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禁止重复评价的判断标准及其适用争议问题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万怀 刘环宇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禁止重复评价是刑法不成文的原则。禁止重复评价的正当性体现在:对罗马法“一事不再理”的传承;评价具体犯罪的方法;对刑法明确性和罪刑均衡原则的贯彻。禁止重复评价是指不得对同一事实做不利于行为人的多次宣告。禁止重复评价的判断... 禁止重复评价是刑法不成文的原则。禁止重复评价的正当性体现在:对罗马法“一事不再理”的传承;评价具体犯罪的方法;对刑法明确性和罪刑均衡原则的贯彻。禁止重复评价是指不得对同一事实做不利于行为人的多次宣告。禁止重复评价的判断标准包括:一是秉持每一个评价对象仅有唯一归属原则。评价对象包括罪前事实、罪中事实和罪后事实。犯罪前科等反映一贯表现的事实是罪前事实,属于量刑情节。齐备犯罪成立条件的事实与犯罪构成中反映罪责大小的事实是罪中事实,前者是定罪情节,后者是量刑情节。反映行为人认罪悔罪态度的事实是罪后事实,属于量刑情节。某一事实被评价为定罪情节后不得再次评价为量刑情节,反之亦然。二是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重复评价,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重复评价。三是坚持比例原则。禁止重复评价的适用争议体现在定罪与量刑两个层面:定罪上将犯罪前科、行政处罚(处分)作为入罪条件或降低入罪门槛条件的重复评价;量刑上将符合犯罪成立条件的事实评价为量刑情节的重复评价和犯罪成立的附随条件同时评价为量刑情节的重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 判断标准 定罪 量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重复评价问题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石经海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107,共17页
若可以把刑法上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理解为"对同一事实的同一属性或侧面进行定性处罚上的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法律评价"的话,则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定性和处罚上均存在较严重的数罪并罚型、酌定从重型和实质累加型重复评价问题... 若可以把刑法上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理解为"对同一事实的同一属性或侧面进行定性处罚上的二次或二次以上的法律评价"的话,则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定性和处罚上均存在较严重的数罪并罚型、酌定从重型和实质累加型重复评价问题。这不仅表现在行为人实施的所有具体犯罪都需要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并罚,而且表现为在数罪并罚等处罚基础上还要对其酌定从重处罚,以及在前述处罚基础上还要适用诸多贯彻从重处罚精神的处罚制度。如此等等之重复评价问题,既源于重刑主义观念下对刑事政策的片面理解和适用,也缘于立法技术问题造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相关规定的冲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之对策,在立法上需基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刑法相关规定进行系统性改造,在司法上要避免做出罪责刑不相适应的定罪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重复评价 重刑主义 立法技术 罪责刑相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 被引量:128
3
作者 陈兴良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2,共4页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陈兴良刑法作为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具有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机能。正如日本刑法学家指出:刑法在法律上具有明确规定无价值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机能,预先规定出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可对一定的行为进行价值... 禁止重复评价研究陈兴良刑法作为一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具有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机能。正如日本刑法学家指出:刑法在法律上具有明确规定无价值行为应受刑罚处罚的机能,预先规定出犯罪与刑罚的关系,可对一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这就是刑法的评价机能。 ̄①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 一事不再理原则 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事实 定罪情节 我国刑法 法条竞合 罗马法 大学出版社 想象竞合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反从业禁止又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刑法评价
4
作者 姚建龙 陈捷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1,共12页
