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声学技术的长江上游重庆段鱼类资源研究
1
作者 罗杨 杨鑫 +5 位作者 程如丽 王梦 李清华 张玉凤 李英文 沈彦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重庆段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为“保护区”重庆段的管理与规划提供参考数据。2020—2021年运用Simrad EY60型回声探测仪对“保护区”重庆段4个季节的鱼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重庆段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为“保护区”重庆段的管理与规划提供参考数据。2020—2021年运用Simrad EY60型回声探测仪对“保护区”重庆段4个季节的鱼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季节鱼类平均目标强度为-49.4 dB(全长13.0 cm),且鱼类目标强度-60~-50 d B(全长4.9~12.4 cm)占比最大,平均占比为80.4%;4个季节的鱼类平均密度为10.6×10^(-3)尾/m^(3),各季节之间的鱼类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水平空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春、夏、秋、冬季的最大密度分别出现在西坝沱、塘河口、下渡口-古家沱和綦江口,具有较大鱼类密度分布的江段与历史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的位置基本吻合;春季各水层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中层水体的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夏、秋、冬3个季节;夏季各水层鱼类密度从上层至底层逐渐递减,且上层水体的鱼类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秋、冬2个季节的底层鱼类密度均显著高于上、中层。综合“保护区”重庆段鱼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建议加强对该江段较高鱼类密度区域的周期性监测和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学 鱼类资源 鱼类空间分布 目标强度 “保护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綦江流域(重庆段)生态脆弱性评价
2
作者 李清泉 徐金鸿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76-84,共9页
为探究綦江流域(重庆段)生态脆弱性状况,基于SRP模型,选取高程等14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联合确定指标权重,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生态敏感性不高,中度和重度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植... 为探究綦江流域(重庆段)生态脆弱性状况,基于SRP模型,选取高程等14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联合确定指标权重,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生态敏感性不高,中度和重度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恢复力潜在和轻微脆弱区占比超过1/2,中度和重度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綦江沿岸,主要影响要素为景观破碎度;生态压力度的中度和重度区在中部、南部和西部,西北部有少许分布,主要影响要素为人口分布;区域生态脆弱性较低,中度和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和东部,主要影响要素为人口分布和景观破碎度。生态压力度准则占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层次分析法 变异系数法 綦江流域(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视角下的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管理策略研究
3
作者 毛华松 万雯洋 +3 位作者 李萍 罗评 杨永川 蔡建军 《园林》 2024年第5期30-39,共10页
长江重庆段江心岛是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高生态区位节点,而当前静态保护模式忽略了多元主体对于岛屿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共融发展的新需求,造成江心岛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协同好岛屿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促进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系... 长江重庆段江心岛是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高生态区位节点,而当前静态保护模式忽略了多元主体对于岛屿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共融发展的新需求,造成江心岛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协同好岛屿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对促进长江重庆段江心岛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流域国土空间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结合长江重庆段14个江心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情况的田野调查,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交互关系进行解读,搭建江心岛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耦合关联框架,指明统筹好自然空间和多元利益主体的综合治理是促进江心岛“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从支持与调节服务退化、供给和文化服务价值发挥不足、供需协调综合效能提升不足等三个层面识别出当前造成江心岛生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最后整理归纳出岛屿生态管控、系统要素配置和多元主体共治三大策略,以期为更多同类型江心岛的生态管理提供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重庆段江心岛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 多元利益主体 供需协同 生态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78
4
作者 李月臣 刘春霞 +4 位作者 赵纯勇 王才军 张虹 闵睫 汪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796,共9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土壤侵蚀是这一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别分析了土壤可蚀性、降水、地形、植被覆盖因子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并生成单要素敏感性... 三峡库区(重庆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土壤侵蚀是这一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别分析了土壤可蚀性、降水、地形、植被覆盖因子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并生成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轻度敏感和不敏感比例相对较小。空间分布具有水平地域特征,东北部最为敏感、西部最不敏感。研究区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总体上是一致的,表明降雨、地形起伏、土壤可蚀性以及自然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而人类活动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或减弱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因此,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植被的保育和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土壤侵蚀 敏感性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重庆段表层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超 谭丽 +2 位作者 吕怡兵 滕恩江 滕曼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2,共5页
