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0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血清YKL-40、HIF-1α、ICAM-1变化及其意义
1
作者 陈丽萍 陈艳红 +3 位作者 冯平 张长洪 林卫佳 项保利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79,共6页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气道重塑、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COS)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气道重塑、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确诊的120例ACOS患者纳入研究作为ACOS组,选取同期确诊的单纯哮喘患者90例作为哮喘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90例作为COPD组,对比3组患者的血清YKL-40、HIF-1α、ICAM-1、气道重塑[气道管壁厚度(WT)、气道壁厚度/外径比值(TDR)、气道面积/总横截面积比值(WA)]、免疫功能指标[辅助T细胞1(Th1)、Th2、调节性T细胞(Treg)],并按照病情程度对ACOS组进行分层对比分析。结果ACOS组患者YKL-40[(58.93±11.20)μg/L]、HIF-1α[(98.54±17.04)]μg/L、ICAM-1[(246.8±19.3)μg/L]均高于哮喘组[(32.66±5.94)μg/L、(64.11±10.30)μg/L、(221.0±16.8)μg/L]和COPD组[(45.76±8.14)μg/L、(67.48±9.85)μg/L、(196.3±17.4)μg/L](P<0.05);ACOS组患者WT[(1.10±0.29)mm]、TDR[(27.81±2.82)%]、WA[(46.73±5.11)%]均高于哮喘组[(0.63±0.18)mm、(21.70±2.55)%、(38.49±4.52)%]和COPD组[(0.94±0.22)mm、(24.35±2.63)%、(42.08±5.54)%],Th1[(10.11±2.34)%]、Th2[(2.24±0.56)%]、Th1/Th2[(4.51±0.96)]、Treg[(1.94±0.54)%]均低于哮喘组[(17.82±4.61)%、(2.41±0.58)%、(7.39±1.38)、(3.36±0.72)%]和COPD组[(22.03±4.83)%、(2.91±0.53)%、(7.57±1.43)、(2.61±0.66)%](P<0.05)。重度ACOS患者YKL-40[(72.25±9.81)μg/L]、HIF-1α[(116.63±15.50)μg/L]、ICAM-1[(269.6±18.7)μg/L]、WT[(1.40±0.26)mm]、TDR[(31.02±2.29)%]、WA[(50.56±3.81)%]、Th1/Th2[(7.57±0.77)]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P<0.05),Th1[(6.80±1.56)%]、Th2[(1.82±0.39)%]、Treg[(1.44±0.32)%]低于中度和轻度患者(P<0.05)。YKL-40、HIF-1α、ICAM-1诊断COPD发生哮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0.826、0.770(P均<0.05)。结论ACOS患者血清YKL-40、HIF-1α、ICAM-1水平升高显著,气道重塑更为明显,免疫功能受到的抑制程度更为严重,并且与病情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叠综合征 炎症 气道重塑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对患者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徐杨杨 谢海 刘元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对患者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治疗的干燥综合征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对患者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治疗的干燥综合征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两组用药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疾病活动度改变[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SS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和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ULAR SS Patient Reported Index,ESSPRI)],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摄取分数(intake fraction,IF)、排泌分数(excretion fraction,EF)],免疫功能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j9gren's syndrome type 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j9gren's syndrome type B,SSB)抗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舌红津少、无苔/少苔/花剥、口干欲饮、眼干少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2±0.53)(1.96±0.70)(2.03±0.91)(1.70±0.84)分vs(1.98±0.61)(2.36±0.59)(2.89±0.72)(2.13±0.77)分](P<0.05),观察组ESSDAI、EUL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92±1.60)(4.36±1.02)分vs(6.87±1.54)(5.39±0.96)分](P<0.05),腮腺核素动态显像IF、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7±0.26)%、(21.07±4.20)%vs(1.74±0.19)%、(17.96±3.75)%],免疫功能指标ESR、IgG、抗SSA抗体阳性率、抗SSB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9.83±1.84)mm/h、(6.90±1.37)g/L、(41.28±5.69)%、(28.91±4.03)%vs(21.05±1.69)mm/h、(8.81±1.19)g/L、(53.47±5.18)%、(36.28±3.7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效果满意,其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且用药安全性可靠,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益气养阴祛瘀汤 硫酸羟氯喹片 腮腺核素动态显像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不同水平类风湿因子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建英 张燕 +6 位作者 陈嘉琪 吴子华 黄子玮 雷淳心 张曦亚 罗静 陶庆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46-1452,共7页
