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法系诉讼系属中重复起诉禁止及经验借鉴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3-137,共5页
我国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规定了包括禁止重复起诉在内的重复诉讼识别与规制。然而,诉讼标的内涵的模糊性,诉讼系属等制度的立法缺失,将导致禁止重复起诉在具体适用当中的困难。反观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重复... 我国2015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规定了包括禁止重复起诉在内的重复诉讼识别与规制。然而,诉讼标的内涵的模糊性,诉讼系属等制度的立法缺失,将导致禁止重复起诉在具体适用当中的困难。反观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重复起诉禁止与诉讼系属排除效力密切结合,在对重复起诉的识别标准上,对其基准时采取诉讼系属发生之时间,对当事人相同之标准兼顾重复起诉主观范围扩张之情形,对诉讼标的的识别以旧实体法说为主,兼采诉讼法说之合理内涵;在对重复起诉的规制上,主要采用排除后诉及强制合并之措施。中国司法实务重复起诉的识别与规制应当合理借鉴大陆法系的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起诉 诉讼系属 诉讼标的 大陆法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规则的合理适用——以全国法院8869份行政裁定书为样本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傲 刘晓思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6,共8页
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由《行诉解释》作出规定,其中第106条是行为模式,第69条为法律后果,二者共同构成了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规则。通过对全国法院8869份行政裁定书的分析表明:随着我国行政诉讼重复起诉案件数量的不断攀升,暴露出行政... 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由《行诉解释》作出规定,其中第106条是行为模式,第69条为法律后果,二者共同构成了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规则。通过对全国法院8869份行政裁定书的分析表明:随着我国行政诉讼重复起诉案件数量的不断攀升,暴露出行政诉讼禁止重复起诉规范条文的逻辑错位,识别标准的任意突破以及审查程序有待厘清等问题。为合理适用该条款,在规范层面上,需修正第69条第一款第六项为“同一事项处于诉讼过程中”,改变“重复起诉”与“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或者调解书所羁束”相并列情形;在识别标准上,由于行政行为作为程序标的应与诉讼标的相区分、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不应扩张至判决理由、事实和理由并非区分不同案件的关键因素,故应回归并严格限制“三要素相同”标准;在审查程序上,应明确区分诉的三阶层要件及递进式审查顺序,根据诉的评价位阶理论,对作为诉讼要件的重复起诉问题进行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重复起诉 一事不再理 诉讼系属 既判力 诉讼标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重复起诉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溢出构成要件识别路径的非典型重复起诉行为,主要表现为一部请求诉讼、新事实型诉讼、确认型诉讼和抵销型诉讼等。囿于诉讼标的的不确定性,无论是诉权保障下的肯定说还是诉讼效率下的否定说,都无法消解一部请求中后诉重复起诉的嫌疑。... 溢出构成要件识别路径的非典型重复起诉行为,主要表现为一部请求诉讼、新事实型诉讼、确认型诉讼和抵销型诉讼等。囿于诉讼标的的不确定性,无论是诉权保障下的肯定说还是诉讼效率下的否定说,都无法消解一部请求中后诉重复起诉的嫌疑。因诉讼成本考量等正当性的存在,实践中对一部请求宜区分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通过“可期待性”理论予以具体化处理。新事实作为禁止重复起诉消极构成要件并不具有绝对性。后遗症再诉的适法性在于侵权结果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无法强迫受害人提出将来给付之诉。不同于继续履行和对待给付,诉讼和解在程序上发生禁止另诉的效果。确认之诉与给付之诉并行时,即便后诉不属于重复起诉,鉴于消极确认之诉的攻击性,也应强制合并审理。抵销抗辩具有既判力,以抵销额度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重复起诉 一部请求 新事实 确认之诉 抵销之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角色困境及其合理解脱--以2018年《检察公益诉讼解释》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占善刚 王译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105,共8页
检察机关一般通过"抗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以实现民事法律监督职能,但因立法赋予其民事公益诉讼直接起诉资格而引发了角色冲突。司法解释虽将检察机关定位为"公益诉讼起诉人",但这绝非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之应然结果。... 检察机关一般通过"抗诉"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以实现民事法律监督职能,但因立法赋予其民事公益诉讼直接起诉资格而引发了角色冲突。司法解释虽将检察机关定位为"公益诉讼起诉人",但这绝非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之应然结果。公益诉讼中若存在不特定多数之受害人,应肯认检察机关基于任意诉讼担当形成的"原告"身份;若不存在受害人而仅为维护将来之扩散利益,检察机关乃是固有的当事人适格。基于民事诉讼构造之原理,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过程中不得以国家强制力作为证据方法;而以受害人是否实际存在为标准重塑检察机关诉讼实施权的来源及实现方式,是走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角色困境之不二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检察公益诉讼解释》 角色困境 原告 扩散利益 诉讼担当 诉讼实施权 重复起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违约方司法解除权)诉讼评注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子赫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民法典》为破解合同僵局创设了违约方司法解除权制度,但当前还缺少对其行使方式、要件证明、纠纷解决、解除时间四个诉讼审理方面的研究。违约方既可以被告身份通过反诉和抗辩请求司法解除,也可以原告身份起诉提出,原告起诉请求合同... 《民法典》为破解合同僵局创设了违约方司法解除权制度,但当前还缺少对其行使方式、要件证明、纠纷解决、解除时间四个诉讼审理方面的研究。违约方既可以被告身份通过反诉和抗辩请求司法解除,也可以原告身份起诉提出,原告起诉请求合同解除时,需要法院确定具体解除方式和诉的类型。违约方解除权的两个权利成立要件由违约方承担证明责任,但这不是对举证责任的分配,也不能用于解决法律评价问题。除司法解除请求外,需要通过诉的合并与法官释明使其他合同相关的诉讼请求同时提出,促进纠纷一次性解决,同时通过重复起诉制度避免矛盾裁判,但是违约方司法解除权可以在法院对合同效力作出裁判后再行使。形成判决的形成力产生时与形成诉权形成效果作用时不同,实体法上可以具体规定合同解除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诉权 抗辩 证明责任 纠纷一次性解决 重复起诉 解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生效民事判决的事实争点效力——“预决效力规则”的展开与重塑 被引量:4
6
作者 余朝晖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32-41,共10页
判决理由所认定和记载的事实争点并不具备既判力,但是对后诉判决的稳定性以及诉讼效率至关重要。我国运用预决效力条款调整该争点效力,由于拘束范围不受严格限制,不仅违背判决效力的相对性原理,而且极易诱发不诚信诉讼行为。争点效力性... 判决理由所认定和记载的事实争点并不具备既判力,但是对后诉判决的稳定性以及诉讼效率至关重要。我国运用预决效力条款调整该争点效力,由于拘束范围不受严格限制,不仅违背判决效力的相对性原理,而且极易诱发不诚信诉讼行为。争点效力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程序保障,具体受争点整理、法官释明以及上诉救济等程序的制约影响。经比较分析,我国事实争点原则上仅具备证明效力,允许后诉当事人增加诉讼资料重新争执,后诉是否作出一致认定属于法官自由心证范畴。据此原理,预决效力条款调整对象不应包括判决理由所认定事实争点,而仅指攻击防御方法曾被提出的诉讼事实,当事人在后诉中可免于再次主张该攻击防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焦点 预决效力 争点排除效 重复起诉 矛盾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