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添加对华北落叶松叶片化学计量与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素新 张芸香 郭晋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9-254,263,共7页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林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效率与N素供应的关系,以24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平(0,8,15 g/(m^(2)·a))连续6年的野外氮添加控制试验,测定氮添加后华北落叶松成熟叶片、凋落叶片和林分土壤...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林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效率与N素供应的关系,以24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水平(0,8,15 g/(m^(2)·a))连续6年的野外氮添加控制试验,测定氮添加后华北落叶松成熟叶片、凋落叶片和林分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叶片C含量在年际间差异显著(P<0.05),氮添加显著增加成熟叶2016—2018年的C、N含量,降低2018年的P含量,导致2018年N/P在轻度氮添加下比对照增加20.20%,重度氮添加下增加34.43%,2018年N/P在重度氮添加下出现峰值20.50,表明氮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驱动该林分生长的P养分限制;凋落叶中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在年际间和氮添加处理下均呈显著差异(P<0.05),氮添加显著增加凋落叶2016—2018年的C含量、C/P和N/P,显著降低2016—2018年的P含量;2016—2018年,轻度氮添加下NRE(氮重吸收效率)和NRE/PRE(氮重吸收效率/磷重吸收效率)显著降低,氮添加下PRE(磷重吸收效率)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NRE与凋落叶N含量,PRE与凋落叶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和-0.772;氮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氮的含量,降低土壤pH(除2016年)和速效磷含量。氮添加导致华北山地针叶林树木生长受不同程度的P养分限制,推测氮添加驱动的林分受P限制可能与该区土壤养分初始状况有关,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的养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华北落叶松林 生态化学计量 重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距对连香树雌雄植株分布、形态和叶片N、P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黄雪梅 马永红 董廷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9-797,共9页
近年来,河岸带植被的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河岸带雌雄异株濒危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较少。以河岸带专性濒危树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河岸距离下雌雄植株的数量、... 近年来,河岸带植被的分布及其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对河岸带雌雄异株濒危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的研究较少。以河岸带专性濒危树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河岸距离下雌雄植株的数量、形态、叶片N、P重吸收效率及土壤水分、全N、全P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河距的增加显著降低了雌株的数量,而对雄株的数量影响不大,进而降低了种群的性比(雌/雄)。离河岸带远的地方,连香树种群性比显著偏雄(雌雄性比为0.289;χ^(2)=4.57,P<0.05),且雄株株高、成熟叶N含量、叶P重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雌株,而在距河岸近的地方以上指标在性别间均无显著差异。雄株叶N重吸收效率、雌株的叶P重吸收效率与其叶片养分、土壤因子相关性较强。且连香树(尤其是雌株)的株高与叶片N、P重吸收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连香树对河距的适应性响应具有性别差异,且雌雄植株叶片的N和P重吸收效率对其植物、土壤因子的响应不同。雌株对河岸生境的依赖可能限定了该种群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河岸带 濒危植物 养分重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北典型常绿树种养分重吸收特征研究
3
作者 刘玉龙 陈瑶 +1 位作者 刘延坤 李云红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探明我国东北典型常绿树种养分重吸收特征,为了解该区森林植被养分限制与适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选取常绿树种中具有代表性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国家Ⅰ级保护植物)... 【目的】探明我国东北典型常绿树种养分重吸收特征,为了解该区森林植被养分限制与适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选取常绿树种中具有代表性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红松(Pinus koraiensis,国家Ⅱ级保护植物)、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和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叶龄叶片碳(C)、氮(N)、磷(P)等元素含量以及叶片结构性状,研究叶片结构性状、养分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红松的叶面积、叶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且比叶面积最大,为88.727 cm^(2)/g;5个树种的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分别为0.320~0.428 mm和0.327%~0.428%,均以鱼鳞云杉为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9.86%~17.18%和4.99%~19.21%。