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报表输出的SAS宏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甘秀敏 蔡强 聂绍发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4,共3页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观察对象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多次测量,用于分析观察指标在不同时点上的变化规律。重复测量的数据在医学研究中非常常见,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是用以处理重复测量连续性数据主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了更准... 重复测量是指对同一观察对象的同一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上进行多次测量,用于分析观察指标在不同时点上的变化规律。重复测量的数据在医学研究中非常常见,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是用以处理重复测量连续性数据主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了更准确、方便地得到该统计方法所得结果的统计报表,本文通过以GLM广义线性模型为基础,编写SAS宏程序实现多变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报表的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统计报表 SAS宏 多变量 统计分析方法 广义线性模型 医学研究 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秦正积 沈毅 +2 位作者 王燕南 肖静 何书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2-545,共4页
目的运用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和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方法探讨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三种方法的统计分析效果。方法用实验法收集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绘图分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LM多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离子... 目的运用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和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方法探讨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三种方法的统计分析效果。方法用实验法收集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绘图分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LM多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离子种类和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离子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多变量方差分析离子种类、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混合效应模型应用多种方差-协方差结构进行参数估计,以"不规则方差-协方差结构分析"结果最为合理(-2 Res Log Likelihood、AIC、AICC及BIC统计量均最小,分别为894.9,914.9,916.7,930.8),模型显示离子种类和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离子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结论三种分析方法各有所长,在运用时应结合资料的特点和实际可行性,择优选择分析方法,也可联合使用,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多变量方差分析 混合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重折返跑中肩扛跑和侧抱跑的下肢生物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军威 韦俏丽 +3 位作者 郑伟涛 李铭哲 魏鑫 代永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6-496,共1页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仿真的方法探索负重折返跑中肩扛跑和侧抱跑2种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损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光栅计时系统对10名受试者肩扛和侧抱20 kg模拟弹药箱以4 m/s速度跑步...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仿真的方法探索负重折返跑中肩扛跑和侧抱跑2种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为损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光栅计时系统对10名受试者肩扛和侧抱20 kg模拟弹药箱以4 m/s速度跑步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采集,采用Anybody仿真软件建立个性化肌骨模型进行仿真。本研究指标包括:垂直地反力加载率、髋关节峰值力矩、膝关节峰值力矩和肌肉活动度。垂直地反力以体重进行标准化处理,力矩以身高×体重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 25.0软件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对肩扛和侧抱研究指标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结果肩扛跑垂直地反力加载率和髋关节峰值力矩显著低于侧抱跑(P<0.05);肩扛跑膝关节峰值力矩显著高于侧抱跑(P<0.05);肩扛跑臀大肌肌肉活动度显著低于侧抱跑。结论肩扛跑和侧抱跑的髋关节和膝关节损伤风险不同;侧抱跑臀大肌损伤风险高于肩扛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返跑 下肢生物力学 峰值力矩 标准化处理 损伤预防 计时系统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膝关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参数映射分析不同注意焦点对立定跳远蹬地时地面反作用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玉娇 赵子麒 +2 位作者 邓力威 董亚男 王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3-573,共1页