背景类风湿因子(RF)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其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索pSS伴不同水平RF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9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 背景类风湿因子(RF)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其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索pSS伴不同水平RF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9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262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F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阴性组137例(RF<20 U/mL)、低滴度阳性组47例(RF:20~60 U/mL)、高滴度阳性组78例(RF>60 U/mL)。采集3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症状评分、血液学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62例pSS患者RF阳性率为47.7%(125/262),其中男14例(5.3%)、女248例(94.7%),中位年龄57.0(49.0,63.0)岁,平均发病年龄(48.7±11.6)岁,中位病程60.0(24.0,120.0)个月;3组pSS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前3位的依次为:口干257例、眼干247例、乏力235例;高滴度阳性组血液系统受累、关节炎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随着RF滴度的增加,pSS患者血液系统受累(χ_(趋势)^(2)=6.992,P_(趋势)=0.008)、关节炎(χ_(趋势)^(2)=10.918,P_(趋势)=0.001)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随着RF滴度的增加,pSS患者抗核抗体≥1∶160(χ_(趋势)^(2)=40.691,P_(趋势)<0.001)、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A抗体阳性(χ_(趋势)^(2)=26.138,P_(趋势)<0.001)、抗Ro52核糖核蛋白抗体阳性(χ_(趋势)^(2)=31.426,P_(趋势)<0.001)、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B抗体阳性(χ_(趋势)^(2)=23.682,P_(趋势)<0.00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χ_(趋势)^(2)=40.132,P_(趋势)<0.001)、免疫球蛋白(Ig)A升高(χ_(趋势)^(2)=7.508,P_(趋势)=0.006)、Ig G升高(χ_(趋势)^(2)=71.570,P_(趋势)<0.001)、补体3降低(χ_(趋势)^(2)=7.452,P_(趋势)=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χ_(趋势)^(2)=8.364,P_(趋势)=0.004)、血红蛋白降低(χ_(趋势)^(2)=6.390,P_(趋势)=0.011)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随着RF滴度升高,pSS患者血清免疫异常、腺体外受累的比例增加;RF滴度升高对关节炎、血液系统受累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因子 免疫炎症 关节炎 调查和问卷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病原菌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俊 张玲 +3 位作者 顾东伟 郑磊 赵祝香 赵子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 背景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及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患者数量庞大,均为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COS)作为一种特殊临床亚型虽常见但易被忽略。感染常是其急性恶化的诱因,但相关病原学研究相对匮乏。目的分析单纯性支气管扩张症(BE)与BCOS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比较两者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3年1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住院的支扩患者5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慢阻肺将患者分为两组:BE组(未合并慢阻肺,335例)和BCOS组(合并慢阻肺,24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原菌构成、药敏结果及变迁,分析两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差异。结果584例支扩患者共分离299株病原菌,BE组分离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株(59.59%),革兰阳性菌3株(2.05%),分枝杆菌9株(6.16%),真菌47株(32.19%);BCOS组分离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0株(52.29%),革兰阳性菌1株(0.65%),分枝杆菌2株(1.31%),真菌70株(45.75%);BCOS组患者白色念珠菌构成比高于BE组(χ^(2)=5.274,P=0.022)。两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10.64%、25.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6.98%、15.91%,环丙沙星12.77%、21.28%,阿米卡星2.13%、2.13%;两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0、1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14.29%,环丙沙星15.38%、35.71%,阿米卡星0、7.14%;BCOS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低于BE组(P=0.026)。BCOS组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χ^(2)=4.357,P=0.037)及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均高于BE组(χ^(2)=5.593,P=0.018)。2016—2022年支扩患者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株数均最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在2021、2022年明显升高,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2020—2022年分离分枝杆菌株数及2021—2022年分离曲霉菌株数均呈上升趋势。结论BCOS作为一种特殊表型,其病原菌分布、耐药性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铜绿假单胞菌目前是BE及BCOS患者常见分离致病菌,近年来分离肺炎克雷伯菌株数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分枝杆菌、曲霉菌株数较前亦明显上升,应引起重视,尤其是BE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合并干燥综合征的免疫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董笑瀛 翟永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1187,共7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干燥综合征(SS)均为上皮组织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时常合并发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针对PBC和SS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方法,针对系统受累的治疗方法主要借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本文...