采集了长江重庆段干流以及重要支流共7个断面的表层水样,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15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水体中总PAHs浓度范围为6.44—109.39 ng·L-1,平均值为41.83 ng·L-1.在5个断面水体中检出苯并(a)芘,浓度为0... 采集了长江重庆段干流以及重要支流共7个断面的表层水样,采用液相色谱法分析15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结果表明,水体中总PAHs浓度范围为6.44—109.39 ng·L-1,平均值为41.83 ng·L-1.在5个断面水体中检出苯并(a)芘,浓度为0.05—1.32 ng·L-1,低于我国地表水标准限值(2.8 ng·L-1).长江重庆段的PAHs浓度水平低于大部分国内其他河流,与国外一些河流的浓度水平相当.PAHs组成以中低环PAHs(3环和4环)为主,平均比例分别为55.7%和38.8%,高环PAHs(5环和6环)含量较低,分别占3.6%和1.9%.示踪PAHs比值法结果显示长江重庆段表层水体PAHs主要来源于石化产品的泄漏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长江重庆段 表层水 分布 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评价 被引量:40
6
作者 朱毅 田怀军 +2 位作者 舒为群 曹佳 卓鉴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7,共3页
为了解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源水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 ,分别于夏季和冬季采用 GDX-12 0大孔树脂对位于城区上、中、下游 5个断面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源水进行有机物的浓缩提取。用体外 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有机提取物的类... 为了解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源水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 ,分别于夏季和冬季采用 GDX-12 0大孔树脂对位于城区上、中、下游 5个断面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源水进行有机物的浓缩提取。用体外 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结果显示 ,源水有机提取物均具有类雌激素活性。其类雌激素活性中、下游均高于上游 ,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嘉陵江 环境雌激素 MCF-7细胞增殖试验 重庆段 有机提取物 类雌激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7
作者 罗友进 韩国辉 +3 位作者 孙协平 廖敦秀 谢永红 魏朝富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1-138,共8页
重庆是我国缺硒(Se)的重点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土壤Se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的研究,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 km2 1个表层和每16 km2 1个深层土壤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Se分布特征及其... 重庆是我国缺硒(Se)的重点区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采用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土壤Se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的研究,对特色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每4 km2 1个表层和每16 km2 1个深层土壤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Se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表层土壤Se含量在0.006~5.79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6 mg/kg,以缺Se或潜在缺Se为主,其分布面积达到73.19%,足Se面积为25.77%,富Se或Se中毒区域仅为0.16%;深层土壤Se含量在0.03~0.62 mg/kg之间,平均值为0.12 mg/kg,缺Se面积占到67.36%,潜在缺Se面积也占到20.68%。不同类型间以黄壤表层土壤Se含量最高,其次是石灰土,且与水稻土和紫色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以林地与建筑用地表层土壤中Se含量相对较高,但各土地利用方式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层土壤Se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富集面积达到76.97%,但以弱富集区域为主,占到总面积的56.93%。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与表层土壤Se含量存在较好相关性;与主要重金属以及S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其存在着较强的伴生关系,以Cd的伴生关系最为密切。表层土壤Se含量随着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pH的增加而减少。此外,Fe、Al也是影响表层土壤Se含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对三峡库区重庆段长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杨浩 曾波 +1 位作者 孙晓燕 吴忠兴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5-723,共9页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长江干流重庆段因蓄水产生的三类不同水体(自然河流型、过渡型、类湖泊型)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别于不同季节和蓄水期对水体浮游植物进行了群落调查,结果显示各群落指标仍呈现亚热带河流型水库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季绿藻... 为了分析三峡库区长江干流重庆段因蓄水产生的三类不同水体(自然河流型、过渡型、类湖泊型)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分别于不同季节和蓄水期对水体浮游植物进行了群落调查,结果显示各群落指标仍呈现亚热带河流型水库的季节变化趋势:春季绿藻、隐藻占优势,夏季蓝藻所占比例增加,冬季硅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类型水体对季节的响应程度不同:(1)2010年3月春季调查期间绿藻的优势种的优势度以及所占比例均呈现随水体类型改变逐渐增加趋势,并在类湖泊型水体中达到最大(优势度0.62、所占比例达67.8%),而夏秋季(9月蓄水前)蓝藻的优势种数、优势度、藻密度以及所占比例也存在同样的变化,2009年9月蓝藻所占比例由河流型水体的8.5%增加到类湖泊型水体的52.6%,到2010年9月类湖泊型水体蓝藻比例甚至达到63.8%。冬季蓄水期间(2010年1月),硅藻占绝对优势,但绿藻在类湖泊型水体中的比例要大于其他两类型水体。(2)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为2.43,总体呈现出河流型水体>过渡型水体>类湖泊型水体,类湖泊型水体多样性指数夏秋季>冬季>春季,而自然河流型和过渡型水体冬季多样性指数低于其他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重庆段 蓄水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 被引量:31