目的检验不同注意焦点对大学生立定跳远结果指标距离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下肢发力情况,探讨注意焦点在立定跳远动作技能教学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招募24名受试者(男女各12名),采集不同注意焦点条件下立定跳远动作下肢生物力... 目的检验不同注意焦点对大学生立定跳远结果指标距离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下肢发力情况,探讨注意焦点在立定跳远动作技能教学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招募24名受试者(男女各12名),采集不同注意焦点条件下立定跳远动作下肢生物力学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所采集数据,采用统计参数映射分析地反力时间序列数据,显著性水平α设为0.05。结果不同注意焦点条件下,前后方向地反力在9%~15%(P=0.001)、20%~32%(P=0.007)、75%~85%阶段(P<0.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事后比较结果显示,无焦点和内部焦点在0%~8%和90%~93%阶段具有显著性差异,无焦点和外部焦点在0%~4%、12%~16%、81%~85%和87%~90%阶段具有显著性差异,内部焦点和外部焦点在12%~15%、22%~30%和82%~85%阶段具有显著性差异。外部焦点使地反力增大,前后、垂直方向负载率增大。然而,不同注意焦点条件下,垂直方向地反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立定跳远距离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外部焦点使立定跳远的距离增加。结论相较于内部焦点,外部焦点使距离增加,并提高了下肢爆发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外部焦点指令来提高整体的运动表现,从而提高运动成绩和优化技术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爆发力 立定跳远 地面反作用力 注意焦点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显著性水平α 负载率 动力学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16式轮椅太极拳智能运动模式分类以及坐位平衡控制策略的分析研究
5
作者 单绵佳 王诗潭 +6 位作者 解海霞 高雨佳 陈新鹏 师东良 齐燕 张明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7-647,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生物力学数据驱动的16式轮椅太极拳运动模式分类下,探究不同损伤节段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运动模式中的坐位姿势控制策略差异。方法对3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分为高水平(n=17)和低水平损伤组(n=19)。在受试... 目的本研究旨在基于生物力学数据驱动的16式轮椅太极拳运动模式分类下,探究不同损伤节段的脊髓损伤患者在不同运动模式中的坐位姿势控制策略差异。方法对3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分为高水平(n=17)和低水平损伤组(n=19)。在受试者进行16式轮椅太极拳运动时同步采集躯干上部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肌电数据。基于自组织映射算法进行动作分类。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被用于探究在不同损伤节段患者中不同动作模式组别的差异。结果16式轮椅太极拳被分为3类。在第1类动作中,患者存在较高的上斜方肌激活水平,相比第2类动作高9.657%(P=0.018)。第2类动作中,患者存在较高的压力中心移动速度,相比第1类动作高51.429%(P<0.001)。在第3类动作中,患者存在较高的双侧肩关节冠状面活动度,相比第1类动作左侧及右侧肩部分别高41.775%(P<0.001)及22.479%(P<0.001)。高节段损伤组在第1类动作的肩关节冠状面关节活动度(P=0.023)以及水平面活动度(P=0.006)更小,而低节段损伤组在第2类动作的肱三头肌激活更多(P=0.014)。结论16式轮椅太极拳被分为强化运动组,协调运动组以及柔韧运动组。不建议高节段损伤的患者进行强化运动组的训练,但建议低节段的患者进行协调运动组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关节活动度 冠状面 肱三头肌 横断面研究 肩关节 自组织映射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鞋跟高度对青年女性下楼梯时下肢关节刚度和做功模式的分析
6
作者 王悦 闫晓芹 +1 位作者 王疆娜 孙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4-174,共1页
