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治建筑物壅水及重力相似偏离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孔祥柏 应强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18,共4页
简述整治建筑物的壅水及其机理,归纳出局部水头损失壅水的通用公式。将丁坝工程壅水区分为床面摩阻损失增大壅水和局部水头损失壅水2部分。在ΔFr>0的模型中,采用换算式ΔZp=ΔZm.hλ,定性地说是偏大的。可采用换算式Δhfp=Δhfmhλ... 简述整治建筑物的壅水及其机理,归纳出局部水头损失壅水的通用公式。将丁坝工程壅水区分为床面摩阻损失增大壅水和局部水头损失壅水2部分。在ΔFr>0的模型中,采用换算式ΔZp=ΔZm.hλ,定性地说是偏大的。可采用换算式Δhfp=Δhfmhλ。而丁、潜坝局部水头损失的壅水,则应采用hjp=Δhjmλu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泥沙模型 重力相似偏离 局部水头损失 水位壅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台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明珠 邹玉 孙海龙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4-601,共8页
目的研究强震作用下边坡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为材料配比试验和振动台试验提供相似依据,有利于实现振动台边坡试验动力响应特征。方法通过对相似三定律进行研究,以量纲分析法为主,分离相似设计和重力相似理论为辅,完善量纲分析法... 目的研究强震作用下边坡模型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为材料配比试验和振动台试验提供相似依据,有利于实现振动台边坡试验动力响应特征。方法通过对相似三定律进行研究,以量纲分析法为主,分离相似设计和重力相似理论为辅,完善量纲分析法的不足,对参与模型试验的物理量进行分级定性。结果在静力相似设计中,以L、ρ、g作为控制量,将物理量分为关键参数、相关参数和无关参数,其中控制量L、ρ、g和关键参数τ、c、σ、φ的相似比分别为C_(L)=1000、C_(ρ)=1、C_(g)=1、C_(τ)=C_(c)=C_(σ)=1000、C_(φ)=1;在动力相似设计中,振动台输入的地震波需按时间相似比C_(t)=32进行压缩。结论基于相似理论分析,确定了贡扎滑坡相似设计关系和各物理量相似比,为顺利开展振动台试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相似理论 量纲分析法 重力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水两相流模型试验条件与掺气浓度相似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继广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2期81-86,94,共7页
从气体运动状态方程出发,研究了竖井有压流动模型中气水两相流的运动规律,分析了气泡几何相似、运动相似以及动力相似的条件,指出掺气浓度相似律是研究气水两相流相似问题的又一必要条件,即原、模型的掺气浓度必须相等,前提为大气压强... 从气体运动状态方程出发,研究了竖井有压流动模型中气水两相流的运动规律,分析了气泡几何相似、运动相似以及动力相似的条件,指出掺气浓度相似律是研究气水两相流相似问题的又一必要条件,即原、模型的掺气浓度必须相等,前提为大气压强或密度相似。对照公伯峡水电站竖井水平旋流洞原型与常压模型水流中掺气浓度测值的差异,给出了该竖井流态、压强、流量等不相似现象的合理性解释。依据掺气浓度相似律准则进行气水两相流模拟研究,对于发展传统水力学研究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完善工程应用技术等,可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两相流 重力相似 掺气浓度 相似理论 试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岩性及抗冲流速相似规律开展堰塞坝模拟研究
4
作者 徐爽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12期7-10,共4页
堰塞湖多是由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而形成,堰塞体组成物质颗粒级配广,粗细不均,难以精确把握。作为堰塞湖风险等级评价标准之一,堰塞体物质组成对于堰塞湖是否会发生溃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准确研究堰塞湖的溃决破坏模式,需... 堰塞湖多是由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堵塞河道而形成,堰塞体组成物质颗粒级配广,粗细不均,难以精确把握。作为堰塞湖风险等级评价标准之一,堰塞体物质组成对于堰塞湖是否会发生溃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准确研究堰塞湖的溃决破坏模式,需在参考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模型试验。目前,针对堰塞湖的模型试验,一般采用的是几何缩制,即按照事先预定的比例尺将原型缩小,其物质颗粒大小也按照相同比尺缩小。但堰塞湖的溃决模型试验效果受几何缩尺的影响显著,如何精确模拟堰塞体物质组成及动力特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以重力相似定律为理论基础,提出结合岩性相似和抗冲流速相似规律的方法对堰塞体中细小颗粒进行模拟,并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分析该理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坝 模型试验 岩性相似 起动流速 重力相似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相似比对核环吊动力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王志勇 王志云 +1 位作者 杨朔明 樊可为 《安徽建筑》 2022年第4期168-170,共3页
