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力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郝富昌 刘明举 +1 位作者 魏建平 付永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5-829,共5页
在大量瓦斯基础参数测试和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将军岭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了重力滑动构造对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应力状态、煤的变质程度、瓦斯赋存等的影响,阐明了重力滑动构造对煤... 在大量瓦斯基础参数测试和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将军岭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机制,研究了重力滑动构造对煤层厚度、煤体结构、应力状态、煤的变质程度、瓦斯赋存等的影响,阐明了重力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滑动过程造成了煤体原生结构遭到破坏,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的变质程度相对较高,吸附能力相对较强,瓦斯生成量相对较大。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主要受到拉张应力作用,煤层顶板裂隙较为发育,且形成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有利于瓦斯的逸散,不利于突出的发生;滑动构造前缘主要受到挤压应力的作用,易形成逆冲断层组合,并在煤层顶板形成一致密的隔水隔气层,阻碍瓦斯的逸散,使连接点以深瓦斯含量急剧增加,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赋存 应力状态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西洋东岸尼日尔三角洲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东南缘的断裂和泥构造 被引量:6
2
作者 苏玉山 陈占坤 +4 位作者 李曰俊 赵岩 李程 赵巍 赵甜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15-625,共11页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为主要构造特征。该大型重力滑动构造的东南缘位于喀麦隆境内,断裂和泥构造都很发育。这里的断裂包括重力滑动构造后缘伸展形成的正断层、侧翼剪切形成的撕裂断层和泥底辟成因的断层。泥柱和泥墙是研究区的两种类型的泥构造。泥柱代表主动泥底辟;泥墙是撕裂断层控制下被动泥底辟的结果。研究区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断裂活动起始于中新世中期,随后,在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一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每个断裂活动的加速期都伴随有泥底辟。中新世中期有一次泥底辟,上新世和第四纪各有两次泥底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泥底辟 重力滑动构造 尼日尔三角洲 南大西洋东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扇近海盆地重力滑动构造新发现 被引量:7
3
作者 廖晶 龚建明 +2 位作者 陈建文 梁杰 孟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6期76-79,共4页
1构造背景印度扇位于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交汇处,是世界上第2大海底扇,物源主要来自印度河,可进一步划分为上扇、中扇和下扇。印度扇近海盆地位于巴基斯坦专属经济区内,属于上印度扇,水深1000~3000 m,盆地可划分为3个一级构... 1构造背景印度扇位于印度板块、阿拉伯板块和欧亚板块交汇处,是世界上第2大海底扇,物源主要来自印度河,可进一步划分为上扇、中扇和下扇。印度扇近海盆地位于巴基斯坦专属经济区内,属于上印度扇,水深1000~3000 m,盆地可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从北向南依次为默里脊、派肯坳陷和索拉什特拉隆起,呈两隆夹一坳的构造格局(图1)。研究区位于派肯坳陷北缘,毗邻默里脊,是油气勘探的深水区。印度扇沉积地层主要为新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印度板块 欧亚板块 海底扇 油气勘探 沉积地层 一级构造单元 阿拉伯板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滑动构造的成因类型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万程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9-24,共6页
通过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各种重力滑动构造样式的差异,将华北晚古生代煤田中分布的重力滑动构造划分成4种成因类型,即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掀斜断块型;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滑片、滑褶型;岩浆上涌背景下形成的穹隆型以及剪切构造... 通过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各种重力滑动构造样式的差异,将华北晚古生代煤田中分布的重力滑动构造划分成4种成因类型,即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掀斜断块型;挤压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滑片、滑褶型;岩浆上涌背景下形成的穹隆型以及剪切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块体隆升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成因 华北地区 类型 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的重力滑动构造 被引量:3
5
作者 苏玉山 张光亚 +6 位作者 王桐 李程 赵岩 李曰俊 黄彤飞 赵甜玉 高艳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1-422,共12页