目的探究青年女性下楼梯时,不同鞋跟高度对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关节刚度及做功模式的影响,以指导选择适宜高度的高跟鞋,减少下楼梯的关节损伤。方法招募25名青年女性(20.88±1.41岁)作为受试者。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 目的探究青年女性下楼梯时,不同鞋跟高度对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关节刚度及做功模式的影响,以指导选择适宜高度的高跟鞋,减少下楼梯的关节损伤。方法招募25名青年女性(20.88±1.41岁)作为受试者。采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在穿着不同鞋跟高度(1、3、5、7 cm)的高跟鞋下楼梯行走时下肢关节生物力学数据,量化分析鞋跟高度对下肢关节动力学、关节刚度及做功贡献度的影响。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鞋跟高度下楼梯行走各指标组内差异。结果(1)鞋跟高度为3、5、7 cm下楼梯时,下肢三关节角度、力矩的变化趋势一致。(2)关节刚度指标方面,与鞋跟高度1 cm相比,高度为3 cm(1 cm:P=0.003)、5 cm(1 cm:P<0.05)和7 cm(1 cm:P<0.05)时踝关节刚度显著减小;髋、膝关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关节做功模式指标方面与鞋跟高度1 cm相比,鞋跟高度7 cm时踝关节净功显著降低(P=0.035);髋、膝关节净功无显著性差异。与1 cm相比,鞋跟高度7 cm时踝关节做功贡献度显著降低(P<0.05);髋、膝关节做功贡献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年女性穿着7 cm鞋跟高度的高跟鞋下楼梯行走时主要对踝关节生物力学产生影响,降低了踝关节净功、做功贡献度及关节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关节生物力学 下肢关节 踝关节 鞋跟高度 高跟鞋 关节损伤 关节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助力外骨骼影响脑卒中患者下肢生物力学的肌骨仿真分析
7
作者 高雨佳 林宇峰 +2 位作者 王诗潭 沈以昕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40-640,共1页
目的下肢外骨骼辅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步行时,人体肌骨系统内部各环节相互作用。基于构建的人机交互仿真模型,分析踝关节助力行走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招募偏瘫受试者10名,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台和表面肌电采集... 目的下肢外骨骼辅助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步行时,人体肌骨系统内部各环节相互作用。基于构建的人机交互仿真模型,分析踝关节助力行走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招募偏瘫受试者10名,使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台和表面肌电采集设备进行4种情况的步行测试,分别是不穿外骨骼行走、穿外骨骼无助力行走、有助力行走和脱掉外骨骼行走。通过Open Sim肌骨仿真计算时空参数、下肢关节角度、关节力矩、主要肌肉力和关节反作用力等数据,并通过EMG数据验证模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外骨骼腿部支架能显著增加足跟触地时的踝背屈角度和力矩、提高背屈肌力(P<0.001);同时摆动相足廓清的实现能改善患侧外展代偿、减少髋膝关节屈曲角度(P=0.002)。外骨骼辅助行走能显著增加患侧支撑相占比(P=0.010),尤其在单支撑期增加了23.2%的膝伸展力矩和10.8%的髋关节反作用力。柔性外骨骼在预摆动期进行跖屈助力,显著增加了平均22.1°的踝跖屈角度和22.9%的健侧髋屈曲力矩。结论踝关节外骨骼能改善足下垂,增强患侧踝背屈功能;但患侧踝跖屈助力会增加健侧髋关节屈曲力矩,加重同侧髋关节负荷,下肢关节炎患者长期穿戴外骨骼行走可能存在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脑卒中患者 运动功能障碍 摆动相 足下垂 跖屈 踝关节 外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SENS不同频率下行走头部震动的分析
8
作者 常春雪 周兴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24-524,共1页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步频对下肢垂直方向总冲量有显著性影响,在自选行走速度的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的步频,探究不同的步频对老年人头部震动的影响,为老年人确定对头部影响最小的行走方案,进而对老年人安全地健身提供参考。方法招募9名健...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步频对下肢垂直方向总冲量有显著性影响,在自选行走速度的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的步频,探究不同的步频对老年人头部震动的影响,为老年人确定对头部影响最小的行走方案,进而对老年人安全地健身提供参考。方法招募9名健康的中老年女性受试者,将XSENS传感器用固定带固定于受试者枕骨处,采集X(上下)、Y(内外)、Z(前后)3个方向峰值加速度。受试者在确定自选速度后以5种不同的步频(±7.5%、±15%、自选步频)行走,每级步频下重复测量3次。在进行正态性检验后,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3个方向在5种频率下的峰值加速度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X、Y、Z三方向峰值加速度的平均值在5种步频下均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其P值分别为0.223、0.269、0.077,Bonferroni多重均数比较结果显示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步频会显著影响下肢震动但并不会显著影响头部震动,人体存在减震机制来缓冲人在步行中头部的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频 峰值加速度 正态性检验 行走速度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统计学分析 总冲量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9
作者 袁丹 王莹 +4 位作者 王英鹏 许莉 薛佳 程晶晶 王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远隔缺血后适应 超时间窗 炎症反应 随机对照试验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婴儿生长发育随访资料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沙婷婷 颜艳 +11 位作者 高晓 向仕婷 何琼 曾广宇 刘世平 李洪艳 谭珊 晏强 林玲 邓学峰 李迪民 易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1-954,共4页