文章为了进行核环吊缩尺模型抗震实验,基于相似理论分别推导了基于重力相似的相似准则和基于应力和应变相似的相似准则。研究表明,当分别采用两种相似准则时,振动台输入地震波的时间相似比分别为CL和CL,桥架惯性矩相似比分别为√C5L和C4... 文章为了进行核环吊缩尺模型抗震实验,基于相似理论分别推导了基于重力相似的相似准则和基于应力和应变相似的相似准则。研究表明,当分别采用两种相似准则时,振动台输入地震波的时间相似比分别为CL和CL,桥架惯性矩相似比分别为√C5L和C4L。核环吊缩尺模型抗震实验结果表明,与振动台输入地震波水平和垂直加速度峰值相对比,两种输入的地震波所产生的桥架跨中水平加速度峰值分别增加了150.3%和114.7%,桥架跨中的垂直加速度峰值分别增加了166.0%和50.5%。核电站安全壳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 重力相似 核环吊 地震响应 缩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床模型粒径比尺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乐培九 刘万利 《水道港口》 2008年第5期333-337,共5页
中、细沙河床动床模型的基本相似条件为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在水流运动相似条件中弗氏数相似和阻力相似的流速比尺形式不一致,且水流阻力是床沙粒径和水流强度的函数;在泥沙运动相似中有关粒径比尺形式也不一致,而且它们又与... 中、细沙河床动床模型的基本相似条件为水流运动相似和泥沙运动相似。在水流运动相似条件中弗氏数相似和阻力相似的流速比尺形式不一致,且水流阻力是床沙粒径和水流强度的函数;在泥沙运动相似中有关粒径比尺形式也不一致,而且它们又与水流条件有关,错综复杂,使得泥沙粒径比尺的确定难度很大,不得不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对基本相似条件有所侧重和取舍,选取主要的作为设计依据,次要的允许有一定偏离。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提出了粒径比尺设计方法,根据这些方法就可以确定出基本符合相似要求的泥沙粒径比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床模型 重力相似 阻力相似 粒径比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视角的不同剖面水流运动速度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仲金龙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第11期47-49,共3页
文章对实际无坝引水工程进行同比缩小建设出工程室外试验模型,基于室外试验模型分别监测主河道、明渠、复式交叉明渠进水口三个区域不同河道剖面的水流运动速度,用以表达不同空间位置上河道的水流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复式分叉明渠进水口... 文章对实际无坝引水工程进行同比缩小建设出工程室外试验模型,基于室外试验模型分别监测主河道、明渠、复式交叉明渠进水口三个区域不同河道剖面的水流运动速度,用以表达不同空间位置上河道的水流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复式分叉明渠进水口的流速受到较大的干扰,导致泥沙淤积现象最为严重,主河道次之,人工明渠由于工程建设,其流速较快且稳定,泥沙淤积现象较少,为大型无坝引水工程提供可控流速与水流运动方向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相似准则 河道剖面 水流运动速度 泥沙淤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复式断面明渠流场特征试验研究
8
作者 邓召云 《黑龙江水利》 2017年第10期41-45,共5页
本文采用重力相似准则,建立了原型梯形复式断面无坝引水工程的室外试验模型,解决了在无坝引水工程中开展试验观测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对主河道与明渠交叉点即明渠进水口及主河道上下游的流速进行了三维观测,探讨了不同河流断面位置处的... 本文采用重力相似准则,建立了原型梯形复式断面无坝引水工程的室外试验模型,解决了在无坝引水工程中开展试验观测难度大的问题。同时对主河道与明渠交叉点即明渠进水口及主河道上下游的流速进行了三维观测,探讨了不同河流断面位置处的流速变化,为未来无坝引水工程通过水流流速变化进行泥沙淤积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坝引水工程 流场 明渠进口 重力相似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gravity similitude model for studying steep rock slopes
9
作者 张永兴 FAN Zebao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A method of a large experimental model coupled with a smaller one and an equivalent replacement method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a steep rock slope,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 A method of a large experimental model coupled with a smaller one and an equivalent replacement method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a steep rock slope,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n space gravity similitude of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n steep rock slope with weak lay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Lianziya Precipice of the Yangtze Three Gorges are in general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 observations.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adopted is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in molding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 especially with the weak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p rock slope gravity analogy model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