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斑岩铜矿对重大地质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92
1
作者 芮宗瑶 李光明 +1 位作者 张立生 王龙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45-152,共8页
西藏已有 3个构造岩浆带发现斑岩铜矿 :玉龙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错成矿带。其中班公错成矿带还少有研究和找矿评价 ,目前仅报导在改则西北发现多不杂斑岩铜金矿 ,但该带的邻国已发现大型斑岩铜矿 ,例如巴基斯坦的赛恩达克 (Saind... 西藏已有 3个构造岩浆带发现斑岩铜矿 :玉龙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和班公错成矿带。其中班公错成矿带还少有研究和找矿评价 ,目前仅报导在改则西北发现多不杂斑岩铜金矿 ,但该带的邻国已发现大型斑岩铜矿 ,例如巴基斯坦的赛恩达克 (Saindak)和伊朗的萨尔切什梅 (SaiCheshmeh)等。据青藏高原 70Ma以来的古气候研究 ,在新特提斯洋闭合之后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陆陆碰撞 ,曾有过 3次加速 :第一次为 4 0~ 35Ma ,与玉龙矿带的成岩成矿年龄相吻合 ;第二次为 1 8~ 1 2Ma ,与冈底斯矿带的成岩成矿年龄相吻合 ;第三次为 3.6Ma以来 ,与羊八井等热泉和铯金锑成矿年龄相吻合。故西藏斑岩铜矿为印度洋扩张和陆陆碰撞“A”型 (Ampferersubduction)俯冲的产物。第一次加速在青藏高原的东缘三江地区产生一系列喜马拉雅期走滑拉分盆地 ,导致幔源斑岩岩浆上侵 ,形成玉龙等一系列斑岩型夕卡岩型铜铜钼铜金矿 ;第二次加速使冈底斯深部挤压而浅部拉张 ,导致幔源斑岩浆岩侵位 ,形成冈底斯一系列斑岩型夕卡岩型浅成热液型铜钼铜金多金属矿 ;第三次加速使青藏高原整体深部挤压而浅部拉张 ,在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重大地质事件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A型俯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海相白垩纪-古近纪生物地层与重大地质事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国彪 王天洋 +15 位作者 李新发 牛晓路 张文苑 谢丹 李阅薇 姚又嘉 李琪 马雪嵩 李兴鹏 修迪 韩子晨 赵胜楠 韩屹 薛嵩 任荣 贾志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4-164,共21页
地质历史时期曾发过许多对生命的演化进程造成过重大影响与制约的全球性地质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就是一个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时期。随着冈瓦纳大陆在中生代时期的解体,全球海陆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球的表层和岩石圈层均发生了重大... 地质历史时期曾发过许多对生命的演化进程造成过重大影响与制约的全球性地质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就是一个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时期。随着冈瓦纳大陆在中生代时期的解体,全球海陆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球的表层和岩石圈层均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此引发了构造运动空前活跃,发生过诸如大洋缺氧事件(OAE)、大洋富氧事件(CORBs)、白垩纪/古近纪(K/Pg)生物大灭绝事件、古新世—始新世极热(PETM)事件、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对这些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古海洋、古地理、古环境的认识。尝试追踪和捕捉这些重大地质事件,恢复和重建古地理,其基础是建立精确的年代地层格架。西藏南部保存了中国最为完整的海相白垩纪—古近纪沉积,完整地记录了上述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通过对札达、岗巴、定日、亚东、江孜、萨嘎和吉隆等地区高分辨率浮游和底栖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和放射虫生物地层学研究,可直接约束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为重建新特提斯洋古海洋环境和古地理提供证据。此外,在重大地质环境突变期间生物的演化过程,也可为探明极端环境变化发生时期气候环境生物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提供证据。本文系统总结了课题组为主的近年来对藏南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及重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古近纪 新特提斯 重大地质事件 微体古生物 生物地层 西藏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构造响应的GIS统计分析--以中条-豫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东越 陈建平 +3 位作者 王勤 李彩凤 殷骏 杨星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2-1734,共13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的中条-豫西地区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复杂、多阶段构造演化历史。其中,前寒武纪时期经历了新太古代末期(2550-2350Ma)地壳增生、古元古代(2350-1850Ma)活动带和早中元古代(1800-1600Ma)多期裂解活动,是研究区构造... 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的中条-豫西地区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复杂、多阶段构造演化历史。其中,前寒武纪时期经历了新太古代末期(2550-2350Ma)地壳增生、古元古代(2350-1850Ma)活动带和早中元古代(1800-1600Ma)多期裂解活动,是研究区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剧烈的阶段。丰富的构造事件形成多层构造层,并发育大量构造形迹。本文依据GIS数据统计分析断裂切穿地层单元年代新老关系的规律,即构造运动的发生时间晚于构造形迹切穿的所有地层单元时代;如果构造形迹的发育被某一地层单元所限制,则表明构造运动的发生早于该地层的结束时间,并结合构造形迹的样式、规模、方位、强度和构造建造特征来解析构造作用性质,探讨构造演化,挖掘前寒武纪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形成的主体构造形迹的数字特征。在本项研究中,首先提取研究区内切穿Ar构造单元并限制在Pt地层单元内的构造形迹,代表前寒武纪时期的主体构造形迹特征。其次,运用GIS技术提取Pt1-Pt2期间不整合面,删去切穿不整合面的构造形迹,进一步筛选出Ar-Pt2期间主体构造形迹并统计其走向和长度,进而初步确定了Ar-Pt2期间的主要构造方位特征是NEE/NWW/近SN向。最后,依据构造形态、构造建造特征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确定不同构造层主体构造方位特征,代表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形成的主体构造形迹。其中,新太古代末期形成的主体构造形迹的方位特征是NE/NW向;古元古代构造层主体构造形迹的方位特征是NEE/NWW向;早中元古代构造层主体构造形迹的方位特征是近E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统计分析 重大地质事件 构造分层提取 构造层 主体构造形迹特征 中条-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前寒武纪成矿系统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46
