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丁惠国 郜桂菊 +1 位作者 陈涛 金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7-299,共3页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拟建立一个判断其预后的多因素评分系统 ,为临床治疗决策、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意见。研究了 170例重型肝炎患者 (存活组 4 5例 ,死亡组 12 5例 )的 2 0个临床指标 ,应用SPSS统计软件首先做...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拟建立一个判断其预后的多因素评分系统 ,为临床治疗决策、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意见。研究了 170例重型肝炎患者 (存活组 4 5例 ,死亡组 12 5例 )的 2 0个临床指标 ,应用SPSS统计软件首先做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回归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为参数 ,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一个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评分系统。单因素分析发现 ,代谢性酸中毒、血清 [Na+ ]、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红素、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血清尿素氮、自发性腹膜炎等 9个指标与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 (P <0 0 5~ 0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 ,血清 [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是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以该 4项指标建立评分系统。总分≥ 5为判断患者死亡的临界值。应用该评分系统回顾性判断 17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符合率为 80 %。此评分系统对于早期判断、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积极的预防、治疗其危险因素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向德栋 张盛 +1 位作者 王宇明 陈耀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6-717,共2页
目的 通过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7.5% ,78... 目的 通过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7.5% ,78.7%和 72 .5% ,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性别无关 (P >0 .0 5) ;年龄大于 50岁者病死率为 85.1 % ,预后差 ,但病死组病人血清胆红素 [( 4 0 8.5± 1 0 4 .1 ) μmol/L]、肝性脑病 ( 6 7.1 % )、消化道出血 ( 2 8.0 % )、肝肾综合征 ( 31 .1 % )及严重感染 ( 38.6 % )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 [( 36 7.4± 1 1 2 .5) μmol/L ,1 8.1 % ,1 3.5% ,0 ,2 1 .3% ,P <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 ( 2 5.7%± 7.1 % )明显低于好转或治疗愈组 [( 34 .4± 5.4 ) % ,P <0 .0 1 ]。结论 高龄 ,高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并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严重感染是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低钠血症的治疗探讨 被引量:23
3
作者 杨清 龚作炯 张全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0-192,共3页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对 5 7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限钠组 (2 8人 )和不限钠组 (2 9人 ) ,观察腹水消退时间、肝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不限钠组患者在腹水消退时间、肝性脑病发生率... 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对 5 7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限钠组 (2 8人 )和不限钠组 (2 9人 ) ,观察腹水消退时间、肝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不限钠组患者在腹水消退时间、肝性脑病发生率、病死率方面均低于限钠组患者。对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低钠血症患者适量补充钠盐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低钠血症 治疗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惠媛 石裕明 李剑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7-348,共2页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 ,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 16 0例重肝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16 0例重肝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4 8例 (30 0 % ) ,肺部感染者死亡率为83 3%。 14例患者存在两种... 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 ,并探讨其危险因素。对 16 0例重肝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16 0例重肝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4 8例 (30 0 % ) ,肺部感染者死亡率为83 3%。 14例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 ,其中以真菌混合其它细菌感染为最常见。重肝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重肝的病期、是否存在严重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有侵袭性操作以及抗生素的应用等有关。如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三重酸碱失衡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闵峰 王素美 +2 位作者 郝飞 顾长海 王宇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4-225,共2页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三重酸碱失衡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用阴离子间隙 (AG)概念 ,对 9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检查进行分析。有 2 1例 (2 1 2 % )呈三重酸碱失衡 (TABD) ,均为呼碱型 (呼碱+代碱 +代酸 ) ,大多数由原...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三重酸碱失衡的发病机理及其临床意义。用阴离子间隙 (AG)概念 ,对 99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检查进行分析。有 2 1例 (2 1 2 % )呈三重酸碱失衡 (TABD) ,均为呼碱型 (呼碱+代碱 +代酸 ) ,大多数由原发呼碱或代碱转为呼碱合并代碱 ,最后发展为TABD。比较发现 ,合并TABD患者其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酸碱失衡患者 ,且常合并两种以上并发症处在重型肝炎病程的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三重酸碱失衡 临床意义 阴离子间隙 并发症 多脏器损害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罗瑞虹 崇雨田 +1 位作者 赵志新 姚集鲁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6-480,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前列腺素E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有关前列腺素E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随机或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作敏感性分析和偏倚分析。【... 