行为人违反从业禁止实施违法犯罪的,存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定罪争议。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中对违反从业禁止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情节严重”缺乏统一认定标准,以及对刑法中的罪数问题判断规则存在争议。应明确... 行为人违反从业禁止实施违法犯罪的,存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的定罪争议。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中对违反从业禁止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情节严重”缺乏统一认定标准,以及对刑法中的罪数问题判断规则存在争议。应明确,前述“情节严重”应结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法目的、构成要件来理解。该罪中的“情节严重”表征的是行为的违法性程度,违背从业禁止的行为使得法院判决目的无法实现,且与前罪之间存在关联性时,应肯定为“情节严重”;对罪数问题的判断要以“充分但不重复评价原则”为依据,评价对象是行为的不法与罪责内涵,当一行为具备多重不法与罪责内涵时,成立一罪还是数罪的标准是不法与罪责内涵是否存在重复。若不重复则成立数罪,反之则成立一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业禁止 情节严重 重复评价 数罪并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罪认罚情节适用的从宽困惑与完善对策
5
作者 石经海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145,共17页
研究表明,认罪认罚情节在适用中存在轻罪案从宽体现不明显、从宽范围等同于从轻处罚、从宽幅度适用缺少量刑正当性根据支撑等诸多困惑。这主要是因为认罪认罚情节为酌定量刑情节的固有缺陷、对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片面把握、对量刑情节... 研究表明,认罪认罚情节在适用中存在轻罪案从宽体现不明显、从宽范围等同于从轻处罚、从宽幅度适用缺少量刑正当性根据支撑等诸多困惑。这主要是因为认罪认罚情节为酌定量刑情节的固有缺陷、对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片面把握、对量刑情节正当性根据的认知不足和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不够等。基于“认罪+认罚”的构成要素,认罪认罚情节与《刑法》上具有“认罪”或“认罚”因素的量刑情节,因成立条件不同而不具有竞合关系,不能适用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不予同时认定和从宽处罚。据此,认罪认罚情节的适用规则完善,既包括对凡符合“认罪+认罚”基本适用条件的,就应认定为认罪认罚情节和原则上给予从轻处罚,并基于认罪认罚的时间迟早确定其从轻处罚幅度,也包括对因认罪认罚而社会危害性或人身危险性明显减小的,不依附其他从宽情节认定其减轻或免除处罚并确定其减轻处罚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情节 从宽困惑 酌定量刑情节 禁止重复评价 正当性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量刑上的禁止不利评价原则 被引量:33
6
作者 周光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6,共8页
量刑上的禁止不利评价原则,包括量刑上的禁止重复评价和禁止不利宣告。某些主观要素或者客观要素虽貌似构成要件要素,但属于构成要件要素中的多余部分,可能对责任的影响更大的,不是定罪情节,应该作为量刑情节使用,此时,不违反禁止重复... 量刑上的禁止不利评价原则,包括量刑上的禁止重复评价和禁止不利宣告。某些主观要素或者客观要素虽貌似构成要件要素,但属于构成要件要素中的多余部分,可能对责任的影响更大的,不是定罪情节,应该作为量刑情节使用,此时,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累犯从重处罚有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嫌疑;司法解释规定的盗窃累犯"加重处罚"违反禁止不利宣告原则;根据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应该得到允许的精神,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以毒品犯罪再犯从重处罚;未成年人犯罪的前科事实不能作为酌定从重处罚的情节。实践中,要求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领导者对组织、行为负责,同时因为其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首要分子,就认定其对并未直接实施的"命案"负主犯责任,从而判处其比直接着手实施夺取被害人生命的正犯更重的刑罚,实际上是就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行为分别在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导致命案的故意杀人罪等罪中评价了两次,是对被告人明显不利的刑罚评价,这种做法应当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 禁止不利宣告 定罪情节 累犯 首要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成要件外结果在量刑中的客观归属
7
作者 黎森予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1,共8页
构成要件外结果是指构成要件行为引起的、构成要件没有明文表述的损害后果。对于构成要件外结果能否作为量刑情节的问题,通说缺乏妥当、明确的标准,司法实践倾向于将一切与构成要件行为有因果关系的结果作为量刑素材,但这种做法并不合... 构成要件外结果是指构成要件行为引起的、构成要件没有明文表述的损害后果。对于构成要件外结果能否作为量刑情节的问题,通说缺乏妥当、明确的标准,司法实践倾向于将一切与构成要件行为有因果关系的结果作为量刑素材,但这种做法并不合理。构成要件外结果充当量刑情节,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但是,仅要求构成要件外结果与构成要件行为具有因果性,或者仅要求构成要件外结果与构成要件行为具有相当性,均不足以限定量刑情节的范围。构成要件外结果要发挥从重处罚或升格处罚的作用,必须满足客观归属的要求:第一,构成要件外结果不得重复归属;第二,构成要件外结果必须与构成要件具有法益关联性;第三,构成要件外结果与构成要件行为必须具有危险实现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 构成要件外结果 客观归属 重复评价 间接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
8
作者 张钟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7,172,共12页