4
作者 翟明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9-1773,共15页
前寒武纪是指显生宙最古老的地质时代——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它占了地球演化历史的近90%。地球陆壳的80%~90%以上是在前寒武纪形成的,记录了复杂和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过程,还赋存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前寒武纪最重要的地质事件有陆壳... 前寒武纪是指显生宙最古老的地质时代——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它占了地球演化历史的近90%。地球陆壳的80%~90%以上是在前寒武纪形成的,记录了复杂和惊心动魄的地质构造过程,还赋存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前寒武纪最重要的地质事件有陆壳的巨量增生、前板块机制/板块机制的构造转折、由缺氧到富氧的地球环境的剧变。华北克拉通是全球最古老陆块之一,前寒武纪各阶段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几乎都被记录下来,并表现出一些特殊性。与全球其它克拉通相比,华北陆壳生长-稳定化过程具有多阶段特征,太古宙末-古元古代环境剧变记录复杂多样,古元古代与板块体制建立和超大陆演化相关的俯冲碰撞和伸展裂解等地质记录丰富,中-新元古代经历持续伸展并接受巨量裂谷沉积。这些重大地质事件都伴随大规模成矿作用,形成了华北克拉通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优势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重大地质事件 成矿系统 华北克拉通 早期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简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卫东 凌明星 +2 位作者 章荣清 张柳毅 陈晨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5-539,共5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研发专项"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本项目将通过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实验岩石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研发专项"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本项目将通过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沉积地质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矿床学和实验岩石学等多学科的联合攻关,以恢复太平洋、鄂霍次克洋和特提斯洋演化历史为切入点,重点探究太平洋板块与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揭示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生机制和深部过程,探讨它们对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控制,同时对比研究西部燕山期地质事件。本专辑将简要介绍项目及各课题的研究思路、工作模型和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 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 深部过程 资源效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垩纪若干重大地质事件的耗散结构分析
6
作者 申维 耿朝雷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白垩纪若干重大地质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底火山作用的发生和演化是一个动力学过程,海底火山的非平衡定态失稳是在非平衡态下宏观体系的自组织现象具体表现;大洋缺氧事件发生是同位素的共生组合、赋存状态和分散状...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对白垩纪若干重大地质事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海底火山作用的发生和演化是一个动力学过程,海底火山的非平衡定态失稳是在非平衡态下宏观体系的自组织现象具体表现;大洋缺氧事件发生是同位素的共生组合、赋存状态和分散状态在特定条件下开放地球化学系统所处的非平衡定态的质和量的局域扰动触发定态失稳的结果;超静磁带事件意味着地球核幔相互作用和外核流体运动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地球磁场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维持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这种结构为系统发生能量耗散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 非线性 白垩纪 重大地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滇地区元古宙地层演化顺序及可能的重大地质事件
7
作者 黄从俊 李泽琴 +1 位作者 王奖臻 刘晓文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27-,共1页