【目的】综合评价前列腺素E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有关前列腺素E1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随机或半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资料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作敏感性分析和偏倚分析。【结果】纳入20篇文献均属于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提示前列腺素E1能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比值比(oddratio,OR)=0.27,95%CI(0.22,0.34)],但仅对早期重型肝炎有效[OR=0.24,95%CI(0.09,0.59)],对晚期重型肝炎病死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0.63,95%CI(0.26,1.53)],且前列腺素E1治疗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OR=0.95,95%CI(0.56,1.62)]。这些结果通过敏感性分析未出现结果逆转,偏倚分析提示结果的偏倚较小;前列腺素E1对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不能明确。【结论】尽管Meta分析提示前列腺素E1能降低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死率和不影响感染发生率,但由于文献的质量较低,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其疗效仍有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1治疗 重型病毒性肝炎 META分析 敏感性分析 感染发生率 例对照研究 晚期重型肝炎 随机对照试验 ratio 消化道出血 肝肾综合征 死率 质量评价 排除标准 分析结果 肝性脑 统计学 文献 半随机 纳入 偏倚 比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处理 被引量:2
7
作者 薛建亚 李成忠 +4 位作者 陈怡 张迁 朱咏梅 张红娣 宋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10-911,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24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住院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发生率、病死率及与其他并发症的关系。结果:24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上消化道出血73例(30.29%),与上消化道出血直接相关的死亡43例(58.90%);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其他并发症,尤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8.49%)、肝性脑病(42.47%)和肝肾综合征(38.36%)的发生率为高。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较高,常与其他并发症共存,病死率亦较高。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上消化道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丹 周一萌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5例、112例次,感染发病率为38.86%、例次发病率为58.03%。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分别占33.93%、25.00%及16.96%。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真菌占53.45%,革兰阴性菌占36.21%,革兰阳性菌占1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性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侵入性操作、血白细胞<4.0×109/L均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危险因素多样。在治疗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薛建亚 万谟彬 +5 位作者 李成忠 陈姬秀 张迁 陈志辉 张斌 郑瑞英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2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真菌感染 临床特点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舒波 李颖 +2 位作者 刘沛 马殿玉 王兆荃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3-134,共2页
目的 :调查重型病毒性肝炎经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感染状况。方法 :设计 TTV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采用巢式 PCR法对 37例重型肝炎进行血清中 TTV DNA的检测 ,并对 TTV DNA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 目的 :调查重型病毒性肝炎经输血传播病毒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的感染状况。方法 :设计 TTV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采用巢式 PCR法对 37例重型肝炎进行血清中 TTV DNA的检测 ,并对 TTV DNA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37例重型肝炎中 9例血清 TTV DNA阳性 (2 4.3% ) ,其中 7例重叠感染 HBV,1例重叠感染 HCV,1例为单纯 TTV感染 ;9例中急性重型肝炎 1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 6例 ,慢性重型肝炎 2例 ;9例中 5例死亡 (5 5 .6 % ) ,1例有明确输血史。结论 :TTV可在各型重型肝炎外周血中检出 ,TTV可能是导致重型肝炎和促进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聚合酶链反应 TT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雷春亮 连粤湘 贾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70-871,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近 3年期间共 2 82例重型肝炎 ,其中并发感染性休克 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6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 ,慢性重症肝炎占 75 .0 % ...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近 3年期间共 2 82例重型肝炎 ,其中并发感染性休克 1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6例重型肝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 ,慢性重症肝炎占 75 .0 % (12 /16) ;在 10例细菌培养为阳性病例中 ,革兰氏阴性杆菌占 70 % (7/10 ) ;感染病灶多见原发性腹膜炎 (5例 )、肺部感染 (6例 )和胆道感染 (4例 ) ;积极护肝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单用或联用抗生素的总有效率为 3 7.5 % (6/16) ,但病死率仍高达 81 2 % (13 /16)。结论 :重型肝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采用积极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并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感染性休克 并发症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智鑫 陈创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4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T3、T4、TSH水平显著低于急性病...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41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重型病毒性肝炎T3、T4、TSH水平显著低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及正常人(P<0.05);rT3则增高(P<0.05)。T3、T4与血浆Alb呈正相关,T3、TSH与PT、rT3与ALT呈负相关。重型病毒性肝炎死亡者T3、T4、TSH显著低于存活者(P<0.01),rT3则增高(P<0.01)。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反映肝功能的敏感指标,对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预后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甲状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谌辉 周汝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两年来收治的 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转归。