当前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实践中存在体系量刑思维缺失、重刑惯性、重复评价的现象,导致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过重。为实现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需明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的范畴,并将其视为定罪情节,... 当前对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实践中存在体系量刑思维缺失、重刑惯性、重复评价的现象,导致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过重。为实现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需明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的范畴,并将其视为定罪情节,不影响基准刑的判断;其次,基本法定刑的基准刑应当以行为的危险性作为唯一判断标准,而加重法定刑的基准刑则需依据超出基本犯罪构成事实范畴的犯罪事实进行判定;最后,在确定修正刑的过程中,需要排除前科的影响,注意“第三量刑情节”。如此,目前实践中绝大多数过失致人死亡罪案件,量刑都应该在3年有期徒刑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致人死亡罪 体系量刑思维 重刑惯性 重复评价 “第三量刑情节” 量刑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的法理反思与治理进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良顺 王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5,共13页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一大现象,这类规定有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嫌疑,也背离了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在禁止重复评价问题上,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制裁主体均为国家,基于公民对国家制裁一元主体的信任,国...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一大现象,这类规定有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嫌疑,也背离了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在禁止重复评价问题上,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制裁主体均为国家,基于公民对国家制裁一元主体的信任,国家不应再次过问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与刑罚在惩罚性上是共通的,二者之间是量的差异,只能“事前折抵”,而不能“事后折抵”。在刑法基本立场上,“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处罚对象,坚持客观主义,“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将面临合法性危机,甚至没有存在的余地;承认主观主义,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定罪要素,则需要重建犯罪论体系,但难度极大。应坚持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对人身危险性大的惯犯,只能借助保安处分实现社会防卫。具体可以从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治理、法律制裁措施的优化与强化适用、多元化制裁体系的建构三个方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 多次犯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主观主义 保安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受贿罪的情节——基于最新司法解释的分析 被引量:53
10
作者 周光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46,共15页
"两高"最新的司法解释将多次索贿等八种情形规定为影响受贿罪定罪或法定刑升格的情节,较为妥当地处理了数额和情节的关系,有助于减少以往大量出现的量刑不合理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关司法解释也存在与对向犯的原理相抵... "两高"最新的司法解释将多次索贿等八种情形规定为影响受贿罪定罪或法定刑升格的情节,较为妥当地处理了数额和情节的关系,有助于减少以往大量出现的量刑不合理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关司法解释也存在与对向犯的原理相抵触等不足。准确适用相关情节规定,减少实务上的争议,需要回到妥当理解《刑法修正案(九)》的立法取向以及受贿罪的规范目的这一原点。该司法解释关于受贿罪定罪情节、量刑情节的规定为处理受贿罪与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罪的关系带来一些复杂问题,对罪数关系的认定不得违背禁止重复评价的法理,尤其不能将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以及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情节,同时作为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在认定受贿罪或处理罪数关系时反复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司法解释 定罪情节 量刑情节 禁止重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犯罪的困境与出路——单位固有责任论之提倡 被引量:29
11
作者 邹玉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6-128,共13页
在司法实践中,单位犯罪的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实现立法目的,具体表现为单位犯罪认定条件形式化、单位成员刑事责任轻缓化、定罪程序失范化。单位犯罪的制度功能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单位行为的评价不充分,抹煞了单位作为独立责任主... 在司法实践中,单位犯罪的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实现立法目的,具体表现为单位犯罪认定条件形式化、单位成员刑事责任轻缓化、定罪程序失范化。单位犯罪的制度功能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单位行为的评价不充分,抹煞了单位作为独立责任主体具有的规范意义。单位犯罪不能为单位成员犯罪替代责任,应从单位自身固有的特征重新设计评价标准。在规范层面为单位塑造独立的行为和意志,赋予单位和自然人同等的犯罪主体地位,不仅符合立法解释的精神,而且前述实践问题也能随之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犯罪 认定条件 责任构造 评价标准 禁止重复评价 单位固有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93,共11页
