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证据理论的多Agent重复囚徒困境博弈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波 朱卫东 张洪涛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3-659,共7页
在多Agent系统中,利用证据理论与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对其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为加强Agent之间的合作行为,构建了基于信度函数的综合信任模型.该综合信任度的建立来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以前交互历史中观察的直接证据而得到的直接信任度,... 在多Agent系统中,利用证据理论与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对其中的合作行为进行了研究.为加强Agent之间的合作行为,构建了基于信度函数的综合信任模型.该综合信任度的建立来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以前交互历史中观察的直接证据而得到的直接信任度,二是由来自于第三方的推荐证据而得到的推荐信任度.基于综合信任模型,给出了多Agent重复囚徒困境博弈算法,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综合信任度的博弈策略能够有效地加强系统中的合作行为,提高系统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 重复囚徒困境 证据理论 Dempster合成 综合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囚徒困境 从单次博弈到重复博弈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懋 祁守成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5,共2页
本文从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入手,阐述了单次博弈与重复博弈中的囚徒困境现象。随后论证了囚徒困境在单次博弈与重复博弈中的均衡区别,说明了在重复博弈条件下合作产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 囚徒困境 单次博弈 重复博弈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对称博弈模型的劳资关系研究——兼论“囚徒困境”的局限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衔 许清清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4-128,共5页
针对国内学者普遍运用"囚徒困境"范式分析劳资冲突,而忽略"囚徒困境"模型是否符合我国劳资关系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了"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作为研究劳资关系的理论前提的局限性,修正了学术界套用这两个... 针对国内学者普遍运用"囚徒困境"范式分析劳资冲突,而忽略"囚徒困境"模型是否符合我国劳资关系的研究现状,本文研究了"囚徒困境"和重复博弈作为研究劳资关系的理论前提的局限性,修正了学术界套用这两个模型而不考虑模型假设前提的做法;并用非对称博弈模型分析了"资强劳弱"劳资关系的演化路径。由于我国"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并不满足"囚徒困境"模型的对称性,因此,通过"重复博弈"手段来解决劳资冲突,期望达成劳资合作的结果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对政府干预劳资关系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囚徒困境 劳资关系 “资强劳弱” 重复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囚徒困境的学习和响应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亦泠 王秉中 +1 位作者 朱洪 蔡晟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7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囚徒困境问题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范例,对此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广泛领域。Axelrod R在文献[1]中从进化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经典囚徒困境的一个扩展——重复囚徒困境。这种博弈要求参与者反复进行囚徒困境的博弈,并且可以... 囚徒困境问题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范例,对此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广泛领域。Axelrod R在文献[1]中从进化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经典囚徒困境的一个扩展——重复囚徒困境。这种博弈要求参与者反复进行囚徒困境的博弈,并且可以记住他们的对抗历史。Axelrod还组织了两次重复囚徒困境的计算机竞赛,最终胜出的都是简单的"以牙还牙"策略[2]。这之后有不少学者试图找到可以击败它的策略,都未能取得显著成功。本文提出了一种学习和响应的理论模型,实际中的许多重复囚徒困境的策略都可以纳入这一模型中。我们分析了实现这一模型的难点和复杂度,同时给出了一种基于树结构的实现方式,并在实验中把它和"以牙还牙"作比较。实验以及分析表明,策略在竞赛中表现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如何利用一些启发式规则来权衡学习代价和博弈的总利益,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抽取对手的关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囚徒困境 重复囚徒困境 博弈 学习和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的博弈分析:困境与消解 被引量:17
5
作者 饶常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59-64,共6页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流于形式和缺乏稳定性反映了区域共同利益与地方利益博弈的困境。囚徒困境模型分析表明:困境的根源在于合作过程中机会主义的存在和短期利益的诱惑。猎鹿博弈和重复博弈分析表明:建立有效监督约束机制和合理利益分配机...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流于形式和缺乏稳定性反映了区域共同利益与地方利益博弈的困境。囚徒困境模型分析表明:困境的根源在于合作过程中机会主义的存在和短期利益的诱惑。猎鹿博弈和重复博弈分析表明:建立有效监督约束机制和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培育信任机制,坚持对背叛行为的惩罚可以战胜短期背叛利益的诱惑。推动地方政府合作向纵深发展需要发展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合作的引导和激励,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合作 囚徒困境 猎鹿博弈 重复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人随机重复博弈下的策略选择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四海 徐敏 王煦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1-1176,共6页
扩展了重复博弈下的策略选择研究.针对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新形式博弈,提出了n人随机重复博弈概念(-nperson stochastic iterated prisoner dilemma,NSIPD).针对NSIPD,设计了一种博弈策略的计算机竞赛,并研究了策略选择问题.采用随机匹... 扩展了重复博弈下的策略选择研究.针对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新形式博弈,提出了n人随机重复博弈概念(-nperson stochastic iterated prisoner dilemma,NSIPD).针对NSIPD,设计了一种博弈策略的计算机竞赛,并研究了策略选择问题.采用随机匹配选择两个局中人进行囚徒困境博弈,且每人的策略历史可被所有人知道.详细介绍了该竞赛的设计思想和具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博弈环境下TIT-FOR-TAT(TFT)和背叛策略都不是最优策略,最优策略与博弈代数以及局中人策略分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 囚徒困境 重复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囚徒困境、沉默权与人际合作秩序的扩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文平 《广东商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3-88,97,共7页