结果 :62例发生感染 ,感染发生率 53 4% ,医院感染率为50 9%。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多见 ...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对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两年来收治的 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及转归。结果 :62例发生感染 ,感染发生率 53 4% ,医院感染率为50 9%。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多见 ,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组出现 2个及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4 5% ,病死率为 56 5% ,均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容易合并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合并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勾春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19-322,共4页
为探讨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研究了 1 70例重型肝炎患者 (存活组 4 5例 ,死亡组 1 2 5例 )的2 0个临床指标 ,应用SPSS统计软件先做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回归分析后P <0... 为探讨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研究了 1 70例重型肝炎患者 (存活组 4 5例 ,死亡组 1 2 5例 )的2 0个临床指标 ,应用SPSS统计软件先做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回归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 ,建立一个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分系统。单因素分析发现 :血清尿素氮、血清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代谢性酸中毒、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 9个指标与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 (P <0 .0 5~ 0 .0 1 ) ;Logistic回归分析 ,血清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是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以血清Na+ 等 4个指标建立评分系统 ,总分≥ 5为判断患者死亡的临界值 ,回顾性判断 1 7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预测存活 5 7例 ,实际存活 4 5例 ;预测死亡 1 1 3例 ,实际死亡 1 2 5例 ;符合率为 80 %。研究结果提示 :血清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是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该评分系统的建立对于早期判断、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积极预防、治疗其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巫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034-1035,共2页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病变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或具有高度活动性的肝硬化,以及既往有肝炎病史或慢性病毒携带其发病呈重型者,是临床危重难治症之一.作者从1992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 重型病毒性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病变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或具有高度活动性的肝硬化,以及既往有肝炎病史或慢性病毒携带其发病呈重型者,是临床危重难治症之一.作者从1992年以来,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促肝细胞生长素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因素探讨
16
作者 潘红英 施军平 +1 位作者 郭小凤 娄国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预后因素 肝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MELD分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荣山 白贤女 +1 位作者 刘蕴刚 刘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毒性肝炎患者 重型肝炎患者 腺苷蛋氨酸 药物治疗 MELD 分值 终末期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浆血栓素B_2及血小板聚集率的观察
18
作者 林翼潮 向居正 胡仕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43-445,共3页
近年来已发现肝病时血浆血栓素B_2(Thro-mboxaneB_2,TXB_2)增高,但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血浆TXB_2变化的报告尚少。本文对18例重肝患者血浆TXB_2和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进行了动态检测,并对其改变机理及... 近年来已发现肝病时血浆血栓素B_2(Thro-mboxaneB_2,TXB_2)增高,但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简称重肝)血浆TXB_2变化的报告尚少。本文对18例重肝患者血浆TXB_2和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PAR)进行了动态检测,并对其改变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血浆 血栓素B2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62例护理体会
19
作者 王志敏 阮耀 何松叶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重型病毒性肝炎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3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建琼 程玲 +3 位作者 刘洪利 张长江 蒋黎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240-224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临床特点,以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0例,合并SBP患者163例,...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临床特点,以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0例,合并SBP患者163例,男性137例,女性26例,年龄(44.21±11.30)岁。观察临床表现、血液检查、腹腔积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情况,根据药敏及临床经验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疗效及转归因素分析。结果 163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SBP患者主要表现腹部压痛(75.46%)、腹胀(61.35%)、腹痛(52.15%)、反跳痛(47.24%),主要并发症为肝性脑病(30.06%)、肾功能不全(19.63%),少数表现为消化道出血、休克、发热。腹腔积液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者分别为17.79%(29/163)和16.56%(27/163);腹腔积液或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仅为2.35%或23.53%,几乎为革兰染色阴性杆菌。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SBP的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29%,除外自动出院患者,其住院期间死亡率上升至15.56%,治愈率84.44%。年龄、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在治愈组和无效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及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提高患者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乙型毒性肝炎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