目的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广义估计方程分别拟合生长发育随访资料,对三种统计方法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婴儿体重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出生队列资料,运用SAS9.2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目的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广义估计方程分别拟合生长发育随访资料,对三种统计方法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婴儿体重增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出生队列资料,运用SAS9.2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到婴儿体重的增长与出生体重、月龄、是否就医有关,且后两者存在交互作用;混合线性模型得到出生体重、月龄、母亲文化水平、喂养方式、睡眠时长,以及月龄与喂养方式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得到出生体重、月龄、喂养方式、睡眠时长、以及月龄与喂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统计方法均可应用于生长发育随访资料分析,各有优缺点,但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具体的适用情况,判断何种方法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资料 混合线性模型 广义估计方程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开展临床科研服务(三)——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3169-3169,共1页
1、数据库的建立:通过EpiData设计和建立数据库,提高数据录入效率,降低错误率。 2、数据清洗:包括原始数据的整理、赋值,异常值的识别,缺失值的填补。 3、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根据数据类型进行数据描述,制作统计图标;根据研... 1、数据库的建立:通过EpiData设计和建立数据库,提高数据录入效率,降低错误率。 2、数据清洗:包括原始数据的整理、赋值,异常值的识别,缺失值的填补。 3、统计描述和假设检验:根据数据类型进行数据描述,制作统计图标;根据研究目的,采用恰当的统计学方法,基本统计学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高级统计学方法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Meta分析、路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学分析 科研服务 全科医学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杂志社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统计学方法 EPI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天桥梁可变限速值的效用评估及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建华 赵晓华 +2 位作者 欧居尚 栾森 戴义博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为改善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雾天环境的交通安全,文中考虑可变限速标志设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从服从效应角度提出其量化评估方法,以期获得最优作用效能。文中以鄂东长江大桥为原型,选取该桥梁近年最低能见度(100 m)和自由流服务水平作为测... 为改善高速公路桥梁路段雾天环境的交通安全,文中考虑可变限速标志设置对驾驶行为的影响,从服从效应角度提出其量化评估方法,以期获得最优作用效能。文中以鄂东长江大桥为原型,选取该桥梁近年最低能见度(100 m)和自由流服务水平作为测试环境,设计3种限速策略,分别为对照组SⅠ(无限速策略)、实验组SⅡ(90~70 km/h限速策略)、实验组SⅢ(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依托驾驶模拟器,实现不同限速条件的雾天桥梁场景微观驾驶行为数据的细粒度感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从驾驶人响应的快速性、稳定性及准确性剖析可变限速标志的作用机理及驾驶人特征表现,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估不同限速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雾天桥梁可变限速标志能够使驾驶人更早地采取减速措施,车辆在雾区行驶过程的稳定性更好;在雾天能见度100 m情况下,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的稳态频数更大,空间稳定性更好,且速度超调量和跟随比更小,响应准确性更高。模糊综合评估结果显示,90~70~50 km/h逐级限速策略作为最优方案,能够有效地提升雾区驾驶行为的调节适应能力,降低驾驶风险,提高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本研究成果为雾天桥梁可变限速标志的优化设置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为雾天桥梁的主动安全防控提供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标志 可变限速标志 模糊综合评价 模拟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跑致黑踇趾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研究
13
作者 孙冬 宋杨 +2 位作者 岑炫震 郑志艺 顾耀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1-131,共1页