康滇地区为扬子地块西南缘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前人将该区的前震旦系基底划分为下部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和上部中元古代浅变质褶皱基底,前者以康定群(康定杂岩)和大红山群深变质岩系为代表,后者包括会理群、河口群、昆阳群等。... 康滇地区为扬子地块西南缘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前人将该区的前震旦系基底划分为下部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和上部中元古代浅变质褶皱基底,前者以康定群(康定杂岩)和大红山群深变质岩系为代表,后者包括会理群、河口群、昆阳群等。虽然康滇地区各元古宙地层单元研究程度较高,积累资料丰富,但由于测年对象的不同及对年龄的解译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众多学者对区内元古宙地层演化各持己见,没有统一认识。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区内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与找矿勘探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宙 重大地质事件 褶皱基底 前震旦系 二级构造单元 中元古代 河口群 结晶基底 成矿理论 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苏北构造带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刍议
8
作者 韩宗珠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61-162,共2页
胶东—苏北构造带是指昆嵛山花岗岩基以东、荣成—五莲深断裂以南、嘉山—响水深断裂以北的狭长区域,长约500km,宽约50—100km,呈北东向展布,以广泛出露超基性岩和各类榴辉岩、广泛发育韧性剪切带和普遍发育糜棱岩化带为特征。地层建造... 胶东—苏北构造带是指昆嵛山花岗岩基以东、荣成—五莲深断裂以南、嘉山—响水深断裂以北的狭长区域,长约500km,宽约50—100km,呈北东向展布,以广泛出露超基性岩和各类榴辉岩、广泛发育韧性剪切带和普遍发育糜棱岩化带为特征。地层建造为似层状和透镜状的变质杂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为主,其次为浅粒岩、大理岩和石英云母片岩等),具混杂岩特征。胶东—苏北构造带经历了晚太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600—2800Ma)、早元古代大陆推覆构造事件(2000Ma±)、早元古代末角闪岩相变质事件(1800—2000Ma)和元古代末期大陆推覆构造事件(600—80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变质事件 推覆构造 重大地质事件 早元古代 杂岩 麻粒岩相 角闪岩相 榴辉岩 斜长角闪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晚新生代重大地质事件 被引量:8
9
作者 闫纪元 胡健民 +2 位作者 王东明 公王斌 梁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3-648,共26页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中国地貌格局、古气候系统及晚新生代沉积体系发生巨变。青藏高原以东至边缘海的广大区域形成统一水系,将巨量沉积物搬运至中国东部连续堆积形成黄淮海平原。太行山的隆升、边缘海陆架的沉降,黄河的贯...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导致中国地貌格局、古气候系统及晚新生代沉积体系发生巨变。青藏高原以东至边缘海的广大区域形成统一水系,将巨量沉积物搬运至中国东部连续堆积形成黄淮海平原。太行山的隆升、边缘海陆架的沉降,黄河的贯通及晚第四纪大规模海侵等,深刻改造了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至今仍然影响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针对这些事件的研究,对于理解晚新生代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缓解该地区目前紧张的人地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对晚新生代黄淮海平原形成发育的构造地貌过程、黄河贯通和晚第四纪海侵等重大事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①青藏高原隆升是黄淮海平原当今地貌及海陆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②黄河贯通对黄淮海平原地表过程、水系演化及源-汇体系带来深远影响;③沿海地区晚更新世以来3次重要的海侵事件及相关的海陆相互作用,不但造成了沉积环境的变化,还形成了下切河谷特殊地貌景观;④晚新生代黄淮海地区重大地质事件的时间节点是中新世和晚第四纪。系统总结了黄淮海平原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地貌动态演化和年代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亟需对黄淮海平原开展多学科系统性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重大地质事件 晚新生代 地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地质事件与大规模沉积成矿作用(代序言)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远生 周琦 +1 位作者 张连昌 余文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7-811,共5页
沉积矿产是形成于沉积盆地或陆表,通过机械、化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等作用形成的具有工业元素异常或超常富集且可供人类利用与开采的工业矿物或岩石等。多数沉积矿产的形成代表着一种成矿事件。这种成矿事件通常与全球或巨域(地理上洲际... 沉积矿产是形成于沉积盆地或陆表,通过机械、化学、生物和生物化学等作用形成的具有工业元素异常或超常富集且可供人类利用与开采的工业矿物或岩石等。多数沉积矿产的形成代表着一种成矿事件。这种成矿事件通常与全球或巨域(地理上洲际的、地质上板块或板块之间的)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或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地质事件 成矿事件 沉积矿产 沉积盆地 工业矿物 成矿作用 超常富集 元素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正式启动
11
作者 孙卫东 凌明星 章荣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3-673,共1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的20家单位共同承担,包括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的深部过程与资源效应"项目于2016年7月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的20家单位共同承担,包括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基金委创新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开采 重大地质事件 燕山期 省部级重点 创新群体 INDICATOR 研发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 构造格局 动力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言:中国中—新元古代地层学、沉积学与地质事件记录
12
作者 旷红伟 柳永清 +1 位作者 刘鹏举 耿元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01-I0004,共4页
