织miR-15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CS1 mRNA表达水平、SOCS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均<0.001)。轻、中、重度组UC活动期患者结肠黏膜组织miR-155表达水平和改良Mayo评分依次升高,SOCS1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均<0.001)。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miR-155与改良Mayo评分呈正相关,SOCS1 mRNA与改良Mayo评分呈负相关(P均<0.001)。miR-155高表达(OR=2.762,95%CI=1.284~5.944,P=0.009)、SOCS1 mRNA低表达(OR=2.617,95%CI=1.302~5.258,P=0.007)、改良Mayo评分≥12分(OR=3.232,95%CI=1.450~7.204,P=0.004)是影响UC活动期患者发生重度病情的危险因素。miR-155和SOCS1 mRNA联合预测UC活动期患者发生重度病情的曲线下面积为0.920。结论miR-155、SO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UC活动期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两者联合对UC活动期患者发生重度病情的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微小RNA-155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疾病严重程度 重度病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湿热型和脾气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肺功能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戴彦成 毕蓉蓉 +3 位作者 张亚利 郑烈 吴家玮 唐志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7-551,共5页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大肠湿热型和脾气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合并肺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方法:纳入91例UC患者,其中大肠湿热组46例,脾气虚弱组45例。调查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程、用... 目的:基于传统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研究大肠湿热型和脾气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合并肺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特征。方法:纳入91例UC患者,其中大肠湿热组46例,脾气虚弱组45例。调查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程、用药史等人口学指标,肺部症状评分,疾病活动度指数,检查肠镜,胸部X摄片,检测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的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FVC),50%用力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FEF50)、75%用力肺活量时呼气流速(FEF75),残气容积(RV)、肺总量(TLC)、残气容积与肺总量的比(RV/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通气量(DLCO/VA)。结果:91例患者中,有咳嗽、气短、胸闷、咳痰等症状中1项或1项以上者68例(74.7%);其中大肠湿热组比脾气虚弱组更多出现咳嗽、气短、胸闷肺部症状病例。77例出现通气、换气肺功能指标1项或多项异常(84.6%)。大肠湿热组大气道功能指标FEV1和FEV1/VC值低于脾气虚弱组(分别P〈0.05,P〈0.01);大肠湿热组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和FEF75明显低于脾气虚弱组(均P〈0.01);脾气虚弱组残气功能指标RV、TLC和RV/TLC显著高于大肠湿热组(分别P〈0.01、P〈0.01和P〈0.05)。结论:UC具有较高的并发肺部症状、胸部影像学异常和肺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大多数病例存在通气、换气肺功能指标异常。大肠湿热组比脾气虚弱组更多出现肺部症状。大肠湿热组倾向于出现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损伤,而脾气虚弱组易于表现为残气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肺功能 肺与大肠相表里 大肠湿热型 脾气虚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范红芬 卢茸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3期3223-3226,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UC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营养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UC临床常规...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及干预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Th细胞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间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UC患者9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营养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UC临床常规治疗,营养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加入营养支持及干预。对比两组肠道菌群分布、Th1/Th2细胞因子含量、炎症介质含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肠道菌群分布、Th1/Th2细胞因子含量、炎症介质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营养干预组中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低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丁酸梭菌的数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IL-2、IFN-γ的含量低于对照组,IL-4、IL-10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中MCP-1、MIP-1a、HMGB-1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接受营养支持及干预,可进一步均衡肠道菌群分布及Th1/Th2免疫应答,抑制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溃疡结肠炎 营养支持 肠道菌群 Th细胞免疫应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4
7
作者 彭彬 文艺 +10 位作者 张诗静 林文嘉 李辉标 蔡佳仲 刘诗颖 罗建峰 罗泳欣 郑小妹 潘思敏 陈新林 侯江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7,304,共6页
背景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目的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 背景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程长,需长期维持治疗,中医药治疗缓解期UC具有一定的疗效。健脾清热化湿方治疗缓解期UC的疗效还不确切。目的采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对比美沙拉秦治疗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纳入1例缓解期UC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的方式,共进行4轮次无洗脱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每一轮次包括试验期和对照期两个治疗期,每个治疗期干预1个月,共8个治疗期。受试者在试验期服用健脾清热化湿方颗粒与美沙拉秦,在对照期服用美沙拉秦。比较两个治疗期的中医证候评分(TCMSS)、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SFS)、腹痛和腹泻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性肠病简明健康量表(SHS)评分及安全性。结果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腹泻、腹胀、肢体倦怠评分及TCMSS总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BSFS评分和腹泻VA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腹痛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劣于对照期(P<0.05)。4轮次试验后,试验期SHS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期(P<0.05)。患者在4个周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清热化湿方联合美沙拉秦可改善脾虚湿热型缓解期UC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 缓解期 健脾清热化湿方 脾虚湿热型 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病理损伤及Th17/Treg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黄文娟 卢学嘉 +1 位作者 房其军 朱欣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97-3501,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病理损伤及Th17/Treg的影响。方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柳氮磺胺吡啶组(0.3 g/kg),灌胃给药2周。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变化...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病理损伤及Th17/Treg的影响。方法建立湿热型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柳氮磺胺吡啶组(0.3 g/kg),灌胃给药2周。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计算Th17/Treg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病理损伤程度,外周血Th17、Treg、Th17/Treg比例,结肠组织IFN-γ表达均改善(P<0.05,P<0.01),同时可调节结肠组织RORγt、Foxp3蛋白表达,并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葛根芩连汤对湿热型UC大鼠的作用可能通过调控RORγt、Foxp3表达,从而改善Th17/Treg平衡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湿热型溃疡结肠炎 病理损伤 Th17 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TPC+IPAA术后发生全小肠炎的营养支持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邵灵慧 祝倩雯 +1 位作者 窦昀 鲍书欣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因个人体质、环境因素、遗传背景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诱发的肠道非特异性疾病,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统称为炎性肠病。近10年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UC的发病率约为4.5~7.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因个人体质、环境因素、遗传背景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诱发的肠道非特异性疾病,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统称为炎性肠病。近10年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UC的发病率约为4.5~7.0/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中重度UC的发病率占21.7%,重度UC是外科急症来势凶猛,易诱发中毒性巨结肠、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甚至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溃疡结肠炎 全小肠炎 营养支持 预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