在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的四个要件中,行为特征具有不同于其他三个特征的意义。行为特征在其内容界定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既区别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的组织、领导、参加行为,又不同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因此,在认定... 在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的四个要件中,行为特征具有不同于其他三个特征的意义。行为特征在其内容界定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既区别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中的组织、领导、参加行为,又不同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因此,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时,应当对其独特的内涵加以科学界定。行为特征虽然不能等同于黑社会性质组织所实施的具体犯罪行为,但它又是从这种具体犯罪行为中提炼和抽象出来的,两者之间具有紧密关联性。因此,在刑法教义学中,应当对犯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而又实施其他具体犯罪行为的情形实行数罪并罚是否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根据对重复评价的理解,以上两种评价的内容是不同的,因而不存在违反禁止重复评价的问题。应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结合具体案例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特征加以认定,以此为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法理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性质 组织行为特征 禁止重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学中作为与不作为竞合之辨——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荣春 《东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2期21-28,共8页
对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能否成立的问题,应将行为事实本身作为考察问题的基础。当只发生一个行为事实,则对该行为事实本身以及对该行为事实所作出的"应该"或"不应该"的价值评判,是不能构造出所谓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 对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能否成立的问题,应将行为事实本身作为考察问题的基础。当只发生一个行为事实,则对该行为事实本身以及对该行为事实所作出的"应该"或"不应该"的价值评判,是不能构造出所谓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的。即便是一个犯罪行为是由两个以上阶段性行为复合而成,即该犯罪行为是复合行为,如果复合行为中的阶段性行为在违反刑法规范的类型上即在刑法规范的违反性上具有"一致性"或"同质性",则也难以构造出所谓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引起了刑法规范分类的混乱,并在"重复评价"之中叠加着刑事责任。因此,无论从行为事实层面,还是从刑法规范乃至刑事责任层面,所谓作为与不作为的竞合都不可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 不作为 行为方式 刑法规范 重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徇私舞弊”在刑法中的功能定位及立法重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佩芬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131,共12页
我国刑法中对于徇私舞弊的规定罪名众多,法条关系庞杂,功能定位不一,理论分歧与司法适用问题突出,尤其是涉及一罪与数罪问题、量刑上的重复评价和轻重倒置问题,难以通过解释的方法加以解决。从徇私舞弊的性质出发,将徇私舞弊明确为滥用... 我国刑法中对于徇私舞弊的规定罪名众多,法条关系庞杂,功能定位不一,理论分歧与司法适用问题突出,尤其是涉及一罪与数罪问题、量刑上的重复评价和轻重倒置问题,难以通过解释的方法加以解决。从徇私舞弊的性质出发,将徇私舞弊明确为滥用职权罪的“从重处罚”情节具有合理性。这就要求在立法上,徇私舞弊不能作为定罪情节设置特别法条,而必须依附于滥用职权罪的法定刑规定,否则“从重处罚”就会失去参照的基础,从而异化为“加重处罚”。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我国刑法中的徇私舞弊及渎职犯罪进行体系性的立法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徇私舞弊 量刑重复评价 功能定位 从重处罚 立法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户盗抢犯罪的刑法诸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兴培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入户盗抢犯罪是我国刑法上的一种特殊规定。一旦与盗窃、抢劫犯罪相结合,就成为一种结合犯式的入户盗窃和入户抢劫,在入罪的标准和法定刑的规定上就具有了诸多特殊性。在入户杀人、强奸后,又起意窃财、劫财的案例中,由于入户的行为在故... 入户盗抢犯罪是我国刑法上的一种特殊规定。一旦与盗窃、抢劫犯罪相结合,就成为一种结合犯式的入户盗窃和入户抢劫,在入罪的标准和法定刑的规定上就具有了诸多特殊性。在入户杀人、强奸后,又起意窃财、劫财的案例中,由于入户的行为在故意杀人和强奸中并没有被评价,所以结合继起的盗窃、抢劫,依然可以成立入户盗窃和入户抢劫。入户盗窃少量财物,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轻微暴力的行为,由于入户以后的暴力使用既存在于盗窃的时间过程中,又发生在盗窃的空间现场里,所以应以入户抢劫罪认定。入户盗窃尚未窃得财物或仅窃得极少财物,由于入户盗窃仅仅是盗窃的子行为,未盗得财物应当以盗窃未遂认定。盗窃未遂是一次盗窃,但已经过评价,根据一行为不能重复评价的原则,不能计入多次盗窃中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户犯罪 结合犯 入户盗窃 入户抢劫 一行为不重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46-48,共3页
