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导重力仪检测2011年日本东北Mw9.0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信号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克亮 马瑾 魏东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292-2302,共11页
对大地震前的扰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震前重力扰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对大地震前的扰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震前重力扰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检验日本Mw9.0级地震是否存在震前扰... 对大地震前的扰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震前重力扰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对大地震前的扰动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孕育的动力学过程,震前重力扰动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为检验日本Mw9.0级地震是否存在震前扰动现象,本研究利用全球超导重力仪记录到的地震前后7天内20组秒采样数据进行分析.经潮汐、大气改正等处理去除仪器的漂移及残余潮汐效应,得到非潮汐重力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大部分振幅大于30×10-8 m.s-2的曲线反映了全球Mw≥6级地震引起的高频波动信号,其中11组数据在3月9日Mw7.3级前震之前出现了扰动现象.震前扰动可分解为三个频段,其中,低于0.1Hz和高于0.18Hz的分量分别反映了地震波动信号及非构造信息,中间频段(0.118~0.18Hz)信号能够较大程度地压制地震波动信号、并同时保留异常扰动信息.它的振幅在3月7日10时之前基本保持约1×10-8 m.s-2,之后开始逐渐增大,到3月9日7.3级前震前后达到最大,此后振荡衰减,振幅保持约(5~10)×10-8 m.s-2,直至主震发生.中间频段信号的变化特征与主震前的应力迁移过程以及实验记录到的地震成核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震前重力异常是否与主震前的应力加速积累有关,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 重力震前扰动 日本东北Mw9 0级地 固体潮 功率谱密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 被引量:50
2
作者 郝晓光 胡小刚 +6 位作者 许厚泽 钟敏 方剑 郝兴华 刘明 刘根友 薛怀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继1997年5月采用LacosteET-2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7.1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现象之后,200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LacosteET-2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力... 继1997年5月采用LacosteET-2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7.1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现象之后,200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LacosteET-2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力扰动”现象:从大震前两天开始,“重力扰动”逐渐增大、最大振幅约为±0.8×10^-8ms^-2,直到大震发生。由于这两次监测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仪器不同(ET-21与ET-20),这就使得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加强。初步认识是:在某些强震发生前两天左右,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重力扰动”,其振幅在±(1~2)×10^-8ms^-2左右、信号周期4~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 Lacoste—ET重力 重力扰动 振幅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Ms9.0地震前的重力高频扰动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子维 韦进 +2 位作者 郝洪涛 吴云龙 李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共5页
选取中国重力台网14台gPhone弹簧重力仪组成2个观测剖面,对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Ms9.0特大地震前(3月1日至10日)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各台站统一出现了喇叭口状的"重力异常扰动"现象,且扰动异常随震中距的... 选取中国重力台网14台gPhone弹簧重力仪组成2个观测剖面,对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Ms9.0特大地震前(3月1日至10日)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各台站统一出现了喇叭口状的"重力异常扰动"现象,且扰动异常随震中距的增加呈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地区 Ms9.0地 重力台网 gPhone重力 重力高频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田Ms7.3地震前的重力扰动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新胜 贾路路 +3 位作者 王阅兵 韩宇飞 连尉平 李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3,共4页
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记录的于田Ms7.3级地震震前8d连续重力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于震前6d和2d在中国大陆不同区域发现了周期为4—8s的重力扰动信号。前者信号强度从鹤岗台经太原-银川台向西至库... 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记录的于田Ms7.3级地震震前8d连续重力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于震前6d和2d在中国大陆不同区域发现了周期为4—8s的重力扰动信号。前者信号强度从鹤岗台经太原-银川台向西至库尔勒台逐渐减弱,形成一个条带;后者信号强度从温州一厦门台向西至襄樊.万州台逐渐减弱,形成一个区域。本研究对全面认识震前扰动现象、揭示其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 重力扰动 陆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地震前的重力扰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新胜 贾路路 +1 位作者 韩宇飞 李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4,共5页
继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突然"发生后,2013年4月20日芦山7.0地震的"突然"发生,再一次表明大地震短临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芦山地震后,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 继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突然"发生后,2013年4月20日芦山7.0地震的"突然"发生,再一次表明大地震短临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芦山地震后,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首次发现震前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重力扰动信号,周期分别为8~11s和6~8s。其中,周期为8~11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1天开始逐渐增大,并于震中距大于1 570km时消失;周期为6~8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7天开始逐渐增大,能够被所有台站监测到。两种重力扰动信号可能反映了芦山地震孕震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对进一步揭示芦山地震孕震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 重力扰动 机制 陆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