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干燥综合征(SS)均为上皮组织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且时常合并发生,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针对PBC和SS的特异性靶向治疗方法,针对系统受累的治疗方法主要借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本文总结了PBC和SS发病机制中已经阐明的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指出PBC和SS共同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可能存在两种疾病目前和未来的靶向治疗选择,从而为开发新疗法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干燥综合征 免疫调节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机制
6
作者 孙可欣 李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7-1442,共6页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肝损伤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从HIV感染、合并HBV/HCV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代谢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移位等多个方面对发生肝损伤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为HI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中医药基础研究进展
7
作者 巩仪凡 刘志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1-256,共6页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 实践证明在现代医学基础治疗上,采用中医药治疗有助于提高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从AIDS的中医独特优势、证治特点、证候学进展、疗效评价策略及中医药(CM)免疫调节机制入手,探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效。AIDS的中医基础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仍存在缺少公认的CM病因病机理论、证候分类诊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核心指标集以及作用机制研究较少等问题。课题组建议组建多学科攻关队伍,组建大数据研究平台,破解上述难点问题,为AIDS的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医药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杞强精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大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卢秋玉 刘金花 +3 位作者 宾彬 赖克道 魏海斌 唐爱存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9-974,共6页
目的:探讨参杞强精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杞强精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 目的:探讨参杞强精颗粒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脾肾阳虚证模型大鼠的影响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杞强精颗粒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采用游泳力竭实验造成大鼠体力疲劳,慢性束缚应激造成大鼠心理疲劳,同时给予番泻叶煎煮液灌胃造成脾肾阳虚证候,构建CFS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按照各组剂量灌胃,连续给药21 d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胸腺和脾脏指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浓度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MTT法检测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增长缓慢,精神萎靡,摄食水量减少,活动减少,便质稀软,力竭游泳时间减少,悬尾静止时间增加。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精神状态、体质量、摄食水量均显著改善,力竭游泳时间增加、悬尾静止时间减少(P<0.01或P<0.05);参杞强精颗粒各剂量组能显著提升大鼠胸腺和脾脏指数,提高IgG、Ig M、IgA浓度和IL-2、IL-6、IFN-γ的含量,显著提高脾脏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能提高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CD8+T比值,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参杞强精颗粒能显著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大鼠免疫功能,缓解疲劳症状,且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杞强精颗粒 慢性疲劳综合征 脾肾阳虚证 免疫调节 免疫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清肺定喘贴联合宣白承气汤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倪嘉纳 罗华 陈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清肺定喘贴联合宣白承气汤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ACOS)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16例... 目的探讨自拟清肺定喘贴联合宣白承气汤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ACOS)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16例ACOS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使用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清肺定喘贴、宣白承气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哮喘症状评分(asthma control test,AC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评分(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5.86%(4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T评分为(20.61±1.9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30±1.43)分,CAT评分为(15.02±2.3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1±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FEV1、FEV1/FVC、PEFR分别为(2.20±0.27)L、(61.21±5.28)%、(3.88±0.36)L/s,均高于对照组的(1.93±0.21)L、(57.33±5.26)%、(3.67±0.41)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分别为(31.70±5.42)ng/L、(22.05±3.29)ng/L、(9.75±1.60)mg/L,均低于对照组的(43.33±6.05)ng/L、(31.17±3.58)ng/L、(12.83±2.