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的尼日尔三角洲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自非洲大陆向南大西洋方向,该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冲断带;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形成堑垒... 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的尼日尔三角洲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自非洲大陆向南大西洋方向,该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冲断带;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形成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三角洲沉积的时代为始新世—第四纪,地层剖面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都是穿时的,向大洋方向变新。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根据生长地层、不整合以及卷入变形的地层时代,重力滑动构造起始于约12 Ma,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的火山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重力滑动构造 构造 Akata海相页岩 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 前缘褶皱冲断带 后缘堑垒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旺盆地山旺组重力滑动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亚青 林承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在山旺盆地山旺组大型野外露头剖面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重力滑动构造。这种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为原地系统、滑动层、滑动系统三部分。在滑动系统中又可以依部位的不同次划分为平行滑动段、对称挤压段、柔性蠕动段和褶皱推覆段等四段。... 在山旺盆地山旺组大型野外露头剖面上,发现了一种新的重力滑动构造。这种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为原地系统、滑动层、滑动系统三部分。在滑动系统中又可以依部位的不同次划分为平行滑动段、对称挤压段、柔性蠕动段和褶皱推覆段等四段。在滑动系统的微观特征上,表现出典型的柔流褶皱现象。山旺组重力滑动构造和沉积滑塌构造主要区别在于变形发生时间。山旺组重力滑动作用的形成可能与基底差异抬升有关。陆相盆地内部中央隆起带的形成与陡坡带差异升降而造成的重力滑动构造有关。因此,重力滑动构造的发现对理解陆相盆地中央隆起带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旺盆地 山旺组 重力滑动构造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构造与重力滑动构造及油气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克绳 袁秉衡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共9页
反转构造是指在地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各种构造作用在一个地质体上的联合、迭加的构造面貌。反转构造有正反转构造和负反转构造两种基本类型。正反转构造是早正晚逆的构造运动序列,负反转构造是早逆晚正的构造运动序列。重力滑动构造... 反转构造是指在地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各种构造作用在一个地质体上的联合、迭加的构造面貌。反转构造有正反转构造和负反转构造两种基本类型。正反转构造是早正晚逆的构造运动序列,负反转构造是早逆晚正的构造运动序列。重力滑动构造是在基底拉张、翘倾运动中所开辟的空间中沉积的碎屑岩内发生和发展的,它依附于基底的构造运动,是非构造运动的产物,这是与反转构造的根本区别。即基底在拉张、翘倾过程中产生重力不稳,在重力作用下沉积碎屑岩顺断面和斜坡向沉降中心滑动形成的构造样式称重力滑动构造。研究认为以上几种地质营力形成的构造样式,只要具备成油的生储盖地质环境,都可形成油气藏,而以正反转构造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重力滑动构造 反转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狮子口地区重力滑动构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宋利好 杨森楠 +1 位作者 任建业 吴树仁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49-155,共7页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西南约10km的狮子口地区,发育一个长约8km、宽约3km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它由下伏系统、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滑褶型重力滑动构造。它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130.5~193.7... 长江三峡工程坝址西南约10km的狮子口地区,发育一个长约8km、宽约3km的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它由下伏系统、滑动系统和前缘推挤带构成,是一个典型的多层次滑褶型重力滑动构造。它形成时的温、压条件为130.5~193.7℃和180~230MPa;l;形成深度约5~10km;总体岩层收缩量32.2%;总滑移距离1060m;活动时间上限127.65士38.29万年。它是燕山运动期间南北向挤压体制下,在黄陵背斜东、西两侧应力屏蔽区内派生的近东西向拉伸构造应力场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线性影像 黄陵背斜 长江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森楠 任建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5,共9页
