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外周磁刺激作用于上肢不同位置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勇 林嘉莉 +4 位作者 刘燕平 蔡扬帆 连晓文 丁铃 贾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46-2852,共7页
背景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遗留症,而腕关节在提高手部实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患者的腕关节运动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其日常生活参与度,尽管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已被证明对改善该问题具有显著效果,但针对不同位点... 背景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遗留症,而腕关节在提高手部实用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患者的腕关节运动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其日常生活参与度,尽管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已被证明对改善该问题具有显著效果,但针对不同位点的治疗效果仍需深入探究。目的探索rPMS分别作用于伸腕肌、桡神经时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腕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治疗且存在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肌肉刺激组(20例)和神经刺激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肌肉刺激组和神经刺激组分别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增加rPMS,且分别作用于伸腕肌和桡神经上,于干预前、后(10次治疗)分别采集伸腕肌表面肌电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植(RMS)和中位频率(MF),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患侧上肢功能评估。结果干预期间由于主动要求退出试验、被迫终止试验等原因导致数据丢失2例,最终纳入对照组20例、肌肉刺激组19例、神经刺激组19例。治疗前三组患者伸腕肌表面肌电的iEMG、RMS、M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肉刺激组、神经刺激组患者伸腕肌表面肌电的iEMG、RMS、MF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刺激组患者伸腕肌表面肌电的iEMG、RMS、MF高于肌肉刺激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伸腕肌表面肌电的iEMG、RMS、MF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FMA-UE、ARAT、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肉刺激组、神经刺激组患者FMA-UE、ARAT、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刺激组患者FMA-UE、ARAT、MBI评分高于肌肉刺激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UE、ARAT、MBI评分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rPMS分别作用于伸腕肌、桡神经,对脑卒中后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且作用于桡神经较伸腕肌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重复外周磁刺激 伸腕肌 桡神经 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罗红 徐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0-1068,共9页
目的 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及其对脑功能重塑的机制。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中枢组(n=13)、外... 目的 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出血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及其对脑功能重塑的机制。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4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中枢组(n=13)、外周组(n=13)和联合组(n=14)。各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中枢组给予健侧大脑M1区1 Hz低频rTMS治疗,外周组给予患侧上肢Erb点5 Hz高频rPMS治疗,联合组给予rTMS联合rPMS治疗,连续3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同时采用3.0 T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静息态fMRI(rs-fMRI)扫描,观察M1区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变化。对联合组治疗前后功能连接有显著性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FCS)与其FMA-UE评分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FMA-UE和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 106.646,P <0.001)、组间效应(F> 4.296,P <0.001)和交互效应(F> 9.583,P <0.001)均显著,且联合组最优(P <0.05)。治疗后联合组与感兴趣区(ROI) 1 (左/患侧M1区)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有右侧中央后回、左侧颞上回,减弱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额上回、右侧小脑后叶;与ROI2 (右/健侧M1区)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中央前回、左侧楔前叶、左侧额下回,减弱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枕中回、右侧脑岛。与外周组相比,联合组未见与ROI1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脑区为左侧枕中回;未见与ROI2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脑区为左侧楔前叶、左侧丘脑。与中枢组相比,联合组与ROI1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右侧中央后回、右侧缘上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侧小脑后叶、右侧丘脑;与ROI2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包括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侧额下回、右侧小脑后叶。联合组治疗前后右侧中央后回(r=0.416,P=0.013)、左侧颞上回(r=0.658,P=0.020)、左侧中央前回(r=0.695,P=0.010)、左侧额下回(r=0.537,P=0.020)、左侧楔前叶(r=0.613,P=0.030)的FCS差值与其治疗前后FMA-UE评分差值呈正相关;左侧枕中回的FCS差值与其治疗前后FMA-UE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554,P=0.039)。结论 rTMS联合rPMS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出血后上肢运动功能。可能由于低频rTMS间接激活患侧运动皮质,促进皮质脊髓束向下投射,患侧上肢高频rPMS增强上行通路对感觉运动皮质的激活;通过感觉运动网络、默认网络中重要脑区的功能重组,影响脑功能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刺激 重复外周磁刺激 静息态功能核共振成像 上肢 运动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电生理探讨重复外周磁刺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3
作者 袁佳 冯文锋 +2 位作者 豆运香 陈璇君 张志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65-1670,共6页
目的探究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23年3-9月期间在康复科住院部或门诊招募LDH患者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到rPMS组或常规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rPMS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究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疗效。方法2023年3-9月期间在康复科住院部或门诊招募LDH患者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到rPMS组或常规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rPMS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PMS治疗。干预前、干预2周后进行VAS、JOA、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VAS和JO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rPMS组的VAS和JOA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比较,rPMS组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2周后,常规组的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H反射潜伏期和IP峰值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快(P<0.05),腓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rPMS组与常规组相比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H反射潜伏期和IP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MS可以明显改善和恢复LDH患者的疼痛以及神经损伤。rPMS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外周磁刺激 腰椎间盘突出 神经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干预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藤方 任梦婷 +3 位作者 杨琳 王耀霆 王红雨 闫兴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5-881,共7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HBOT)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效果。方法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rPMS组(n=32)和联合组(n=32)。对照组接受常规康...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HBOT)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效果。方法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rPMS组(n=32)和联合组(n=32)。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rP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PMS治疗;联合组在rPMS组基础上增加HBOT,连续2周。治疗前后比较患侧足底负重比例、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患侧踝背屈主动活动度(AROM)、胫骨前肌和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每组均脱落2例,共纳入90例,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前,各组患侧足底负重比例、BBS评分、患侧踝背屈AROM、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EM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2.070,P>0.05)。治疗后,各组所有指标均显著改善(|t|>27.004,P<0.001),联合组显著优于rPMS组和对照组(P<0.001);除患侧足底负重比例外,其余各项指标rPMS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rPMS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与HBOT联合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踝关节 运动功能 平衡 重复外周磁刺激 高压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阳 陈树耿 +3 位作者 王传凯 束小康 陆海峰 贾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研究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即刻影响。方法 2018年5月至8月,脑卒中患者14例行单次重复外周磁刺激,刺激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MTS)中的R1和R2、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 目的研究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即刻影响。方法 2018年5月至8月,脑卒中患者14例行单次重复外周磁刺激,刺激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Tardieu量表(MTS)中的R1和R2、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刺激后,患者上肢FMA-UE评分有明显改善(t=-3.166, P<0.01)。肩内收肌、肩后伸肌群、肘屈曲肌群、肘伸展肌群、腕屈曲肌群MAS评分均有改善(P<0.05);MTS肩外展、肩前屈群、肘屈曲、肘伸展、腕伸展的R1均有改善(P<0.05),肩外展、肩前屈肌群的R2均有改善(P<0.05)。结论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和运动功能有即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外周磁刺激 上肢 痉挛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外周磁刺激对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后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许苗苗 李楠 +4 位作者 应颖 杨凯翔 杨婧瑞 李杰 邱彦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 观察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脑卒中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后康复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17)。两组均接受... 目的 观察重复外周磁刺激对脑卒中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 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脑卒中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后康复患者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17)。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侧肢体重复外周磁刺激,对照组给予伪刺激,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华山量表进行肢体功能评价。结果 每组各失访2例。观察组男性较多(χ^(2)=6.136,P <0.05)。治疗后,两组FMA-UE和华山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t> 4.000,P <0.01),观察组治疗前后FMA-UE和华山量表评分差值均大于对照组(t> 2.362,P <0.05)。结论 重复外周磁刺激可以改善脑卒中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左右颈7神经交叉移位术 重复外周磁刺激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