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34%(6/58)、8.6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肺定喘贴联合宣白承气汤治疗ACOS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中医 肺功能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毓麟汤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免疫调控、抗缪勒管激素、促卵泡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薄晓莉 潘静 +2 位作者 冷静 吐松古·艾买尔 韩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石英毓麟汤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免疫调控、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 目的探究石英毓麟汤加减对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免疫调控、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集的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石英毓麟汤加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B超检测结果、血清激素指标、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T helper cell,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 helper cell,Th2)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经期量少或闭经、性欲减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痛经且经血含血块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经期量少或闭经、性欲减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痛经且经血含血块较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率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FSH、睾酮(Testosterone,T)及AMH水平下降,雌激素(Estrogen,E2)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LH、FSH、T及AMH水平较低,E2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NK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IL-4)及Th1/Th2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K细胞、IFN-γ、IL-4及Th1/Th2较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石英毓麟汤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调节患者体内NK细胞活性,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改善月经等临床症状,提高排卵率,改善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毓麟汤加减 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免疫调控 抗缪勒氏管激素(AMH) 卵泡刺激素(F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蛋综合征病毒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11
作者 宋亚鹏 孙亚宁 +4 位作者 刘琳 杨继飞 李新生 魏蔷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为建立快速检测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抗体的方法,基于EDSV的Fiber蛋白,制备快速检测EDSV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为养禽业提供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预警及免疫评估。利用胶体金标记EDSV Fiber蛋白抗原为探针,将羊抗鸡IgG和抗Fiber蛋白的... 为建立快速检测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抗体的方法,基于EDSV的Fiber蛋白,制备快速检测EDSV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为养禽业提供针对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预警及免疫评估。利用胶体金标记EDSV Fiber蛋白抗原为探针,将羊抗鸡IgG和抗Fiber蛋白的抗体包被到硝酸纤维膜上,分别作为质控线和检测线,对家禽EDSV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制备的EDSV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高度特异性,与其他家禽病毒抗体无交叉反应,仅与EDSV抗体反应,在试纸条上产生可见的检测线;并且制备的试纸条具有高度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可至少保存6个月。应用制备的检测EDSV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从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养鸡场采集的576份鸡血清样本检测,与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进行平行比较,二者的Kappa值为0.878,具有良好一致性。综上,制备的检测ESDV抗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易操作性,对EDSV抗体的临床检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蛋综合征病毒 Fiber蛋白 免疫层析试纸 血凝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2
