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教案与八省客长:一个区域史的视角 被引量:12
1
作者 梁勇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0-175,共6页
1863年重庆教案的起因表面上看是崇因寺改建兴堂,但其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掌握保甲局控制权的八省客长,意图借此机会,摆脱因其“客籍”身份,及在此前应对李、蓝之乱时的不佳表现而导致与本地士绅矛盾重重的困境。八省客长通过这次反洋教斗... 1863年重庆教案的起因表面上看是崇因寺改建兴堂,但其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掌握保甲局控制权的八省客长,意图借此机会,摆脱因其“客籍”身份,及在此前应对李、蓝之乱时的不佳表现而导致与本地士绅矛盾重重的困境。八省客长通过这次反洋教斗争,不仅成功地阻止了教会方面的要求,更树立了他们在地方政治中负“责任”的形象,同时也巩固了他们在地方权力网络中的核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教案 八省客长 地方权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次重庆教案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曾绍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90-95,共6页
一1886年第二次重庆教案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在近代,基督教之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是由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政府所唆使和推动的。它自始至终与殖民侵略紧密相连,是殖民侵略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由于种种原因,西... 一1886年第二次重庆教案的发生,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原因。在近代,基督教之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是由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政府所唆使和推动的。它自始至终与殖民侵略紧密相连,是殖民侵略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由于种种原因,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宗教侵略四川的活动极为猖獗,重庆则是西方教会势力侵略四川的重点地区之一。他们派遣大批传教士入川,采取各种手段扩张教会势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教案 西方殖民主义 外国传教士 殖民侵略 清政府 教会势力 宗教侵略 述论 文化原因 四川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洋教斗争中的农民爱国主义探微——兼论教案中农民的非爱国主义行为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梁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71-76,共6页
一般认为反洋教斗争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但认真分析,相当一部分教案中农民反教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从狭隘的现实经济利益、传统习惯出发,希望将洋教士赶出本乡本土便万事大吉。近代农民的爱国主义有一个觉醒过程。排外主... 一般认为反洋教斗争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但认真分析,相当一部分教案中农民反教并非如此。他们只是从狭隘的现实经济利益、传统习惯出发,希望将洋教士赶出本乡本土便万事大吉。近代农民的爱国主义有一个觉醒过程。排外主义不是爱国主义。只有当农民自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产生危机意识,将反教斗争和保卫国家或保卫清王朝联系在一起时,才表明他们的反教行动具有爱国主义的性质。以往对教会势力的研究只注意到西方洋教士,而忽视了大批入教的中国农民,特别是其中的地痞流氓恶势力。引起教案冲突的人员除少数为恶的洋教士外,相当一部分为恶的主体是入教的中国人。故教案冲突除跟洋教士的矛盾外,还有入教与未入教的中国农民内部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传统内乱、斗争在近代的特殊继续。是中国乡村社会封闭、落后以及历史上充满斗争的特点所决定的。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既要发扬本民族优良传统,也要注意反省解剖民族落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反教 近代教案 教会势力 爱国主义精神 晚清教案 优良传统 反洋教斗争 重庆教案 教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吕实强先生对四川近代史研究评述
4
作者 王炎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4期71-77,共7页
吕实强先生,山东福山县人(今属烟台市),1927年6月16日生,现年59岁,是台湾当代史学名流。1953年,吕先生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史地系,1955年2月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以迄于今,凡三十余年。其间,1962年至1964年,曾赴... 吕实强先生,山东福山县人(今属烟台市),1927年6月16日生,现年59岁,是台湾当代史学名流。1953年,吕先生毕业于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史地系,1955年2月进入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从事研究,以迄于今,凡三十余年。其间,1962年至1964年,曾赴美国哈佛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两年。1969年起,吕先生先后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与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讲授《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社会史》等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近代四川 重庆教案 近代史研究 反教 台湾省 中央研究院 历史研究 余栋臣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