运用法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囚徒困境所虚构的"经济人"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合作关系,破坏了基于个人理性行为而型构的社会秩序。囚徒困境赖以成立的其中一个隐含前提是沉默权,... 运用法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囚徒困境所虚构的"经济人"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合作关系,破坏了基于个人理性行为而型构的社会秩序。囚徒困境赖以成立的其中一个隐含前提是沉默权,沉默权的缺席使个体在强大司法压力之下丧失了选择的自由。因之,建立并完善沉默权权利机制,不仅是司法改革和法制现代化的要求,也是扩展个人信用空间、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实行人际合作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囚徒困境 重复博弈 沉默权 合作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囚徒困境博弈中社会合作的仿真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发 宣慧玉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利用Multi-Agent仿真方法建立了一个人工社会,研究了两种个体行为模式下社会合作的演化。在人工社会中有多个智能自适应主体,主体之间进行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并采用模仿学习算法改进策略。在基本模型中没有个体的历史行为信息,系统自发演... 利用Multi-Agent仿真方法建立了一个人工社会,研究了两种个体行为模式下社会合作的演化。在人工社会中有多个智能自适应主体,主体之间进行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并采用模仿学习算法改进策略。在基本模型中没有个体的历史行为信息,系统自发演化;在信誉模型中,主体的历史行为累积为信誉,在交互前主体根据对方的信誉临时调整策略。仿真结果显示:系统的演化复杂多样,均有合作的突现和崩溃。对两模型的合作指标比较表明,根据信誉调整策略的行为模式对促进合作无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囚徒困境博弈 社会合作 仿真 信誉模型
原文传递
虚拟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任策略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苗世迪 滕春贤 鄢章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4-67,共4页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为了更灵活、更快捷地满足企业间的合作需求,供应链逐渐出现了虚拟化的趋势。在虚拟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信任是促进合作非常关键的因素。为说明虚拟供应链成员间信任的建立过程,文章运用一次博弈、无限...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普及,为了更灵活、更快捷地满足企业间的合作需求,供应链逐渐出现了虚拟化的趋势。在虚拟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信任是促进合作非常关键的因素。为说明虚拟供应链成员间信任的建立过程,文章运用一次博弈、无限次重复博弈以及进化博弈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指出完善第三方信息服务中心的职能对成员间信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入"个人实施"和"社会实施"的概念,说明了虚拟供应链中信任的维护机制及第三方信息服务中心在信任维护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供应链 信任策略 囚徒困境 重复博弈 进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博弈分析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国语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7,共3页
通过对"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以下简称"承认")主流范式的囚徒困境静态博弈和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传统的博弈方法在分析"承认"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流范式虽运用动态的合作博弈... 通过对"承认外国法律效力问题"(以下简称"承认")主流范式的囚徒困境静态博弈和公共物品供给博弈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证明传统的博弈方法在分析"承认"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弊端。主流范式虽运用动态的合作博弈重复博弈理论进行了解释,仍没有得出确定的合作解,只是证明了存在出现{承认,承认}结果的可能性,非主流范式的实验经济学研究证明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虽然仍没有确定的结论,但是说明了博弈理论的理论张力通过对理论前提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它可以无限的接近事实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认外国法律效力 囚徒困境博弈 公共物品博弈 合作博弈 重复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媛媛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91-95,共5页
实验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的"对效用函数的实验研究、博弈论和竞争性均衡实验"这三股思潮,她以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拓展和修正,抛开传统的经济人行为假设,代之以实证命题,遵从科学研究的实证主义传... 实验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的"对效用函数的实验研究、博弈论和竞争性均衡实验"这三股思潮,她以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拓展和修正,抛开传统的经济人行为假设,代之以实证命题,遵从科学研究的实证主义传统。另外,实验经济学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在拍卖实验和博弈实验中,实验经济学得出了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新观点。实验经济学也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实验不可能完全模拟现实生活,同时由于实验参与者的原因,实验也不具备内部有效性。但是,实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学,是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她的发展仍为经济学指出了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博弈 实证主义 囚徒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探讨
12
作者 张晨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100-101,共2页
如何实现有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艾克斯罗德教授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实验",以此来揭示人类合作的形成机理,之后立足于实验得出的相关结论,借助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农村社区公共品农户合作... 如何实现有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艾克斯罗德教授的"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实验",以此来揭示人类合作的形成机理,之后立足于实验得出的相关结论,借助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农村社区公共品农户合作供给缺失的原因及应对思路,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不足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囚徒困境博弈实验 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分析的人的理性转化研究