5个树种的叶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分别为417.333~506.417 mg/g、11.093~18.626 mg/g、1.442~1.814 mg/g。5个树种养分重吸收效率均表现为磷重吸收效率(PRE)>氮重吸收效率(NRE)。叶片氮重吸收效率与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叶片磷重吸收效率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我国东北典型常绿树种氮重吸收效率与比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磷重吸收效率与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东北红豆杉保护区常绿树种叶养分保存机制与碳经济性状间存在协调和权衡关系,构成“叶经济谱”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树种 养分重吸收效率 功能性状 养分含量 东北红豆杉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特性
4
作者 李雪楠 李振学 +2 位作者 李发文 温韩东 张树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 为探明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特殊的植被类型稀树灌丛的养分重吸收规律,选取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10种优势藤本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热值、灰分含量、形态性状、成熟叶和凋落叶的氮磷元素含量,计算叶片构建成本,探讨叶片构建成本、叶片性状与氮磷重吸收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叶片的氮磷重吸收效率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叶片氮和磷重吸收效率平均值分别为48.0%和46.2%;叶片磷重吸收效率与氮重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氮磷重吸收效率与叶片构建成本、比叶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叶片构建成本较低的植物采取较快速的养分周转策略,以提高养分再利用效率;叶片构建成本较高的植物采取较保守的养分利用策略,养分回收效率较低。元江干热河谷的稀树灌丛藤本植物存在生活史策略的分化,以适应长期干热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稀树灌丛 藤本植物 养分重吸收效率 叶片构建成本 比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红树植物叶片元素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丽丽 郑焰英 +3 位作者 李树斌 吴亚岚 郑茹萍 潘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56,119,共7页
为明确不同红树植物养分重吸收状况,以福建漳江口拒盐红树秋茄和木榄、泌盐红树白骨壤和桐花树为对象,测定成熟叶和衰老叶中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4种红树植物成熟叶(Zn除外)、衰老叶(Cu除外)养分含量差异显著... 为明确不同红树植物养分重吸收状况,以福建漳江口拒盐红树秋茄和木榄、泌盐红树白骨壤和桐花树为对象,测定成熟叶和衰老叶中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4种红树植物成熟叶(Zn除外)、衰老叶(Cu除外)养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衰老叶N、P、K、Cu、Zn含量均低于成熟叶,为正转移,平均转移率分别为65.88%、38.35%、44.27%、35.78%和66.91%;衰老叶Mg、Fe、Mn(木榄除外)含量高于成熟叶,为负转移,平均转移率分别为-120.56%、-45.93%和-30.25%。泌盐红树(白骨壤和桐花树)N和P重吸收效率显著低于拒盐红树(秋茄和木榄)(P<0.05),而泌盐红树的K重吸收效率显著最高(P<0.05)。不同红树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与其成熟叶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Mg除外),与其衰老叶均呈负相关关系。综上可知,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养分的重吸收具有特异性,秋茄和木榄通过较高的N、P重吸收效率适应滨海的特殊生境,而白骨壤和桐花树则通过提高凋落物的N、P、Mg、Cu、Zn输入,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作出正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叶片 养分含量 养分内循环 重吸收效率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含量对油松针叶碳氮磷计量特征及氮磷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崔爽 姚建忠 +2 位作者 张芸香 杨屹宇 郭晋平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 为了解土壤氮含量对油松林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和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及其随龄级的变化规律,以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金沙滩林场4个龄级(分别为Ⅱ、Ⅲ、Ⅳ和Ⅴ龄级)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施氮水平[CK(0 g·m^(-2)·a^(-1))、N_(1)(5 g·m^(-2)·a^(-1))、N_(2)(10 g·m^(-2)·a^(-1))、N_(3)(15 g·m^(-2)·a^(-1))和N_(4)(20 g·m^(-2)·a^(-1))]的短期氮添加试验。