尽管早前研究认为中年地球(1.8~0.8 Ga)是较为静默(boring billion)(Buick et al.,1995)的时期,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中记录了一系列同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环境演化等重要信息。为深入揭示地球中年期这... 尽管早前研究认为中年地球(1.8~0.8 Ga)是较为静默(boring billion)(Buick et al.,1995)的时期,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地层中记录了一系列同时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环境演化等重要信息。为深入揭示地球中年期这些重大地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地质事件 中—新元古代地层 沉积学 克拉通 环境演化 中年期 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元古界—寒武系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地位 被引量:76
13
作者 赵文智 胡素云 +2 位作者 汪泽成 张水昌 王铜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坚定了勘探家在元古界—寒武系找油找气信心。以中新元古代大地构造格局重建与重大地质事件分析为基础,从烃源岩、储集层条件及成藏组合类型和有效性入手,剖析了元古界—寒武系油气地质条件,指出中新元古... 四川盆地安岳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坚定了勘探家在元古界—寒武系找油找气信心。以中新元古代大地构造格局重建与重大地质事件分析为基础,从烃源岩、储集层条件及成藏组合类型和有效性入手,剖析了元古界—寒武系油气地质条件,指出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间冰期低等生物繁盛,有机质富集并形成优质烃源岩;震旦系—寒武系微生物岩和颗粒滩体叠加多期建设性成岩改造作用可形成规模储集层,但早中元古代因缺氧事件,风化作用弱,储集层质量总体偏差,唯后期遭受风化淋滤者才有溶蚀改造型储集层发育机会。中国华北、扬子、塔里木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均发育大型裂陷槽(群),烃源灶肯定存在,是否存在良好的源-储成藏组合,则视情况而定。上扬子地区肯定存在震旦系—寒武系有效成藏组合,华北地区成藏组合是否有效取决于两大条件:(1)元古界烃源灶与古、中新生界储集层构成的次生组合的有效性;(2)中新元古界经近纪以来改造形成的储集层与自身源灶晚期生烃能否构成匹配。塔里木盆地需要落实元古界时代归属、原盆地保持之后,再看是否存在有效成藏组合。总之,中国三大克拉通元古界—寒武系是一套潜在勘探新层系,值得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界 寒武系 大地构造格局 重大地质事件 间冰期 烃源岩 微生物岩 克拉通内裂陷槽 成藏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安地体~1.95Ga的高压麻粒岩相事件的直接证据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浩铮 张华锋 翟明国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52-,共1页
前寒武纪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此期间,形成了蕴藏丰富矿产资源的大陆地壳主体。这些矿产表现出成因类型受控重大地质事件、时控性明显等特点(Zhai and Santosh,2013)。华北克拉通作为全球最古老陆块之一,其不仅几乎记录了... 前寒武纪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此期间,形成了蕴藏丰富矿产资源的大陆地壳主体。这些矿产表现出成因类型受控重大地质事件、时控性明显等特点(Zhai and Santosh,2013)。华北克拉通作为全球最古老陆块之一,其不仅几乎记录了前寒武纪各阶段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而且还展现出一些特殊性(Zhai and Santosh,2013)。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相 重大地质事件 华北克拉通 Ga 前寒武纪 矿产资源 活动带 陆块 岩浆锆石 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为轴,探寻地球奥秘——《46亿年的地球物语》评介
15
作者 王钰梅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共1页
地理学注重借助时空尺度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46亿年的地球物语》以时间为线索,系统且生动地呈现了地球46亿年的演化历程。本书不仅涵盖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大地质事件,还深入探讨了这些事件背后的科学原理,使读者深入理解地球的奥... 地理学注重借助时空尺度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46亿年的地球物语》以时间为线索,系统且生动地呈现了地球46亿年的演化历程。本书不仅涵盖了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大地质事件,还深入探讨了这些事件背后的科学原理,使读者深入理解地球的奥秘。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故事性的叙述方式,将地球诞生、地质变迁和生命演化等重大事件串联起来,呈现一部跌宕起伏的“地球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语 演化历程 地质变迁 生命演化 地球演化 科学原理 重大地质事件 故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静 刘桂春 +12 位作者 刘军平 胡绍斌 曾文涛 孙柏东 张虎 邓仁宏 张志斌 刘发刚 段向东 俞赛赢 王晓峰 赵云江 周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57-1969,共13页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及勘查效果,也制约着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及勘查效果,也制约着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二版、修编)、1:5万二街等4幅区域调查子项目工作中,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时代、重大地质事件记录、早期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阳群 早前寒武纪 重大地质事件 早期生命 协同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地地质专辑
17
作者 刘晓春 邢树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I0002-I0003,共2页
