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并脊髓拴系综合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2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 目的:评价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6月~2009年2月,采用经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短缩脊柱治疗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拴系综合征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17岁和17岁,术前冠状位侧凸Cobb角81°、123°、141°,侧凸柔切性23.5%、18.7%、0.7%冠状f矗偏移距离6.9cm、1.6cm、1.8cm-2例合并矢状位畸形,骨凸Cobb角52°、46°椎体分节不全2例,半椎体畸形1例;2例合并脊髓纵裂。3例均有下肢无力、步态异常及膀胱功能障碍.2例有腰痛,1例双足疼痛。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1h,术中出血量3200~4200ml,平均3733ml。术后侧凸Cobb角分别为7°、27°、37°.矫正率91.4%、78%、73.7%;冠状位偏移距离0.2cm、0.8cm、0.3cm.矫正率97.1%、50%、83.3%2例骨凸Cobb角22°、25°,矫止率57.7%、45.7%分别随访19、15、13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分别为10°、28°、39°,矫正率为88.7%、77.2%、72.3%;冠状化偏移距离0.3cm、0.9cm、0.4cm,矫正率为95.6%、43.7%、77.7%.2例后凸Cobb角24°、26°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术后所有患者脊髓拴系症状逐渐改善,禾次随访时2例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后路一期胸腰椎两处截骨不仅能较好矫正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并可同时减轻脊髓拴系张力,缓解拴系综合征,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髓拴系综合征 椎体截骨术 脊柱短缩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凹侧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超 周宇 +4 位作者 付青松 于海洋 赵刚 崔西龙 尹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凹侧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1月~2009年10月,采用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和对分节不全脊柱节段行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 目的:探讨后路凹侧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1月~2009年10月,采用经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和对分节不全脊柱节段行双极楔形截骨治疗重度脊柱侧凸患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14~22岁,平均17.6岁;术前冠状位侧凸Cobb角83°~139°,平均99.4°;侧凸柔韧性7.8%~20.1%,平均14.3%;冠状位偏移距离0.8~6.3cm,平均3.4cm。3例合并有胸椎后凸畸形,2例合并胸椎前凸畸形。收集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及未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和冠状位偏移距离等临床数据并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4~11.2h,平均8.6h;术中出血量3100~4500ml,平均3750ml。凹侧肋椎关节松解4~6个,平均5.2个。1例因椎弓根钉侵入T5椎管致左下肢不全性瘫痪,后经拔除该钉,3个月后脊髓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术后随访24~48个月,平均32.6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2°~53°,平均34.9°,矫正率50.5%~87.2%,平均65.3%;冠状位偏移距离为0.4~2.6cm,平均1.0cm,矫正率12.5%~89.5%,平均65.9%。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内固定无断钉及松动,矫正度无显著丢失。结论:后路凹侧肋椎关节松解联合双极楔形截骨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脊柱侧凸,能较好地改善脊柱的柔韧性并保持截骨间隙的相对稳定,是治疗椎体分节不全型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 椎体分节不全 松解 双极楔形截骨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