作者 孔冬妮 王嘉 +9 位作者 邓永 翟天舒 刘丹 黄小洁 薛琪 候力丹 吴华伟 薛青红 李俊平 毛娅卿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为建立检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DSV)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优化,以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多抗血清和FITC标记的兔抗鸡IgG为组合,对一抗和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和孵育时间进行了优化,对IFA方法进行了敏感性、... 为建立检测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EDSV)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优化,以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多抗血清和FITC标记的兔抗鸡IgG为组合,对一抗和二抗的最适工作浓度和孵育时间进行了优化,对IFA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检测接种EDSV的96孔细胞培养板时,多抗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320,孵育时间为45 min;FITC标记的兔抗鸡IgG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200,孵育时间为30 min;病毒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检测到10-2 TCID 50/mL的病毒;多抗血清敏感度试验表明,当多抗血清稀释到1∶1280时仍可见较明显的特异性荧光;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只针对EDSV,而不与禽副流感病毒4型、鸡新城疫病毒等其他病原反应;批内重复性试验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稳定性,可为我国禽源性生物材料EDSV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 多抗血清 间接免疫荧光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短喙矮小综合征病毒的致弱及免疫效果的评估
13
作者 程晓霞 陈仕龙 +4 位作者 王劭 肖世峰 江丹丹 朱小丽 陈少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2-1139,共8页
为培育出鸭短喙矮小综合征病毒(SBDSV)弱毒株并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强毒SBDSV M15株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中连续传95代(C95),每代均观察细胞病变(CPE)。结果显示,C1~C4代病毒接种的细胞均无CPE,从C5代开始出现CPE;自C50代以后,... 为培育出鸭短喙矮小综合征病毒(SBDSV)弱毒株并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强毒SBDSV M15株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中连续传95代(C95),每代均观察细胞病变(CPE)。结果显示,C1~C4代病毒接种的细胞均无CPE,从C5代开始出现CPE;自C50代以后,每代细胞出现CPE达80%的时间由接种后7 d逐渐缩短为5 d。采用《中国兽药典》附录中方法检测每隔10代病毒的纯净性;将每隔10代的病毒感染MDEF,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各代次病毒及测定各代次的病毒滴度(TCID_(50));将各代次病毒分别以不同剂量接种2日龄易感半番鸭,在21 d观察期内观察并记录各组半番鸭的临床症状、计算发病率及死亡率,于观察期结束后,对各组半番鸭称重并测量其喙长、喙宽,计算其喙长宽比等生长发育指标,评估各代次病毒对半番鸭的致病性。纯净性检测结果显示:检测的各代次病毒均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和外源病毒污染;IFA结果显示,感染不同代次SBDSV的MDEF均能被鹅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GPV MAb)识别,出现亮绿色特异性荧光,而阴性对照和其他相关病毒MAb作为一抗的MDEF中均无绿色荧光;病毒滴度测定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SBDSV的滴度逐渐升高(10^(2.5)TCID_(50)/0.1 mL~10^(5.5)TCID_(50)/0.1 mL)且趋于稳定的10^(5.5)TCID_(50)/0.1 mL;C10、C30和C50代病毒对雏鸭的致病性均较强,雏鸭均出现了一定的临床症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且雏鸭的发病率分别为87.5%(7/8)、37.5%(3/8)和25%(2/8),但均无死亡;C70代病毒组仅一只鸭出现体重略轻的症状,至C80代已失去对雏鸭的致病性,将致弱病毒命名为SBDSV MA株,将C80代致弱病毒命名为MA0株。将不同代次的致弱病毒MA0~MA15株均以5×10^(5.5)TCID_(50)分别接种2日龄半番鸭和樱桃谷鸭,观察21 d,评估致弱病毒的安全性。将上述不同代次的致弱病毒均以4×10^(3)TCID_(50)接种2日龄半番鸭,7 d后采血测定各组鸭血清中的中和抗体效价;同时各免疫组以5×10^(4)TCID_(50)的强毒SBDSV M15株攻毒,观察14 d,评估致弱病毒的免疫保护效果。将MA5代病毒在雏半番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评估该病毒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不同代次致弱病毒(MA0、MA5、MA10、MA15)接种的两种雏鸭均无临床症状且生长发育均良好;各代次致弱病毒接种后7 d全部鸭血清均出现中和抗体,平均抗体效价在3.0Log2以上;攻毒后14 d,各免疫组鸭均无任何临床症状且生长发育良好,与阴性对照组鸭基本一致,且致弱病毒对雏鸭的免疫保护率均达100%;MA5代致弱病毒在雏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每代雏鸭均无任何临床症状,生长发育均正常,且各组实验鸭各器官均未出现剖检病变。上述结果表明,不同代次的SBDSV致弱株均纯净、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较强,可作为SBDS弱毒疫苗的候选株,本研究为SBDS活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短喙矮小综合征病毒 弱毒株 免疫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致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1例
14
作者 庞婕 郭玉竹 骆继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8-311,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体质量70 kg。2022年10月19日因“烦渴5 d,纳差乏力伴恶心、呕吐2 d”收治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既往体健,20余年前行胆囊切除术,否认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史,否认家族恶性肿瘤史,否认药物和食... 1病例介绍患者,男,79岁,体质量70 kg。2022年10月19日因“烦渴5 d,纳差乏力伴恶心、呕吐2 d”收治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既往体健,20余年前行胆囊切除术,否认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障碍史,否认家族恶性肿瘤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无外伤、输血史。患者2021年8月18日行腹部增强CT示右肾上极见巨大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影,最大横截面约107 mm×111 mm,腹膜后可见数枚增大淋巴结,较大者约23 mm×10 mm,2021年9月5日肾穿刺病理见透明细胞癌,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T2bN1M0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综合征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晨 徐长妍 +1 位作者 李国东 迟宝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649,I0006,共5页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胆汁性肝硬化(PBC)与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生物化学、免疫学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制定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其中AIH...