目的探究长跑致黑踇趾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为长跑黑踇趾损伤预防和防护跑鞋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男性半职业马拉松跑者为受试者,采集跑前、5 km跑后即刻以及10 km跑后即刻的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维足形扫描仪进... 目的探究长跑致黑踇趾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为长跑黑踇趾损伤预防和防护跑鞋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名男性半职业马拉松跑者为受试者,采集跑前、5 km跑后即刻以及10 km跑后即刻的相关参数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三维足形扫描仪进行足形参数测量,红外热像仪进行足部各区域温度测量,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FIS)测量大踇趾远端与鞋头距离。基于黑踇趾损伤机制设计防护跑鞋,采集跑鞋优化前后踇趾-鞋面接触力以及大踇趾应力。结果随着跑步距离增加,10 km后的前足足掌宽以及足弓高度显著下降。足部分区温度在5 km和10 km跑后均显著上升,其中10 km跑后的大踇趾足背区温度上升明显,与5 km跑后即刻呈现显著差异。跑后的大踇趾主观舒适度显著降低。着地即刻的足-鞋相对距离在10 km跑后较5 km显著增加,而增加的距离在支撑中期较跑前以及5 km跑后又显著降低。防护跑鞋提升了踇趾主观舒适度的同时使得作用力在接触期的0%~80%显著减小且压力分布更加均匀。结论10 km跑后足前掌宽度、足弓高度显著下降而大踇趾足背区温度明显上升,伴随跑者大踇趾主观舒适度降低和足-鞋相对位移增加,表明长跑后足部形态与功能改变可能是黑踇趾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生物力学机制 踇趾 双平面 足弓 红外热像仪 成像系统 相对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网络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老年人双任务姿势控制的多尺度动力学影响
14
作者 王亚杰 郑苏旺 +4 位作者 冯小帆 王博文 张玉凤 吕娇娇 黄灵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3-153,共1页
目的姿势控制能力与注意力功能密不可分。老年人注意力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这导致其姿势摆动增加,加大了跌倒的风险。本研究使用一种可以提升外部注意力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方案,旨在探究其提高老年人的姿势控制表现的即刻... 目的姿势控制能力与注意力功能密不可分。老年人注意力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这导致其姿势摆动增加,加大了跌倒的风险。本研究使用一种可以提升外部注意力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方案,旨在探究其提高老年人的姿势控制表现的即刻效应。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对照的实验设计,共纳入健康老年人22名(68.86±4.76岁)。受试者随机接受20 min的t DCS或假刺激,刺激前后进行单双任务姿势控制能力评估:单任务要求受试者安静睁眼站立于测力台上;双任务是在单任务的基础上进行随机三位数连续减3,每次测试30 s。通过复杂性理论衍生的多尺度熵来进行度量姿势控制能力,包括单双任务、双任务消耗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局指标刺激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如果存在交互效应,则进一步使用简单效应进行事后分析。结果在t DCS刺激后,复杂性指数在单任务左右方向和双任务消耗左右方向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06,P=0.042),事后分析发现在真刺激后,单任务左右复杂性指数降低(P=0.014);在假刺激后,复杂性指数双任务消耗下降(P=0.039)。结论提高外部注意力的t DCS可能有助于简化老年人单任务条件下姿势控制左右方向的神经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多尺度熵 即刻效应 姿势控制 神经生理 复杂性理论 事后分析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无鞋履穿着对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单脚落地动作下肢生物力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梦雅 张秋霞 +4 位作者 王子龙 孔翎宇 孟令越 刘荣森 薛景贤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8-468,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鞋履穿着对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人群在单脚落地动作中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有无鞋履穿着状态下FAI者的健、患侧下肢生物力学差异。为FAI体育活动参与者提供预防踝关节反复扭伤及伤后重返运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鞋履穿着对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人群在单脚落地动作中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有无鞋履穿着状态下FAI者的健、患侧下肢生物力学差异。为FAI体育活动参与者提供预防踝关节反复扭伤及伤后重返运动场的科学康复训练依据。方法本研究应用坎伯兰量表和前抽屉试验等方法选取15名单侧FAI者。使用Vicon红外运动捕捉与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比健侧与患侧在有无鞋履穿着状态下30cm台阶单脚落地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测试时为统一专用鞋。采用2×2(侧别×有无鞋履穿着)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检验。结果(1)在v GRF峰值和缓冲完成时刻,FAI者健、患侧在有鞋履穿着时均显示出了更大的踝关节背屈角度。(2)在着地瞬间,FAI者健侧在有鞋履穿着时,相比裸足时显示出了更小的跖屈角度(P=0.011)。结论FAI者在有无鞋履穿着时会采用不同的落地控制策略。在v GRF峰值和缓冲完成时刻,鞋履穿着可以有效增加踝背屈角度,改善下肢缓冲,更加有效保护踝关节;而在着地瞬间,鞋履穿着降低了FAI者健侧踝关节的跖屈角度,有效避免了跖屈内翻损伤,但并未降低患侧踝关节的跖屈角度,表明患侧仍有较高的损伤风险。因此,FAI者在执行多样化的跳跃运动中,其患侧鞋履的穿着状况需予以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跳跃运动 跖屈 患侧下肢 康复训练 前抽屉试验 踝关节 鞋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结合肌力训练对髌股疼痛综合征人群下楼梯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晓巍 薛博士 周志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5-145,共1页