9
作者 马骏 马朋 +2 位作者 李昌晓 彭月 魏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26,共10页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1986—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25年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降后增的V字型趋势,1986年为953亿元,1995年下降至948亿元,2000年持续下降至943亿元,2010年大幅增加至整个研究时段的最高值968亿元,其中林地是研究区内生态服务价值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大致以巫溪至江津一线为界,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研究时段内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重心随时间总体上向东南迁移。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986—2010年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敏感性分析说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采用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可信性。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回归分析,发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GDP、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而与农林牧渔业GDP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库区未来生态环境管理中,应更多地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尤其是应多保护天然林地、草地和水体等生态服务价值系数高的用地类型,发展高效绿色生态产业,控制城市无序扩张,实现库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PCA熵组合权重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7
10
作者 夏兴生 朱秀芳 +2 位作者 李月臣 吴建峰 何志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8-556,共9页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从气候条件、承载体、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用层次分析...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蓄水后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为提出有效的农业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域,从气候条件、承载体、农业生产条件和社会经济4个方面建立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确定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的基础上,以最小信息熵将权重组合为综合权重,在GIS支持下建立评价模型,对库区农业生态环境从结构性脆弱、胁迫性脆弱及综合性脆弱进行量化评价及等级评定。【结果】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东)北部较高、中部较低、长江两岸较高,且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长江北部在较高的胁迫性脆弱和结构性脆弱共同作用下较南部明显偏高,区域内70.00%以上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整体处于中强度等级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抗干扰能力不容乐观。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整体上与生态环境因子分布一致。【结论】以AHP-PCA熵组权重模型评价农业生态脆弱性具有可行性,可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脆弱性 层次分析(AHP) 主成分分析(PCA) 最小信息熵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USLE模型的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9
11
作者 丁恩俊 谢德体 +1 位作者 魏朝富 倪九派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101,共6页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实例,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MUSLE)相结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非点源污染危险性高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16%,较高区域占1.55%,中等区域占6...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实例,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MUSLE)相结合,对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非点源污染危险性高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16%,较高区域占1.55%,中等区域占6.76%;危险性高、较高和中等的区域主要位于库区腹心地带,如云阳、奉节、万州、巫溪、丰都、巫山等区县;同时该类区域主要分布在库区河流两岸,距河流越近,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越高;且大部分为旱地,而林地上分布很少.相应地,今后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针对具有高、较高和中等危险性的区域.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大尺度农业非点源污染危险性评价方法,能识别农业非点源污染高风险区,并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与管理的优先区域和重点区域.该评价结果能为政府有效防控和管理三峡库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非点源污染 MUSLE 危险性评价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马骏 马朋 +1 位作者 李昌晓 张雯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1-147,共7页
基于遥感数据 M ODIS NDVI ,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不同时期(200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I级(0%~40%)、II级(40%~60%)、III级(60%~8... 基于遥感数据 M ODIS NDVI ,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定量估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不同时期(2000-2003年,2004-2007年,2008-2011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将植被覆盖度划分为4个等级:I级(0%~40%)、II级(40%~60%)、III级(60%~80%)、IV级(80%~100%),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了植被覆盖景观格局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1年,III ,IV级所占面积比例之和达到90%以上,是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基质。植被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低覆盖度类型向高覆盖度类型转变,整体呈现正向演替的良性发展。近12年来,研究区内植被覆盖景观中各斑块类型在优势度、破碎度、形状、连通性等方面变化差异明显。