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和平 钟琦 +1 位作者 王耿焕 周海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 改良Paine点室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营养支持中可视化置入鼻肠管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丽青 董子倍 +6 位作者 李航博 管亚新 代宣宣 张晗 陆丹阳 王明蕾 张亚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置入鼻肠管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至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实施床旁鼻肠管置入术的96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可视化置管组(试验组)和超声引... 目的:探讨可视化置入鼻肠管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至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ICU收治的实施床旁鼻肠管置入术的96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可视化置管组(试验组)和超声引导置管组(对照组),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单次置管操作时间、置管完成时间、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及干预前后急性胃肠损伤超声评分(AGIUS评分)、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差值。结果:试验组单次置管操作时间(6.50±1.66)min、置管完成时间(0.90±0.59)h、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4.23±0.68)h,比对照组单次置管操作时间(44.77±4.63)min、置管完成时间(3.98±1.02)h、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4.71±0.73)h短,AGIUS评分降低程度(-0.79±0.91)分、NRS 2002评分降低程度(-3.15±1.00)分均大于对照组AGIUS评分降低程度(-0.40±0.81)分、NRS 2002评分降低程度(-2.44±1.68)分(P<0.05)。结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可视化置入鼻肠管有助于缩短单次置管操作时间,尽快达到患者目标喂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鼻肠管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方案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清醒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顾彩萍 强荧艳 +3 位作者 李佳清 廖照娣 张晓路 陈维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6年第10期3486-3490,共5页
[目的]探究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引入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方案对其清醒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 [目的]探究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引入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方案对其清醒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1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方案;两组病人在入院时、干预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及第20天接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记录两组病人从昏迷直至清醒状态所花费的时间及病人在治疗期间意识清醒人数。[结果]两组病人在入院时以及干预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第16天的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0天研究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在治疗期间清醒率为79.1%,高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清醒时间为(18.4±4.2)d,早于对照组的(26.3±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语言呼唤联合音乐促醒方案有助于促进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病人的意识觉醒,利于病人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唤醒 音乐促醒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昏迷 苏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治疗阈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小兵 张雷 +6 位作者 赵雪灵 梁平 翟瑄 李禄生 周渝冬 周建军 纪文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167-2175,共9页
目的研究儿童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阈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STBI患儿,术后每小时监测患儿颅内压和动脉血... 目的研究儿童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BI)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阈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STBI患儿,术后每小时监测患儿颅内压和动脉血压。根据文献报道,预估不同年龄组患儿的理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阈值,分别计算患儿各阈值的压力时间指数(pressure-time index,PT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TI的预测能力,根据各个年龄组患儿在不同理论阈值水平时的PTI值与伤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取最大AUC相应的理论颅内压和脑灌注压阈值作为该年龄组患儿的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治疗阈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STBI患儿115例,<2岁组25例,2~7岁组52例,>7岁组38例。年龄相关的颅内压阈值:<2岁组为14.4 mmHg,2~7岁组为20.0 mmHg,>7岁组为21.6 mmHg;年龄相关的脑灌注压阈值:<2岁组为45.0 mmHg,2~7岁组为55.0 mmHg,>7岁组为55.0 mmHg。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STBI患儿的颅内压和脑灌注压治疗阈值不同,推荐儿童重型TBI颅内压治疗阈值:<2岁为14.4 mmHg,2~7岁为20.0 mmHg,>7岁为21.6 mmHg;脑灌注压治疗阈值:<2岁为45.0 mmHg,≥2岁为55.0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颅内压 灌注压 治疗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