围绕着长江三峡库首区狮子口NNW向线性影像带的构造属性及其地壳稳定性评价问题进行了构造专题研究。以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确认该影像带影像特征最明显的地段乃是一个滑褶型多层式重力... 围绕着长江三峡库首区狮子口NNW向线性影像带的构造属性及其地壳稳定性评价问题进行了构造专题研究。以区域地质调查为基础,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采用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研究,确认该影像带影像特征最明显的地段乃是一个滑褶型多层式重力滑动构造。本文还分析了该系统形成的介质条件、斜坡构造及动力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重力滑动构造 多层式结构 滑褶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库首区及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系统的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利好 杨森楠 +1 位作者 吴树仁 任建业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4-81,共8页
基于野外实测和室内测试、计算分析及有限元模拟,对三峡工程库首区燕山期和喜山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是:燕山主期σ_1和σ_3近水平,分别近S—N向和E—W向,σ... 基于野外实测和室内测试、计算分析及有限元模拟,对三峡工程库首区燕山期和喜山期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以及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应力场进行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是:燕山主期σ_1和σ_3近水平,分别近S—N向和E—W向,σ_2近直立,差异应力200MPa、变化范围150~250MPa;喜山主期σ_1近水平,总体方向NE70°—SW250°,差异应力100MPa,变化范围80~120MPa。在空间变化上,前者表现为南部差异应力高于北部差异应力,后者的变化规律不太明显。狮子口重力滑动构造系统的应力场比较复杂,总体呈近E—W向的前缘挤压、后缘拉伸,而滑动系统内部叠置产出的三个滑块也分别表现出后缘拉伸、前缘挤压并交替出现的特点,反映了区域应力场背景下的局部构造应力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重力滑动构造 黄陵背斜 长江三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安福重力滑动构造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安国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89年第1期34-37,共4页
安福重力滑动构造位于赣西武功山南麓之上古生界复式向斜中,本文对该构造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 构造地质学 重力滑动构造 安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安凹陷的重力滑动构造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化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9-117,126,共10页
固安凹陷是一个北断南超的单断箕状凹陷。早第三纪时期,北部大兴断层强烈活动,南部牛驼镇凸起不断抬升,使凹陷内的地层在沉积时形成自然斜坡,以后,在重力为主导作用下,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重力滑动构造。这些重力滑动构造沿大兴断层分布的... 固安凹陷是一个北断南超的单断箕状凹陷。早第三纪时期,北部大兴断层强烈活动,南部牛驼镇凸起不断抬升,使凹陷内的地层在沉积时形成自然斜坡,以后,在重力为主导作用下,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重力滑动构造。这些重力滑动构造沿大兴断层分布的有滚动背斜构造和断阶型构造;沿牛北斜坡分布的有拉张断层和与斜坡倾向相反的伴生断层。这些重力滑动构造一般在油气运移前就已经形成,它们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安凹陷 重力滑动构造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三角洲的沉积-构造特征 被引量:15
13
作者 苏玉山 王桐 +5 位作者 李程 张光亚 赵岩 李曰俊 赵巍 赵甜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8-1256,共19页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尼日尔三角洲位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由尼日尔河注入大西洋形成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之一。它发育于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中、西非裂谷系和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交汇部位,主体位于大西洋洋壳之上,部分位于非洲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中、西非中生代裂谷系通过控制贝努埃-尼日尔河系的发育,间接控制三角洲的形成演化。尼日尔三角洲是一个进积型三角洲,具有典型的进积三角洲沉积序列,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均规律性穿时,向洋方向变新。尼日尔三角洲层序中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该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伸展构造变形区。挤压构造变形区发育褶皱冲断带,伸展构造变形区发育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尼日尔三角洲的重力构造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三角洲 进积三角洲 重力滑动构造 构造 贝努埃-尼日尔河系 东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 中非裂谷系 西非裂谷系 冈瓦纳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构造与其易混淆构造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见宝 夏斌 +3 位作者 吕宝凤 蔡周荣 施秋华 袁亚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4-748,共5页