整体植被覆盖景观格局的镶嵌程度增加,形状趋于复杂,多样性和异质性不断增强,对植被覆盖景观格局起支配作用的优势斑块类型由III级逐渐转变为IV级,各斑块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趋向均衡化,结构趋于复杂化,其中III ,IV级特征的变化对植被覆盖景观格局动态起决定性作用。三峡库区植被覆盖景观格局积极变化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是近年来由政府主导开展的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景观格局 三峡库区重庆段 MODIS ND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重庆段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蔡文良 许晓毅 +1 位作者 罗固源 杜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3-1008,共6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及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了长江重庆段溶解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并探讨了荧光强度同溶解性有机碳(DOC)及溶解氧(DO)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ARAFAC模型识别出长江重庆...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及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了长江重庆段溶解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并探讨了荧光强度同溶解性有机碳(DOC)及溶解氧(DO)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ARAFAC模型识别出长江重庆段DOM由2类6个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350/422 nm)、C4(245,305/395 nm)、C5(260,340/420 nm)、C6(260/480 nm)及类蛋白荧光组分C2(275/300 nm)、C3(227,278/329 nm).在DOM来源组成中,陆源的类腐殖质含量占62.56%,类蛋白物质含量占31.31%.类腐殖质组分的荧光强度同DOC的含量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r=0.73),类蛋白组分的荧光强度同DO的含量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r=0.80).EEMs-PARAFAC不仅可以表征长江重庆段DOM的光谱特征,示踪长江重庆段的有机污染程度,还可以为三峡库区水体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溶解性有机物 长江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邵田 张浩 +2 位作者 邬锦明 张镜波 王祥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4,共6页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3S技术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三级指标体系模型,并以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人口密度、地质灾害...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3S技术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三级指标体系模型,并以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人口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度等10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并分级.结果表明:①在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②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质量表现出2-4级生态系统占主体(82.6%)的特点,生态质量一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造成较大影响;③生态系统健康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行政范围来看,彭水县、巫山县较好,巫溪县、武隆县等次之,云阳市、万州区等则较差.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分异的成因;并从宏观尺度上提出了对该地区人为活动的不良生态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的综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三峡库区(重庆段)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起伏度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郭晓娜 苏维词 +1 位作者 李强 潘真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7-894,共8页
地表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切相关。地表起伏度决定或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类型,造成不同地表起伏度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利用ASTER GDEM V2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通过窗口分析法获得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起伏度。利用土地利用数... 地表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密切相关。地表起伏度决定或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类型,造成不同地表起伏度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同。利用ASTER GDEM V2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通过窗口分析法获得三峡库区(重庆段)地表起伏度。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计算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分析地表起伏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貌复杂,地表起伏较大,整体来说东部高于西部,其中地表起伏度最大的是巫溪(1.360 3),最小的是渝中(0.289 0)。(2)研究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不均,东部为天然林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西部为都市重点开发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3)地表起伏度与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对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原材料生产、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价值总量、水文调节、保持土壤、提供美学景观、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废物处理。研究表明,加强对位于高地表起伏度区的天然林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的保护是维护和提高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地表起伏度 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175m蓄水对长江重庆段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兰玉 蒋昌潭 +2 位作者 安贝贝 刘姣姣 龚立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2期34-36,共3页