目的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疼痛,运动疗法以及肌肉电刺激已被证明可以缓解PFPS人群的疼痛症状,但其在改善下楼梯时下肢的神经肌肉控制以及异常的生物力学特征方面仍待进一步研究。因此,... 目的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疼痛,运动疗法以及肌肉电刺激已被证明可以缓解PFPS人群的疼痛症状,但其在改善下楼梯时下肢的神经肌肉控制以及异常的生物力学特征方面仍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6周的肌肉电刺激结合肌力训练与单纯肌力训练对PFPS人群下楼梯时髋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46名PFPS受试者,随机分为肌肉电刺激训练(electric muscle stimulation,EMS)组和单纯肌力训练(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组。通过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下楼梯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髋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差异。结果(1)6周干预后,两组下楼梯支撑阶段的膝关节最大外展角和外旋角以及膝关节伸展、外展和外旋峰值力矩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EMS组的膝关节最大外旋角显著小于MST组(P<0.05)。(2)6周干预后,两组下楼梯支撑阶段的髋关节最大内收和内旋角以及髋关节伸展、外展和外旋峰值力矩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与MST组相比,EMS组在降低髋关节最大内收角上更具优势(P<0.05)。结论肌肉电刺激结合肌力训练有助于更好地纠正下楼梯时髋膝关节异常的生物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特征 髌股疼痛综合征 肌力训练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运动疗法 外旋 外展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足包裹对篮球爱好者跑跳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成亮 吴涛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0-160,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足包裹对篮球运动爱好者多方向绕杆跑和急停起跳能力的影响,探索有利于篮球运动的中足包裹强度,为篮球鞋性能的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了22名青年篮球爱好者,将弹性绷带系在每位受试者的中足部位,使用压力监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足包裹对篮球运动爱好者多方向绕杆跑和急停起跳能力的影响,探索有利于篮球运动的中足包裹强度,为篮球鞋性能的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了22名青年篮球爱好者,将弹性绷带系在每位受试者的中足部位,使用压力监测仪监测包裹强度,感觉舒适包裹时的压力值为F(中压力)、低压力(0.5 F)和高压力(1.5 F)。受试者中足在无包裹(NS)、低压力(LS)、中压力(MS)和高压力(HS)4种情况下,完成多方绕杆跑和3 m急停起跳测试。记录完成多方向绕杆跑的时间,采集3 m急停起跳中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HS下多方向绕杆跑的成绩显著好于NS的(P<0.05)。对于3 m急停起跳,NS下髋关节矢状面活动度显著大于HS的(P<0.05),有包裹情况下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关节角速度、峰值力矩、峰值功率和做功显著大于NS的(P<0.05),有包裹情况下肌肉共激活值也显著大于NS的(P<0.05)。结论与无包裹相比,不同压力中足包裹有利于增加起跳时的爆发力和下肢肌肉协调能力,高压力中足包裹还有利于提高多方向绕杆跑成绩,总体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爱好者 篮球运动 弹性绷带 下肢肌肉 表面肌电 篮球鞋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中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对斜坡行走时下肢关节功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杨子涵 闫松华 +1 位作者 张宽 曾纪洲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3-603,共1页
