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R-ET20弹簧型潮汐重力仪观测结果的分析和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孙和平 陈晓东 +1 位作者 刘明 周百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0-515,共6页
基于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站LCR-ET20弹簧重力仪潮汐观测资料,利用国际标准的数据预处理和分析方法,采用与GWR型超导重力仪同址观测对比方法,较系统研究了ET20仪器特征以及大气和海洋重力信号.数值结果表明,尽管ET20的观测精度要比超导... 基于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站LCR-ET20弹簧重力仪潮汐观测资料,利用国际标准的数据预处理和分析方法,采用与GWR型超导重力仪同址观测对比方法,较系统研究了ET20仪器特征以及大气和海洋重力信号.数值结果表明,尽管ET20的观测精度要比超导型重力仪的精度低一个量级,弹簧蠕变性导致的仪器漂移十分大,但该仪器仍获得了与超导重力仪相当的潮汐参数,能有效用于重力场的时间变化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R-ET20弹筑型潮汐重力观测 超导型重力 大气 海洋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首区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晓东 孙和平 +5 位作者 胡国庆 项大鹏 郝兴华 刘明 张传中 袁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2-499,共8页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LCR-ET20重力仪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的DZW-9重力仪在三峡水库首区的重力固体潮比对观测.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重力固体潮潮汐参数,估算了DZW-9重力仪的格值,其值为(-756.06±0.05)×1...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LCR-ET20重力仪和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的DZW-9重力仪在三峡水库首区的重力固体潮比对观测.获得了该地区高精度的重力固体潮潮汐参数,估算了DZW-9重力仪的格值,其值为(-756.06±0.05)×10-8(m.s-2)/V.分析了相应仪器的重力观测残差,数值结果表明DZW-9重力仪的长期漂移具有线性特征,观测精度与LCR-ET20重力仪在同一量级.本文提供的相关结果可为该地区地表和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提供有效的重力潮汐改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首区 重力潮汐观测 重力仪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重力潮汐数据预处理和分析方法 被引量:35
3
作者 陈晓东 孙和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83-87,共5页
较系统地介绍了由比利时皇家天文台Vauterin博士研制的Tsoft重力潮汐数据预处理方法和由日本国立天文台Tamura博士研制的Baytap G潮汐数据分析方法。作为应用 ,利用武汉九峰动力大地测量学观测站超导重力仪 1999年观测数据 ,先实施预处... 较系统地介绍了由比利时皇家天文台Vauterin博士研制的Tsoft重力潮汐数据预处理方法和由日本国立天文台Tamura博士研制的Baytap G潮汐数据分析方法。作为应用 ,利用武汉九峰动力大地测量学观测站超导重力仪 1999年观测数据 ,先实施预处理 ,再作数据分析 ,获得地球潮汐常数。数值结果说明 ,利用Tsoft方法可有效消除各种干扰信号 ,由Bayt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潮汐观测 数据预处理 分析方法 超导重力 Tsoft方法 Baytup-G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型重力仪用于海潮负荷观测的可行性
4
作者 王笋 杨锦玲 +2 位作者 林鸿杰 党学会 叶友权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53-1255,1274,共4页
为验证便携式相对重力仪用于短时重力潮汐观测的可行性,在厦门地震台进行同址对比测试。以利用gPhone重力仪的长观测时段数据修正的FES2004海潮模型为参考,分离出gPhone、CG-5和CG-6型重力仪的静态观测残差序列。结果表明,CG-5和CG-6型... 为验证便携式相对重力仪用于短时重力潮汐观测的可行性,在厦门地震台进行同址对比测试。以利用gPhone重力仪的长观测时段数据修正的FES2004海潮模型为参考,分离出gPhone、CG-5和CG-6型重力仪的静态观测残差序列。结果表明,CG-5和CG-6型重力仪在1 CPD(circle per day)和2 CPD附近的噪声水平(非线性漂移)与gPhone重力仪接近,对主要的全日分潮和半日分潮分析影响较小,观测精度能满足短时海潮模型修正的需要。以CG-5型重力仪在平潭岛的短时重力潮汐数据修正FES2014海潮模型得到测站海潮模型,并回测35 d前绝对重力观测时段的重力海潮负荷值。改正后组均值残差标准差从FES2014模型的2.7μGal降至1.8μGal,由此验证了CG型便携式相对重力仪用于海潮负荷观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海潮负荷 CG型重力 重力潮汐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obtained at stations Zhongshan and Changcheng, Antarctic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建桥 郝兴华 +1 位作者 孙和平 吕纯操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tidal gravity reference values at station Wuhan, the tidal grav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mplitude factors and phase differences are determined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tidal gravity reference values at station Wuhan, the tidal grav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amplitude factors and phase differences are determined accurately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s with three LaCoste-Romberg (LCR) gravimeters (G-589, ET-20 and ET-21) at stations Zhongshan and Changcheng in the Antarctic, respectively.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determined amplitude factors of the main tidal waves are better than 0.5%. The amplitude of each tidal wave observed at station Zhongshan is much less than that of the same wave at station Changcheng. The differences of amplitude factors in the diurnal band (O1) at these two stations are less than 7% while those in the semi-diurnal band (M2) are larger than 40%. The influences of meteorology factors, such as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tidal gravity observations are very obvious. The oceanic loading effects on the tidal gravity are also very promin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amplitude of the final residual vector of every tidal wave reduces significantly after oceanic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Schwiderski(s global co-tides. However, because the local oceanic loading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discrepancies of amplitude factors of wave O1 observed at Zhongshan from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theoretical tidal model are about 4%, and 9% at Changche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中山站 长城站 重力潮汐观测 国际重力潮汐基准 理论潮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