比较分析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正反转褶皱与重力滑动堑背形、地层补偿堑背形及底辟背形,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的构造形态特征。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反向的楔形,但是后者是在统一... 比较分析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正反转褶皱与重力滑动堑背形、地层补偿堑背形及底辟背形,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的构造形态特征。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反向的楔形,但是后者是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下,由断层活动性质的横向差异所致。正反转褶皱与背形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背形,但是在地层厚度、剥蚀程度、轴面及伴生构造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地层中间厚两翼薄,顶部剥蚀程度向两翼降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向褶皱高点超覆。重力滑动堑背形由于是区域性张应力的大环境下局部受压的结果,所以其规模较小;重力滑动堑背形和地层补偿堑背形地层受张性区域应力控制,地层顶部无剥蚀,且无中间厚两翼薄的特征;底辟背形无横向应力,属横弯褶皱,轴面多直立,发育盐边凹陷及顶部断层簇等伴生构造。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均是断层的上盘发育背斜,但在背斜的形态、规模、地层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滚动背斜受同生断层控制,背斜面积和高度较小,轴面基本平行于断层面;顶部地层剥蚀不明显;与断展型正反转地层厚度呈上凸下凹的"喇叭型"相比,其地层厚度横向变化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重力滑动构造 底辟构造 滚动背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渡矿区滑脱构造特征
15
作者 陆天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14,共4页
渣渡矿区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推覆构造,也有滑覆构造;有顺层,也有切层;并具有多期次及先推后滑等特点。由于燕山晚期岩浆岩的侵入及锡矿山背斜的形成,在背斜两翼产生重力滑动构造。其前缘挤压区均追踪利用了金盘仑断层和集云断... 渣渡矿区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推覆构造,也有滑覆构造;有顺层,也有切层;并具有多期次及先推后滑等特点。由于燕山晚期岩浆岩的侵入及锡矿山背斜的形成,在背斜两翼产生重力滑动构造。其前缘挤压区均追踪利用了金盘仑断层和集云断层的南段,使本区南部构造复杂化,而北部构造仍保持较简单的格局,因而造成了本区南北构造分异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构造 重力滑动构造 顺层断层 渣渡矿区 涟邵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坡折带发育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友智 臧殿光 +12 位作者 杨晓 巫芙蓉 梁虹 王晓阳 吴育林 郭冉 徐敏 陈颖 张帅 王鹏 应倩 赵振伟 陈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前人针对断陷盆地坡折带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前陆盆地前渊向前缘隆起方向坡度较缓,大型构造欠发育,地形起伏小,坡折带研究较少。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四、五段沉积时期发育前陆盆地,学者们已关注到泸州—开江古隆起西侧川中—川西地... 前人针对断陷盆地坡折带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前陆盆地前渊向前缘隆起方向坡度较缓,大型构造欠发育,地形起伏小,坡折带研究较少。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四、五段沉积时期发育前陆盆地,学者们已关注到泸州—开江古隆起西侧川中—川西地区缓坡坡折带对沉积岩相的控制,但其他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四川盆地地震反射剖面坡折带构造解释,结合区域地质已有成果,采用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厘清了川中—川西地区坡折带类型,以及坡折带与重力滑动构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与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新型油气圈闭特征。研究获得如下认识:(1)研究区发育断裂坡折带,以坡折带为界,东、西两侧各发育一套重力滑动形成的“前挤后拉”构造组合,构造变形强度弱于被动大陆边缘重力滑动构造;(2)研究区构造坡折带边缘断裂控制沉积相与砂体类型;(3)缓坡带重力滑动构造拉张区正断层下盘上升形成同沉积背斜发育的砂岩,与同期断陷内富有机质泥岩侧接,形成“旁生侧储”型油气藏;(4)陡坡带重力滑动形成的须五段同沉积背斜,被翼部泥岩以及滑动构造结束后沉积的泥岩所围限,形成源内砂体输导成藏;(5)与重力滑动构造相关的同沉积背斜油气藏是源内成藏新类型,研究区须五段可能存在平行坡折带NE向展布的此类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滑动构造 构造坡折带 源内成藏 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安井田铲状断层特征初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振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1-33,共3页
保安井田铲状断裂十分发育。断层倾角上陡下缓,深部甚至近于水平。断裂活动造成地层和煤层减薄或缺失。伴随铲状断裂常出现一些地堑或半地堑式构造以及反牵引现象。弄清此类构造的规律对采煤很有意义。
关键词 煤矿 矿井地质 断层 重力滑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