极地地区(南极和北极)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是研究地球演化过程和认识全球海陆构造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也是全球地学研究的最薄弱区域。南极是被大洋围陷的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经历并保存了地球... 极地地区(南极和北极)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是研究地球演化过程和认识全球海陆构造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也是全球地学研究的最薄弱区域。南极是被大洋围陷的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之一,经历并保存了地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一些重大地质事件的记录,包括太古宙古陆核的形成、古元古代造山事件、格林维尔期(~10亿年)构造热事件、泛非期(~5亿年)构造热事件以及显生宙大陆边缘增生与陆块分离,因此是研究全球超大陆聚散过程的重要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演化 地学研究 地质地貌 重大地质事件 生态环境 极地地区 大陆边缘 太古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复杂采空区地震探测研究
18
作者 胡海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I0003-I0003,共1页
金属矿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原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稳定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金属矿的勘查工作对于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球深部拥有金属矿床的物质基础,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地质事件引发... 金属矿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原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稳定中有着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金属矿的勘查工作对于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地球深部拥有金属矿床的物质基础,全球性或区域性的重大地质事件引发或影响了金属矿床的成矿过程,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勘探寻找金属矿床不能仅停留于结合露头的就矿找矿思路与技术,而应当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地质等众多资料,了解地球动力学环境,特别是壳幔相互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才能攻深探盲找大矿富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地球物理 金属矿床 地球动力学环境 地震探测 地球深部 金属矿产 重大地质事件 就矿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研究的若干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19
作者 胡瑞忠 毛景文 +5 位作者 毕献武 彭建堂 宋谢炎 钟宏 陶琰 谢桂青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4-352,共9页
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解释大陆板块边缘成矿问题的理论框架,但对解释板块碰撞后大陆内部演化阶段的成矿作用则无现成答案。基于这一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发展板块构造理论、深入理解大陆成矿作用、提高发现大陆内部矿床能力为... 传统的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解释大陆板块边缘成矿问题的理论框架,但对解释板块碰撞后大陆内部演化阶段的成矿作用则无现成答案。基于这一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发展板块构造理论、深入理解大陆成矿作用、提高发现大陆内部矿床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大陆动力学及其与成矿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纵观近年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的研究,可以发现以下若干趋势:在成矿机制上,将成矿作用研究与壳幔相互作用研究密切结合;在成矿时代上,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的内在关联受到高度重视;在成矿区域上,除继续重视板块边缘成矿作用的研究外,大陆板块内部的成矿作用成了新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成矿作用 大陆板块内部 成矿时代 壳幔相互作用 重大地质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凤太铅锌矿集区矿化时空结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令高 张均 胡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90,共7页
陕西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明显受控于各类致矿地质因素,并显示一定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在深入分析区内铅锌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重大地质事件致矿理论和现代成矿作用理论为指导,从铅锌矿化的时空结构分析入手,... 陕西凤太矿集区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分布明显受控于各类致矿地质因素,并显示一定的内在成生联系和时空配置关系。在深入分析区内铅锌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重大地质事件致矿理论和现代成矿作用理论为指导,从铅锌矿化的时空结构分析入手,系统研究了矿体的空间定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结构上,成矿与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具有多期次多阶段成矿的特点;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一区二带四中心"的基本矿化格局,矿体沿岩性界面分布,在次级背斜转折端富集,南、北两矿带相背侧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太矿集区 铅锌矿床 重大地质事件 时空结构 矿体定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