通过对长江重庆段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各断面在蓄水前、蓄水期间、蓄水后水质的变化情况,研究三峡水库175m蓄水对长江重庆段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75m蓄水前后,长江重庆段水质总体较好且保持稳定;但主要污染物浓度在蓄水前后有所起... 通过对长江重庆段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各断面在蓄水前、蓄水期间、蓄水后水质的变化情况,研究三峡水库175m蓄水对长江重庆段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75m蓄水前后,长江重庆段水质总体较好且保持稳定;但主要污染物浓度在蓄水前后有所起伏,部分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175m蓄水 水质监测 长江重庆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演化及预测 被引量:43
17
作者 刘春艳 朱康文 刘吉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58-267,共10页
为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2005—2020年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演化情况,对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该文结合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综合运用CA-Markov模型和In VEST模型对区域2005-2020年的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的演化及趋势进... 为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2005—2020年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演化情况,对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该文结合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综合运用CA-Markov模型和In VEST模型对区域2005-2020年的土地覆盖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的演化及趋势进行研究,在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0年土地覆盖进行模拟预测的基础上,运用In VEST模型进行生物多样性功能的定量计算。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和2010—2015年,各类土地覆盖面积和土地覆盖动态度分别呈现"四增二减"和"三增三减"的状态;2)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时Kappa系数达到0.92,表明模型的普适性较好;3)4期生境退化指数最高值变化为:0.168 1→0.207 1→0.190 9→0.181 2,城区周边和长江、嘉陵江、乌江沿岸区域的生境退化指数高,东北部大巴山区域的生境退化指数较低;4)大巴山、武陵山、四面山等区域的生境质量较好,长江、嘉陵江沿岸生物多样性功能较差,4期生境质量总得分和平均得分分别为34 337 710、36 829 020、36 345 590、35 530 500和0.513 9、0.551 2、0.543 9、0.531 7;5)15年间生物多样性功能出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大范围的波动转为小区域变化,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功能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治 生物多样性 三峡库区重庆段 CA-Markov模型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姜永华 江洪 +1 位作者 曾波 何丙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4-237,243,共5页
在分析1995-200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1995-2000年研究... 在分析1995-200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计算了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采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1995-2000年研究区林地、草地、水域和难利用地面积在减少,其中草地减少最多,其次为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在增加,且增加面积都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由1995年的549.387 9亿元减少到2000年的546.706 5亿元,5年减少了2.681 4亿元;敏感性分析表明,ESV对生态价值系数(VC)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敏感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活性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舒为群 田怀军 +1 位作者 曹佳 王幼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6-228,239,共4页
为了确定并比较重庆主城区段长江、嘉陵江源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活性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分别于春、夏、冬季采用GDX- 12 0大孔树脂 ,对位于城区上游、城区中段、城区下游以长江、嘉陵江源水的 5个水厂的进厂水进行了有机物的浓缩提取... 为了确定并比较重庆主城区段长江、嘉陵江源水有机提取物的致突变活性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分别于春、夏、冬季采用GDX- 12 0大孔树脂 ,对位于城区上游、城区中段、城区下游以长江、嘉陵江源水的 5个水厂的进厂水进行了有机物的浓缩提取。提取物的致突变活性采用经典的 A m es试验平板掺入法评估 ,测试菌株为 TA 98及 TA 10 0 ,同时做加与不加 S9的比较。结果显示 ,嘉陵江及长江源水的有机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突变活性。嘉陵江源水明显大于长江源水 ,城区中段源水明显大于上游段及下游段源水。多数断面显示平水期致突变活性较为显著并且移码型致突变性大于碱基置换型致突变性。研究结果提示 ,城市污染源已导致长江、嘉陵江源水具备致突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段 有机提取物 季节变化 长江 嘉陵江 源水 致突变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重庆段干流与主要支流鱼类分布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滔 黎学练 +1 位作者 郑永华 刘建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7-51,共5页
对长江重庆段干流与8条主要支流的鱼类组成及主要生境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嘉陵江、乌江、綦河、小江、大宁河与长江干流的类似性系数(AFR值)大于80%,为共同区系关系,其中嘉陵江与干流的类似性系数最高。各支流与干流... 对长江重庆段干流与8条主要支流的鱼类组成及主要生境进行了调查,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嘉陵江、乌江、綦河、小江、大宁河与长江干流的类似性系数(AFR值)大于80%,为共同区系关系,其中嘉陵江与干流的类似性系数最高。各支流与干流鱼类组成(包括鱼类种类总数、长江上游特有、珍稀、濒危鱼类数)的共有比例各有差异,其中嘉陵江最高,五布河最低。各支流的产卵场数较干流少,但都是以粘性卵产卵场为主,漂流性卵产卵场比例很低。其中,梅溪河没有发现漂流性卵产场,而五布河内漂流性卵产场和粘性卵产场均没有发现。各主要支流洄游通道最长的是小江,为146.5 km,最短的是五布河,仅19 km。河口流量最大的是嘉陵江,为2 100 m^3/s,最小的是五布河,为7.74 m^3/s。综合比较8条支流的鱼类分布情况,嘉陵江是最适宜作为长江重庆段干流替代生境的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重庆段 干流 支流 鱼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