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胆汁性肝硬化(PBC)与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生物化学、免疫学指标及病理组织学特点,为制定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诊断的参考标准及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3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其中AIH患者49例、PBC患者43例、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43例,检测各类型患者的生物化学、免疫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并对AIH/PBC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分别给予患者熊去氧胆酸、泼尼松及熊去氧胆酸和泼尼松联合治疗,评价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生化指标,AIH/PBC组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IgM水平显著高于AIH组(P<0.05),AIH/PBC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IgG水平显著高于PBC组(P<0.05)。自身抗体指标,与AIH组比较,AIH/PBC组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M2型线粒体抗体(AMA M2)检出率增高(P<0.05);与PBC组比较,AIH/PBC组患者抗核抗体(ANA)和抗平滑肌抗体(SMA)检出率增高(P<0.05)。病理学检查,AIH/PBC组患者存在高发生率的碎屑样坏死(100.00%)、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83.72%)及胆管病变(69.77%)。对AIH/PBC患者实施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各种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生物化学、免疫学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兼有AIH和PBC患者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其诊断依据。泼尼松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AIH/PBC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 重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艳玲 赵景民 +1 位作者 孟欣 李文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62-665,共4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IH-PBC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7例临床资料完整、行肝穿刺检查的AIH-PBCOS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和血清自身抗体指标分析,并与11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85例原发性胆汁...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AIH-PBCO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7例临床资料完整、行肝穿刺检查的AIH-PBCOS病例进行临床资料、生化检查和血清自身抗体指标分析,并与117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和8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作比较,采用HE染色、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结合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其病理学特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肝组织内CD3、CD4、CD8、CD20、CD25、CD57和CD68阳性细胞数量、比例和分布状况。结果该组AIH-PBCOS病例占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8·4%,男女比例为1∶8·5,平均发病年龄39·3岁,其中血清ANA与抗M2抗体双阳性病例占52·9%(9/17),所有病例血清ALT、AST、TBIL、ALP、γ-Glo、IgG和IgM均较明显升高。病理学观察见汇管区与肝腺泡内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较多炎细胞浸润,其中易见浆细胞的聚积性浸润。可见不同时期小胆管损伤或细胆管反应性增生并侵蚀肝界板。肝组织内CD3+、CD4+、CD8+、CD20+、CD25+、CD57+及CD68+细胞数增加,其中CD3+、CD8+及CD68+细胞比例偏高,尤以损伤小胆管及肝细胞周围为著。结论中国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群中存在少数(本组病例8·4%)AIH-PBCOS,该重叠综合征具有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双重病理特征性改变,细胞免疫为主的免疫性损伤可能是其主要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卞兆连 尤征瑞 马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01-604,共4页
近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重叠综合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率低,难以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导致该类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案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肝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重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临床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春平 杨永平 +3 位作者 马雪梅 郭晓东 冯永毅 苏淑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96-79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应答。方法对具有肝穿刺标本的1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21例Ⅰ型AIH和20例PBC(Scheuer分期Ⅰ、Ⅱ期)患者进行比较,重点分析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应答。方法对具有肝穿刺标本的11例PBCAIH重叠综合征、21例Ⅰ型AIH和20例PBC(Scheuer分期Ⅰ、Ⅱ期)患者进行比较,重点分析PBCAIH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应答。结果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差异;PBCAIH重叠综合征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免疫球蛋白IgM以及抗线粒体抗体(AMA)、AMAM2阳性率明显高于AIH组(P<0.05或P<0.01);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以及抗核抗体(ANA)或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率明显高于PBC(P<0.05或P<0.01)。