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RACE数据的中国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研究
1
作者 张亮林 柯鹏振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共9页
研究中国长时间序列地下水储量变化,识别地下水储量下降区域及该区域人口暴露情况,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利用GRACE(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卫星数据和GLDAS(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分析了2003-2020... 研究中国长时间序列地下水储量变化,识别地下水储量下降区域及该区域人口暴露情况,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利用GRACE(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卫星数据和GLDAS(全球陆地数据同化系统)数据,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分析了2003-2020年中国地下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地下水的丰水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和青藏高原区,缺水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中国地下水稳定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区的稳定级别为差;(2)中国地下水等效水高在2003-2020年呈下降趋势,贡献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区域;多年平均等效水高为-10.91 mm/a,整体以减少为主;地下水等效水高由2003年的-0.83 mm下降至2020年-39.55 mm,18年间共下降38.72 mm,下降率为2.15 mm/a;(3)人水矛盾突出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空间上南方区域比北方更安全。2020年中国市域地下水下降暴露人口平均>500人/km^(2)的区域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及周边区域,暴露总量最高的3个行政区为北京、天津、保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 地下水 人口暴露 时空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海底压强的季节和长期变化
2
作者 景雪懿 程旭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7,共8页
利用2003-2015年的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卫星观测数据,揭示了印度洋海底压强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底压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北半球冬季在40°S以... 利用2003-2015年的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卫星观测数据,揭示了印度洋海底压强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变化机制。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底压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北半球冬季在40°S以北(南),海底压强呈负(正)异常,夏季分布与冬季相反。印度洋区域的海底压强空间分布与Ekman输送空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正压涡度方程诊断结果表明,利用风场重构的海底压强能够较好地解释印度洋海底压强的季节和长期变化。此外,海平面变化收支分析表明,海底压强的变化在高纬度区域主导了海平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卫星 海底压强 正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