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理论思考与应用——源于重大科技工程与新型举国体制的碰撞与实践
1
作者 李海生 王丽婧 +2 位作者 薛婕 张文杰 邹天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7-1096,共10页
当前科技创新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的双融合新态势,科研活动的组织模式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服务解决区域系统性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研究着眼新时... 当前科技创新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加速的双融合新态势,科研活动的组织模式创新已然成为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服务解决区域系统性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研究着眼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辨析了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概念与时代内涵;立足社会-经济-环境复杂巨系统特点,系统阐述生态环境领域重大科技工程管理5大基本特征、重大科研活动管理5大壁垒等难点问题;在传统工程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制度优势,构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形成“1+X”DSE体系架构及组织方法等理论。京津冀区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相关案例实践表明,通过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1+X”组织模式,实现了“大兵团协同作战式”科技攻关,打破了重大科研活动中以往存在的组织、区域、信息、技术和学科壁垒,实现了科技协同创新,促使形成科研紧密嵌入式的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举国体制 重大科技工程 生态环境 “1+X”模式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重大科技工程的跨企业协同创新博弈关系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贺新闻 王如如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59,72,共5页
针对各实施企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创新资源分散重复、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基于博弈论对不同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工程协同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从纵向委托代理、横向战略联盟即合作研发以及两者的综合等三方面揭示出影响协同创新主体间关... 针对各实施企业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创新资源分散重复、统筹协调不足的问题,基于博弈论对不同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工程协同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从纵向委托代理、横向战略联盟即合作研发以及两者的综合等三方面揭示出影响协同创新主体间关系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科技工程 协同创新 博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权重偏离和最佳最差法的重大科技工程财政绩效关键要素识别
3
作者 王奕博 陈俊清 +1 位作者 闫文敏 武博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9期1910-1920,共11页
为系统识别和科学评价影响重大科技工程财政绩效的关键要素,本文分析确定财政绩效评价的4个维度为科技发展、产品研制、能力建设和系统效能,并以69个指标作为评价基础,为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财政绩效评价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运用权重偏... 为系统识别和科学评价影响重大科技工程财政绩效的关键要素,本文分析确定财政绩效评价的4个维度为科技发展、产品研制、能力建设和系统效能,并以69个指标作为评价基础,为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财政绩效评价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运用权重偏离度和最佳最差法筛选关键要素,对其权重和重要性进行排序。通过构建双目标约束优化模型和结合主客观数据,获得最优权重解。研究结果表明,在财政绩效评价中,产品研制是最重要的一级要素,基础方法是二级要素,而单机研制、整机研制和关键技术是三级指标。通过构建综合信息评价表,可以有效评估项目整体表现,并指导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科技工程 财政绩效评价 关键要素识别 最佳最差法 优化模型 项目管理 财政管理 科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协同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阳 侯光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15,共4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大,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组建创新联盟进行协同创新已成为当前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国防科技重大工程为例,从管理主体的角度,提出政府推动型、主承包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对国民经济的辐射作用日益增大,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参与主体组建创新联盟进行协同创新已成为当前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以国防科技重大工程为例,从管理主体的角度,提出政府推动型、主承包商型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型等3种协同创新联盟模式,探讨并明确联盟成员之间的行政链接和契约链接关系。最后,提出完善协同创新联盟组织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重大科技工程 协同创新 创新联盟 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组织管理模式演进路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同玉 孔德成 李存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2-46,共5页
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特点,并以典型国防科技重大工程为例分析其管理运行机制。按照政府在工程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将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分为:纯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和政府主... 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特点,并以典型国防科技重大工程为例分析其管理运行机制。按照政府在工程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将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分为:纯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型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3种基本类型。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组织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经济体制、技术水平和工程目标,并指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型组织管理模式将成为我国未来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组织管理的主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 组织管理 管理模式 演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建昌 石秀 杨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的协同创新对安全技术突破与国防科技产业升级意义重大,同时,其日益增大的辐射作用,使其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由多元主体共建的协同创新联盟,现已成为开展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协作的重要形式,这不仅关乎技术,更是组...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的协同创新对安全技术突破与国防科技产业升级意义重大,同时,其日益增大的辐射作用,使其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由多元主体共建的协同创新联盟,现已成为开展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协作的重要形式,这不仅关乎技术,更是组织管理的需要。以国防科技重大工程为对象,在定义协同创新联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任务分解的"N+X"协同创新模式。从管理主体的角度,总结了政府推动、专项管理、核心组织承包3种组织范式,并对三者作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 协同创新联盟 协同创新模式 “N+ X”模式 组织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界面整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孔德成 侯光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提升国防能力、引领经济发展是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的两大核心目标。高效进行技术总成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和关键。为优化技术总成流程,提高组织间的协同能力,基于界面管理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界定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界面的内涵并分析其特... 提升国防能力、引领经济发展是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的两大核心目标。高效进行技术总成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和关键。为优化技术总成流程,提高组织间的协同能力,基于界面管理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界定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界面的内涵并分析其特性,同时分别从技术和组织层面分析技术总成界面障碍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总成界面整合管理模型,提出了技术总成界面管理的三大整合机制:创新组织结构模式、设计复合式信息共享机制和强化工程跨文化管理,以加速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过程并提高其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 技术总成 界面障碍 整合机制 整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模式:一个分析框架