测定了4个龄级对应的5个施氮水平的表层土壤(0~30 cm)氮含量及表层土壤相应的氮含量下成熟针叶和凋落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和分析成熟针叶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以及相应的氮磷养分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各龄级油松针叶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态变化趋势,变化范围分别为509.7~540.5,7.78~12.81和1.97~3.36 g·kg^(-1);碳氮比和碳磷比呈单峰态变化,氮磷比呈直线上升趋势,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变化范围分别为40.99~65.67、157.06~266.28和2.95~5.12。当土壤氮含量一定时,油松针叶全碳含量随龄级增大而升高,全氮含量在Ⅲ龄级达到最高,全磷含量随龄级增大而降低。计量比除碳氮比外,均随龄级增大而升高。Ⅴ龄级油松针叶氮重吸收效率随着土壤氮含量升高表现较为稳定,其余龄级均表现为持续降低趋势;除Ⅲ龄级的油松针叶磷重吸收效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外,其余龄级均表现为持续升高趋势。油松针叶氮重吸收效率随着龄级的增大表现为升高的趋势,磷重吸收效率随着龄级的增大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该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受氮限制且影响严重,随着土壤氮含量升高和龄级增大,氮限制有所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含量 碳氮磷计量特征 养分重吸收效率 针叶 龄级差异 油松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降水对中国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养分重吸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响 袁志友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2,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收集了51篇国内外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氮(N)、磷(P)重吸收特征的差异及温度和降水量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N含量分别为9.05...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收集了51篇国内外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氮(N)、磷(P)重吸收特征的差异及温度和降水量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N含量分别为9.05,14.91,12.72 mg/g,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P含量分别为0.50,0.79,0.76 mg/g。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平均N重吸收率分别为64.16%,51.97%,35.82%,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平均P重吸收率分别为65.51%,46.74%,41.72%;(2)草本植物调落叶N,P含量显著低于灌木和乔木,但草本植物N,P重吸收率显著高于灌木和乔木,灌木N重吸收率显著高于乔木,灌木的其他养分重吸收特征与乔木没有显著差异;(3)3种生活型植物凋落叶N和P含量与年均温呈正比,而N重吸收与年均温呈反比,P重吸收率与年均温不相关。3种生活型植物凋落叶N含量和N重吸收率分别与年均降水量呈正比和反比,凋落叶P含量和P重吸收率均与年均降水量不相关。本研究中草本植物较高的养分重吸收率可能说明其相较灌木和乔木更新速率更快,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生境具有不同的养分适应策略。该研究中,N的重吸收相较于P受降水和温度的影响更大,这意味着气候梯度上植物N吸收和利用的策略可能比P更灵活。植物的氮、磷重吸收特征与温度和降水的响应关系可能反映了植物对气候梯度上水热条件的适应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养分含量 养分重吸收效率 温度 降水量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雨养农区3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氮磷重吸收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段兵红 刘敏国 杨惠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9,共6页
以3个紫花苜蓿品种(新疆大叶苜蓿、阿尔冈金苜蓿和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叶片N、P重吸收特性及其与生物固氮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N重吸收效率(NRE)平均为18.0%,且第一茬显著高于第二茬。第一茬,阿尔冈金苜蓿与陇东苜蓿... 以3个紫花苜蓿品种(新疆大叶苜蓿、阿尔冈金苜蓿和陇东苜蓿)为材料,研究叶片N、P重吸收特性及其与生物固氮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紫花苜蓿品种叶片N重吸收效率(NRE)平均为18.0%,且第一茬显著高于第二茬。第一茬,阿尔冈金苜蓿与陇东苜蓿的叶片NRE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新疆大叶苜蓿;第二茬,阿尔冈金苜蓿叶片NRE显著高于陇东苜蓿,但二者与新疆大叶苜蓿均无显著差异。3个品种叶片P重吸收效率(PRE)平均为18.3%,品种间和茬次间差异不显著。紫花苜蓿品种间叶片N、P重吸收效率差异较小,而茬次间差异显著。3个品种叶片NRE与叶片氮浓度、生物固氮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茬次间存在差异;PRE与叶片养分浓度、生物固氮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重吸收效率 生物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矿区渣山坡向对恢复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梁德飞 孙熠 +2 位作者 蒋宏宇 杨占芳 李长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1-1499,共9页