肝组织学示界面炎/碎屑样坏死、小叶内炎症及胆管病变;重叠综合征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组7例中4例(57%)肝功能改善(P<0.05),UDCA及泼尼松龙联合治疗组7例中5例(71%)ALT、胆红素(BIL)、AST恢复正常,ALP、GGT明显下降(P<0.05或P<0.01)。PBC组中13例(65%)ALT、BIL、ALP、GGT明显下降(P<0.05)。结论PBCAI重叠综合征临床、血清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出AIH和PBC双重特征,不同于单纯的PBC和AIH,UDCA及泼尼松龙联合治疗有助于生化指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肝炎 自身免疫 重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免疫炎症值、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和军辉 万大国 +1 位作者 董静 张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76-2981,共6页
背景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 背景泛免疫炎症值(PIV)、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被认为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型炎症指标,然而较少有研究探讨PIV、SII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IV、SI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的ACS患者52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根据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FCA)诊断标准分为非TCFA组(112例)和TCFA组(106例)。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TCFA的影响因素。绘制PIV、SII诊断TCFA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基于PIV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IV组(PIV<337.86,79例)和高PIV组(PIV≥337.86,139例),同时基于SII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75.63,74例)和高SII组(SII≥775.63,144例)。结果TCFA组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泛PIV、SII、C反应蛋白(CRP)、有吸烟史比例、术前收缩压高于非TCF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IV(OR=1.015,95%CI=1.010~1.020,P<0.001)、SII(OR=1.005,95%CI=1.003~1.007,P<0.001)为发生TCFA的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PIV、SII诊断TCFA的AUC分别为0.785(95%CI=0.725~0.845,P<0.001)、0.707(95%CI=0.639~0.776,P<0.001)。高PIV组巨噬细胞浸润、点状钙化、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巨噬细胞浸润、微通道、易损斑块比例高于低SII组(P<0.05)。高PIV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PIV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PIV组(P<0.05),高SII组纤维帽厚度低于低SII组,最大脂质斑块角、平均脂质斑块角度、脂质斑块长度、脂质指数高于低SII组(P<0.05)。结论高水平PIV、SII可能与ACS患者易损斑块的发生率相关。PIV、SII水平在评估AC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特征及易损性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免疫炎症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免疫细胞动态变化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啸阳 陈青 +1 位作者 许时来 张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0-1247,共8页
目的:探究多发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免疫细胞动态变化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3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发伤并发ARDS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训练集;根据简易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目的:探究多发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免疫细胞动态变化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3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发伤并发ARDS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训练集;根据简易临床肺部感染评分(sCPIS)分为肺部感染组(94例,>6分)和未感染组(141例,≤6分)。另选多发伤并发ARDS患者(78例)纳入验证集,以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淋巴细胞的动态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联合模型,利用Cox回归分析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并评价。结果:随患者病程进展,CD4^(+)、CD8^(+)先下降后上升,发病3~15 d是最低阶段;CD19^(+)逐渐上升;CD16^(+)逐渐下降,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联合模型显示,CD4^(+)、CD8^(+)、CD19^(+)和CD16^(+)每纵向下降1个/μl,肺部感染的风险分别增加5.6%、4.1%、3.4%和1.3%(P<0.05)。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以胸部损伤为主、急诊手术、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sTREM-1水平以及发病15 d CD4^(+)、CD8^(+)、CD19^(+)水平,均为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36.7分,可划分为低(<16分)、中(16~22分)和高危(>22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与验证集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良好。结论:免疫细胞波动将增加多发伤ARDS患者肺部感染风险;基线CD4^(+)、CD8^(+)以及CD19^(+)水平,均为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控制高水平免疫细胞并维持平稳对预后改善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免疫细胞 肺部感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