目的斜坡步行时会对肌骨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造成潜在的跌倒风险。因此了解步态如何适应斜坡很重要。目前老年人在斜坡行走时的步态改变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从关节功的角度分析老年人斜坡行走时的步态变化,揭示年龄对斜坡步态的影响。... 目的斜坡步行时会对肌骨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造成潜在的跌倒风险。因此了解步态如何适应斜坡很重要。目前老年人在斜坡行走时的步态改变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从关节功的角度分析老年人斜坡行走时的步态变化,揭示年龄对斜坡步态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10名青年与10名老年人。通过动作捕捉镜头及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每人每坡度采集3次有效数据,并计算关节功的产生和吸收(单位:W/Kg)。应用统计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在不同坡角下(-6°、0°、+6°)的结果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义为0.05。结果下肢关节功除了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负功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其余下肢关节功均具有显著的坡度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最大差异为髋关节,其中髋正功交互作用显著(-6°:(0.24±0.03 vs 0.57±0.04,青年相对老年);0°:(0.31±0.02 vs 0.87±0.06);6°:(0.43±0.03 vs 1.55±0.11),P<0.05)。髋负功交互作用显著(-6°:(0.21±0.02 vs 0.62±0.06);0°:(0.14±0.01 vs 0.34±0.05);6°:(0.09±0.01 vs 0.19±0.04),P<0.05)。结论受年龄影响,老年人上坡时为推进增加正功、下坡时为稳定控制增加负功。功的产生高达年轻人的3.6倍。这可能会诱发下肢关节的损伤发生,如膝骨关节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关节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膝骨关节炎 跌倒风险 动力学数据 动作捕捉 踝关节 同步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双任务步行稳定性和效率的生物力学研究
19
作者 吴凤仙 张珂 +6 位作者 彭思琪 甘宇雄 莫愚 黄佳伟 王昭杰 杨舒凯 牛文鑫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2-652,共1页
目的探究衰老对步行稳定性和效率的影响,为老年步行辅助和干预方案提出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健康年轻人13位和健康老年人15位,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5代谢分析仪、表面肌电同步获取受试者在多任务TUG测试和最大步行速度时的生物力学和... 目的探究衰老对步行稳定性和效率的影响,为老年步行辅助和干预方案提出理论依据。方法纳入健康年轻人13位和健康老年人15位,采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5代谢分析仪、表面肌电同步获取受试者在多任务TUG测试和最大步行速度时的生物力学和代谢能耗数据。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测试和受试者组别下的步态参数、XCo M位置样本熵、肌肉协同模式和代谢能耗指标。结果在常规步行测试中,年轻组步长、速度和支撑相对称性显著大于老年组(P<0.05);在步行稳定性方面,老年组在双任务步行时XCo M_x样本熵增大,而XCo M_y样本熵减小,且两组在双任务步行时XCo M-Co P的X和Y方向偏移均增加;在肌肉协同模式方面,老年组在常规步行和多任务TUG步行时肌肉协同模式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年轻人多任务步行时肌肉协同模式减少(P<0.05),老年组主动肌和拮抗肌协同收缩增加(P<0.05);在步行效率方面,任何步行条件下,年轻组的净耗氧量均高于老年组,但老年组的能量利用占比更高,且老年组在多任务步行时能耗增加(P<0.05)。结论在双任务步行中,老年人减少左右侧力学调整和肌肉协同模式调整,但通过增加主动肌和拮抗肌协同收缩增加下肢刚度,最终增加步行代谢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步态参数 健康老年人 表面肌电 干预方案 生物力学 样本熵 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经颅交流电刺激对飞镖投掷动作上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王熙 王欣怡 +3 位作者 王玮 李俊雄 黄灵燕 刘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14-514,共1页
目的经颅交流电刺激(t ACS)被认为具有改善运动学习提高运动表现的作用,而皮质小脑系统在过去研究中被认为在运动技能学习和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于新手在学习飞镖投掷的过程中,小脑t ACS对新手投掷飞镖时上... 目的经颅交流电刺激(t ACS)被认为具有改善运动学习提高运动表现的作用,而皮质小脑系统在过去研究中被认为在运动技能学习和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于新手在学习飞镖投掷的过程中,小脑t ACS对新手投掷飞镖时上肢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筛选纳入健康右利手的男性大学生25名。受试者在设置好的标准场地按要求完成每组6次一共5组总计30镖的飞镖投掷任务,随后进行20 min的投掷练习并同时采集30镖的数据,练习期间将随机接受50Hz的经颅交流电刺激和假刺激,练习结束后进行同样的30镖测试。三维运动学数据采集和处理分别使用Vicon动捕系统和Visual 3D软件完成,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同一得分水准下的生物力学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关节活动度方面,小脑t ACS表现出肩关节ROM在刺激前显著小于刺激后,肘关节ROM刺激前显著大于刺激中,同时肩肘腕三关节ROM在刺激中均显著小于刺激后;在出手时刻发现,刺激前肩关节角度显著小于刺激后,而肘关节则表现为刺激中的角度显著大于刺激后,且在刺激中小脑条件下肘关节角度显著大于假刺激。结论小脑t ACS刺激对新手飞镖投掷动作具有调控作用,不仅在刺激中增加出手时刻的肘关节角度,还使上肢三关节的ROM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技能学习 生物力学特征 肩关节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关节活动度 数据采集和处理 3D软件 双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