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生境胁迫的重要机制。本试验以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上播种的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旺盛期的成熟叶片及凋亡... 植物叶片养分重吸收是植物适应生境胁迫的重要机制。本试验以高寒矿区渣山阳坡、山顶平地和阴坡上播种的恢复植物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和小花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生长旺盛期的成熟叶片及凋亡期的衰落叶片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坡向,不同时期的叶片氮磷含量,研究坡向对恢复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阳坡、平地到阴坡,恢复植物成熟叶片养分含量以及养分重吸收效率逐渐降低;阳坡上老芒麦,平地上冷地早熟禾以及阴坡上小花碱茅的衰落叶片氮含量较低而氮素重吸收效率较高;恢复植物氮素重吸收效率均显著高于磷素重吸收效率,且此效应在阴坡上显著高于阳坡和平地。在高寒矿区渣山恢复中,应依据坡向差异选择养分重吸收效率较高的恢复物种,如阳坡上适宜播种老芒麦和冷地早熟禾,平地上适宜播种冷地早熟禾,阴坡上适宜播种小花碱茅,有助于提升渣山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山坡向 恢复植物 叶片养分含量 养分重吸收效率 高寒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能群草类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对施肥的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尤菲菲 曾令强 +2 位作者 乔子楣 刘敏国 杨惠敏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1,共7页
在盆栽控制条件下,测定了4个施肥处理下3个功能群组(豆科、禾本科和杂类草)9种草类植物成熟和衰老叶氮(N)和磷(P)浓度,以揭示不同功能群草类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对施肥的响应。9种草类植物成熟叶N和P浓度(Ng和Pg)、衰老叶N和P浓度(Ns和... 在盆栽控制条件下,测定了4个施肥处理下3个功能群组(豆科、禾本科和杂类草)9种草类植物成熟和衰老叶氮(N)和磷(P)浓度,以揭示不同功能群草类植物叶片氮、磷重吸收对施肥的响应。9种草类植物成熟叶N和P浓度(Ng和Pg)、衰老叶N和P浓度(Ns和Ps)、N和P重吸收效率(NRE和PRE)不同,对施肥的响应也不同。豆科草类Ng显著高于禾本科和杂类草,禾本科草类Ns显著低于豆科草类和杂类草,而杂类草NRE最低。杂类草Pg和Ps显著高于豆科和禾本科草类,而禾本科草类PRE最高。施肥对草类植物PRE影响不显著,对Ng、Pg、Ns、Ps和NRE影响显著,而在功能群水平,仅对Ng和Pg影响显著。施肥与物种的交互作用对叶片N、P重吸收有显著影响,与功能群的交互作用则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类植物 功能群 施肥 叶片养分浓度 重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不同阔叶人工林叶片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1
作者 漆龙 洪希群 +3 位作者 林晗 陈灿 谢安强 张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3,共8页
为深入了解亚热带丘陵山地不同阔叶树种养分利用和平衡的差异,基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功能关联和环境关联理论,选择闽北环武夷山生态廊道建设的主要树种米老排、木荷、闽粤栲和南酸枣阔叶人工林,分析不同林分土壤和叶片碳、氮、磷(C、... 为深入了解亚热带丘陵山地不同阔叶树种养分利用和平衡的差异,基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功能关联和环境关联理论,选择闽北环武夷山生态廊道建设的主要树种米老排、木荷、闽粤栲和南酸枣阔叶人工林,分析不同林分土壤和叶片碳、氮、磷(C、N、P)化学计量特征,不同树种C、N、P化学计量内稳态指数(H)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差异。结果显示:(1)各树种叶片氮磷比(N/P)介于17.67~30.72之间,其中南酸枣叶片N/P最大,显著大于另外3种树种(P<0.05),但其叶片碳氮比(C/N)相对较小(P<0.05);而木荷叶片C/N为32.00,较其他树种显著偏高(P<0.05),其林下土壤N/P为4.42,同样显著大于其他树种(P<0.05)。(2)落叶树种南酸枣的C、N、P养分重吸收效率均不同程度大于其他常绿树种,但米老排的相对养分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0.05)。(3)米老排的C、N、P化学计量H总体略大于其他树种,HC/N、HC/P分别为0.91和0.79,属于弱敏态;HN/P为0.25,属于敏态。研究表明,木荷具有较高的叶片C/N和土壤N/P,表明其对N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强;米老排HC/N、HC/P均大于其他树种,显示较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生境的潜力;而南酸枣相对养分重吸收效率和内稳态指数较低,易受土壤P不足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人工林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态指数 养分重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两种牧草添加氮磷后叶片N꞉P计量学特征及重吸收率
12
作者 徐昕 洪江涛 王小丹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5,共11页