复行为犯是由两个或者多个行为相结合而形成的规范的实行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具有规范性、实行性等特征。因其内部构成行为具有复数性,对其实行行为的单复存在着不同看法。作为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表现形态,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与简单行为... 复行为犯是由两个或者多个行为相结合而形成的规范的实行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具有规范性、实行性等特征。因其内部构成行为具有复数性,对其实行行为的单复存在着不同看法。作为犯罪实行行为的一种表现形态,复行为犯的实行行为与简单行为犯的实行行为只有自身结构复杂程度的不同,并无数目上的差别;复行为犯作为单纯一罪,只能有一个实行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复行为犯实行行为时,需确立4个标准:以刑法分则条文的规定为基本标准;结合实质标准;综合考虑形式标准;注意是否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行为犯 实行行为 单复 禁止重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受贿而渎职的罪数问题:处断原则与理论依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海滢 王延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6-64,共9页
对于因受贿而渎职进而同时构成受贿罪与渎职犯罪的情形,刑法与司法解释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渎职犯罪规定了从一重处断与数罪并罚两种处理方案。对于《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第四款,如果持拟制性规定的观点,两种方案能够相互协调;如果持注... 对于因受贿而渎职进而同时构成受贿罪与渎职犯罪的情形,刑法与司法解释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渎职犯罪规定了从一重处断与数罪并罚两种处理方案。对于《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第四款,如果持拟制性规定的观点,两种方案能够相互协调;如果持注意性规定的观点,那么司法解释就与刑法相抵触,应弃而不用。从刑法理论上看,对这两种观点的审视与选择必须建立在厘清相关罪数问题的基础之上。由于受贿罪与保护公正性法益的渎职犯罪都保护职务行为的公正性,因此二者存在法益同一性,构成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与之相对,受贿罪与其他渎职犯罪不存在法益同一性,但二者存在牵连关系,因而因受贿而渎职的情形构成牵连犯。同时,无论是交叉关系的法条竞合还是牵连犯,都应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渎职犯罪 法条竞合 牵连犯 禁止重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绑架过程中又实施抢劫行为的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淑静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2-243,共2页
绑架和抢劫都是司法实践中比较多发的犯罪,因为其对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的侵害,一直被视为国家打击犯罪的重中之重。在绑架过程中,若行为人又实施了抢劫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尽管相关司法解释已经做出规定,但学界仍然有多种不同的... 绑架和抢劫都是司法实践中比较多发的犯罪,因为其对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的侵害,一直被视为国家打击犯罪的重中之重。在绑架过程中,若行为人又实施了抢劫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尽管相关司法解释已经做出规定,但学界仍然有多种不同的声音。本文结合各家观点从绑架犯罪的目的出发对该行为进行探讨,以求寻找更加合理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绑架 抢劫 禁止重复评价 勒索型绑架 人质型绑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连犯若干问题辨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邵砚涛 《政法论丛》 CSSCI 1999年第3期36-38,共3页
牵连犯是典型的实质数罪行为而作一罪处断的情形。本文在分析牵连犯两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司法实践中对牵连犯的判定应遵循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同时认为,行为人对其行为的认知和可预测是构成牵连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立法中... 牵连犯是典型的实质数罪行为而作一罪处断的情形。本文在分析牵连犯两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司法实践中对牵连犯的判定应遵循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同时认为,行为人对其行为的认知和可预测是构成牵连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立法中未明确牵连犯的处罚原则的情况下,应基于从一重罪从重处罚的原则,选择最能体现罪行均衡的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 主观说 从一重罪从重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