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运用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和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方法探讨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三种方法的统计分析效果。方法用实验法收集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绘图分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LM多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离子...目的运用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和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方法探讨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三种方法的统计分析效果。方法用实验法收集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绘图分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LM多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离子种类和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离子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多变量方差分析离子种类、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混合效应模型应用多种方差-协方差结构进行参数估计,以"不规则方差-协方差结构分析"结果最为合理(-2 Res Log Likelihood、AIC、AICC及BIC统计量均最小,分别为894.9,914.9,916.7,930.8),模型显示离子种类和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离子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结论三种分析方法各有所长,在运用时应结合资料的特点和实际可行性,择优选择分析方法,也可联合使用,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展开更多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斜坡步行时会对肌骨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造成潜在的跌倒风险。因此了解步态如何适应斜坡很重要。目前老年人在斜坡行走时的步态改变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从关节功的角度分析老年人斜坡行走时的步态变化,揭示年龄对斜坡步态的影响。...目的斜坡步行时会对肌骨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造成潜在的跌倒风险。因此了解步态如何适应斜坡很重要。目前老年人在斜坡行走时的步态改变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从关节功的角度分析老年人斜坡行走时的步态变化,揭示年龄对斜坡步态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10名青年与10名老年人。通过动作捕捉镜头及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每人每坡度采集3次有效数据,并计算关节功的产生和吸收(单位:W/Kg)。应用统计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在不同坡角下(-6°、0°、+6°)的结果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义为0.05。结果下肢关节功除了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负功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其余下肢关节功均具有显著的坡度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最大差异为髋关节,其中髋正功交互作用显著(-6°:(0.24±0.03 vs 0.57±0.04,青年相对老年);0°:(0.31±0.02 vs 0.87±0.06);6°:(0.43±0.03 vs 1.55±0.11),P<0.05)。髋负功交互作用显著(-6°:(0.21±0.02 vs 0.62±0.06);0°:(0.14±0.01 vs 0.34±0.05);6°:(0.09±0.01 vs 0.19±0.04),P<0.05)。结论受年龄影响,老年人上坡时为推进增加正功、下坡时为稳定控制增加负功。功的产生高达年轻人的3.6倍。这可能会诱发下肢关节的损伤发生,如膝骨关节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运用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和混合效应线性模型方法探讨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比较三种方法的统计分析效果。方法用实验法收集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绘图分析,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LM多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离子种类和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离子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多变量方差分析离子种类、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混合效应模型应用多种方差-协方差结构进行参数估计,以"不规则方差-协方差结构分析"结果最为合理(-2 Res Log Likelihood、AIC、AICC及BIC统计量均最小,分别为894.9,914.9,916.7,930.8),模型显示离子种类和镀金方式及其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离子析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001)。结论三种分析方法各有所长,在运用时应结合资料的特点和实际可行性,择优选择分析方法,也可联合使用,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文摘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文摘目的斜坡步行时会对肌骨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造成潜在的跌倒风险。因此了解步态如何适应斜坡很重要。目前老年人在斜坡行走时的步态改变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从关节功的角度分析老年人斜坡行走时的步态变化,揭示年龄对斜坡步态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10名青年与10名老年人。通过动作捕捉镜头及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每人每坡度采集3次有效数据,并计算关节功的产生和吸收(单位:W/Kg)。应用统计软件对两组受试者在不同坡角下(-6°、0°、+6°)的结果进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定义为0.05。结果下肢关节功除了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负功交互作用不显著外,其余下肢关节功均具有显著的坡度和年龄的交互作用。最大差异为髋关节,其中髋正功交互作用显著(-6°:(0.24±0.03 vs 0.57±0.04,青年相对老年);0°:(0.31±0.02 vs 0.87±0.06);6°:(0.43±0.03 vs 1.55±0.11),P<0.05)。髋负功交互作用显著(-6°:(0.21±0.02 vs 0.62±0.06);0°:(0.14±0.01 vs 0.34±0.05);6°:(0.09±0.01 vs 0.19±0.04),P<0.05)。结论受年龄影响,老年人上坡时为推进增加正功、下坡时为稳定控制增加负功。功的产生高达年轻人的3.6倍。这可能会诱发下肢关节的损伤发生,如膝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