氮(N)、磷(P)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键元素。为探究藏北栽培草地叶片N꞉P计量学特征对土壤N꞉P养分输入比值和梯度的响应,以典型牧草青稞(Hordeum vulgare)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设置养分配比试验,6个N꞉P输入水平... 氮(N)、磷(P)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键元素。为探究藏北栽培草地叶片N꞉P计量学特征对土壤N꞉P养分输入比值和梯度的响应,以典型牧草青稞(Hordeum vulgare)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研究对象,设置养分配比试验,6个N꞉P输入水平,分别为0.5、1.5、4.5、13.5、40.5、121.5。每个N꞉P输入水平均设置高、中、低3个养分梯度,通过温室培养和室内分析对两种牧草绿叶和枯叶N浓度、P浓度、N꞉P以及重吸收效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青稞和垂穗披碱草绿叶N浓度随N꞉P输入水平提高而极显著增加(P<0.01),养分梯度及其与N꞉P输入水平双因子交互作用对绿叶P浓度和N꞉P有极显著影响(P<0.01)。2)青稞枯叶N浓度随N꞉P输入水平提高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垂穗披碱草N浓度变化不显著(P>0.05)。青稞和垂穗披碱草枯叶P浓度随N꞉P输入水平提高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养分梯度与N꞉P输入水平交互作用对两个物种枯叶N꞉P计量学特征均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N꞉P输入水平的提高,青稞N重吸收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垂穗披碱草N重吸收效率呈升高趋势,青稞和垂穗披碱草P重吸收效率和N重吸收效率比均值分别为1.93和0.61,青稞的P素利用策略更为保守,而垂穗披碱草的N素利用策略更为保守。这种差异化响应可能由物种属性决定,反映了植物多元化的养分利用和分配策略。本研究分析了藏北典型牧草叶片对多梯度养分的利用和适应策略,为明确典型牧草对梯度养分的利用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垂穗披碱草 养分利用 N꞉P 重吸收效率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优势种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牟英坤 陈志飞 +4 位作者 周俊杰 赖帅彬 靳媛 王绍妍 徐炳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69-2080,共12页
为阐明黄土丘陵区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优势种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探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机制,选取5个典型优势种,即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 为阐明黄土丘陵区氮磷添加对草地群落优势种养分利用特征的影响,探究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机制,选取5个典型优势种,即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长芒草(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和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研究对象,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添加为主区处理,包括:0(N0)、25(N25)、50(N50)和100(N100)kg N hm^(-2)a^(-1);以磷添加为副区处理,包括:0(P0),20(P20),40(P40)和80(P80)kg P_(2)O_(5)hm^(-2)a^(-1),测定了各物种叶片氮磷比、氮磷重吸收效率、氮磷利用效率和相对生物量等参数。5种植物的氮和磷重吸收效率正相关,对氮磷添加量的响应具有耦合性。不同氮磷添加处理下,达乌里胡枝子叶片氮磷比最高,而氮磷重吸收效率最低;白羊草和长芒草的氮磷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高于其他物种。单施磷或N25与磷配施下,各物种相对生物量与氮磷比和磷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氮利用效率和氮磷重吸收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单施氮、N50和N100与磷配施下,各物种相对生物量与氮磷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呈正相关,与氮磷比呈负相关。不施肥处理下,白羊草和长芒草相对生物量最高,低氮高磷下达乌里胡枝子相对生物量最高,高氮高磷下铁杆蒿和猪毛蒿相对生物量最高。不同优势种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不同,生理生态过程各异,决定了其在群落中的优势度,这是氮磷添加后草地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发生变化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添加 草地群落 养分重吸收效率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3种生境中养分资源的反应 被引量:39
14
作者 何维明 张新时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共6页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2 )生物量、氮和磷在叶片中分配比率随氮和磷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而在根中的分配恰好相反 ;(3)氮和磷重吸收效率、钾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钙和镁利用效率随相应养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氮和磷利用效率随氮和磷可利用性的降低而降低 ;(4)叶片和根系对养分内循环的贡献恰好相反 ;(5 )根分布对不同养分异质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沙地柏 养分分配 养分利用效率 养分重吸收效率 养分内循环 异质性 固定沙地 流动沙地 滩地 土壤养分 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