8
作者 孔德成 侯光明 李同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6-100,共5页
基于系统工程和技术整合理论,运用文献理论研究、专家咨询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提出技术总成思想,界定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的科学内涵,提出技术总成体系应包含技术总成、知识总成、组织总成和战略总成;其次研究技术总成体系构成要素... 基于系统工程和技术整合理论,运用文献理论研究、专家咨询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提出技术总成思想,界定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的科学内涵,提出技术总成体系应包含技术总成、知识总成、组织总成和战略总成;其次研究技术总成体系构成要素并分析要素间关系,给出技术总成四原则。最后,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过程模型,为解决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整合的组织管理问题提出新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 技术总成 技术总成体系 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共同体视域下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过程管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艾永飞 詹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91-95,共5页
对比分析了国外现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过程管理模型,根据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成熟度低、利益相关者目标不一致等特点,将工程共同体概念引入示范工程中。基于工程共同体中重要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交付成果,确定管理关键决策点,提出了适用... 对比分析了国外现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过程管理模型,根据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成熟度低、利益相关者目标不一致等特点,将工程共同体概念引入示范工程中。基于工程共同体中重要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交付成果,确定管理关键决策点,提出了适用于国内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的过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工程共同体 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流程界面优化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秀素 孔德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3-126,共4页
在国防科技产品加速升级换代和组织管理模式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技术整合与创新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技术整合和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理论,深入剖析技术总成微观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技术总成流程的措施;最后,从技术... 在国防科技产品加速升级换代和组织管理模式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技术整合与创新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技术整合和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理论,深入剖析技术总成微观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技术总成流程的措施;最后,从技术与管理两个层面对流程优化的实施效果进行阐述,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重大工程 技术总成 流程图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科技研发型项目系统集成虚拟组织模式探讨——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存金 王俊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5,共5页
重大科技研发型项目是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一个基本类型,合理的组织模式选择是该类复杂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以复杂巨系统思想、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为基础,针对重大科技研发型项目特点,提出了一个重大科技研发型项目系统集成虚拟组织... 重大科技研发型项目是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一个基本类型,合理的组织模式选择是该类复杂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以复杂巨系统思想、现代组织管理理论为基础,针对重大科技研发型项目特点,提出了一个重大科技研发型项目系统集成虚拟组织模式框架,分析了该组织模式的优点,探讨了这种虚拟组织的管理协调机制,并以人类基因组计划为素材进行了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科技研发型项目 重大科技工程 虚拟组织模式 人类基因组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集中报道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煤层气部分)科技成果的征稿函
12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9-129,共1页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集中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实现国家目标的重大科技工程。"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实施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由中国石油集团牵头组织实施。...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集中全国优势科技资源,实现国家目标的重大科技工程。"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实施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由中国石油集团牵头组织实施。其中,煤矿区煤层气开发项目于2008年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由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重庆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煤科院、西安研究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开发 科技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田 征稿函 重大科技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 技术发展规划 河南理工大学 煤矿区 中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智慧 北斗精神 被引量:1
13
作者 巩慧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6-87,共2页
北斗闪耀,泽沐八方。北斗星,自古为中华民族定方向、辨四季、定时辰。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恰如其分。昔有指南之针,今有北斗导航,这是中国智慧遥隔时空的接力。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工程... 北斗闪耀,泽沐八方。北斗星,自古为中华民族定方向、辨四季、定时辰。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恰如其分。昔有指南之针,今有北斗导航,这是中国智慧遥隔时空的接力。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工程自1994年启动,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 北斗系统 北斗二号系统 重大科技工程 北斗一号 决策实施 北斗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14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01-I0004,共4页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是我国唯一从事电波传播研究的专业机构,拥有河南新乡、山东青岛两个主体所区,在北京、苏州建有研发中心,在国内、南北极及世界各地建有36个电波观测站,构成了覆盖不同经纬度重点地区的电波环境观测站网...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是我国唯一从事电波传播研究的专业机构,拥有河南新乡、山东青岛两个主体所区,在北京、苏州建有研发中心,在国内、南北极及世界各地建有36个电波观测站,构成了覆盖不同经纬度重点地区的电波环境观测站网,积累了从地(海)下到太空、从超长波到毫米波近80年的电波环境和电波传播数据,形成了各种电波环境和电波传播预测模型和国际、国内标准,研发了多种具有电波特色的军民用装备,在“两弹一星”、极地科考、载人航天、探月探火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波传播 山东青岛 重大科技工程 超长波 极地科考 河南新乡 载人航天 两弹一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力于塑性加工精确成形 推动空天复杂构件制造技术发展——走进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塑性加工先进技术团队
15
作者 大漠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6-67,共2页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塑性加工先进技术团队始建于1999年,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铁、核电以及电子信息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高端装备领域,解决高精度、整体化、长寿命、轻量化、高可靠性发展的重大迫切工程需求,以发展高性能金属...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塑性加工先进技术团队始建于1999年,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高铁、核电以及电子信息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高端装备领域,解决高精度、整体化、长寿命、轻量化、高可靠性发展的重大迫切工程需求,以发展高性能金属复杂薄壁曲面构件的精确塑性成形技术和原理为主题,以提高复杂管/板类零件的成形能力和成形质量为主线,致力于实现形性协同调控的塑性加工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同时依托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为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科研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加工 材料加工工程 电子信息 技术团队 重大科技工程 新能源汽车 协同调控 成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