13
作者 梁祖晨 黄天曦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66,共4页
与集体理性相对应的个人理性导向推动带有自利性质的个人行为选择。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深层原因,在于由人的理性所导向的狭隘自利行为。本文立足于重复动态博弈理论,通过理论推演和模型构建,以及相关条件的探索与满... 与集体理性相对应的个人理性导向推动带有自利性质的个人行为选择。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的深层原因,在于由人的理性所导向的狭隘自利行为。本文立足于重复动态博弈理论,通过理论推演和模型构建,以及相关条件的探索与满足,促成个人行为导向从狭隘自利向合理自利转化或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统一,亦即实现人的理性转化。从而不仅使各博弈参与人摆脱“囚徒困境”局面并走向共同合作,也使社会或企业组织中的博弈活动获得帕累托改进甚至帕累托最优的均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囚徒困境 重复动态博弈 经济学 博弈 无名氏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效率改进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玲 孙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6683-6684,共2页
“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针对这种产业组织形式,首先应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其低效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的博弈形式如... “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针对这种产业组织形式,首先应用博弈论“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其低效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的博弈形式如果从囚徒困境走向无限次重复博弈,则能够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双赢。给出有效解决“企业+农户”型产业组织效率低下的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囚徒困境 无限次重复博弈 触发篡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誉的私人契约执行机制 被引量:36
15
作者 贾生华 吴波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0,51,共6页
囚徒困境中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一致要求一定的契约执行机制来促进合作行为。一般来说,契约执行机制可以分为基于声誉的私人执行机制和基于法律的公开执行机制。本文分析了契约的私人执行机制,认为其本质可以归结为基于重复博弈的... 囚徒困境中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不一致要求一定的契约执行机制来促进合作行为。一般来说,契约执行机制可以分为基于声誉的私人执行机制和基于法律的公开执行机制。本文分析了契约的私人执行机制,认为其本质可以归结为基于重复博弈的双边与多边声誉机制和基于关联博弈的社会声誉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契约私人执行机制的制度基础,一是在交易域中形成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二是在社区博弈中形成的社区规范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 执行机制 声誉机制 个体理性 囚徒困境 交易 重复博弈 合作行为 社会声誉 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信任抑或条件成熟:德州工行小企业贷款案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吉运 王安国 《金融发展研究》 2010年第4期45-48,共4页
从博弈学角度看,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选择与契约的动态过程。因为小企业的自身特点难以使银行充分信任,导致二者无法重复博弈,进而无法达成合作,实现双赢的均衡。但从德州市工商银行小企业贷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只... 从博弈学角度看,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选择与契约的动态过程。因为小企业的自身特点难以使银行充分信任,导致二者无法重复博弈,进而无法达成合作,实现双赢的均衡。但从德州市工商银行小企业贷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只要条件成熟,即便银行对小企业缺乏信任,二者也可以实现合作。这也正暗合在阿克斯罗德发展的重复博弈模型中得出的结论:信任并不是合作的真正基础,而是取决于这种合作的条件是否成熟。在目前合作条件成熟的背景下,大银行也可以成为小企业贷款的主要供给者,而且其优势要高于小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企业贷款 囚徒困境 重复博弈 合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出机制对企业内员工间知识共享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建祖 陆俊杰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73,77,共3页
旨在研究退出机制对企业内员工间知识共享的影响。退出机制对于有效的知识共享博弈均衡的作用取决于它是否增加了对不共享知识员工进行惩罚的威胁的可信性,以及集体不共享知识作为一种威胁手段是否可信。研究表明,在知识共享团队中,全... 旨在研究退出机制对企业内员工间知识共享的影响。退出机制对于有效的知识共享博弈均衡的作用取决于它是否增加了对不共享知识员工进行惩罚的威胁的可信性,以及集体不共享知识作为一种威胁手段是否可信。研究表明,在知识共享团队中,全体成员选择不共享知识,即选择取消和解散知识共享团队是可信的。因此,在知识共享团队中,退出成本将有利于有效的知识共享博弈均衡的实现和维持。而确保成员加入团队的自愿性是上述结论成立的一个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出机制 知识共享 合作团队 重复囚徒困境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行为的持续性与信用制度的建立
18
作者 程广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5-157,共3页
随着信用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建立有效的保证社会信用制度的信用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运用博弈论中交易行为的重复性 ,可以看出交易行为的永续进行是社会追求长远利益的结果 ,是建立信用制度的基础 ,进而对... 随着信用的重要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建立有效的保证社会信用制度的信用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运用博弈论中交易行为的重复性 ,可以看出交易行为的永续进行是社会追求长远利益的结果 ,是建立信用制度的基础 ,进而对信用机制的建立提出了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行为 信用制度 博弈 囚徒困境模型 重复博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资本的性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春华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4,共2页
社会资本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热点。但是直到现在,社会资本定义仍然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为此,对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作了简单的评论。并从重复博弈角度阐述社会资本创造的机理。社会资本是一种基于合作的社会关系,是资本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关系 重复博弈 囚徒困境”模式 社会结构 人力资本 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