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力流研究评述及玛湖斜坡区百口泉组重力流类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康逊 靳军 +3 位作者 胡文瑄 杨召 曹剑 吴海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9-378,共10页
对国内外重力流研究的历程及现状,重力流形成的触发机制、沉积过程、发育序列等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分析了重力流划分模式、鉴定特征,以及在砂砾岩组合中可能发育的重力流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发育特征... 对国内外重力流研究的历程及现状,重力流形成的触发机制、沉积过程、发育序列等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分析了重力流划分模式、鉴定特征,以及在砂砾岩组合中可能发育的重力流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发育特征及沉积组构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主要发育泥石流、颗粒流、浊流、洪泛泥流和砂质碎屑流等5种重力流类型,结合典型钻孔岩性,总结出各类重力流鉴别标志,并建立了对应的沉积序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斜坡区 百口泉组 重力流类型 沉积序列 砂砾岩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营城组重力流成因类型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尉 蒋有录 +2 位作者 李瑞磊 朱建峰 赵鸿皓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34,共12页
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营城组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运用钻井取心资料,分析沉积物结构构造特征、搬运沉降方式及搬运介质流变学特征的差异,对不同古地貌单元下重力流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南部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营城组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运用钻井取心资料,分析沉积物结构构造特征、搬运沉降方式及搬运介质流变学特征的差异,对不同古地貌单元下重力流类型、岩相组合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凤山次凹下白垩统营城组沉积时期主要分为东北洼陷带、西南断槽带和东南斜坡带3类古地貌单元,坡度自西向东逐渐变陡,西南断槽带中同沉积断裂活动所形成的断槽为研究区重要的输砂通道,为重力流砂体长距离搬运提供有利条件;凤山次凹营城组主要发育泥质密度流、低密度浊流、高密度浊流、泥质碎屑流和砂质碎屑流5种重力流类型;根据其触发机制和相序特征分为洪水型重力流岩相组合和滑塌型重力流岩相组合;洪水型重力流具有洪水涨水期(低密度浊流—碎屑流)、洪峰期(碎屑流—高密度浊流)、退水期(低密度浊流—泥质密度流)的重力流演化过程;滑塌型重力流发育滑动滑塌转化为砂质碎屑流、高密度浊流、低密度浊流和泥质密度流的重力流演化过程;西南断槽带受洪水作用的影响,碎屑物质沿断槽进入湖盆,形成扇三角洲相,扇三角洲前缘坡折带处滑塌形成湖底扇相,东南斜坡带受构造活动的影响,碎屑物质滑塌进入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近岸水下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陷期 重力流类型 沉积相 营城组 龙凤山次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下白垩统重力流沉积相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冯兴雷 马立祥 +2 位作者 谢丛娇 涂智杰 郭发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35,共8页
重力流成因的岩性油气藏是油气藏的重要类型之一。乌里雅斯太南洼槽下白垩统的重力流沉积砂体是盆地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但其分布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内部的非均质性极强,对勘探和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结合测井、3D地... 重力流成因的岩性油气藏是油气藏的重要类型之一。乌里雅斯太南洼槽下白垩统的重力流沉积砂体是盆地主要的储集体类型,但其分布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内部的非均质性极强,对勘探和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结合测井、3D地震,以及岩石分析资料等,笔者总结了盆地内的重力流沉积类型,分析了其平面的相分布特征,建立了盆地重力流沉积相模式,为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 重力流类型 沉积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